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加拿大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2013-10-01 26页 doc 133KB 103阅读

用户头像

is_127113

暂无简介

举报
加拿大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加拿大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加拿大发展可持续农业有很多经验,如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农业生产者的经济需求与社会环境保护目标相协调统一;发展可持续农业必须加强各部门、机构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农业科研与科技成果应用推广一体化等。这些经验非常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中国应结合本国国情吸取并加以运用。   一、加拿大发展可持续农业的经验   1.             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   加拿大地广人稀,人均资源丰富。全国土地面积超过9亿hm2,其中农...
加拿大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加拿大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加拿大发展可持续农业有很多经验,如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农业生产者的经济需求与社会环境保护目标相协调统一;发展可持续农业必须加强各部门、机构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农业科研与科技成果应用推广一体化等。这些经验非常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中国应结合本国国情吸取并加以运用。   一、加拿大发展可持续农业的经验   1.             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   加拿大地广人稀,人均资源丰富。全国土地面积超过9亿hm2,其中农业用地6 750万hm2,人口有3 200多万.农业劳动力只占全国人口的2% 。但由于历史上曾经在西部草原地区过度开垦,对草原植被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加上连年的大旱,导致了土地资源的严重退化,农业生产遇到了空前的危机。为应对这种危机,加拿大把农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作为农业生产的出发点,大力改善西部地区土壤退化问,努力恢复植被和生态环境,使可持续理念得到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的认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加拿大农业生产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加拿大生态破坏的教训和生态恢复的经验充分说明,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农民的认可和积极参与非常重要。   2.             农业生产者的经济需求与社会环境保护目标相协调统一   在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能否让生产者得到利益。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把农业生产者的经济需求与社会环境保护目标相协调。加拿大政府为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以推行少耕、免耕、轮作及配套机械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以水质保护、多样化节水灌溉为主要内容的水资源管理;以分区管理、多样化利用为主要内容的土地利用规划;以社区牧场管理和划区轮牧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草原保护和牧场管理;以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内容的环境保护;以家畜粪便、肥料和农药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农业营养管理:以成人教育和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推广等。加拿大综合考虑这些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素,将可持续农业发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各个方面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在逐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较好地保护了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3.             发展可持续农业必须加强各部门、机构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   加拿大负责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部门首先是联邦农业和农业食品部。加拿大联邦农业和农业食品部部长负责所有与农业相关产业的管理,还负责协调农村发展以及提高农村生活质量。联邦农业部专门设立了可持续生产系统部门和草原农场恢复管理局作为专门的管理部门,在全国设立了l9个研究中心。为进一步推进可持续农业发展,2001年6月,加拿大农业部召开会议,讨论农业政策框架,并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赢利作为制定农业政策框架的最终目标。2002年6月,加拿大政府宣布为农业政策框架追加投资52亿加元(1美元约合1.17加元),这一举措被誉为世界一流。此外,加拿大还有环境部、海洋渔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局等部门和一些金融机构(如加拿大农业信贷公司),以及许多非政府组织、私营公司、各种农民协会也在技术研发、推广、信息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发展可持续农业,不仅要靠政府来推动,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4.             农业科研与科技成果应用推广一体化   发展可持续农业,不仅要靠政策的推动,更需要先进实用技术的广泛应用。加拿大农业科研系统体系健全,覆盖面广,而且集科学研究、良种生产、示范推广于一体,缩短了从科研到生产的路径,较好地避免了科研、生产两张皮,科研、推广不协调的现象,使科研更贴近现实,培训针对性更强。加拿大农技推广人员认为,通过农业技术的示范推广,可以帮助农民采用新的农业生产技术,使其适应社会和经济条件的变革。   二、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加拿大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进一步促进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需要结合中国国情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面临的新形势和所呈现的发展趋势,吸取并加以运用。   1.             科学发展观日益深入人心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理念,明确了“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要求,规划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的任务。党中央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实施战略转移,将重点转到城乡统筹发展上来,科学发展观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2.从农业农村的深刻变化看,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战略转变阶段,必须创新发展模式   从农业农村的发展环境看,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但又面临资源、市场约束增强和体制性矛盾凸现的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要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关键要在更新发展理念和创新发展思路上下工夫。   必须尽快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要把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促进农业协调发展,始终作为农业发展的基本战略。   3.             中国传统农业正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   在政策支持与科技推动下,中国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进入了在保障供给基础上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新时期,集中表现之一就是投入加速集约化。近年来,农业生产出现资本、技术集约投入、土地资源适度集中、组织管理日趋强化的趋势;特别是资金与技术的大量集约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资源和劳动的粗放投入,使中国农业呈现出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发展集约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正是现代农业的本质要求。   4.             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加快,农业增长将更多地依靠科技支撑   长期以来,中国耕地和水资源短缺,人均农业资源十分紧张,而农业增长主要依靠资源开发和消耗。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耕地面积不到世界的1/10,但氮肥和磷肥用量却分别为世界总用量的30%和26% ,在单产相近的情况下,氮、磷肥用量分别高出世界平均数的2.05倍和1.86倍;农业污染量已占全国总污染量的1/3~1/2。这表明,仅靠大规模增加资源的投入及消耗来实现农产品生产的增长,不但成本高、效率低,而且已成为制约中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这种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也不现实,对中国未来的生存条件和生态环境也是有害的。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现阶段农业的发展,不能靠扩大耕地面积或增加化肥和农药投入来提高产量,而是要靠农业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应用高新技术等。   三、对促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和建议   鉴于当前的发展态势,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             制定和完善有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   通过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来规范经济发展行为,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于各项经济活动之中,是加拿大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做法。建议结合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按照推进依法行政、增强依法执政能力的总体要求,健全农业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增强农业部门依法行政能力,提高农业行政执法水平。积极推动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业支持保护、农业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加强配套规章建设,提高农业立法质量。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实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理念应用到各项规划编制中   发展战略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是政府指导和管理农业的基本措施。要实现中国农业发展转型,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采取科学合理而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由宏观基本战略的调整来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可持续发展战略于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形成共识并成为世界各国的广泛行动,在中国目前处于理论形成到开始行动阶段。就中国农业而言,可持续发展战略应成为优选战略,在所有方面、所有层次、所有环节和所有领域全面实施。   3.             成立可持续农业发展协调机构   目前中国还缺乏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组织协调机构,部门之间缺乏充分沟通和综合协调。建议改善大农业管理体制,走农林牧副渔相结合和统筹兼顾的路子。   4.             加大可持续发展相关项目的投入   中国农业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致使当前中国农业生产仍然面临耕地质量下降、草原退化、水污染严重,干旱、沙尘暴以及洪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问题。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建议进一步加大有关项目的建设和投入力度。扩大保护性耕作、草原保护建设、粪便处理、舍饲圈养、秸秆处理、旱作节水等项目的实施规模,推进农业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   5.             培育和支持各类农民中介组织   政府通过行业协会联系广大农户,是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做法。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法》的颁布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法人地位的确立,以及扶持政策的逐步落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有更大的发展,将成为农业与农村经济的主要组织形式。建议加大对农业专业协会等经济合作组织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使其职责明确,功能完善,与国际接轨。农业专业协会应在坚持农民自愿的前提下,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发挥农户和市场之间的桥梁作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进行运作,进而扩大专业基地建设,为下一步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奠定基础。   6.             探索建立农业保险保障体系   相对于二、三产业来说,农业生产周期较长、经济效益显露较慢、受市场变动影响较大,再加上自然灾害频发,农民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差。而随着农业向高投入、高产出方向发展,农业同样面临着高风险,一旦遭遇天灾人祸,农民往往血本无归,更不可能考虑环境保护。在这种状况下,让保险为农业系上一根保障线,显得尤为重要。建议认真汲取国际农业保险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总结中国农业保险经营教训,用全新的思想和理念,探索和创建一个既适应未来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又符合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经济保障机制及运作方式,并积极开展试点试验,为中国的农业和农村保险保障体系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   7.             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   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等手段,让社会各界及各级政府,特别是广大农民和农业工作者充分了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其重要性。通过各种形式、多个层次的培训活动,为农民提供农业市场信息、农业气候、科技、病虫害防治、政策宣传等全方位的服务,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建设。   8.             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   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先污染再治理的一些沉痛教训值得我们思考。通过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学习和掌握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缩短在这些领域与世界的差距,促进中国可持续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法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作者:  时间:2010-11-18   浏览次数:2014 次   法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在经历了近三十年的现代化进程后,通过不断提高单产实现了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变成欧盟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世界第二大农副食品出口国[1]。2006年,农业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数的6%,农业产值为550×108欧元,位于欧盟二十七国之首;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营业额高达1500×108欧元左右,雇佣近40×104员工成为第三大就业行业。虽然农业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但农业为法国经济的飞跃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领域之一[2],这不仅得益于其优越的生态条件和资源优势,而更主要的是得益于政府对农业持久的重视和精心的支持。2004年,笔者曾有幸参加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赴法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村技术创新研究班”,近年来又多次收到法国主办方寄来的相关资料,感到深受启发,随整理成文以供同行参考。   1 概况与现状   法国西靠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东倚阿尔卑斯山脉,海岸线长5000 km,国土面积55. 2×104km2,地势由东南部向西部和北部倾斜。全国大部分地区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典型式地中海气候,东部属半大陆性气候,北部1月份气温1℃~7℃,南部6℃~8℃, 7月份分别为16℃~18℃和20℃~23℃。全国年降雨天数100~200 d,90%的地区年降水量为700~800 mm。境内有30多条河流,年径流量1700×108 m3。法国可耕面积广阔,农产品品种多样。农作物生产水平较高,且主导产品优势突出,位于世界前5位的主要产品有小麦、玉米、甜菜等,连续当年均占欧盟30%左右[3]。法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在70%以上,而且畜种结构齐全,个体单产水平较高。2006年统计,绵羊、山羊、猪、马和家兔存栏量均占欧盟的10%左右,牛和鸡存栏量均占欧盟的20%以上,鸭、鹅和火鸡存栏量则达到45%以上;出栏肉牛胴体重280 kg,肉羊为17 kg;奶牛个体单产达到4100 kg,高于欧盟平均水平44%;奶山羊个体单产达到630 kg,相当于欧盟平均水平的2倍多。   法国既是世界上农产品出口国也是进口国, 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现贸易顺差。主要出口产品是谷物及其制品、葡萄酒、水果及蔬菜、牛奶及奶酪和肉类及其制品;主要进口产品水果及蔬菜、肉类及其制品、谷物及其制品、牛奶及奶酪和动植物油。欧盟是法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吸引了法国出口量的70%以上。   2 特点与经验   2. 1 适时调整农业政策目标,不断增加农业投入   二战结束后,为了摆脱食品缺乏的困境,法国政府于1947年和1953年制订的五年计划,都把农村繁荣作为国家完整性的最佳保障,农业发展目标是鼓励增加粮食产量和确保食品安全,对农业的投入累计达到5540×108法郎。1958年,农业第一次出现粮食生产过剩。   针对农民地位不稳定、土地荒芜等问题的担忧,政府于1962年提出《农业指导法》,明确农业发展的目标是除食品生产之外,还包括对土地的占有、安全和整治。八十年代初,新的农业指导法又进一步明确农业应在“国家财富的保持、生态平衡的维护和种质资源的保护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其间,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支援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增加国家预算。如从1962年~1986年,政府农业预算拨款增加了14倍,农业支出占国家民用预算总支出的13%;二是建立农业信贷基金。如设立国家农业信贷银行控制补贴贷款的发放,主要为一些条件艰苦地区的农民发放农业开发援助资金。1988年,为适应农业合作社经营的发展,该银行改组为由地区银行(90% )和集团雇员(10% )持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实行互助化,并一直控制着国家补贴的中长期贷款(每年约120×108法郎,平均利率为5% )和没有补贴的贷款(每年约180~200×108法郎,平均利率为7% )。主要补贴领域是青年务农者立业贷款、现代化工作实施贷款、畜牧及新栽培技术贷款和农业灾害补贴贷款等。   1990年以后,为适应欧洲生态农业的发展政策,即采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和通过定质量促进产品销售,法国着手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换[4, 5]。但由于来自政府或欧盟的相关补贴太少,限制了生态农业的发展步伐, 1998年仅占全国农业总量的1%。为此, 1999年颁布的农业指导法,提出旨在加强生态农业转换补助的发展计划。其中,农业开发土地契约(CTE)项目是法国促进就业和均衡占有土地的基本活动,其指导思想是当农民参与自然资源管理与保护服务而得不到市场回报时,政府将通过CTE的承诺给农民以财政补助,每个履约农场一般每年可得到5万法郎的补贴[2]。目前,法国和欧盟提供给的CTE补贴为1. 14×108欧元,约有2. 8×104个农场与政府签订了[4]。   2. 2 实行土地集中经营政策,发展专业化区域生产   法国传统农业以自给性的小农经济为主,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是家庭经营[6]。针对土地分散使用、农场经营规模小、农业生产率低等问题,政府采取了集中土地和扩大经营规模的措施,主要体现在:一是从法律上规定了土地“不可分割”原则,即农场主的土地不得由一个以上的子女继承。1970年全法国有160×104个农场,平均土地面积为19 ha,到2000年全法农场数量下降到68×104个,平均面积达到42 ha, 2008年农场数量有所减少,但耕地面积在80 ha以下的农场仍然占到81%。二是国家建立了“土地整治与农村安置公司”,即通过贷款从私人手中购买土地,通过整治再以低价优先卖给中等规模的青年农民或土地租赁公司。2000年租赁土地经营农场的公司占13%,但其经营面积已占到可用农业面积的24%。三是建立农业系统社会保险制度,成立了“农业互助保险会”,即通过发放脱离农业的终身补贴,鼓励老年农场主放弃耕作。如2001年有3%的人放弃或出售土地而从事其他行业,政府发放从事农业停业后的保障金为1. 4×108欧元,食品援助为1. 3×108欧元。   长期以来,法国不断推行农业生产专业化的发展,以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法国农业专业化可以概括为区域专业化、农场专业化和作业专业化三种类型。在区域专业化方面,依据自然条件和农业资源全国形成四个商品产区,即大耕作区,分布在巴黎盆地和中部地区,以种植粮食、甜菜、蛋白或脂肪植物等为主,其小麦产量占全国的33%,甜菜种植面积占全国的73%;畜牧业区,分布于法国西部,以发展奶牛、肉牛、肉羊、猪和禽等饲养业为主,如布列塔尼畜牧生产基地提供全国猪肉产量的40%、禽肉的30%、牛肉的32%、蛋的20%;园艺生产区,分布于法国南部,以生产水果、蔬菜、葡萄等为主;农业兼营区,主要在山区和某些工业区。在农场专业化方面,按经营内容大体分为畜牧农场、谷物农场、葡萄农场、水果农场、蔬菜农场等,大部分专业农场只经营一种产品。作业专业化农场是将过去由一个农场完成的全部工作,如耕种、田间管理、收获、运输、储藏、营销等,大部分环节由农场以外的企业来承担。   为适应农业生产专业化发展,必须推进农业机械化。法国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行农业机械化, 70年代农田耕作已全部实现机械化,期间政府对农场主购买农业机器主要采取价格补贴和优惠政策。例如, 50年代规定,凡购置新的农机可按原价优惠15%,购买农机零件可减价20%,差价由国家补给; 60年代规定,农场主购买拖拉机可得到政府给予的补贴为投资额20% ~30%。目前,全法共有拖拉机130×104辆,手扶机动犁、机动割草机、捡拾压捆机、机械播种机等也以同样的速度成倍增加。85%以上的农场独立配有拖拉机等农机具,约有10%左右的农场以协会形式联合拥有各种农用机具。   2. 3 适应本国农业发展需要,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和普及   法国农业的发达与农业科技教育的同步发展密切相关,特点是以本国农业发展需要为目标,不断改变研究手段和调整研究领域,培养生产者的就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创造尊敬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氛围,促进法国农业继续持续发展和保持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农业科技研究与普及体系主要包括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和农技推广三部分,按所有制形式均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类,前者一般隶属于政府各部委,后者主要隶属于大型企业集团或合作社,近年来私立农业科研与教育机构有逐渐增加之势。在农业科研方面,全国拥有农业科研机构近800家,宗旨是“面向改善当地生产的研究,适应世界食品安全的挑战”。国家农业研究院(INRA)是全法最大的公立农业科研机构,在全国各地设有21个适应区域生产特点的研究中心和80个试验站,其优先研究领域包括环境和农村发展、植物学与动物学研究,人类食品和食物营养、生物信息和社会科学等。在农业教育方面,法国从1960年就开始建立了以高等农业教育、中等农业教育和农民业余农业技术教育为主体的农业教育体系,其宗旨是“密切联系农业生产、培训走在变化的前面和促进学生将来的就业”等。在农业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方面,其宗旨是“提高当代农民的综合素质”即懂耕作、会养殖、有文化和会经营。政府1959年颁布了《农业推广宪章》,先后设立“全国农业进步基金”、“全国农业推广和进步理事会”等机构,形成由各级政府、农业行业组织和工业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农业技术推广和普及网络,并规定只有具有高中二年以上学历“农业教师证书”持有者,或通过农业职业技术会考的学生,才有资格独立经营农场。   2. 4 健全农民组织体系,发展多元化信息服务   农业组织是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法国农业组织形式多是世界闻名的,目前全国共有各类农业组织1300多个,主要分为农业行会、农业工会和农业合作社三类,主要功能是作为农民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在农民与政府、生产与市场之间起到纽带作用。农业合作社是法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体,拥有130×104个社员,涉及近3800个企业,以及90%的农业工作者。合作社主要分为生产性的合作社和流通领域的合作社两类,近年来后者的重要性和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农业合作社的合作原则是:一个人一张选票、对股份实行承包或报酬、盈余按佣金方式分发、储备不可分配等。此外,为确保农业合作运动的精神和行业整体利益,赋予乡村世界一种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文化意识,国家还成立了由政府部门和农业组织共同参与法国农业合作联盟(CFCA)、全国农业发展协会(ANDA)等合作组织。为满足农业生产者以及经营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经过多年的发展,法国逐渐形成了多元化信息服务主体共存的局面。例如,法国农业部门从上到下都有自己的信息数据库,有自己的计算机局域网和广域网。合作社普遍使用计算机介入管理,上互联网获取信息。为了保证信息采集的质量,大区农业部门通常在拥有会计师资格等专业条件的人中选拔信息采集员,并进行专题培训,要求他们必须到农场主家里填表;同时,政府规定所有社会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者都有义务如实填报自己的生产经营情况,违者按偷税行为处罚。   2. 5 完善食品卫生监督体系,确保食品安全消费   追求食品质量的最原始动力是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但实质应是生产企业成功经营策略和政府确保农业资源持续利用的适应性变化。法国食品卫生监督体系主要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推行产品地域标记或以产地命名。目前作为生产对需求发展的质量标记主要有来源监督产品(AOC)、农业标鉴、符合规定证明和生态农业四种。二是健全食品卫生监督机制。1998年7月法国立法成立了食品卫生署(AFSSA),负责监测人类和牲畜食品中的卫生和营养危险(包括饮用水、食品生产加工与储运、兽医药品、土地增肥等任何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并通过必要的科学鉴定和技术支持向有关当局提出保护公众卫生安全的措施建议。三是完善质量鉴定与追踪记录体系。由于疯牛病等给消费者带来的极大恐慌,使农业生产与食品质量追踪系统得以迅速发展。例如,在牛肉生产方面,从犊牛出生之日起,即在耳朵上佩戴经农业部批准核发的个体身份号码和建立档案,在以后饲养、交易、屠宰、加工和消费等整个过程中,其个体健康和传染病监控情况、生长发育记录等都受到全程追踪记录。在食品加工方面, BRORA已经开发出了一套用于跟踪食品加工全过程的计算机系统。在植物种子和秧苗质量方面,至少要经过种子工厂、试验田和销售过程中三次抽检鉴定。   3 启示与建议   3. 1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   目前,因适应农业生产的自然特性和季节性特点,以家庭经营为主体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主流。在国际市场上,农业竞争力不仅仅来自资源和技术方面的比较优势,而更主要的是来自于农业生产的组织优势,来自于农业经营主体对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有效配置。与法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生产组织是建立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存在着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经营观念淡薄等弊端,农民在农产品销售的买方垄断和生产资料供应的卖方垄断交易中始终处于不利地位,整个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属于弱势产业。显然,在我国加入WTO的新环境下,面对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极高的国际性竞争对手,我国农业将处于劣势地位。据调研,在许多农业发达国家, 70% ~80%的农场或农户都属于某一个合作组织,而我国目前仅有不足4%的农户参加了各种农民经济组织,且现有农民合作组织大都不是由农民自主创立、自我管理型的经济合作组织,存在着宗旨模糊、章程不全、职责不清、民主氛围不够等问题。   鉴于此,要提高我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尚需农民、政府和国家的共同努力。从农民层面上,应充分认清形势,积极主动地参加能够真正代表自己利益的合作组织,先由小规模农户聚合成规模生产,逐步形成利益共同体,再以合作组织成员的身份进入社会化大市场。从政府层面上,应把农民合作组织作为沟通农民与政府之间制定科学政策、反馈准确信息的桥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支持和帮助。具体讲,一是政策上优惠,如采取减税、低税或免税等税收政策,支持和倡导合作社的发展;二是财政上资助,如许多欧洲国家的政府采用赠款、补贴、贷款、投资、土地转让等方式支持农民合作社;三是教育和技术上的帮助,重点是对合作社社员及其管理者无偿提供技术培训和信息通报;四是形式和内容上的示范,重点是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引导和帮助农民建立规范化的合作组织,使其形成内部充满活力的良好机制,然后向周边、向其它行业推广,以形成燎原之势。从国家层面上,应启动立法程序,形成配套的农民合作组织的法律法规,为农民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3. 2 立足农业发展实际需要,建立高效科技推广体系   从科技促进发展的角度看,农业科学研究是农业科技成果的源泉,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扩散是农业科技进步的基础,也是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竞争力的强有力手段。与法国相比,我国农业科技在人员与成果数量,甚至经费投入总量方面都不算低,且政府的技术推广模式(如种子工程、星火计划、丰收计划等)也是比较多的,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比较低。究其原因可能是我国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机制一直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政府主导的单一模式上。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笔者认为我国农业科技体制的创新应放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要树立研究为发展服务的观念,倡导科技工作者立足于生产实际需要而选题、研究和推广。当然,这并不是反对开展某些超前的基础性研究,而是应力争避免许多地方研究机构(有条件的或无条件的)盲目追求所谓世界领先或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以及由此带来的研究内容相互重复、研究成果脱离实际等问题。二是要注重技术成果的物化形式,以加快科技成果的切实转化。众所周知,每年我国国家和地方各级科研人员都会产生大批科研成果,但能得到转化的比例非常低,其根本原因是许多成果没有具体的物化形式,包括申请专利、研制产品、科技咨询等。三是要大幅增加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保证政府技术推广体系的正常运转。近年来,我国财政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仅占农业总产值的0. 25%左右,而法国、日本等都在0. 6%~0. 8%之间。据估算,目前我国每个县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每年的事业费缺额至少在40×104元以上,每个乡级农技推广机构缺额至少在2×104元以上。与此相配套,国家应通过项目模式加大农技推广项目的投资力度,并确保项目得以有效实施;地方农技推广部门应在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内力所能及地开展一些有偿服务项目,以弥补各级财政拨款的缺口。四是按照我国优势产品区域布局,整合形成具有区域特色或产业优势的科研推广机构。我国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都是按行政区划体系上下对应设置的,每一级政府都有相应的科研院所机构,加上过于强调学科领域的配套齐全,无法体现出与生产区域优势相一致研究与推广优势。五是强化中介组织、农业企业、农业科技型企业等民间组织的农业科技推广功能,建立多元化科技推广网络。特别是农业科技企业,既具备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等特征,又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能在企业运作中形成科研、开发、生产、销售的一体化运作模式,最有条件推进农业科技产业化。因此,政府应鼓励创办和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企业,如部分农业科研机构逐步转制为科技企业,一些科技工作者利用自身优势创办科技企业,农业企业集团创办、兼并或收购原有科研机构等。   3. 3 重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业从业者素质   与法国比较,我国农业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是非常低的。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为4×108多人,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70%,但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高达88%,受过专门化技能培训的仅占14%[7]。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推进,过去只会耕地的种田式农民显然难以适应新的要求,尤其是在选择品种、科学管理、质量控制、投资预算、产品销售等方面,仅靠传统知识和技能是难以完成的。我国在50~60年代曾提出过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问题,但结果是大批有文化的农民子弟都不愿意从事农业,主要原因是全社会普遍存在着歧视农业、歧视农民的观念,忽视了农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忽视了农民对经济社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因此,在鼓励农民进城的同时,我们必须注重优化和稳定农民队伍,鼓励从业者通过培训而成为多才多艺的新型现代农民,扶持和造就一大批特别是年轻的具有现代农业经营观念的“红色地主”。政府应充分挖掘我国现有农业教育资源的潜力,逐步形成战略性的农业人才培养体系,并把此项工作作为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来抓,甚至通过法律手段取得优惠政策。如法国政府在近30年来一直通过青年务农者立业补贴,鼓励尽可能多的有能力担任农场经营责任的年轻人着手开发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对促进法国农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积极作用。   3. 4 树立农业多功能性理念,促进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农业的多功能性是指农业除确保粮食和其它农产品供给之外,还应在保护环境、国土安全与整治、维系生态平衡、提供自然与人文景观、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它既是农业历史进步的结果,也是当代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方向。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基于农业的多功能性而提出多功能农业发展理念,并以此作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基础。如法国政府提出“城市的持久繁荣离不开一个欣欣向荣的农村”,并采取多项措施来促进社会适应农业的广泛需求,提高全社会对农业重要性的认识。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既是国民经济中的弱势产业,也是经济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因此,在WTO框架下充分认识农业的多功能性,扩大农业的内涵与外延,加快发展多功能农业,对于加速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安全高效协调发展,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此,笔者认为我国发展多功能农业的基本思路应集中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利用农业多功能性,强化农业在保障食品安全、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保护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现实功能。重点是加强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扩大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和供应;延长加宽农业产业链条,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直接和间接的工作机会;尽最大可能和多渠道努力,扩大农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切实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监督和管理,探索和建立农业生态补偿制度等。二是根据农业多功能性,构筑农业投入政策、农业生产组织、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农村生态保护等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点是引导全社会突破传统认识的局限,给予农业新的地位和作用,增加财政投入力度和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使农业与农村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功能效益。三是围绕农业的多功能性,实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扩大经营规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区域特色农业等现代农业经营模式。重点是针对不同地区在种植、畜牧、林果、水产、加工、旅游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突出重点,通过有效的政策手段和技术手段,发展具有个性化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逐步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带或产业群。此外,加快农业关联部门的发展步伐,拓宽和扩大政府支持的领域及范围,都是多功能农业的顺利成长的重要条件。 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农业的启示 发表日期:2009年12月2日  出处:中国农经信息网  作者:金 莲 王永平 刘良灿 刘希磊  本页面已被访问 2221 次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达国家先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以现代机械替代手工劳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和发展农业,用现代经济管理科学经营和管理农业,大大提高了农业的专业化、集约化和市场化水平,农业与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于各国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同,农业发展方式也各有特点,对中国农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选择符合国情或区情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国外现代农业发展有三种主要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规模化、机械化、高技术化模式,以日本、以色列等国为代表的资源节约和资本技术密集型模式,以及以法国、荷兰为代表的生产集约加机械技术的复合型模式。研究表明,一个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模式,主要由该国的土地、劳动力和工业水平决定。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拉坦用实证资料证明了这条规律,世界上劳均土地在30hm2以上的国家,基本上走的是机械技术型道路;劳均土地在3~30hm2之间的国家,走的是生物技术—机械技术交错型道路;而劳均土地不足3hm2的国家,多数走的是生物技术型道路。   由于国家之间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条件等存在差异,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和特点各不相同,不能照搬套用。针对中国农业区域广阔、各地农业资源禀赋差异巨大、农业技术应用不充分、农村劳动力数量庞大而素质低下和农业投入不足等客观现实,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的选择,既不能走美国大规模土地经营的道路,也不具备日本高额补贴的条件,但我们可充分利用当前世界农业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造传统农业,避免发达国家早期忽略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问题所走的弯路,通过推广先进技术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现代农业。也可借鉴荷兰和以色列等国人均农业资源很少但农业效益很高的国家的经验,把技术和劳动力的优势很好地结合起来。   因此,在能实行规模经营的地方,可以通过有效地转移农村劳动力来集中土地,推行机械化生产,实现规模经营;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形较复杂的地方,可以采取集约经营的方式,通过拓宽农业发展的深度、广度,实行产业化生产来发展农业。就地形复杂、经济发展落后的贵州等西部欠发达地区而言,应当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采取集约经营的方式,走劳动技术密集型的集约农业道路,在引进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和加快农民技能培训上下工夫。总之,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顺应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高度重视政府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纵观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发展,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和保护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   美国政府颁布法律、制定政策,全方位地规范和引导农业健康发展。美国政府的农业政策主要是为了减少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以弥补市场调节功能的不足。政府还通过休耕计划、农作物保障计划等来稳定和保护农业;通过建立健全法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指导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法律体系,保护农民的正当利益,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公平交易,政府每隔5年就出台一个“农业法案”计划,该法案用做今后5年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应财政预算的依据;另外,美国农业科技研究局根据美国农业发展的情况,制定6年农业科技发展计划,与农业法案相衔接;通过国家税收、补贴、价格干预、信贷管理以及产量定额分配等手段,对农产品市场与农业内部资源配置保持有效调节。   日本分散的小农经济能迅速纳入现代化的轨道,主要是依靠日本政府的全面干预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日本在迅速实现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也出现过由于过分剥夺而导致农业萎缩的情况,但均在工业化达到一定水平后,分别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初期实行了对农业的反哺政策(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初级阶段以硬件哺育为主,重点是提高农业固定资产装备水平、加速农村建设等,政策导向是为扩大再生产,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高级阶段则采取硬、软件相结合,以软件为主的方针,政策导向放在结构调整、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农村组织水平和农民素质等方面),从而使农业迅速强大起来。   以色列政府以大量投资支持农业发展,通过全国垦荒和兴修水利,提高机械化程度,实现了农业大起步。   法国的土地政策有利于土地集中,促成了法国农场的规模化经营,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机械化政策激发农户使用先进农机具的热情,使得农田耕作效率和土地产出率在较短时期内取得巨大提高;专业化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劳动的分工协作,既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又便于管理和机械化的推广;财政、金融和外贸政策的倾向性,极大地鼓励了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诱导了社会资金向农业投资;健全的农业科技和推广体系的建立,为法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也给法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荷兰政府为使有限的土地得到高效的利用,采取了一系列符合国情和气候特点的农业发展战略及政策,避开需要大量光照和生产销售价位低的禾谷类作物的生产,充分利用地势平坦、牧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奶业和附加值高的园艺作物,通过信贷政策和补贴政策,鼓励重点发展的领域和产业“快步增长”,出口创汇;积极参加欧盟事务,使整个欧洲成了荷兰的农产品市场;加强水利工程和环境保护的建设,使荷兰农业能够高效持续发展。   发展中国现代农业,政府必须对农业进行必要的保护,地方政府也应积极配合中央政府从以下五方面着手推动现代农业健康发展:   一是完善政府支持农业的制度安排、组织管理和支持政策体系。为了提高农业竞争力,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要借鉴农业发达国家建立的合理的制度安排,建立结构合理、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农业管理体系;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科技教育支持体系、财政金融支持体系、中介服务支持体系的建设;确定适宜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制定合理的价格政策,提供便利的金融信贷服务以及信息和技术服务,增强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等。   二是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政策不断得到加强,但农业支持保护水平还很低,支持保护机制还很不完善。目前,中国每年对农业实际补贴率为财政支出的2%~3%,大大低于对世界贸易组织8%的承诺。为此,必须按照“形成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目标要求,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和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继续实行并加大对农民的各种直接补贴,向农民提供更多、更实惠、更直接的现金转移支付,并使之制度化。   三是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资金投入上要根据项目不同的性质,采用政府直接补助和信贷投入相结合的办法,加大投资整合力度,下大力气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大中型渠系配套等农田水利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加快提高耕地质量,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农田;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上下畅通、灵敏快捷的信息网络体系,让农民充分利用社会信息资源,解决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动农业发展;大力推动城市基础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努力形成城乡衔接的公共交通、供水供电、广播电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网络。   四是加快农业立法进程,保障农业发展。把农业国内支持纳入法制化轨道,是保持农业国内支持政策连续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政策目标、预算额度、操作程序、部门分工、法律责任等,并尽量公开化,接受社会监督,有利于提高政府支农投资的效率,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同时,要从中国农业小规模经营的实际情况出发,尽量采取简便易行的方法,充分利用各种组织资源,降低管理成本,建立可操作性的农业支持体系。   五是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风险防范与保险机制。农业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有助于减少农民突遇自然灾害的损失。为此,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灾害救济制度。对于非人为因素造成的自然灾害,政府应给予农民往年平均收成一定比例的补贴,以维持农民的正常生活及来年对生产的再投入。同时,结合农业保险的特殊性,积极推行多种灾害保险制度,实施有别于一般商业保险的政策性保险,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民投资风险。   三、努力发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作用   综观国外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任何一个现代国家都高度重视民间组织的力量,许多国家都鼓励农民组织起来,提高自我服务水平,以期能够节约交易费用,降低成本和市场竞争的风险,增加获利的机会。   美国农业合作社在其整个农业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内为其社员提供物资与资金、组织经营管理等,对外输出劳务和销售农副产品等。因此,农业合作社不仅直接成为土地和市场联系的纽带,而且成为一种能够避免市场风险、保护农民利益的有效的合作经济组织,同时也大大促进了美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合作社完全由农民自发联办,不依托政府,没有任何官方色彩,主要活跃在流通及农产品初加工、储运和销售环节,把分散的农户与大市场联结起来,增强了农业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日本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采用了全盘合作化的土地节约模式,由农业协同组织联合分散农户形成劳动集约经营,其农协的作用闻名世界。农协在日本政府财力物力支持下,通过其遍及全国的机构和广泛的业务活动,同农户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经济联系,起到在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上使小农户同大市场对接的作用,在有效阻止商业资本对农民的盘剥、保护农民利益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日本的农协并非是一个纯粹的经济组织,它除了完成经济职能外,还兼有帮助政府贯彻农业政策、代表农民向政府施加压力的双重职责,在日本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农业生产组织方面,以色列至今有并驾齐驱的三种形式:公有制集体农庄、合作社、个体农户,他们分别创造着以色列农业总产值的32%、46%和22%,共同创造了以色列的高效农业,政府对他们一视同仁。农户们根据所签订的产销合同安排种植计划,负责种植。种植之外的加工、采购、储藏、购销等繁琐的农业服务由区域合作组织承担。   法国的合作社产生于19世纪中叶,随后迅速发展起来。到20世纪60年代末,法国建立了3 100个农业信贷合作社,7200个供应和销售合作社,1400个服务合作社。合作社一般按行业划分,农户可根据经营情况,同时加入几个合作社。双方每年签订一次合约,农民只要专心生产,其他的事项全交给合作社去办理。年终结算时,扣除风险基金和发展储备金,其余的按入社资金和按农产品收购量分给社员。如果发生亏损,社员也要按对应的份额承担风险。为了鼓励合作社的发展,国家出台了有关政策,合作社可免交33.3%的公司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法国农户基本上都成了合作社社员,农业合作社占据了农产品市场绝大多数的份额,生产资料和饲料基本上由供销合作社销售,90%以上的农业贷款业务,由信贷合作社提供。   中国实行的是家庭分散经营与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但事实上在很多地方双层经营目前只剩下家庭分散经营这一个层次,村集体组织农民进行统一经营的能力和意识严重不足。近年来,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农产品购销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发展中国的现代农业,应积极探索适合农业和农村发展特点的农民合作组织形式,大力支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者在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有效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四、以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的政策目标   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配置统筹协调,是以色列一个成功的战略性举措。以色列在发展农业中处处注意维护生态平衡、维护生物链的自然连接;有计划地开发荒地、坡地和沼泽、滩涂,以改善自然环境;通过增加植被种植,绿化沙漠,科学使用农药、化肥等改善土质土层结构;通过“三污”回收与治理,以改善空气、环境和海水的质量;通过北水南调工程,改善全国的水资源配置等。在以色列的农业结构中,基本形成了粮食、经济作物、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协调发展的良性态势,这与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配置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改变长期以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农业发展模式,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农业发展道路。换言之,要在继续抓好生态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农村能源建设、大力推广循环经济模式的同时,研究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生态保护补贴政策,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组织的作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保护、培植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形成农林牧副渔良性循环,保持大农业稳定发展等。   五、促进农业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   美国农业专业化程度很高,形成了著名的生产带,如玉米带、小麦带、棉花带等。这种区域分工使美国各个地区能充分地发挥各自的优势,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通畅的水陆运输网的建立,更进一步促进了区域化分工、专业化生产,而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也有力地推动了附近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美国农业生产不仅在地域上专业化,而且农民按照批发商的订购合同,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商根据批发商对农产品的质量和规格要求,对生产者提供的产品进行加工,然后交由批发市场组织销售,从而实现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联系。   法国政府在推行农场经营规模化、生产方式机械化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引导本国农业走上了专业化和一体化道路。其农业专业化有三种类型:区域专业化、农场专业化和作业专业化。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传统习俗和技术水平,对全国农业分布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到20世纪70年代,法国半数以上农场搞起了专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提高了农业效益,使法国农民人均收入达到城市中等工资水平。   荷兰耕地不足,农业企业大多采用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荷兰温室农业无论是蔬菜还是花卉,一般都是专业化生产、多品种经营。这种专业生产有利于设施专业化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形成规模效益。同时,专业化生产促进了专业领域的研究,使企业有长足的发展后劲,也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市场份额。   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各地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总体上主要农产品生产要由生产环节机械化向全过程机械化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同时,发挥比较优势,结合各地优势农产品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区域,满足农民对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及机具的多样化和增加收入的需求,促进地区农业机械化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此外,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种植区域化、生产专业化,形成与支柱产业或龙头企业相适应的、有特色的区域经济格局,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促进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农业和商业的有机衔接与结合,形成多产业环环相扣、互相依存的一体化产业链,从而推进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管农业的地位多么特殊,它总是一个产业,应该按照产业的特性来发展它,即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为基础,这是各国农业现代化最基本的经验之一。   六、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美国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的“三位一体”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农业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这个体系有三个特点:一是由州农学院同时承担教育、研究和推广三项任务,使三者结合在一起,互相促进,并切实为农业生产服务;二是每年的研究推广计划由基层向上申请,推广站提供的服务应尽量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三是推广经费由联邦、州和县共同负担。美国农业科学研究的经费充足,它主要采自公共和私人(公司)两大系统,二者互相补充,前者侧重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后者侧重于新产品开发和应用研究。   日本确定了优先水利化、化学化而后机械化的方针,并把生物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施肥方法的改进、土壤的改良置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推进日本农业的技术改造上,采取了适应小规模经营的小型化、灵巧化的发展方针,先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机械,经过研究、改进,制成适合本国使用的农业机械。
/
本文档为【加拿大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