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IPMP教材

IPMP教材

2019-11-24 5页 doc 1MB 4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来生缘分

暂无简介

举报
IPMP教材29第1章项目及项目管理基础:《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与《现代项目管理》主要内容·什么是项目·项目的生命周期·什么是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产生发展史在当今社会中,一切都是项目,一切都将成为项目。——美国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委员会主席PaulGrace1.1什么是项目1.1.1项目定义从人类开始有组织的活动起,就一直执行着各种规模的“项目”:史前人类的围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项目;中国的古长城、埃及的...
IPMP教材
29第1章项目及项目管理基础:《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与《现代项目管理》主要内容·什么是项目·项目的生命周期·什么是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产生发展史在当今社会中,一切都是项目,一切都将成为项目。——美国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委员会主席PaulGrace1.1什么是项目1.1.1项目定义从人类开始有组织的活动起,就一直执行着各种规模的“项目”:史前人类的围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项目;中国的古长城、埃及的金字塔是古代最大型最复杂的项目;美国的“曼哈顿”、“阿波罗登月计划”、中国的原子弹、氢弹“两弹计划”是近代最成功的项目;中国的三峡工程、英法海底隧道、香港新机场等是现代项目管理的绝佳范例。项目无处不在,建设桥梁、房屋、铁路、公路或其他建筑是项目;安装一条新的生产线是项目;开发一种新产品是项目;制定一个新的营销计划也是项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被各种项目所淹没:房屋装修、修理水龙头、组织野餐、养育孩子、撰写书籍等等,都是项目,正如美国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委员会主席PaulGrace所讲:“在当今社会中一切都是项目,一切都将成为项目”。项目来源于人类有组织的活动的分化。人类有组织的活动随着人类的发展逐步分化为两类:一是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活动,人们称之为“作业或动作”(Operation),如企业日常生产产品的活动;二是临时性、一次性的活动,人们称之为“项目”(Projects),如企业的技术改造活动、一项环保工程的实施等。什么是项目?项目的差别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很难对其进行界定。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国内外研究项目的学者所提供的一些定义。一个项目是一组人员和其他资源临时被集合起来去完成一个明确目标,该目标通常具有一个固定的预算和一个固定的时期。Graham(1985)(引自Buchanan和Boddy)项目具有开端和结局,是人们在成本、进度和质量等参数范围内为达到既定目标而实施的一种独特事业。Buchanan和Boddy(1992)(一个项目有)专门的资源,一个专一的责任点,资源和可交付物品移动的清楚界限,有限的持续时间,(它是一件)一次性的工作任务,并具有目标。它是组织工作的一种有用方式。如果没有有意的介入,项目就不会自动产生。Gray(1994)项目是为完成某一一独特的产品、服务或任务所作的一次性努力。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2004)项目的定义真可谓五花八门,但其内涵和特征却是一致的,项目所具有的以下特性说明了项目与其他活动的区别:一个项目就是一次独一无二的冒险。在一定程度上项目与项目之间没有重复性,每一个项目都有其独自的特点。项目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目的)。项目工作的目的是追求一个特定的、可能实现的目标,目标贯穿项目工作的始终,所有的项目工作都围绕这个目标进行。项目都有客户。客户是提供必要的资金,以达成目标的实体,它可能是一个人、一个或多个组织、一个团队或政府。客户不仅包括目标资助人,而且包括其他利害关系方,项目目标可简单地表达为使客户满意。项目包含一定的不确定性。项目开始时会在一定的假定和预算基础上进行时间、成本、质量的估计,因假定和预算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带来了项目目标的实现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项目不像其他事情可以试做,失败了可以重来,项目后果的不可挽回决定了项目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项目需要资源。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项目都需要消耗资源,都要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项目的生命期是有限的。项目是一种临时性的任务,它要在有限的期限内完成,当项目的基本目标达到时就意味着项目已经寿终正寝,尽管项目所建成的目标也许刚刚开始发挥作用。项目要经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任务。项目的复杂性是固有的,必须完成多个任务而且这些任务是相互关联的,前期任务未完成之前,后面的任务就无法启动,并且如果这些任务不能协调地进行,就不能实现整个项目的目标。·项目组织具有临时性和开放性。项目往往需要临时组建一个班子去实现,一旦项目完成班子就会解散。参与项目的组织往往有多个,它们通过、协议或其他的社会联系组合在一起,项目组织没有严格的界限。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为项目下这样一个定义:项目是在限定条件下,为实现特定目标而执行的一次性任务。这个定义包含三层含义:1、项目是一项有待完成的任务,有特定的环境与要求。这一点明确了项目自身的动态概念,即项目是指一个过程,而不是指过程终结后所形成的成果。例如,人们把一个新图书馆的建设过程称为一个项目,而不把新图书馆本身称为一个项目。2、项目必须在一定的组织机构内,利用有限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任何项目的实施都会受到一定的条件约束。在众多的约束条件中,质量、进度、费用是项目普遍存在的三个主要约束条件。3、项目任务必须要满足一定性能、质量、数量、技术指标的要求。这是项目能否实现,能否交付用户的必备条件。功能的实现、质量的可靠、数量的饱满、技术指标的稳定,是任何可交付项目必须满足的要求,项目合同对于这些均具有严格的要求。1.1.2项目的特征及属性通过对项目定义的理解和认识,可以归纳出项目作为一类特殊的活动(任务)所表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征:1、项目的一次性项目是一次性任务。一次性是项目区别于其他活动(任务)的基本特征。这意味着每一个项目都有特殊性,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项目。项目的特殊性可能表现在项目的目标、环境、条件、组织、过程等诸方面,两个目标不同的项目肯定各有其特殊性,即使目标相同的两个项目也各有其特殊性。2、项目目标的明确性人类有组织的活动都有其目的性。项目作为一类特别的活动,更有其明确的目标。从对项目概念的剖析可以看到,项目目标一般由成果性目标与约束性目标组成。其中,成果性目标是项目的来源,也是项目的最终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成果性目标被分解成为项目的功能性要求,是项目全过程的主导目标;约束性目标通常又称限制条件,是实现成果性目标的客观条件和人为约束的统称,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条件,是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可见,项目的目标正是成果性目标和约束性目标两者的统一。3、项目的整体性项目是为实现目标而开展的任务的集合,它不是一项项孤立的活动,而是一系列活动有机组合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强调项目的整体性,也就是强调项目的过程性和系统性。以上分析的是项目的外在特征,外在特征应该是其内在属性即项目本身所固有的特性的综合反映。结合项目的概念,项目的属性可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1、唯一性又称独特性,这一属性是“项目”得以从人类有组织的活动中分化出来的根源所在,是项目一次性属性的基础。每个项目都有其特别的地方,没有两个项目会是完全相同的。建设项目通常比开发项目有更多的相同之处,显得更程序化些,但在有风险存在的情况下,项目就其本质而言,不能完全程序化,项目主管之所以被人们强调很重要,是因为他们有许多例外情况要处理。2、一次性由于项目的独特性,项目任务一旦完成,项目即告结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任务重复出现,即项目不会重复,这就是项目的“一次性”。但项目的一次性属性是对项目整体而言的,它并不排斥在项目中存在着重复性的工作。3、多目标属性项目的目标包括成果性目标和约束性目标。在项目过程中成果性目标都是由一系列技术指标来定义的,同时都受到多种条件的约束,其约束性目标往往是多重的。因而,项目具有多目标属性。如图1-1所示,项目的总目标是多维空间的一个点。图1-1项目的多目标属性示意图4、生命周期属性项目是一次性的任务,因而它是有起点也有终点的。任何项目都会经历启动、实施、结束这样一个过程,人们常把这一过程称为“生命周期”。项目的生命周期特性还表现在项目的全过程中启动阶段比较缓慢,实施阶段比较快速,而结束阶段又可能比较缓慢的规律。5、相互依赖性项目常与组织中同时进展的其他工作或项目相互作用,但项目总是与项目组织的标准及手头的工作相抵触的。组织中各事业部门(行销、财务、制造等)间的相互作用是有规律的,而项目与事业部门之间的冲突则是变化无常的。项目主管应清楚这些冲突并与所有相关部门保持适当联系。6、冲突属性项目经理与其他经理相比,生活在一个更具有冲突特征的世界中,项目之间有为资源而与其他项目进行的竞争,有为人员与其他职能部门的竞争。项目组的成员在解决项目问时,几乎一直是处在资源和领导问题的冲突中。1.1.3项目的组成要素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项目由以下五个要素构成:·项目的范围·项目的组织·项目的质量·项目的费用·项目的时间进度项目目标五要素中,项目的范围和项目的组织结构是最基本的,而质量、时间、费用可以有所变动,是依附于项目范围和组织的。福琼(Fortune)和彼得斯(Peters)在《从失败中学习:系统解决》一书中指出:失败简单地说是某事出了问题,超越这个简单论断可以发现失败有四种类型:末达到目标;出现不希望得到的负面效应;设计失败;目标不合适。福琼和彼得斯指出:几乎所有关于失败的论断都是主观的,它们被个人看法、环境以及各种期望所渲染,当项目涉及多个干系人时更是如此,某些人认为是成功的项目而另一些人却认为是完全失败的项目。墨菲(Murphy)等人对650多个项目的研究成果表明:项目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项目关键人物对项目的满意度。导致项目失败的原因很多,最普遍的有以下几个:·项目目标定义不当或不切实际;·上层领导理解和支持不够;·项目计划不够慎重和完善;·项目成员角色和责任不明确;·项目人力资源不足或配置不当;·项目出现太多不受控制的变化。项目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项目的失败通常是几个原因联合作用的结果。避免项目失败的方法就是要避免发生以上错误,并遵守以下成功项目基本准则:·透彻分析项目目标、获得客户许可并加以准确定义和恰当规划,以方便项目相关人员交流和沟通;·配备最佳的项目团队成员和适当的资源;·注重项目成功的三项标准并在项目团队中全面贯彻:准时,项目预算控制在既定范围内,项目得到委托人和用户的赞许;·项目委托方要主动介入项目活动;·项目的实施应采用市场运作机制。1.2项目的生命周期项目从开始到结束,必然要经历的几个不同的阶段,叫做项目的生命周期。对于项目生命周期,有许多不同的观点:Joraon和Machesky(1990)将其描述为由一系列微型项目组成的一种阶段性开发生命周期;Weiss和Wysocki(1994)将其描述为界定、计划、组织、执行、完工五个阶段。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技术援助项目主任JackGido(1999)关于项目生命周期的观点是项目生命周期分为识别需求、提出解决、执行项目、结束项目四个阶段。1.2.1项目生命周期四阶段理论在项目生命周期各种理论中,项目生命周期四阶段的观点广泛被人们接受。项目生命周期四阶段理论在实际工作中又可根据不同领域或不同方法再进行具体的划分。例如,按照软件开发项目的特点,其项目生命周期可划分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系统测试、运行维护几个阶段;按照建筑业的特点,一般将项目分成立项决策、计划和设计、建设、移交和运行等阶段;对于IT服务项目来说,厂商看项目是从接到合同开始,到完成规定工作结束,但客户看项目是从确认有需求开始,到使用项目的成果实现商务目标结束,生命周期的跨度要比前者大。因为项目的根本目标是满足客户的需求,所以按后者划分考虑比较有益,对项目管理成功也大有帮助。图1-2是JackGido项目生命周期四阶段及其相关的投入资源和时间的数量关系图。图1-2项目生命周期及其资源投入模式第一阶段:识别需求当需求被客户确定时,项目就产生了。项目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就是由客户和项目承约商就客户的需求进行识别、确认客户现实的真实需求和未来的潜在需求,分析投资收益比,研究项目的可行性,以明确项目的目标、产品、服务或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分析识别项目面临的各种制约因素。通常的做法是由客户用书面文件的形式明确自己的需求,并向个人、项目团队或组织(即项目承约商)征询“需求建议书”(requestforproposal,简称RFP),要求项目承约商提交在成本约束和进度约束下满足客户需求的书面文件,以进一步识别、正确确定客户需求并决定项目是否由其承担。并非所有的项目都有一个正式的REP,某些项目的这个阶段可由客户单独完成,如在一组单个个体之间召开的会议上,人们通常会很随便地讨论并定义需求,进而确定项目承约商。但对于重要、大型或必须由外部项目团队完成的项目,项目承约商提前介入是非常有利的:一方面可了解客户真正需要什么;另一方面早期的交流可建立良好客户关系,为后续的项目投标和合同奠定基础。第二阶段:提出解决方案项目生命周期的第二阶段主要由各项目承约商向客户提交标书、提出满足客户需求的方案,双方就方案及其目标进一步进行磋商,确定最优方案并与项目承约商签订合同。这个阶段是赢得项目的关键,项目承约商既要展示实力又要合理报价,他们会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提出解决客户问题、满足客户需求的方案及其所需资源的种类、数量、执行方案所需的时间等,并形成书面文件提交客户参与项目执行权的竞争。在客户对多个项目承约商的项目方案书进行评估并选出中标者后,客户和中标商将共同协商签署项目合同或协议,项目承约商开始承担项目成败的责任。这个阶段容易出的问题是:因看不见最终产品,项目营销人员为了获得项目执行权不惜“随便说”,甚至过度承诺(因不用他们去执行),由此会造成客户对项目产生过高的期望值,在项目交付使用时与项目公司发生冲突,导致项目公司的损失。防治的方法是一方面在合同中明确定义项目的目标和工作范围,另一方面在项目公司一层建立合同审核机制。第三阶段:执行项目项目生命周期的第三阶段主要是执行项目方案,从公司角度来看这才是项目的开始。本阶段的内容包括为细化项目目标,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组建项目团队;协调人力和其他资源,执行项目计划;定期监控项目进展,分析项目偏差,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偏差纠正;使客户满意于项目任务高质量地在预算内按时完成、实现项目目标。在这个阶段,项目监控和纠偏工作与项目目标的实现休戚相关,特别是一些不确定性较大的项目如IT项目以及有众多项目同时运行的IT公司,项目监控显得非常重要,必须建立全方位、一体化的监控体系跟踪项目的运行状态,否则难以保证项目实现预定的目标。第四阶段:项目结束项目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是项目结束阶段,在这个阶段有两个任务:一是项目结束的后续活动,即项目成果的移交与接交、项目款项的清算等;二是项目绩效的评估,一方面确认客户对项目的满意度及项目是否达到客户的期望度,另一方面分析项目缺陷,总结经验教训,总结未来执行项目可资借鉴的经验。项目的评估可以请客户参加,让其表达意见,并争取下一个商业机会,或请求将项目作为成果向其他客户展示。最后,举行庆祝仪式,让项目成员释放心理压力、享受成果。在上述项目生命周期中存在两次责任转移:第一次在签订合同时,标志着项目成败的责任已经由客户转移给项目承约方;第二次是交付产品时,标志着项目承约方完成任务,开始由客户承担实现项目商务目标的责任。第一次责任转移时清晰定义工作范围非常重要,开始说得越清楚则完工后越容易交回去。如果开始没说清楚也会“皆大欢喜”,因为项目承约方觉得“反正没说清楚,到时咱不做”;而客户觉得“到时让他们做,当然不会另外加钱了”。而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客户是占上风的,一是客户可以拒绝付款,二是一个不满的客户会使项目承约商丧失大量商业机会。1.2.3项目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概念1994年,美国StandishGroup对于IT行业8400个项目(投资250亿美元)的研究结果表明:项目总平均预算超出量为90%,进度超出量为120%,项目总数的33%既超出预算,又推迟进度,在大公司,有9%的项目按预算、按进度完成。造成项目周期拖延或费用超过预算的原因很多,但没有好的阶段和里程碑划分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如图1-3可以形象地说明这一点:图1-3图中,项目的成功需要走很长的路程,从开始到成果完成之间并没有现成的路可走(项目的一次性),如果项目经理追求一步到位而不做阶段划分,因为距离目标太远,难免走不少的弯路还不容易觉察(不好比对),当感觉到偏离目标的时候再进行校正便走了很多的弯路,校正后可能又偏离到另外一个方向,同样不易觉察,如此反复,便形成图中这条实线的轨迹。如果把项目的实施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标志性里程碑,那么,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虽然每个阶段仍免不了走弯路,但由于目标相对较近,不至于绕很大的弯子,这样便形成图中虚线的轨迹。显然,这两条轨迹的长度是不相同的,实线比虚线要长出很多。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前者比后者要多花很多费用和时间!意味着项目费用超出预算和进度大大拖延!做项目的人很容易成为温水里的青蛙,在不知不觉中被置于死地,要时刻警惕近期目标不明的风险。项目生命周期中有三个与时间相关的重要概念:检查点(CheckPoint)、里程碑(MileStone)和基线(BaseLine),描述了在什么时候(When)对项目进行什么样控制。1、检查点指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对项目进行检查,比较实际与计划之间的差异,并根据差异进行调整。可将检查点看作是一个固定“采样”时点,而时间间隔根据项目周期长短不同而不同,频度过小会失去意义,频度过大会增加管理成本。常见的间隔是每周一次,项目经理需要召开例会并上交周报。2、里程碑里程碑是完成阶段性工作的标志。里程碑在项目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一些复杂的项目,需要逐步逼近目标,里程碑产出的中间“交付物”是每一步逼近的结果,也是控制的对象。如果没有里程碑,中间想知道“他们做的怎么样了”是很困难的。其次,可以降低项目风险。通过早期评审可以提前发现需求和设计中的问题,降低后期修改和返工的可能性。另外,还可根据每个阶段产出结果分期确认收入,避免血本无归。第三,一般人在工作时都有“前松后紧”的习惯,而里程碑强制规定在某段时间做什么,从而合理分配工作,细化管理。3、基线指一个(或一组)配置项在项目生命周期的不同时间点上通过正式评审而进入正式受控的一种状态。基线其实是一些重要的里程碑,但相关交付物要通过正式评审并作为后续工作的基准和出发点。基线一旦建立后变化需要受控制。1.2.3项目生命周期的特征综上所述,项目生命周期可以分成识别需求、提出解决方案、执行项目和结束项目四个阶段。项目存在两次责任转移,所以开始前要明确定义工作范围。项目应该在检查点进行检查,比较实际和计划的差异并进行调整;通过设定里程碑渐近目标、增强控制、降低风险;而基线是重要的里程碑,项目交付成果应通过评审并接受控制。项目生命周期的长度从几个星期到几年不等,依项目的内容、规模及复杂程度而定,并且不是所有项目都必然经历项目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一般说来,当项目在商业环境中执行时,项目生命周期将以更正式、更有内在结构性的方式展开,而当项目以私人或志愿者执行时,项目生命周期则趋向于较随便、不太正式。但无论项目生命周期经历几个阶段,都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项目资源耗费的变动性项目开始时投入的费用和人力都比较低,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进入项目执行、控制阶段,项目活动数量迅速增加,人力、物力投入水平也急剧增长,达到最高峰,此后项目进入评估、收尾阶段,投入水平随之降低,直至项目终止,投入为零。项目风险的变动性项目开始时不确定性和项目风险最高,随着项目任务一项项完成,不确定性因素逐渐减少,项目成功概率随之增加。项目纠错费用随项目进程的急剧增长性随着项目的推进,项目变更和纠错的花费将急剧增长,错误发现得越晚,修正的成本将呈现几何级数增长。因此在每一个项目阶段结束时应及时进行总结回顾,尽可能以较小的代价纠正错误,将偏差和错误“扼杀在摇篮里”。1.3什么是项目管理1.3.1项目管理定义“项目管理”给人的一个直观概念就是“对项目进行的管理”,这是其最原始的概念。从这个角度讲,项目管理是通过项目各方干系人的合作,把各种资源应用于项目,以实现项目的目标,使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的系列活动的总和。随着项目及其管理实践的发展,项目管理的内涵得到了较大的充实和发展,“项目管理”已成为新的管理方式、新的管理学科的代名词,即项目管理是以项目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是探求项目活动科学组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前者是一种客观实践活动,后者是前者的理论总结;前者以后者为指导,后者以前者为基础,就其本质而言,两者是统一的。很多人认为项目管理就是对项目的运作过程进行管理,无非是“拍脑袋”决策的东西,只要项目经理是技术高手,可以帮助项目小组的成员解决所有的技术难题,就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但是普遍存在并逐渐被人们认识的“20—80现象”告诉我们,20%项目失败的原因来自技术能力的缺陷,而另外80%来自对项目运作的管理和控制出了问题。关于项目管理,持不同观念的学者下了不同的定义:·项目是实现创新的事业,那么项目管理可以理解为为了实现创新的管理;·项目管理就是合理地把各种资源应用到项目中去,以实现项目的目标,满足既定的需求;·项目管理是指对各种资源的投资活动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控制和评价等一系列规律活动的总称;·项目管理就是为了满足甚至超越项目涉及人员对项目的需求和期望而将理论知识、技能、工具和技巧应用到项目的活动中去。以上观点可以帮助我们从中了解项目管理的实质,并进一步认识项目管理的四个基本目标:P:Performance即达到预期的绩效;C:Cost即在费用成本和预算约束内;T:Time即必须按时完成;S:Scope即符合指定的工作范围大小。而且这里四个变量是相互联系的,比如成本可以表示为绩效、时间和范围的函数。越来越多的组织正在要求项目经理寻求缩短项目完成时间的办法,同时还要控制甚至减少成本,还要保证绩效范围不变。1.3.2项目管理的特点及其职能项目管理与传统的部门管理相比最大特点是项目管理注重于综合性管理,并且项目管理工作有严格的时间期限。项目管理必须通过不完全确定的过程,在确定的期限内生产出不完全确定的产品,日程安排和进度控制常对项目管理产生很大的压力。具体来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或被当作项目来处理的作业。项目管理是针对项目的特点而形成的一种管理方式,因而其适用对象是项目,特别是大型的、比较复杂的项目;鉴于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有时人们会将重复性的“作业”中某些过程分离出来。加上起点和终点当作项目来处理,以便于在其中应用项目管理的方法。2、项目管理的全过程都贯穿着系统工程的思想。项目管理把项目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依据系统论“整体—分解—综合”的原理,可将系统分解为许多责任单元,由责任者分别按要求完成目标,然后汇总、综合成最终的成果;同时,项目管理把项目看成一个有完整生命周期的过程,强调部分对整体的重要性,促使管理者不要忽视其中的任何阶段以免造成总体的效果不佳甚至失败。3、项目管理的组织具有特殊性。项目管理的一个最为明显的特征即是其组织的特殊性。其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了“项目组织”的概念。项目管理的突出特点是以项目本身作为一个组织单元,围绕项目来组织资源。(2)项目管理的组织是临时性的。由于项目是一次性的,而项目的组织是为项目的建设服务的,项目终结了,其组织的使命也就完成了。(3)项目管理的组织是柔性的。所谓柔性即是可变的。项目的组织打破了传统的固定建制的组织形式,而是根据项目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具体需要适时地调整组织的配置、以保障组织的高效、经济运行。(4)项目管理的组织强调其协调控制职能。项目管理是一个综合管理过程,其组织结构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利于组织各部分的协调与控制,以保证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因此,目前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多为矩阵结构,而非直线职能结构。(5)项目管理的体制是一种基于团队管理的个人负责制。由于项目系统管理的要求,需要集中权力以控制工作正常进行,因而项目经理是一个关键角色。(6)项目管理的方式是目标管理。项目管理是一种多层次的目标管理方式。由于项目往往涉及的专业领域十分宽广,而项目管理者谁也无法成为每一个专业领域的专家,对某些专业虽然有所了解但不可能像专门研究者那样深刻。因此泰罗时代,管理者对工作的操作进行具体的指导,,甚至到手指怎样动的管理模式,对大多数项目是不可能的。现代的项目管理者只能以综合协调者的身份,组织被授权的专家执行项目,确定项目目标以及时间、经费、工作标准等限定条件,同时,经常反馈信息、检查督促并在遇到困难需要协调时及时给予各方面的有关的支持,余下的具体工作则由被受权者独立处理。可见,项目管理只要求在约束条件下实现项目的目标,其实现的方法具有灵活性。(7)项目管理的要点是创造和保持一种使项目顺利进行的环境。有人认为“管理就是创造和保持一种环境,使置身于其中的人们能在集体中一道工作以完成预定的使命和目标”。这一特点说明了项目管理是一个管理过程,而不是一个技术过程,处理各种冲突和意外事件是项目管理的主要工作。(8)项目管理的方法、工具和手段具有先进性、开放性。项目管理采用科学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如采用网络图编制项目进度计划,采用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价值工程、技术经济等理论和方法控制项目总目标;采用先进高效的管理手段和工具,主要是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项目信息处理等等。1.3.3项目管理的基本职能1、项目计划项目计划就是根据项目目标的要求,对项目范围内的各项活动所作出的合理安排。它系统地确定项目的任务、进度和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源等,使项目在合理的工期内,用尽可能低的成本和以尽可能高的质量完成。项目的成败首先取决于项目计划工作的质量。任何项目的管理都要从制订项目计划开始,项目计划是确定项目协调、控制方法和程序的基础及依据;是制定和评价各级执行人的责权利的依据;是项目经理和项目工作人员的工作依据和行动指南;是对项目进行评价和控制的标准。2、项目组织组织有两重含义,一是指组织机构,二是指组织行为(活动)。项目管理的组织,是指为进行项目管理、完成项目计划、实现组织职能而进行的项目组织机构的建立、组织运行与组织调整等组织活动。项目管理的组织职能包括五个方面:组织设计、组织联系、组织运行、组织行为与组织调整。项目组织是实现项目计划、完成项目目标的基础条件,组织的好坏对于能否取得项目成功具有直接的影响。3、项目评价与控制项目计划只是根据预测而对未来作出的安排,由于在编制计划时难以预见的问题很多,因此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偏差。如何识别偏差、消除偏差或调整计划,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这就是项目管理的评价与控制职能所要解决的。项目评价是项目控制的基础和依据,项目控制则是项目评价的目的和归宿。1.3.4项目管理的环境前面我们介绍过,项目成功的基本标准是项目能在预算控制范围内准时地完成并得到委托人和用户的赞许,但是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审查和评价资料表明:项目的成败受制于项目经理直接控制之外的项目环境中的各项因素,项目是否可行,能否取得成功,除了项目管理的原因外,项目所处的外部环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非常重要的因素。陈远、寇继红等在其《项目管理》一书中指出:项目是被其母体组织以内或以外的环境所包围,即在一个大系统中运行的小系统,除其内部各部分的相互作用外,还与其他子系统发生联系和作用——项目只是银河系里的一个小小天体。从项目环境作用的直接性程度划分,项目环境可分为内部组织环境、项目环境和一般环境。项目内部组织环境指项目成员在组织内部体现的团队精神、工作作风及特点,即项目组织文化。项目环境指与项目有直接联系的、并对项目实施直接影响的因素。一般环境指可以对项目的活动产生影响的周围环境。项目的内部环境将在本书以后的章节详细讨论,这里仅就项目外部环境的若干重要方面作一扼要说明。项目所处的外部环境问题涉及十分广泛的领域,这些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都可能对项目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项目环境中较关键的环境因素有:·政治和经济环境·科学和技术环境·法规和标准环境·文化和意识环境·地理和资源环境举世瞩目的英吉利海峡隧道项目投资达100亿英镑,是20世纪的一项巨型工程。从拿破仑时代起近200年来,这个项目的起伏至少26次,主要原因是英国方面担心来自欧洲大陆国家的入侵。直到20世纪80年代,欧洲共同体(后来更名为欧洲联盟)有了重大进展,在当时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法国总统密特朗的推动下,才促成这个项目的实施。可见,英吉利海峡隧道项目不取决于科学技术,而取决于它所处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大项目受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小项目也不例外,来势凶猛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众多的项目投资者的沉重的打击,再次证明了这一点。这些典型的例子说明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对项目有着重大的影响力。法规和标准是对项目行为、项目产品、项目工艺或项目提供的服务的特征作出规定的文件。它们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必须执行的,而后者多带有提倡、推广和普及的性质,并不是有强制性。法规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章,以及项目所属企业的章程等。它们对项目的规划、设计、合同管理、质量管理等都有重要影响。毫无疑问,法规和标准对项目有着重大的影响,项目能否成立以及能否正常实施并带来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项目涉及的法规和标准。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也包括行为方式、信仰、制度、惯例等。文化差异和风俗习惯的不同给项目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复杂性,忽略文化上的社会禁忌会使项目陷入困境甚至完全失败。因此,项目管理应注重项目的文化和意识环境,要了解当地文化,尊重当地的习俗,项目沟通要善于在适当的时候使用当地的文字、语言和交往方式,通过不同文化的良好沟通和交流,逐步实现文化与意识的深度融合,以增进理解、减少摩擦、取长补短、互相促进,获取项目成功。资源的概念内容十分丰富,可以理解为一切具有现实和潜在价值的东西,包括自然资源和人造资源、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无形资源的价值更加突出。由于项目固有的一次性,项目资源不同于其他组织机构的资源,它多是临时拥有和使用的。资金需要筹集,服务和咨询力量可采购(如招标发包)或招聘,有些资源还可以租赁。项目过程中资源需求变化甚大,有些资源用毕后要及时偿还或遣散,任何资源积压、滞留或短缺都会给项目带来损失。资源的合理、高效使用对项目管理尤为重要。1.4项目管理的产生及其发展1.4.1项目管理的历史进程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人们就在从事着项目管理,只不过以前的项目管理没有今天这样先进的工具、技术和方法,但我们的先人们仍然完成了直至今天仍让我们叹为观止的无数经典项目。项目和项目管理的发展是工程和工程管理实践的结果。现代项目管理通常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主要用于国防和军工项目。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进步,当今社会已经迈入了一个以项目开发与实施为主要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生产及服务提供为手段的社会,现代项目管理已成为集技术与方法论为一体的专门学科,在发达国家中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分支,并广泛应用于IT、金融、服务以及工程等诸多行业,因此现代项目管理也就逐步成了现代社会中主要的管理领域。研究表明:近代项目管理通常被认为是始于20世纪40年代。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现的“关键路径法”(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是近代项目管理产生的标志。项目管理最初的计划和控制技术与系统论、组织理论、经济学、管理学、行为科学、心理学、价值工程、计算机技术等与项目管理实际结合起来,并吸收了控制论、信息论及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发展成为一门较完整的独立学科体系。用一句话来给一个学科体系下定义是十分困难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美国项目管理学会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纲要》中的一段话来了解项目管理的轮廓:“项目管理就是指把各种系统、方法和人员结合在一起,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项目管理的理论来自于管理项目的工作实践。时至今日,项目管理已经成为一门学科,但是当前大多数的项目管理人员拥有的项目管理专业知识不是通过系统教育培训得到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步积累的,并且还有许多项目管理人员仍在不断地重新发现并积累这些专业知识。项目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的过程,应该说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原始潜意识的项目管理萌芽经过大量的项目实践之后才逐渐形成了现代项目管理的理念。项目管理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产生阶段,即古代的经验项目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项目实施的目标是完成任务,如埃及金字塔、古罗马的供水渠、中国的长城等;还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计划,没有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明确的操作技术规范。二是形成和发展阶段,即近代科学项目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着重强调项目的管理技术,实现项目的时间、成本、质量三大目标,例如利用关键路线法(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对美国军事计划以及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成功管理。三是现代项目管理阶段,也是项目发展的成熟阶段,项目管理除了实现时间、成本、质量三大目标,管理范围不断扩大,应用领域进一步增加,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和相互促进不断增强,也要强调面向市场和竞争,引入人本管理及柔性管理的思想,以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所包含内容为指导,向全方位的项目管理方向发展。总的来讲,项目管理科学的发展是人类生产实践活动发展的必然产物。从最原始的实践活动来看,人的本能及潜意识行为是以完成所给定的项目任务为其最终目标,然而为了完成任务,人们的活动常常受到一定的限制,即对项目的实现需要在时间、费用与可交付物之间进行综合平衡。传统项目管理的概念就是基于实现项目的三维坐标约束而提出的一套科学管理方法,它追求的目标是在给定的费用限额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给定的项目任务。在这一界定下,传统项目管理着重在项目实施的环节,并且更多的是站在项目实施方的立场上,分析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项目。然而,项目管理涉及的关系人非常广泛,有投资方、设计方、承包方、监理方及用户方等等,为此项目管理工作中就必须充满多赢的思想,这也就是现代项目管理的理念,现代项目管理已经为项目管理的应用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学科体系,其追求的目标是使项目参与方都得到最大的满意及项目目标的综合最优化。当代项目与项目管理是扩展了的广义概念,项目管理更加面向市场和竞争、注重人的因素、注重顾客、注重柔性管理,是一套具有完整理论和方法基础的学科体系。项目管理在我国也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20世纪50年代,在新中国恢复经济建设时期,我国成功地管理了前苏联援助的156个项目,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我国成功的完成了大庆油田、红旗渠、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和南京长江大桥等项目。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恢复在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和改革开放的进程,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1991年6月中国项目管理委员会(ProjectManagementResearchCommitteeChina简称PMRC)正式成立,促进了我国项目管理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领域的沟通与交流,促进了我国项目管理专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1.4.2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1、项目管理的变革传统的项目管理虽然使人类创造了许多不可思议的辉煌成就,但世界经济史无前例的快速变化和高度复杂性使项目决策者的决策只能建立在很少的确定性和大量的推测基础上,因而项目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高风险环境,传统的项目管理已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缺陷:过分关注项目的时间、预算和性能指标、忽视了客户的重要性。虽然注重项目的时间、预算和性能与满足客户需要从理论上讲是一致的,因为性能指标包含了客户的需要和要求,但项目经理往往容易忽视客户的心理,凭个人兴趣制造些同行专家羡慕的项目成果。过分关注项目的方法和工具的应用,无暇顾及其他重要事情。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的应用使项目管理人受益非浅,但项目管理的二、八现象以不争的事实说明:项目管理仅有20%失败于项目管理技术方法,80%失败于员工不负责任、政治风波以及不能有效地沟通、意见等一些非技术性原因。项目范围的定义太狭窄。传统的项目管理将项目经理的管理领域定义为项目的执行,即在限定的范围内完成工作,项目经理缺乏足够的预算资源以对项目的投资方负起完全责任,很难有效地为客户服务。因此,传统的项目管理变革势在必行,必须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核心,重新定义项目经理的责任与作用,创造更加科学、更加适应新的商业环境的项目管理理论和技术,以更好地发挥项目管理的作用。这种变革有以下两个重点:以客户为中心是项目管理变革的核心传统的项目管理以项目时间、成本及性能“三大约束”指标衡量项目成功与否的观念正在飞速地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项目专业管理人员意识到:最惨重的项目失败莫过于所完成的项目不能让客户满意。以客户为中心,让客户满意,增加了客户与项目组再次合作的可能,增强了项目的市场竞争能力,缩短了项目结束时间,从而避免了项目延期和额外开支的增加。要实现客户的满意需要项目团队全体成员持续的和有意识的努力。首先要重组项目组织的经营方式,建立一个全新的以客户为中心的项目组织文化,强调提供给客户的项目价值最大化,容忍和鼓励逆向思维,以冲破习惯的束缚,激励、挑战和超越自我;在组织内分享权力,适当授权;关注项目预算、汇率、人员的变动,妥善处理好这些不稳定因素,以保证项目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树立项目整体生命周期观点,强调项目关键人员在项目全过程对项目负责,注重项目成果交付后的正常运行、维修;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周密的程序、方法,确保项目工作不陷入责任真空。以客户为中心的观点,使项目人员的角色从他人开发计划的执行者变成能对客户需求作出迅速而有效反应的参与者。项目经理的重新定义项目经理的智慧和有效的管理能创造出巨大价值,他们是项目成功的重要人物。除了传统的项目管理对项目经理素质的要求之外,以客户为中心的项目管理要求项目经理具备多项特殊素质,如对项目目标有透彻的理解,对项目有强烈的责任心,能应付挫折和失望,能忍受项目模糊不清的煎熬,有政治头脑、有成本意识和基本经营技巧。除此之外,项目经理还应具有对项目市场商业风险的双重特性,如:既要顾全大局又要注重细节;既要保持稳定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既具备分析能力又充分相信直觉;处理人际关系既“软”又“硬”,项目经理必须以客户为中心,才能了解客户的真正需要,做出让客户满意的项目成果。项目经理必须被授以有效的运作权力,以便对客户提出的疑问和变更要求作出直接而有效地快速响应,并真正对项目的盈亏负责。2、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1)项目管理的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知识与经济的全球化。因为竞争的需要和信息技术的支撑,促使了项目管理的全球化发展,使国际间的项目合作日益增多,国际化的专业活动日益频繁,项目管理专业信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共享。(2)关于项目管理的多元化发展由于人类社会的大部分活动都可以按项目来运作,因此当代的项目管理已深入到各行各业,以不同的类型,不同的规模而出现。(3)项目管理的专业化学科发展近十年来,项目管理的专业化也有了明显的进展,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美国PMI从1984年提出PMBOK至今,数易其稿,并已将其作为该组织专业证书制考试的主要内容。欧洲IPMA和其他各国的项目管理组织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体系。学历教育从学士、硕士到博士,非学历教育从基层项目管理人员到高层项目经理形成了层次化的教育体系。对项目与项目管理的学科探索正在积极进行之中,有分析性的,也有综合性的,有原理概念性的,也有工具方法性的。项目管理学科正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第2章项目管理及其资质认证主要内容·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项目管理的基本过程·项目整体管理·项目管理组织及其资质认证项目管理将站到21世纪管理舞台的中央。——TomPeters2.1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管理项目需要许多知识和方法。项目管理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项目管理工作者们在几十年的实践中感觉到,虽然从事的项目类型不同,但是仍有一些共同之处,因此他们就自发组织起来共同探讨这些共性主题,即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建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就是项目管理所需知识和方法的总和。其中一部分知识和方法是项目管理学科所独有的,或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并普遍被接受的,例如项目和项目管理的定义、属性,项目生命期、干系人概念,项目工作分解结构、网络计划技术等,这是项目管理学科的主体。管理项目还需要用到其它的两类知识和方法。一类是通用的管理知识和方法,譬如领导与激励、决策与控制、组织与策划、谈判与沟通、财务与会计以及人事管理、营销管理、系统科学、行为科学等;另一类是各种应用领域的特殊管理知识和方法,这些领域如信息技术、医药、工程设计与施工、军事、行政、环境保护、社会改革等。目前,项目管理领域有三个广为流行的知识体系:一是以欧洲国家为主体的体系——ICB,由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编制;二是以美国为主的体系——PMBOK,由美国项目管理会(PMI)编制;三是英国为主的体系——PRINCE(受控环境下的项目管理),由英国政府商务部(OGC)开发。下面就这三种及我国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作详细介绍。2.1.1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的知识体系ICB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ICB(国际项目管理资质标准)包括项目管理中知识和经验的42个要素(28个核心要素和14个附加要素),个人素质的8个方面和总体印象的10个方面,并要求参与该体系的成员国必须建立适应本国项目管理背景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按照ICB转换规则建立本国的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国家标准——NCB。ICB的42个要素如下:28个核心要素:1.项目和项目管理2.项目管理的实施3.按项目进行管理4.系统方法与综合5.项目背景6.项目阶段与生命周期7.项目开发与评估8.项目目标与策略9.项目成功与失败的标准10.项目启动11.项目收尾12.项目结构13.范围与内容14.时间进度15.资源16.项目费用与融资17.技术状态与变化18.项目风险19.效果量度20.项目控制21.信息、文档与报告22.项目组织23.团队工作24.领导25.沟通26.冲突与危机27.采购与合同28.项目质量管理14个附加要素:1.项目信息管理2.标准和规则3.问题解决4.谈判、会议5.长期组织6.业务流程7.人力资源开发8.组织的学习9.变化管理10.行销、产品管理11.系统管理12.安全、健康与环境13.法律方面14.财务与会计2.1.2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的知识体系PMBOK从1981年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组委会批准总结实践经验、制定项目管理“标准”的研究开始,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探索、总结、提高和完善,2004年PMI第四次对研究成果进行修订,形成了2004版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3版)》,简称PMBOK(ProjectManagementBodyofKnowledge)。该PMBOK是一个动静结合的整体,包括动态的项目进程五大过程管理和静态的项目管理九大知识领域,形成了一套独特而完整的科学体系。PMBOK体系五大过程管理如下:·项目的初始过程:初步确定项目组成员、确定项目界限、初步确定项目计划、项目初始阶段总结评审。·项目的计划过程:建立WBS计划、确认项目流程、确认项目详细计划、计划评审、批准项目计划、确定项目计划基线等。·项目的实施过程:组织和协调人力资源和其它资源,组织和协调各项任务与工作,激励项目团队完成既定的工作计划,生成项目产出物。·项目的控制过程:制定标准、监督和测量项目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析差异和问题、采取纠偏措施等管理工作和活动。·项目的结束过程:完成项目移交准备工作、完成项目结束和移交工作计划、结束项目和完成项目文档等。PMBOK体系九大知识领域如下:项目整体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费用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2.1.3英国政府商务部(OGC)的PRINCE早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政府就要求所有政府的信息系统项目必须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1979年英国政府计算机和电信中心CCTA采纳SimpactSystems公司开发的PROMPT项目管理方法作为政府信息系统项目的项目管理方法。在PROMPT项目管理方法的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年CCTA(后来并入英国政府商务部(OGC))出资研究开发PRINCE,1989年Prince正式替代PROMPT成为英国政府IT项目的管理标准。1993年,OGC又将注意力转移到PRINCE新改版PRINCE2的开发。通过整合现有用户的需求,同时提升该方法成为面向所有类型的项目的、通用的、最佳实践(best-practices)的项目管理方法,1996年3月开发工作正式结束。PRINCE是一种对项目管理的某些特定方面提供支持的方法。它是ProjectsINControlledEnvironments(受控环境中的项目)的首字母缩写,是组织、管理和控制项目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PRINCE一经引进,就广泛地被用于公共和私人部门。虽然开发PRINCE的原意是用于IT项目,但实际运用中,许多非IT项目也采纳了该标准。目前,PRINCE2已成为了英国政府、公共部门、私有部门广泛接受的项目管理事实上的标准,PRINCE2已风行欧洲与北美等国家。Sun、Oracle等将PRINCE2作为实施项目的标准管理方法;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资讯科技署将PRINCE2作为政府项目管理的标准指南;“大中华客户关系管理咨询公司”的合伙人及TriDynamics的创办人DavidChilds建议所有的CRM项目都使用PRINCE2作为标准方法。PRINCE2是基于过程(process-based)的结构化的项目管理方法,适合于所有类型项目(不管项目的大小和领域,不再局限于IT项目)的易于剪裁和灵活使用的管理方法。PRINCE2知识体系包括八类管理要素(component)、八个管理过程(process)以及四种管理技术(technology)。PRINCE2知识体系的八类管理要素包括:组织(Organisation)计划(Plans)控制(Controls)项目阶段(Stages)风险管理(ManagementofRisk)在项目环境中的质量(Qualityinaprojectenvironment)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Management)变化控制(ChangeControl)以上八类这些管理要素是PRINCE2管理的主要内容,它们的管理贯穿于
/
本文档为【IPMP教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