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答案(第一章)

2011-09-10 9页 doc 208KB 274阅读

用户头像

is_251316

暂无简介

举报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答案(第一章)第一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答案 A 选择题 1.4.1(A) 1.4.2(C) 1.4.3(C) 1.4.4(B) 1.5.1(B) 1.5.2(B) 1.6.1(B) 1.6.2(B) 1.8.1(B) 1.9.1(B) 1.9.2(B)1.9.3 (B) 1.11.1(A) 1.12.1(B) 1.12.3 (B) 1.12.4 (B) 1.12.5 (B) B 基本题 1.4.5 (1)略 (2)元件1和2为电源 ,元件3,4和5为负载 (3)(-560-540+600+320+180)*w=0 平衡 1.4.6 380...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习答案 第一章习题答案 A 选择题 1.4.1(A) 1.4.2(C) 1.4.3(C) 1.4.4(B) 1.5.1(B) 1.5.2(B) 1.6.1(B) 1.6.2(B) 1.8.1(B) 1.9.1(B) 1.9.2(B)1.9.3 (B) 1.11.1(A) 1.12.1(B) 1.12.3 (B) 1.12.4 (B) 1.12.5 (B) B 基本题 1.4.5 (1)略 (2)元件1和2为电源 ,元件3,4和5为负载 (3)(-560-540+600+320+180)*w=0 平衡 1.4.6 380/( /8+R)=8/110,所以R≈3.7K , W =(8/110) ×3.7K≈20W 1.4.7 电阻R=U/I=6/50* =120 ,应选者(a)图. 1.4.8 解:220/(R1+315)=0.35A,得R1≈314 . 220/(R2+315)=0.7A, 得R2≈0 . 1.4.9(1)并联R2前,I1=E/( +2R + )=220/(0.2+0.2+10)≈21.2A. 并联R2后,I2=E/( +2R + ∥ )≈50A. (2)并联R2前,U2=R1*I1=212V,U1=(2R + )*I1=216V. 并联R2后,U2=( ∥ )*I1=200V,U1=2R + ∥ =210V. (3)并联R2前,P=212*21.2=4.5KW. 并联R2后,P=200*50=10KW. 1.5.3 I3=I1+I2=0.31uA,I4=I5-I3=9.61-0.31=9.3uA,I6=I2+I4=9.6uA. 1.6.3 因为电桥平衡,所以不管S断开还是闭合 = ∥( + )∥( + )=200 . 1.6.4 解: = =16V, =<[(45+5) ≈5.5]+45>×16/<[(45+5) ∥5.5] ∥5.5+45>≈1.6. =(45+5)∥5.5× / ≈ /10=0.16V,同理 ≈ /10=0.016V. 1.6.5 解:当滑动端位于上端时, =(R1+RP) /(R1+RP+R2)≈8.41V. 当滑动端位于下端时, =R2* /(R1+RP+R2)≈5.64V. 所以输出范围为5.64-8.14. 1.6.6 1.7.1 解:等效 支路电流方程:IL=I1+I2 E2-RO2*I2+RO1*I1-E1=0 RL*IL+RO2*I2-E2=0 带入数据得I1=I2=20A,IL=40A 1.8.2解:先利用叠加定理计算R1上的电流 分成两个分电路 1​ U1单独作用: 解 2​ IS单独作用: 分流 EMBED Equation.KSEE3 \* MERGEFORMAT 所以 , 1.9.4解:根据KCL得 则 1A电流源吸收的功率: 2A电流源吸收的功率: R1电阻吸收功率: R2电阻吸收功率: 1.9.5解:将电流源转换成电压源,如下图 则 , A 1.9.6解:将两个电压源转换成电流源再合并为一个 1.9.7解:设E单独作用 uab’ = E/4 = 1/4 ×12 = 3V 则两个电流源作用时uab’’ = uab - uab’=10-3=7V 1.10.1解:设1Ω电阻中的电流为I(从上到下) Uoc=4×10-10 = 30V Req=4Ω I=30/(4+1)= 6A 1.10.2 解:先利用电源等效变换得下图: 1.10.3 解:先利用网孔电流法解出 1.10.4 解:先用网孔法求出 1.10.5 解:设有两个二端口网络等效为 则(a)图等效为 有U1=E1=4V (b)图等效为 有I1=2E1/2R1=4/R1=1A =>R1=4Ω I=4/4+1=4/5A 1.11.4 解: VA VBVAVA VCVB 1.12.9 解:1.开关第一次动作 uc(0+)=uc(0-)=10v 从1-72后, uc(--)=0, t放=RC=10ms Uc(t)=10exp(-100t)V(0<=t<= ) Uc(t)=10exp(-1)v=3.68v 2.开关第二次动作 Uc(t+)=uc(t-)=3.68v Uc(--)=10, t充=10/3ms Uc(t)=10-6.32exp(-300(t-0.01))v Uc(2*10E-2s)=10-6.32exp(-3)v=9.68v 3.开关第三次动作 Uc(0.02+)=uc(0.02-)=9.68v uc(--)=0 t=10ms uc(t)=9.68exp(-100(t-0.02)) 1.12.10  解: i(0+)=i(0-)=-6/5A I(--)=6/5A T=i/R=9/5s I(t)=6/5-12/5exp(-5/9t)A 利用叠加法得: i(t)=9/5-8/5exp(-5/9t)A 1.11.2 解: 1.11.3 解: 利用叠加定理计算 1.12.6 解:(a)i(0+)=i(0-)=0,i( )=3A (b)i(0+)= i(0-)=0,i( )=1.5A (c)i(0+)= i(0-)=6A,i( )=0 (d)i(0+)= i(0-)=1.5A,i( )=1A 1.12.7 解: uc(0+)=uc(0-)=R3I=60V Uc( )=0 =RC=[(R2//R3)+R1]C=10mS Uc(t)=60e-100t i1(t)=Uc(t)/(R1+(R2//R3))=12e-100t mA 1.12.8 解: uc(0+)=uc(0-)=54V Uc( )=18v =RC=4mS Uc(t)=36e-250t+18 1.9.9 解: (1) 利用叠加定理求I U1单独作用:I’=U1/(R1+R)=5A IS单独作用:I’’=R1/(R1+R) IS=1A I=6A (2) KCL: IR1=IS-I=-4A IR3=U1/R3=2A IU1=IR3-IR1=6A UIS=RI+R2IS=10V (3) PU1=60W PIS=20W PR3=20W PR1=16W PR2=8W PR=36 PU1+PIS=PR1+PR2+PR3+PR=80W 功率
/
本文档为【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答案(第一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