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1 自然条件

2011-07-31 6页 doc 90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7893

暂无简介

举报
1 自然条件1 自然条件 1 地形地貌 线路所经区域属于滨海平原,东临黄海,西为苏北里下河泻湖洼地。滨海平原为我国东部滨海大平原的一部分,由黄海,黄河及滨岸湖泊联合作用堆积而成(冲海积)。本区地貌形态简单,地势平坦,地面标高一般在2.0-3.0m。 2 气象 项目所处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寒暑变化显著,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3.7-14.4摄氏度之间,极端最低气温-17.3摄氏度,最高气温在40.8摄氏度,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0-1摄氏度之间,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7-27.5摄氏度,年平均雾日数在40-55天之间。 年降水...
1 自然条件
1 自然条件 1 地形地貌 线路所经区域属于滨海平原,东临黄海,西为苏北里下河泻湖洼地。滨海平原为我国东部滨海大平原的一部分,由黄海,黄河及滨岸湖泊联合作用堆积而成(冲海积)。本区地貌形态简单,地势平坦,地面标高一般在2.0-3.0m。 2 气象 项目所处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寒暑变化显著,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3.7-14.4摄氏度之间,极端最低气温-17.3摄氏度,最高气温在40.8摄氏度,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0-1摄氏度之间,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7-27.5摄氏度,年平均雾日数在40-55天之间。 年降水量为900-1060mm,夏季降水充沛,受梅雨及台风影响,占全年降水量的54-56%,冬季雨量较少。 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2.9-3.9m/s。因受季风控制,干旱、雨涝、低温、连阴、台风、冰雹等自然灾害间或有出现。 3 区域地质 本区地层沉积稳定。上更新统顶部、中部及下部分布有灰黄色(粉质)粘土层,土的工程性质相对较好,以路相沉积为主,本中地层代号分别为:”3”“4”“5”,硬塑-可塑状,土性以含钙质结核为特征:第4层及其下的4-1、5、5-1层为相对较差的工程地质层,可视需要选作大、中、小桥梁桩基持力层。 钻孔灌注桩桩基参数推荐值表 岩土编号 岩 土 名 称 天然含水量(%) 天然孔隙比 液 限 (%) 塑限(%) 塑性指数IP 液性指数IL 标贯击N(击/30Cm) 地基土基本容许承载力fao(kpa) 侧壁摩阻力qik(kpa) 1 填筑土 28.4 0.864 31.8 20.1 11.7 0.73 5.6 / / 1-1 粉质粘土 27.3 0.801 30.9 19.7 11.3 0.69 6.3 100 25 1-2 淤泥质粉质粘土 42.7 1.188 34.8 20.7 13.4 1.56 3.1 60 10 1-3 粉土(沙) 26.8 0.800 27.8 19.1 8.7 0.94 9.9 140 30 1-4 淤泥质粘土 50 1.326 44.3 23.3 21.0 1.41 4.1 60 10 1-2a 粉质粘土夹粉砂 33.2 0.978 31.9 19.6 12.3 0.86 6.5 110 30 1-2c 粉土(沙) 28.6 0.853 28 19.5 8.5 0.94 8.8 120 25 1-3a 粉质粘土夹粉砂 36.2 0.995 32.7 19.9 12.8 1.27 15.0 100 20 2-1 粘土 26.4 0.769 39.4 21.8 17.5 0.23 10.2 210 55 2-3 粉土(砂) 25.7 0.807 28.2 19.3 8.8 0.84 18.5 150 35 2-4 淤泥质粉粘土夹粉砂 38.8 1.088 32.3 20.1 12.4 1.45 5.0 80 15 2-1a 粉质粘土夹粉砂 33.4 0.931 33.9 20.2 13.7 0.94 6.9 120 30 2-3a 粉质粘土夹粉砂 31.8 0.908 32.9 20.1 12.8 0.90 9.3 120 30 2-4a 粉质粘土 31.2 0.878 35.9 21.1 14.8 0.69 7.0 140 35 3-1 粉质粘土 25.4 0.736 35.5 21.6 16.9 0.26 17.8 250 65 3-1a 粉质粘土 32.4 0.908 33.7 20.4 13.3 0.87 14.1 140 35 3-1c 粉土 25.8 0.763 28.5 19.7 8.8 0.60 26.1 170 40 3-3a 粉质粘土夹粉砂 32.8 0.939 35.8 20.9 14.6 0.87 14.4 110 35 3-3 粉土 27 0.800 28.5 19.3 9.0 0.85 27.4 170 40 3-4 粉质粘土夹粉砂 37.6 1.049 35.5 20.7 14.8 1.14 100 20 4-1 粘土 25.6 0.742 39.2 21.8 17.4 0.27 19.1 260 65 4-1a 粉质粘土夹粉砂 35.1 0.978 35.6 21 14.6 0.98 19.4 110 30 4-1c 粉土(砂) 25.3 0.744 26 18.5 7.5 0.91 18.0 170 45 4-3 粉土(砂) 25.9 0.800 27.8 19 8.8 0.83 37.5 200 45 4-3a 粘土夹粉砂 27.5 0.820 40.1 21.9 18.3 0.38 35.6 200 50 5-1 粘土 25.8 0.740 39.3 22.1 17.3 0.25 270 65 5-3 细砂 26.2 52.0 260 60 4 区域水文 项目所处区域水系属淮河水系,北部的射阳河以及中间的新洋港河为自然河流,受南高北低之地势控制由北东入海。串场河为治淮工程中开挖疏浚而成的排涝河,主要功能为防洪与灌溉,其次是为了防止水质咸化和闸口冲於。通渝运河是为南北向水上运输开挖的人工运河。 区内河流雨季是里是下河区泄洪入海通道,在旱季靠抽提里下河地区积水和长江水供灌之用。各河水位、流量变化较大、汛期(7-9月)水位较高枯水期(1-3月)水位较高。 5​ 水文地质条件 5.1地表水 项目所处区域水系属淮河水系,北部的射阳河以及中间的新洋港河、斗龙港河为三条自然河流,均源于里下河地区,受南高北低之地势控制由北东入海。串场河为治淮工程中开挖疏浚而成的排涝河,其次是为了防止水质咸化和闸口冲於。通渝运河是为南北向水上运输开挖的人工运河。 区内河流雨季是里是下河区泄洪入海通道,在旱季靠抽提里下河地区积水和长江水供灌之用。各河水位、流量变化较大、汛期(7-9月)水位较高枯水期(1-3月)水位较低。 5.2地下水 工程影响深度内,主要有两大含水层组,即潜水层和浅承压水层。浅水层为全新统海相沉积,岩性以粉土为主,多与粉质粘土构成薄层互层状。该层透水性较差。浅承压水含水层为晚更新统,沉积成因类为冲海积,岩性以砂为主。上覆隔水层为同时代沉积的粘土或粉质粘土层浅承压水与浅部潜水有一定的水力关系。 勘察期间,测得场地稳定地下水位为0.24-1.19m,平均为0.73m 据盐城市水文地质有关资料分析,场地历史最高地下水位接近地表,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为2.2m,。 根据通榆运河河水和附近钻(ZK207)混合水水样水质间分析结果,地表水(河水)为c1.hc03-na.k型水,矿化度0.7g/L,属天然淡水,SO42-浓度52.29mgL.PH值8.06,侵蚀性CO2浓度小于1.0mg/L,C1_+SO42-浓度320.8mg/L,按《公路工程地质勘查规范》II类环境评价判别,沿线地表水对混泥土结构及钢筋混泥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6​ 地震 本线路位于华北地震区的长江中下游-南黄海地震带。据历史震情记载,盐城段栟茶运河断裂丁所以东区段曾发生过5-6级地震,南通段近江边一带曾发生过5级地震一次,与其毗邻的黄海海域发生过多次4-6级地震。由于震级小,阵中较远,对本区影响比较轻微。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区划图;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级,水平向设计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峰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7​ 工程地质评价 (1)​ 本地区地质沉积稳定。上更新统顶部、中部及下部分布有灰黄色土(粉质)粘土层,土地工程性质相对较好。以陆相沉积为主,本报告中地层代号为‘3’‘4’‘5’、硬塑可塑状,土性以含钙质结合为特征;第4层及其下的4-1、5、5-1、层为相对较佳的工程地质层,可视需要选作大、中、小桥梁桩基持力层。 (2)​ 线路区软土分布广厚度薄,沿线路纵向厚度稍有变化,在路幅范围横向上变化小。大部分路段可不作处理。部分软土厚度较大者,在桥头高填土段以及道路、涵洞处,可采取堆载预压或粉(湿)喷桩等处理措施。 (3)​ 据探索资料判别,区内主要地震液化层位为2-1层(粉砂、粉土),仅部分地段为轻微液化,局部地段为中等液化。在水平与垂直方向,可液化点分布极不均匀,呈跳跃式分布。对轻液化可不考虑采取专门处理措施,对中等液化可采用挤密碎桩等措施处理,桩基设计可考虑液化折减。 (4)​ 地下水中潜水层和第一承压含水层为咸水,水化学类型为氱化物-钠型水,本区地下水对钢筋砼无腐蚀性。地表表层土中易溶盐类型主要为氱盐类,少量为亚硫酸盐类;按含盐总量分类,属非盐渍土;土质分析结果表明不具任何类型的腐蚀性,防护等级为‘常规’。 (5)​ 地表表层土为低液化限粘土,渍盐程度不高,可用作路基填料土;为满足其路用性能和指标,可在实验指导下,与其他稳定材料(石灰、水泥)拌合,改善水稳性、冻稳性,增加强度。 (6)​ 对沿线通道宜预留沉降量,以确保营运期正常使用。
/
本文档为【1 自然条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