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照片、国籍、国旗、获奖成果一览

2013-11-08 50页 doc 2MB 49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8615

暂无简介

举报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照片、国籍、国旗、获奖成果一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照片、国籍、国旗、获奖成果 一、诺贝尔物理学奖简介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在遗嘱中他提出,将部分遗产(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后添加了‘经济’奖)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学者。 诺贝尔物理学奖是诺贝尔奖的六个奖项之一,由瑞典皇家科学院每年颁发给在物理科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该奖项旨在奖励那些对人类物理学领域里作出...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照片、国籍、国旗、获奖成果一览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照片、国籍、国旗、获奖成果 一、诺贝尔物理学奖简介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在遗嘱中他提出,将部分遗产(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后添加了‘经济’奖)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学者。 诺贝尔物理学奖是诺贝尔奖的六个奖项之一,由瑞典皇家科学院每年颁发给在物理科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该奖项旨在奖励那些对人类物理学领域里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奖金,每年的奖项候选人由瑞典皇家自然科学院的瑞典或外国院士、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委员会的委员、曾被授与诺贝尔物理或化学奖金的科学家、 在乌普萨拉、隆德、奥斯陆、哥本哈根、赫尔辛基大学、卡罗琳医学院和皇家技术学院永久或临时任职的物理和化学教授等科学家推荐。第一次诺贝尔物理学奖于1901年颁发,由来自德国的威廉·康拉德·伦琴获得。每个获奖者会得到一块奖牌,一份获奖证书,以及一笔不菲的奖金,奖金的数额每年会有变化。在1901年,伦琴得到150,782瑞典克朗,相当于2007年12月的7,731,004瑞典克朗。2008年,三位获奖者(小林诚、益川敏英和南部阳一郎)分享了总额为1千万瑞典克朗的奖金(略多于100万欧元,或140万美元)。该奖每年于12月10日,即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以隆重的仪式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颁发。 约翰·巴丁是唯一两次获得该奖的得主,他于1956年和1972年获奖。威廉·劳伦斯·布拉格是至今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他在1915年获奖时仅有25岁。[6] 至今共有两位女性获得过该奖,分别是玛丽·居里(1903年)和玛丽亚·格佩特-梅耶(1963年)。在六个诺贝尔奖项中,这是女性获奖人次第二少的奖项(只多于仅一位女性得主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INCLUDEPICTURE "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566d0fdf20da015e632798a1.jpg" \* MERGEFORMATINET 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照片、国籍、国旗、获奖成果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照片、国籍、国旗、获奖成果一览 年份 获奖者 国籍及国旗 获奖原因 1901年 威廉·康拉德·伦琴 德国 X射线的发现 “发现不寻常的射线,之后以他的名字命名”(即X射线,又称伦琴射线,并伦琴做为辐射量的单位) "[for] the discovery of the remarkable rays subsequently named after him" 1901年,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illhelm Konrad Ro tgen, 1845---1923), 以彰他在1895年发现的X射线。 1895年,物理学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它的几个主要部门--牛顿力学、热 力学和分子运动论、电磁学和光学,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理论,在应用上也取得 了巨大成果。这时物理学家普遍认为,物理学已经发展到顶了,以后的任务无非 是在细节上作些补充和修正而已,没有太多的事情好做了。 正是由于X射线的发现唤醒了沉睡的物理学界。它像一声春雷,引发了一系列重 大的发现,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更深入、更广阔的天地,从而揭开了现代物理学 的序幕。 1902年 亨得里克·洛仑兹 荷兰 塞曼效应的发现和研究 “关于磁场对辐射现象影响的研究”(即塞曼效应) "[for] their researches into the influence of magnetism upon radiation phenomena"[ 19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荷兰莱顿大学的洛伦兹(Hendrik Antoon Lorentz, 1853 ---1928)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塞曼(Pieter Zeeman , 1865---1943),以表彰他们在研究磁性对辐射现象的影响所作的特殊贡献。 彼得·塞曼 荷兰 磁性对辐射现象的影响也叫塞曼效应, 是塞曼在1896年发现的。 它是继法拉第效应和克尔效应之后又一项反映光的电磁特性的效应。 塞曼效应更进一步涉及了光的辐射机理,因此人们把它看成是继X射线之后物理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洛伦兹是荷兰物理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经典电子论,这一理论能解释物质中一系列的电磁现象,以及物质在电磁场中运动的一些效应。 由于塞曼效应发现时及时地从洛伦兹理论得到了解释,由此所确定的电子荷质比与 J.J.汤姆孙用阴极射线所得数量级相同,相互间得到验证,因此1902年洛伦兹与塞曼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 塞曼也是荷兰人,1885年进入莱顿大学后,与洛伦兹多年共事,并当过洛伦兹的助教。塞曼对洛伦兹的电磁理论很熟悉, 实验技术也很精湛, 1892年曾因仔细测量克尔效应而获金质奖章, 并于1893年获博士学位。 他在研究辐射对光谱的影响时,得益于洛轮兹的指导和洛轮兹理论,从而作出了有重大意义的发现。 1903年 亨利·贝克勒 法国 放射形的发现和研究 “发现天然放射性” "[for] his discovery of spontaneous radioactivity" [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授予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Antoine Henri Becquerel ,1852 -1908),以表彰他发现了自发放射性;另一半授予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 ,1859 -1906)和玛丽。斯可罗夫斯卡。居里(Marie Sklodowska ,1867 - 1934),以表彰他们对贝克勒尔发现的辐射现象所作的卓越贡献。 皮埃尔·居里 法国 “他们对亨利·贝克勒教授所发现的放射性现象的共同研究” "[for] their joint researches on the radiation phenomena discovered by Professor Henri Becquerel" 亨利·贝克勒尔是法国科学院院士,擅长于荧光和磷光的研究。1895年底,伦琴将他的初步通信:《一种新射线》和一些 X射线照片分别寄给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其中包括法国的庞加莱(H.Poincare)。庞加莱是著名的数学物理学家、法国科学院院士。1896年1月20日法国科学院开会,他带伦琴寄给他的,并展示给与会的科学家。这件事大大激励了亨利。贝克勒尔的兴趣。他问这种穿透射线是这样产生的?庞加莱回答说,这一射线似乎是从阴极对面发荧光的那部分管壁上发出的。贝克勒尔推想,可见光的产生和不可见X射线的产生或许是出于同一机理。第二天他就开始实验荧光物质会不会产生X射线。然而,贝克勒尔最初的一些实验却是失败的。正在这个时候,庞加莱在法国一家科普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介绍X射线的文章,文章有一次提到荧光物质是否会同时辐射可见光和X射线的问题。贝克勒尔读到后非常很受鼓舞,于是再次投入荧光和磷光的实验,终于找到了铀盐有这种效应,他用厚黑纸包了一张感光底片,纸非常厚,即使放在太阳下晒一整天也不至于使底片变翳。他在黑纸上面放一层铀盐,然后拿到太阳下晒几个小时,显影之后,他在底片上看到了磷光物质的黑影。然后他又在磷光物质和黑纸之间夹一层玻璃,也作出同样的实验,证明这一效应不是由于太阳光线的热使磷光物质发出某种蒸气而产生化学作用所致。于是得出结论:铀盐在强光照射下不但会发可见光,还会发穿透力很强的X射线。 贝克勒尔这一结论并不正确,一次偶然的机遇使他作出了真正的发现。 玛丽·居里 法国 1904年 瑞利 英国 氩的发现 “对那些重要的气体的密度的测定,以及由这些研究而发现氩”(对氢气、氧气、氮气等气体密度的测量,并因测量氮气而发现氩) "for his investigations of the densities of the most important gases and for his discovery of argon in connection with these studies" 19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皇家研究所的瑞利勋爵(Lord Rayleigh ,1842 -1919),以表彰他在研究最重要的一些气体的密度以及在这些研究中发现了氩。 瑞利以严谨、广博、精深著称,并善于用简单的设备作实验而能获得十分精确的数据。他是在19世纪末年达到经典物理学颠峰的少数学者之一,在众多学科中都有成果,其中尤以光学中的瑞利散射和瑞利判据、物性学中的气体密度测量几方面影响最为深远。 1905年 菲利普·爱德华·安东·冯·莱纳德 德国 阴极射线的研究 “关于阴极射线的研究” "for his work on cathode rays"[12] 19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德国基尔大学的勒纳德(Philipp Lenard ,1862-1947),表彰他在阴极射线方面所作的工作。 1888年,当勒纳德于海德堡大学在昆开(Quincke)的指导下工作时,就在阴极射线方面作了最初的研究。他研究了赫兹关于这种射线与紫外线相似的观点。为此他做了这个实验,观察阴极射线是否能想紫外线一样通过放大电管壁的石英窗。他发现阴极射线不能穿过。但是1892年,他在波恩大学担任赫兹的助手时,赫兹让他看了自己的一项新发现:将一块被铝箔包着的含铀玻璃片放入电管中,当时阴极射线轰击这快铝箔时,铝箔下面发出了光。当时赫兹以为可以用一片铝箔将空间隔开,一边是按普通方法产生的阴极射线;而在另一边则是纯粹状态下的阴极射线。这个实验以前从未做过。赫兹太忙了,没有时间做这个实验,就让勒纳德做,就这样,勒纳德作出了"勒纳德窗"的重大发现。 1906年 约瑟夫·汤姆孙 英国 气体导电 "对气体导电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for] his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n the conduction of electricity by gases" 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剑桥大学的J.J.汤姆孙爵士(Sir Joseph Thomon,1856-1940),以表彰他对气体导电的理论和实验所作的贡献。 J.J.汤姆孙对气体导电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最重要的结果是发现了电子,这是继X射线和放射性之后又一重大的发现。人们把这三件事称为世纪之交的三大发现。 1907年 阿尔伯特·迈克耳孙 美国 光学精密计量和光谱学研究 “他的精密光学仪器,以及借助它们所做的光谱学和计量学研究” "for his optical precision instruments and the spectroscopic and metrological investigations carried out with their aid" 19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芝加哥大学的迈克耳孙( Albert Abrham Michelson ,1852 -1931),以表彰他对光学精密仪器及用之于光谱学与计量学研究所作的贡献。 迈克耳孙是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他以精密测量光的速度和以空前精密度进行以太漂移实验而闻名于世。他发现的 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干涉仪至今还有广泛的应用。 1908年 加布里埃尔·李普曼 法国 照片彩色重现 “他的利用干涉现象来重现色彩于照片上的方法” "for his method of reproducing colours photographically based on the phenomenon of interference" 19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巴黎大学的李普曼(Gabried Lippmann ,1845-1921), 以表彰他基于干涉现象用照片重现彩色方法所作的贡献。 李普曼1845年8月16日生于卢森堡的霍勒利希(Hollenrich),双亲是法国人,后来他的家牵到巴黎,他在家中接受了早期教育。1858年他进入拿破仑中学,十年后进入综合师范大学。他的学业并不是很好,因为他只注重他感兴趣的科目,不重视他不喜欢的课程,因此他没有通过教师资格的考试。1873年,他被任命为政府的科学使节,到德国学习科学教育方法。在海得堡曾随库恩(Kuhne)和基尔霍夫一起工作,在柏林曾和亥姆霍兹一起工作。 1909年 古列尔莫·马可尼 意大利王国 无线电报 “他们对无线电报的发展的贡献” "[for]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telegraphy" 19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伦敦马克尼无线电报公司的意大利物理学家马克尼(Guglielmo Marcoin ,1874-1937)和德国阿尔萨斯州特拉斯堡大学的布劳恩(Karl Braun ,1850-1918),以承认他们在发展无线电报上所作的贡献。 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 德国 1910年 范德华 荷兰 气夜状态方程 “关于气体和液体的状态方程的研究” "for his work on the equation of state for gases and liquids" 19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范得瓦尔斯(Johannes Diderik van Waals,1837-1923),以表彰他对气体和液体的状态方程所作的工作。 19世纪末,分子运动逐步形成一门有严密体系的精确科学。与此同时实验也越来越精,人们发现绝大多数气体的行为与理想气体的性质不符。 1911年 威廉·维恩 德国 热辐射定律的发现 “发现那些影响热辐射的定律” "for his discoveries regarding the laws governing the radiation of heat" 19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德国乌尔兹堡大学的维恩(WilhelmWien ,1864-1928),以表彰他发现了热辐射定律。 热辐射是19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它的研究得到了热力学和光谱学的支持,同时用到了电磁学和 光学的新技术,因此发展很快。到19世纪末,这个领域已经达到如此顶峰,以至于量子论这个婴儿注定要从这里诞生。 1912年 尼尔斯·古斯塔夫·达伦 瑞典 航标灯自动调节器 “发明用于控制灯塔和浮标中气体蓄积器的自动调节阀” "for his invention of automatic valves designed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gas accumulators in lighthouses and buoys" 1912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瑞典德哥尔摩储气器公司的达伦(Nils Gustaf , 1869-1937),以表彰他分明用于灯塔和浮标照明的储气器的自动调节器。 1913年 海克·卡末林·昂内斯 荷兰 低温物质的特性 “他在低温下物体性质的研究,尤其是液态氦的制成” "for his investigations on the properties of matter at low temperatures which led, inter alia, to the production of liquid helium" 1913年诺贝尔物理学将授予荷兰莱顿大学大卡末林-昂内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 ,1853-1936), 以表彰他对低温物质特性的研究,特别是这些研究导致 液氦的生产。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低温的实验研究上展开过一场世界性的角逐。在这场轰动科坛的竞赛中,领先的是西北欧的一个小国--荷兰首都莱顿的低温实验室。 1914年 马克斯·冯·劳厄 德国 晶体的X射线衍射 “发现晶体中的X射线衍射现象” "For his discovery of the diffraction of X-rays by crystals" 19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劳厄 (Max von Laue ,1879-1960),以表彰他发现了晶体的X射线衍射。 劳厄发现 X射线衍射是20世纪物理学中的一件有深远意义的大事,因为这一发现不仅说明了X射线的认识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而且还第一次对晶体的空间点阵假说作出了实验验证,使晶体物理 学发生了质的飞跃.这一发现继佩兰(Perrin)的布朗运动实验之后,又一次向科学界提供证据,证明原子的真实性.从此以后,X射线学在理论和实验方法上飞速发展,形成了一门极其丰、应用极其广泛的综合学科。 1915年 威廉·亨利·布拉格 英国 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 “用X射线对晶体结构的研究” "For their services in the analysis of crystal structure by means of X-rays" 1915年不、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伦敦大学的亨利。布拉格(Sir William Henry Bragg ,1862-1942)和他的儿子英国曼彻斯特维克托利亚大学的劳伦斯。布拉格(Sir William Lawrence Bragg, 1890-1971),以表彰他们用X射线对晶体结构的分析所作的贡献。 1912年,劳厄关于X射线的论文发表之后不久,就引起了布拉格父子的关注。当时,亨利·布拉格正在利兹大学当物理学教授,劳伦斯。布拉格刚刚从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毕业,留在实验室工作,开始从事科学研究。 威廉·劳伦斯·布拉格 英国 1916年 未颁奖 1917年 查尔斯·格洛弗·巴克拉 英国 元素的标识X辐射 “发现元素的特征伦琴辐射” "For his discovery of the characteristic Röntgen radiation of the elements" 19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巴克拉(Charles Glover Barkla,1877-1944),以表彰他发现了标识伦琴射线。 巴克拉是第五位因研究X射线获得物理学奖的学者,在他之前有1901年获奖的伦琴,1914年的劳厄和1915年布拉格父子.不到20年就有5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占当时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由此可见,X射线的研究成果在20世纪20年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1918年 马克斯·普朗克 德国 能量级的发现 “因他的对量子的发现而推动物理学的发展” "[for] the services he rendered to the advancement of Physics by his discovery of energy quanta" 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德国柏林大学的普郎克(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k ,1858-1947),以承认他发现能量级对物理学的进展所作的贡献。 1895年前后,普郎克正在德国柏林大学当物理学教授,由于鲁本斯(H.Rubens)的介绍,经常参加以基本量度基准为主要任务的德国帝国技术物理研究所(Physikalisch Technische Reichsanstalt ,简称PTR)有关热辐射的讨论。这时PTR的理论的核心人物维恩(W.Wien)因故离开PTR,PTR的实验研究成果需要有理论研究工作者的配合,普郎克正好补充了这个空缺。 1919年 约翰尼斯·斯塔克 德国 斯塔克效应的发现 “发现极隧射线的多普勒效应以及电场作用下谱线的分裂现象” "for his discovery of the Doppler effect in canal rays and the splitting of spectral lines in electric fields" 19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德国格雷复斯瓦尔大学的斯塔克(Johnnes Stark,1874-1957),以表彰他在极遂射线中发现了多普勒效应和电路中发现了分裂的普线. 极遂射线是哥尔茨坦在1896年在含稀薄气体的放电管中发现的,这种射线后来证明主要是由放电管中带电的气体原子组成的,这些带正电的原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以很高的速度沿着射线运动. 1920年 夏尔·爱德华·纪尧姆 瑞士 合金的反常特性 “他的,推动物理学的精密测量的,有关镍钢合金的反常现象的发现” "[for] the service he has rendered to precision measurements in Physics by his discovery of anomalies in nickel steel alloys" 19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舍夫勒国际计量局的纪尧姆(Charles Edouard Guillaume, 1861-1938), 以承认他由于他发现镍钢合金的反常特性对精密计量物理学所作的贡献. 纪尧姆长期担任国际计量局局长,他发现的因瓦合金和艾林瓦合金对精密计量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921年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德国 瑞士 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 “他对理论物理学的成就,特别是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 "for his services to Theoretical Physics, and especially for his discovery of the law of the photoelectric effect"[27] 1922年 尼尔斯·玻尔 丹麦 原子结构和原子光谱 “他对原子结构以及由原子发射出的辐射的研究” "for his services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atoms and of the radiation emanating from them" 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丹麦哥本哈根的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1885-1962),以表彰他在研究原子结构,特别是研究从原子发出的辐射所作的贡献。 1923年 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 美国 基本电荷和光电效应实验 “他的关于基本电荷以及光电效应的工作” "for his work on the elementary charge of electricity and on the photoelectric effect" 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那加州理工学院的密立根(Robert Andrews Millikan ,1868-1953),以表彰他对基本电荷和光电效应的工作。 1924年 曼内·西格巴恩 瑞典 X射线光谱学 “他在X射线光谱学领域的发现和研究” "for his discoveries and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X-ray spectroscopy" 19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瑞典乌普沙拉(Uppsala)大学的卡尔·西格班(Karl Manne Georg Siegbahn,1886-1978),以表彰他在X射线光谱学领域的发现与研究. 卡尔·西格班是继巴克拉之后,又一次因X射线学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物理学家. 1925年 詹姆斯·弗兰克 德国 弗兰克-赫兹实验 “发现那些支配原子和电子碰撞的定律” "for their discovery of the laws governing the impact of an electron upon an atom" 19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德国格丁根大学的弗兰克(James Franck ,1882-1964)和哈雷大学的G.赫兹(Gustav Hertz ,1887-1975),以表彰他们发现原子受电子碰撞的定律. 古斯塔夫·赫兹 德国 1926年 让·佩兰 法国 物质结构的不连续性 “研究物质不连续结构和发现沉积平衡” "for his work on the discontinuous structure of matter, and especially for his discovery of sedimentation equilibrium" 192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巴黎索本大学的佩兰(Jean Baptiste Perrin ,1870-1942),以表彰他在物质不连续结构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对沉积平衡的发现. 佩兰关于物质不连续结构的工作,主要是他是对布郎运动的研究. 1927年 阿瑟·康普顿 美国 康普顿效应和威尔逊云室 “发现以他命名的效应” "for his discovery of the effect named after him" 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授予美国的芝加哥大学的A.H.康普顿(Arthur Holly Compton ,1892-1962) ,以表彰他发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效应; 查尔斯·威耳逊 英国 “通过水蒸气的凝结来显示带电荷的粒子的轨迹的方法” "for his method of making the paths of electrically charged particles visible by condensation of vapour" 另一半授予英国剑桥大学的C.T.R.威尔逊(Charles Thomon Rees Wilsion ,1869-1959),以表彰他用蒸汽凝聚使带电粒子的径迹成为可见的方法. 1928年 欧文·理查森 英国 热电子发射定律 “他对热离子现象的研究,特别是发现以他命名的定律” "for his work on the thermionic phenomenon and especially for the discovery of the law named after him" 192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伦敦大学的O.W.里查森(Sir Owen Willans Richardson ,1879-1959) , 以表彰他对热电子发射现象的工作,特别是发现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定律. 1929年 路易·德布罗意公爵 法国 电子的波动性 “发现电子的波动性” "for his discovery of the wave nature of electrons" 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巴黎索本大学的路易斯.德布罗意(Prince Louis-victor de Broglie ,1892-1987),以表彰他发现了电子的波动性. 1930年 钱德拉塞卡拉·文卡塔·拉曼 英属印度 拉曼效应 “他对光散射的研究,以及发现以他命名的效应” "for his work on the scattering of light and for the discovery of the effect named after him" 193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印度加尔各答大学的拉曼(Sir Chandraskhara Venkata Raman,1888-1970),以表彰他研究了光的散射和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定律. 1931年 未颁奖 1932年 维尔纳·海森堡 德国 量子力学的创立 “创立量子力学,以及由此导致的氢的同素异形体的发现” "for the creation of quantum mechanics, the application of which has, inter alia, led to the discovery of the allotropic forms of hydrogen" 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德国莱比锡(Leipzig)大学的海森伯(Werner Heisenberg ,1901-1976),以表彰他创立了量子力学,尤其是他的应用导致了发现氢的同素异形体。 1933年 埃尔文·薛定谔 奥地利 原子理论的新形式 “发现了原子理论的新的多产的形式”(即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薛定谔方程和狄拉克方程) "for the discovery of new productive forms of atomic theory" 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德国柏林大学的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 Erwin Schrodinger ,1887-1961)和英国剑桥大学的狄拉克(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 ,1902-1984),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原子理论的新式。 保罗·狄拉克 英国 1934年 未颁奖 1935年 詹姆斯·查德威克 英国 中子的发现 “发现中子” "for the discovery of the neutron" 193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利物浦的查德威克(Sir James Chadwick ,1891-1974),以表彰他发现了中子。  中子的发现具有深远的影响。由此引起了一系列后果:第一是为核模型理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苏联物理学家伊万宁科(D.Ivanenko) 据此首先提出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理论;其次是激发了一系列新课题的研究,引起一连串的新发现;第三是找到了核能实际应用的途径。用中子作为炮弹轰击原子核,比?粒子有很大的威力。因为他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原子核的大门。 1936年 维克托·弗朗西斯·赫斯 奥地利 宇宙辐射和正电子的发现 “发现宇宙辐射” "for his discovery of cosmic radiation" 193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授予奥地利茵斯布拉克(Innsbruck)大学的赫斯(Victor Franz Hess,1883-1964),以表彰他发现了宇宙辐射; 卡尔·戴维·安德森 美国 “发现正电子” "for his discovery of the positron" 另一半授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那加州理工学院的C.D.安德森(Carl David Anderson ,1883-1964) ,以表彰他发现了正电子。 1937年 克林顿·约瑟夫·戴维孙 美国 电子衍射 “他们有关电子被晶体 HYPERLINK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1%8D%E5%B0%84" \o "衍射" 衍射的现象的实验发现” "for their experimental discovery of the diffraction of electrons by crystals" 193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纽约州的贝尔电话实验室的戴维森(Clinton Joseph Davission ,1881-1958)和英国伦敦大学的G .P .汤姆孙(Sir George Paget Thomson ,1892-1975),以表彰他们用晶体对电子衍射所作的实验发现。 20世纪20年代中期物理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波动力学已经由薛定谔在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和海森伯从不同的途径创立的矩阵力学,共同形成微观体系的基本理论。这一巨大变革的实验基础自然成了人们关切的课题,这就激励了许多物理学家致力于证实离子的波动性。然而,直到1927年,才由美国的戴维森和英国的G .P .汤姆孙分别作出电子衍射实验。虽然这时量子力学已得到广泛的运用,但电子衍射实验成功引起了世人的注意。 乔治·汤姆孙 英国 1938年 恩里科·费米 意大利王国 中子辐照产生新放射性元素 “证明了可由中子辐照而产生的新放射性元素的存在,以及有关慢中子引发的核反应的发现” "for his demonstrations of the existence of new radioactive elements produced by neutron irradiation, and for his related discovery of nuclear reactions brought about by slow neutrons" 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意大利罗马的费米(Enrico Fermi,1901-1954),以表彰他演示用中子辐射产生新放射性元素以及用慢中子引起的核反应的有所发现。 20世纪30年代是核物理学大发展的年代。自从卢瑟福1911年发现原子核和1919年实现了人工原子蜕变之后,中间经过沉闷的十年,物理学孕育着新的突破。30年代一开始,就以正电子、氘和中子这三大发现,又一次惊震了科学界。接着,1934年,约里奥-居里(Joliot-Curies)夫妇发现了人工放射性。加速器和计数器的发明和应用则大大加快了核物理学发展的进程。在次基础上,人们迫切需要掌握原子核蜕变的规律性,利用核物理学的成果为人类服务。当时虽然尚未预见原子能的巨大价值,但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变有可能把人类带进新的世界,却早日是指日可待的了。 1939年 欧内斯特·劳伦斯 美国 回旋加速器的发明 “对回旋加速器的发明和发展,并以此获得有关人工放射性元素的研究成果” "for the inven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yclotron and for results obtained with it, especially with regard to artificial radioactive elements" 193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劳伦斯(Ernest Orlando Lawrence,1901-1958),以表彰他发明和发展了回旋加速器,以及用之所得到的结果,特别是人工放射性元素。 核物理学的诞生揭开了物理学发展史中崭新的一页,它不但标志了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进入了更深的一个层次,而且还意味着人类开始以更积极的方式改变自然、探索自然、开发自然和更充分地利用大自然的潜力。各种加速器的发明对核物理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而劳伦斯的回旋加速器则是这类创造中最有成效的一项。 1940年 未颁奖 1941年 未颁奖 1942年 未颁奖 1943年 奥托·施特恩 美国 分子束方法和 质子磁矩 “他对分子束方法的发展以及有关质子 HYPERLINK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3%81%E7%9F%A9" \o "磁矩" 磁矩的研究发现” "for his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lecular ray method and his discovery of the magnetic moment of the proton" 194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皮兹堡的卡内奇技术学院的德国物理学家斯特恩(Otto Stem,1888-1969),以表彰他在发展分子束方法上所作的贡献和发现了质子的磁矩。 1944年 伊西多·艾萨克·拉比 美国 原子核的磁特性 “他用共振方法记录原子核的磁属性” "for his resonance method for recording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atomic nuclei" 194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纽约州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的拉比(Isidor Isaac Rabi ,1898-1988),以表彰他用共振方法纪录原子核磁特性。 拉比的最大功绩是发展了斯特恩的分子束法,并用之于磁共振。分子束磁共振在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特性方面有独特的功能,后来形成了一系列的物理学分支。 1945年 沃尔夫冈·泡利 奥地利 泡利不相容原理 “发现不相容原理,也称泡利原理” "for the discovery of the Exclusion Principle, also called the Pauli principle" 194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的奥地利物理学家泡利(Wolfgang Pauli,1900-1958),以表彰他发现所谓泡利不相容原理。 不相容原理是原子理论中重要的原理,是1925年1月由泡利提出的。这一原理可以表述为:对于完全确定的量子态来说,每一量子态不可能存在多于一个粒子。泡利后来用量子力学理论处理了h/4自旋问题,引入了二分量波函数的概念和所谓的泡利自旋矩阵。通过泡利等人对量子场的研究,人们认识到只有自旋为半径整数的 粒子(即费米子)才受不相容原理的限制,从而确立了自旋统计关系。 1946年 珀西·威廉斯·布里奇曼 美国 高压物理学 “发明获得超高压的装置,并在高压物理学领域作出发现” "for the invention of an apparatus to produce extremely high pressures, and for the discoveries he made there within the field of high pressure physics" 194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妈萨诸塞州坎伯利基哈佛大学的布里奇曼(Percy Williams Bridgman,1882-1961),以表彰他发明了产生极高压强的设备,并用这些设备在高压物理领域中所作出的发现。 1947年 爱德华·维克托·阿普尔顿 英国 电离层的研究 “对高层大气的物理学的研究,特别是对所谓阿普顿层的发现” "for his investigations of the physics of the upper atmosphere especially for the discovery of the so-called Appleton layer" 194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英国林顿科学与工业研究部的阿普顿(Sir Edward Victor Appleton ,1892-1965),以表彰他对上大气层物理的研究,特别是发现了所谓的阿普顿层. 电离层的研究对通讯事业有极大意义.电离层是从离地面约50km开始一直伸展到约1000km高度的地球高层大气空域,其中存在相当多的自由电子和离子,能使无线电波改变传播速度,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产生极化面的旋转并受到不同程度的吸收. 1948年 帕特里克·梅纳德·斯图尔特·布莱克特 英国 云室方法的改进 “改进威尔逊云雾室方法和由此在核物理和宇宙射线领域的发现” "for his development of the Wilson cloud chamber method, and his discoveries therewith in the fields of nuclear physics and cosmic radiation" 194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曼彻斯特维克托利亚大学的布拉开(Lord Patrick M.S.Blackett ,1897-1974),以表彰他发展了威尔逊云室方法,以及这一方法在核物理和宇宙辐射领域所作的发现. 1949年 汤川秀树 日本 预言介子的存在 “他以核作用力的理论为基础预言了介子的存在” "for his predic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mesons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work on nuclear forces" 194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汤川秀树(YukawaHideki, 1907-1981),以表彰他在核力的理论基础上预言了介子的存在。 汤川秀树是日本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于1935年在大阪写了一篇划时代的论文,发表在《日本数学和物理学会杂志》上。尽管这篇论文不够全面,但他有些重要的新思想极富有创造性,对未来物理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1950年 塞西尔·弗兰克·鲍威尔 英国 核乳胶的发明 “发展研究核过程的照相方法,以及基于该方法的有关介子的研究发现” "for his development of the photographic method of studying nuclear processes and his discoveries regarding mesons made with this method" 195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布利斯托尔大学的鲍威尔(Cecil Frank Powell ,1903-1969),以表彰他发现了研究核过程的光学方法,并用这一方法作出的有关介子的发现。 所谓研究核过程的光学方法,指的是运用特制的照相乳胶记录核反应和粒子径迹的方法,这种特制的乳胶就叫核乳胶。 1951年 约翰·道格拉斯·考克饶夫 英国 人工加速带电粒子 “他们在用人工加速原子产生原子核嬗变方面的开创性工作” "for their pioneer work on the transmutation of atomic nuclei by artificially accelerated atomic particles" 195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哈维尔(Harwell)原子能研究所署的考可饶夫(Sir John Douglas Cockcroft ,1897-1967)和爱尔兰都在柏林大学的瓦尔顿(Ernest Thomas Sinton Walton ,1903-1995),以表彰他们在发展用人工加速原子性粒子的方法使原子核蜕变的先驱工作。 在从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实验室出身的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中,考可饶夫和瓦尔顿是其中两位得奖比较晚的实验物理学家。他们在30年代初设计和制造了第一台高压倍加器,并且成功地用之于产生人工核蜕变。他们先是让锂蜕变为氦,后来又让硼蜕变为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成功不仅是由于技术上的进步,更重要的是由于有理论的正确指导。这个理论就是伽莫夫(G . Gamov)的势垒穿透理论。 欧内斯特·沃吞 爱尔兰 1952年 费利克斯·布洛赫 美国 核磁共振 “发展出用于核磁精密测量的新方法,并凭此所得的研究成果” "for their development of new methods for nuclear magnetic precision measurements and discoveries in connection therewith" 195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加利福尼亚斯坦福大学的布洛赫(Felix Bloch ,1905-1983)和美国马萨诸塞州坎伯利基哈佛大学的珀塞尔(Edward Purcell ,1912-1997),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核磁精密测量的新方法及由此所作的发现。 1945年12月,珀塞尔和他的小组在石蜡样品中观察到质子的核磁共振吸收信号,1946年1月,布洛赫和他的小组在水样品中也观察到质子的核感应信号。他们两人用的方法稍有不同,几乎同时在凝聚态物质中方法了核磁共振。他们发现了斯特恩开创的分子束方法和拉比的分子束磁共振方法,精确的测量了核磁矩。以后许多物理学家进入了这个领域,形成了一门新兴实验技术,几年内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爱德华·珀塞尔 美国 1953年 弗里茨·塞尔尼克 荷兰 相称显微法 “他对相衬法的证实,特别是发明相衬显微镜” "for his demonstration of the phase contrast method, especially for his invention of the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 195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泽尔尼克(Frits Zernike ,1898-1966),以表彰他提出了相称法,特别发明了相称显微镜。 相称显微镜是一种特殊的显微镜,特别适用于观察具有很高透明度的对象,例如生物切片、油膜和位相光栅等等。光波通过这些物体,往往只改变入射光波的位相而改变入射光波的增幅,由于人眼及所有能量检测器只能辨别光波强度上的差别,也即振幅上的差别,而不能辨别位相的变化,因此用普通的显微镜是难以观察到这些物体的。 1954年 马克斯·玻恩 英国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和 用符合法作出的发现 “在量子力学领域的基础研究,特别是他对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for his fundamental research in quantum mechanics, especially for his statis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wavefunction" 195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授予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德国物理学家波恩(Max Born ,1882-1970),以表彰他对量子力学的基础研究,特别是对波函数所作的统计解释; 波恩是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从1923年开始,他致力于发展量子理论,年轻的海森伯当时是他的助教和合作者,1925年海森伯天才地提出其"关于运动学和力学关系的量子理论",波恩当即看到海森伯理论的表达形式与矩阵代数相一致,随后他和海森伯、约旦合作发表了长篇论文,以严整的数学形式全面系统的阐明了海森伯的理论。 瓦尔特·博特 德国 “符合法,以及以此方法所获得的研究成果” "for the coincidence method and his discoveries made therewith" 一半授予德国海得堡大学的博特(Walther Bothe ,1891-1957),以表彰他提出了符合法和用这一方法作出的发现。 1955年 威利斯·尤金·兰姆 美国 “他的有关氢 HYPERLINK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5%89%E8%B0%B1" \o "光谱" 光谱的精细结构的研究成果” "for his discoveries concerning the fine structure of the hydrogen spectrum" 195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加利福尼亚斯坦福大学的兰姆(Willis Eugene Lamb ,1913- ),以表彰他在氢谱精细结构方面的发现;另一半授予美国纽约州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的库什(Polykarp Kusech ,1911-1993),以表彰他对电子矩阵所作的精密测定。 兰姆在氢谱精细结构的研究中发现了兰姆位移;库什在精密测定电子矩阵中发现了反常电子矩阵。两者都对量子电动力学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 波利卡普·库施
/
本文档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照片、国籍、国旗、获奖成果一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