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书画录音稿

书画录音稿

2010-06-09 8页 doc 75KB 47阅读

用户头像

is_387653

暂无简介

举报
书画录音稿千年风雅:宋元绘画与历代书法展览讲解词 1.观众朋友,您好!欢迎参观《千年风雅:宋元绘画与历代书法展览》。这个展览陈列了我馆收藏的自唐宋到20世纪前期的书画珍品,希望借此展示中国书画发展的概况,和我馆书画典藏的特色。 2.中国绘画在宋元时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流派纷呈,风格多样,文人画渐渐占据了画坛的主流。明清画家无不以宋元名家画风作为师承的范本,从宋元名迹中汲取养分。北宋的《群峰晴雪图》是一幅描绘北方高山雪景的珍贵作品。它运用的斧劈皴法、高远的构图,和显现出的意境是典型的两宋时期北派山水画风格。这幅画曾为原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
书画录音稿
千年风雅:宋元绘画与历代书法展览讲解词 1.观众朋友,您好!欢迎参观《千年风雅:宋元绘画与历代书法展览》。这个展览陈列了我馆收藏的自唐宋到20世纪前期的书画珍品,希望借此展示中国书画发展的概况,和我馆书画典藏的特色。 2.中国绘画在宋元时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流派纷呈,风格多样,文人画渐渐占据了画坛的主流。明清画家无不以宋元名家画风作为师承的范本,从宋元名迹中汲取养分。北宋的《群峰晴雪图》是一幅描绘北方高山雪景的珍贵作品。它运用的斧劈皴法、高远的构图,和显现出的意境是典型的两宋时期北派山水画风格。这幅画曾为原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在上世纪80年代购得,初定为明代作品。后来经书画鉴定家谢稚柳先生鉴定,是北宋神宗年间作品。1993年,吴南生同志将这幅宋代绘画珍品无偿捐赠给了广东省博物馆。 3. 《墨龙图》是南宋画龙名家陈容的传世之作。陈容曾任国子监主簿,擅长画墨龙。画中的龙蜿蜒遨游于太空之中,昂首怒目,周围云腾雾涌。此图为双绢拼成,气格宏伟,笔法雄健,是其传世作品中罕见的鸿篇巨制。陈容的墨龙,是宋代画龙名家有作品传世的代。他的另外一幅墨龙藏在北京故宫,还有《五龙图》和《九龙图》分别藏于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和波士顿博物馆。这件作品与北宋的《群峰晴雪图》堪称我馆的镇馆之宝。 4.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佛教的传入,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西晋、隋唐到宋元时期,出现了许多由名不见经传的书家所写的佛教经文,虽然作者身份平凡,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那个时期民间书法艺术的特色,成为了艺术和文献价值均较高的书法经典。宋代书法家冯预的生平事迹不详。他的《楷书佛说了知经册》作于北宋熙宁元年(即1068年),字体笔划横细竖粗,侧峰运笔,结实厚重,是宋人写经的精品。此册曾由明代王府、清代汪士鋐收藏。 5.这件遒润秀美的《陋室铭卷》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的作品。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通晓经济,音乐、鉴赏等等,尤其擅长书画。他早年临习唐宋名家法书,开始学黄庭坚、米芾,而后学隋代书僧智永、唐代褚遂良、李邕、魏晋的钟繇、王羲之,后期形成了熔晋韵、唐法、宋意于一炉的独特书风,风格温文闲雅。他的书法,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创立了“赵体”楷书,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碑刻墨迹,对明清以来书法影响极为深远。 6. 《千字文》被称为书法的“圣经”,由南朝梁武帝萧衍命题,殷铁石摹榻王羲之墨迹一千个字,周兴嗣编辑成四言韵文。至陈代,由王羲之后裔、名僧智永用真草书写《千字文》达八百本,送给了浙东各个寺庙。由此,它正式进入书法艺术的殿堂,直至清末,广为历代书家临习。它叙述了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是启蒙教科书和书法家临习创作的典范。这件四体千字文册是元代钱逵的作品。钱逵才气飘逸,真、草、篆、隶各书体法度严谨,篆刻也颇有名声。用四种字体书写千字文,展示了书家各体书法的风貌,也颇具字帖的教学意义。 7. 明代书法继承宋、元书风,并将帖学推向极致。明中期,吴门(今天的苏州)及其周边地区文人集中,书法艺术极为繁荣,书体上以张扬个性的行草书为主,涌现了一批雄视当代的书法名家,当时有“天下书法归吾吴”的说法。 祝允明是这一时期著名书法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他的书法师从外祖父徐有贞和岳父李应桢,博采晋唐各家之长处,各体兼能,造诣很深。他的楷书精谨,草书奔放,成就突出。这些特点从《楷书简亭记、行书感知己赋册》中可以窥见。 8. 《行书风入松词卷》是明代吴门四家之一、著名书画家文征明的作品。文征明师从李应桢学习书法,初期学宋元,后来专学晋唐,与祝允明、王宠并称“吴中三子”。他擅长各体书法,尤其精于小楷、行草书。小楷取法《黄庭经》、《乐毅论》中来,整体严谨而局部活泼,字体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严谨而意态生动。行书结体俊俏而端庄、典雅,形象清新,虽没有雄浑的气势,却具有晋唐书法的风致。《行书风入松词卷》曾经广东书画鉴藏家黄永謣(yu)鉴藏,是一件流传有序的书法名作。 9. 王宠擅长篆刻,山水、书法。楷书初学虞世南、智永,行书学王献之,晚年形成了自己以拙取巧,婉丽遒逸,疏拓的艺术风格,与祝允明的奇崛、文征明的典雅相映成趣。评论者认为他的书法成就仅次于文征明。由于英年早逝,王宠留下的墨迹较少。和王宠同时期的著名书法家有很多,如文征明的儿子文彭、文嘉、得力门生周天球、常州的古文大家唐顺之等。另外湖南茶陵的李东阳、宁波的丰坊等都各擅胜场。 10. 明代后期,商品经济开始繁荣,市民阶层逐步扩大,价值观随之改变,新的美学观兴起,书法的发展步入新的时期,一批书法大家强调抒发性灵,不拘形式。徐渭就是其中的典型。他在书画、诗文、戏曲等领域都有深厚的造诣,而且能独树一帜。但他人生坎坷、命运多桀。这使他的书法具有狂放的线条,强烈的节奏,个性鲜明。他的行草书仿米芾,笔意奔放,苍劲中见姿媚,笔画方圆兼济,轻重自如,貌似狂放不羁,其实暗含秩序,是后来书家所效法的榜样。 11. 虽然受到新美学观影响的书家在明末书坛举足轻重,并有众多追随者,但贴学仍旧是当时书坛主流。邢侗、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等书家将贴学的书风发扬光大,挥洒出一幅幅艺术佳作。 邢侗书法以钟、索、二王为主,兼学虞世南、褚遂良、米芾、怀素。各体书法,都能妙笔生花,而以行草见长,晚年尤其精于章草。 张瑞图书法不落钟、王窠臼,能另辟蹊径,以露锋起笔,转折尖锐,结构上下左右错动,有跳荡之势,具有新奇的节奏感,凸显了情感的宣泄。 米万钟作为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的后裔,行草得米氏家传。字体结构有米芾险劲的特点,而用笔粗拙丰厚,另具沉郁风韵。 12. 董其昌是明末杰出书画家。他的书法早期学颜真卿、虞世南,后学晋钟繇、王羲之,传世作品很多。其楷书、行书、草书均以秀美见长,行书运笔吸收草书手法,在秀美中增加了流动感,笔法生拙。其章法布局,字间、行距宽绰。他自诩“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董其昌的书画对后世影响颇深,清康熙帝对其极为推崇,朝野遍学董家书法。 13. 清代早期的书法,仍是帖学占上风,受董其昌一路影响的书风成为清初书坛的主流。姜宸英、何焯等以晋唐书法为宗,又融入董书笔意。康熙帝的书法老师沈荃以及查士标、祁豸佳等人直接师承董其昌。查士标家中富藏鼎彝及宋、元人真迹,因而精于文物鉴赏。其书法学米芾,再学董体,而极似董其昌的风格,有“米董再出”的美誉。而沈荃能够在康熙下笔时就能指出其弊端,并解释缘由,颇受器重。 14. 清初,康熙帝崇尚董其昌,朝野学董之风盛行。而明朝遗民却不随时尚。他们继承明代书风,拓展了学习二王书法的路径,取得了巨大成就。著名的首推王铎、傅山和八大山人。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书法。其行草宗法二王,正书出自钟繇,五十岁后自成一格,是明末清初书坛的领军人物。他的书法笔力雄健,用笔恣肆狂放,既以晋唐正统贴学为根本,又不一味柔媚。笔画勾环盘纡,章法左突右奔,气势浩瀚磅礴。当时追求奇崛书风的还有查继佐、法若真、毛奇龄等人。 15. 傅山在明亡后,以行医为名从事反清活动。他擅长篆、隶、楷、行、草各体,而草书最精。他的书法初学赵孟頫,后因鄙视赵的人品,改学颜真卿。他提出了“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审美,以求矫正贵族文人书法的“巧、媚、轻滑、安排” 的恶习。他的书风怪拙而不失平正,劲力中含圆转。所作草书常若干字用一笔连绵写成,单字的笔画又婉转盘缠,犹如古树盘藤,具有韵律感。 16. 郑簠是一位以行医为业,终学不仕的书法家。他擅长隶书,初期学宋珏,后改学汉碑,对《曹全碑》用功尤深。他创立的“草隶”,用笔放逸,点画粗细、顿挫富于变化,结体扁平舒展,将汉隶的紧密变为开拓。他倡学汉碑,对后来汉碑之学的复兴起了重要作用。他与王时敏、朱彝尊并称为“清初三隶”。 17. 朱耷是明宁王朱权的后裔。明亡后,落发为僧,后当道士。有雪个、八大山人等字号。他是清初书画界“四僧”之一,其书画追求“怪趣”。 其书法师承二王,颜、柳,又受王宠影响。他将篆书融入行、草书体中,笔划细匀,结构均衡,但字形夸张简化,行间起伏错落,风格独特,自成一家。 18. 雍正、乾隆年间,朝野许多立志变革的书家力图冲破馆阁体的藩篱。驰名画坛的扬州八家敢于标新立异,其中以金农、郑燮最为突出。金农反复追摹《天发神谶碑》等汉魏碑刻,用楷法写隶书,创造了漆书。其字像漆工用漆刷刷出,无论点画撇捺,笔笔成方形,棱角分明,用笔率真,与后世出土的汉简和帛书惊人的相似。 郑燮(xiè)书法成就卓著,而富有独创性。他广泛摹写汉魏碑刻,兼法黄庭坚笔意,用汉八分掺入楷、行、草的笔法,自称“六分半书”。布局如乱石铺街,结体峭拔奇险。八怪中其他诸家,黄慎的草书长短错落,枯润相间;李鱓(shàn)的行草拙朴,高凤翰的左手行草笔力老辣;汪士慎的隶书秀雅;都独具特色。 19. 清代中期,书风由尊董转为崇赵,乾隆帝十分钟爱赵孟頫的字体,朝野竞相效仿,馆阁体书风再次盛行。张照是“馆阁体”书法的代表。他善诗,工于行草书,书法初学董其昌,又学颜颜真卿、米芾,能将运笔雄健,平淡秀润等多种风貌融于一处,后为迎合乾隆对赵体书法的爱好,一改过去的文人风格,并且常为乾隆皇帝代笔。 20. 面对馆阁体的板刻僵化,当时以刘墉、翁方纲为代表的在朝书家也进行了反驳,他们科举出身,受过馆阁体的“洗礼”,因此倡导对唐法的回归,反对光洁、方整的馆阁流弊。刘墉在清代书坛占有重要地位。他初学赵孟頫,后法董其昌,又借鉴钟、王、颜、柳、苏等各体书法,晚年潜心六朝碑版,形成了圆润雍容,用墨厚重,外柔内刚的特色,人称“浓墨宰相”,其书法因其浓墨与丰腴,又被称为“墨猪”。 21. 嘉道时期,临碑风气日趋浓厚,出现了邓石如和伊秉绶两位开派大师。邓石如精于四体书法,尤以篆最为出类拔萃,被誉为“集篆之大成”。他的篆书一改传统玉筋篆匀称纤细、婉转圆润的风格,点画具有轻重顿挫的变化,字形结构大小参差,风格沉雄朴厚,极具阳刚之美。 伊秉绶以隶书最负盛名,融篆法入隶书,点画圆润少波磔(zhé),起笔、收笔带有北朝碑刻的方折,字体由扁平变方正,改紧密为舒宽,风格凝重拙朴。他的行书面貌既学李东阳,又学颜真卿,气度雍容。 22. 清晚期,碑学占据了书坛主流。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是这一时期代表书法家。何绍基擅长各体书法,尤以楷书最精。其楷书以颜体为基础,吸收篆书的笔法,北碑的结构、汉隶平整的格局,丰厚秀劲;而隶书取各碑之长,脱古求新;篆书宗法邓石如,而带有更多的草发和金石味。 吴昌硕自幼喜好书法,刻印。其楷书开始学颜真卿,后学钟繇,隶书学汉石刻;篆学初学钟鼎文,后专门研习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影响,又参以篆刻和画梅的笔法。何绍基等人进一步推动了碑学的发展,对晚清乃至近代书坛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23. 近代书坛,呈现出了多元化格局,书法艺术渗透到各阶层,风格也不仅仅是贴学和碑学一统天下了。 沈曾植曾任安徽布政使。他学识淹博,精研西北史地。他早年精于帖学,学得包世臣的笔意,后来转学碑,书法融合汉隶、北碑、章草为一炉。在行草上独树一帜,创造了体势险峻而沉实、姿态飞扬而含蓄的风格。他写字强调变化,抒发胸中之奇,受到当时书法界的推崇,海内外求其字者颇多。 24.谭延闿一直是国民政府的高官,官至行政院院长、并两任国民政府主席。他善书法,尤以颜体楷书誉满天下。字如其人,结体宽博,顾盼自雄,有种大权在握的气势,谭延闿善诗联,擘窠榜书、蝇头小楷都极为精妙。颜真卿楷书自从被宋代的米芾批判之后,一直不被重视,直到清中叶颜书才开始得到复兴。谭延闿可以说一生基本都在攻颜书,是清代钱沣之后又一个颜体名家。 25. 岭南书法是我馆书画典藏的特色之一。从西汉的南越陶文、隋碑、唐刻直到明清以迄近现代,它均有不同的面貌,表现出岭南地区独有的书法成就。 黄肠,指墓中出土的黄柏木内芯;由于木头均向内,头称为题;聚称为凑,故叫黄肠题凑,这是西汉帝王诸侯享用的特殊墓葬。龟岗西汉墓出土的黄肠题凑木刻中,可辨认出“甫五”、“甫六”、“甫廿”等隶书文字,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广东木刻文字。广东省博物馆所藏这件拓本是目前所见保存最为完备的黄肠木刻拓本。 26. 广东出土的三方隋朝石碑是了解当时广东书法风格及风物的重要的物证。刘猛进碑于1906年在广州西北郊王圣堂出土,记录了前陈散骑侍郎刘猛进及其家族人员的情况,还有陈、隋间广东历史地理资料。 徐智竦(sǒng)撰述了徐智竦本人及其祖上共四代人的背景资料,是研究徐智竦家族的重要实物资料,该碑所列的地点,对研究广州北郊地名有重要参考价值。 宁贙(xiàn)碑所载史料丰富,对研究岭南宁氏家族源流、与越南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碑字体风格朴茂、方劲严谨,堪称南碑翘楚。 27. 张九龄墓志铭记述了张九龄的生平事迹,由张九龄的同僚徐安贞撰文,书者不详,是唐代墓志的重要代表。整个墓志铭保存极为完好,无一字脱落或漫漶不清。字为楷书,书法秀雅,结体疏朗,不仅是岭南唐刻精品,也是中国书法史上难得的艺术佳构。 28. 陈献章是明代著名理学家、书法家。他最擅长草书,晚年将茅草加工后代替毛笔,自成一家,称为“茅龙书”,影响了岭南书坛近百年。他的“茅龙书”行笔矫健,挺拔遒劲,具有毛笔所没有的古拙和质朴,一扫当时书坛软弱造作的习气。《草书种蓖麻诗卷》是茅龙书法之代表作,笔画粗涩苍枯、行笔迅捷,气势豪迈。他的弟子有湛若水、梁储、王渐逵等人。 29. 陈子壮是明末爱国英雄,曾任南明王朝桂王时的东阁大学士,总督四省军务,在抵抗入粤清军时,与陈邦彦、张家玉一同战死,世称“岭表三忠”。他擅行草,早年好用羊毫笔,行笔苍劲灵秀,受米芾、董其昌影响较大。作品笔势流动,行距较宽,秀美圆润,淡雅朴茂。 30. 明朝灭亡后,不少文人剃度为僧,他们多受过传统文化薰陶,出家后又精研佛学,因而在书法艺术上往往表现出独特的禅味,其中首推天然和尚函昰(shi)。他曾主持番禺海云寺。他书法出自唐代李邕,早年风格遒劲但略显拘谨,晚年萧散自然、苍劲有韵致,清秀而无俗气。函昰的弟子众多,都以“今”字排行,世称“海云书派”,在清初岭南书坛颇具影响。 31. 彭睿壦是清初岭南著名遗民书画家,其生平极少为人知晓。他以书法著名,行草书以怀素为体,以柳公权为骨,字形奇险,拗折刚劲,体势变化多端。他还将书法,特别是草书的笔法如金刚杵、屋漏痕等用于画竹石,风格劲健。师从彭氏学书的人很多,号称“竹本派”,其中以龚章成就最大。 32.康熙年间,梁佩兰与屈大均、陈恭尹都是当时岭南著名学者、书法家,并称“岭南三家”。 梁佩兰工书善画,其书法融合李邕、苏轼、米芾三家为一体,丰腴而不乏骨力,自成风格。屈大均善诗文,书法根植于苏轼,上追王羲之、钟繇、张旭,以行草最为出色,也擅长隶书。由于清代盛行文字狱,屈大均著述、作品属禁毁之列,传世作品较少。陈恭尹是“岭表三忠”之一的陈邦彦的长子。他的书法以行草和隶书见长,尤其是以隶书之风神独具而为人称道。 33. 康有为是清末维新变法的主要发起人,同时也是一位功力深厚的书法家。他早年临习王羲之、欧阳询、赵孟頫书迹,又师从广东著名学者兼书法家朱次琦,后力倡北碑。其书法大巧若拙、横平捺翘、结体疏密有致、气势纵横。他对碑学的贡献很大,著有书法理论《广艺舟双楫》。 34. 中国书画,源远流长,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能带给您美的享受,同时对书画作品中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历史等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感谢您的参观! PAGE 8
/
本文档为【书画录音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