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物欲狂欢背后的_疼痛_以毕飞宇_城乡互望视角_小说为例

2011-10-06 3页 pdf 298KB 36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1269

暂无简介

举报
物欲狂欢背后的_疼痛_以毕飞宇_城乡互望视角_小说为例  第 25卷 第 11期 2009年 11月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Journal of Guizhou Education Institute ( Social Science) Vol. 25. No. 11 Nov. 2009 物欲狂欢背后的“疼痛 ” ———以毕飞宇“城乡互望视角”小说为例 3 李宏庆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杭州  310028) 摘要 :以毕飞宇“城乡互望 ”为视角的小说为例 ,分析在上世纪 90年代城市现代化进程中 ,物欲的泛滥驱 使人们对其进行盲目的追...
物欲狂欢背后的_疼痛_以毕飞宇_城乡互望视角_小说为例
 第 25卷 第 11期 2009年 11月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Journal of Guizhou Education Institute ( Social Science) Vol. 25. No. 11 Nov. 2009 物欲狂欢背后的“疼痛 ” ———以毕飞宇“城乡互望视角”小说为例 3 李宏庆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杭州  310028) 摘要 :以毕飞宇“城乡互望 ”为视角的小说为例 ,分析在上世纪 90年代城市现代化进程中 ,物欲的泛滥驱 使人们对其进行盲目的追逐 ,在此过程中 ,他们所承受的心灵孤独之痛和生存困境的艰难挣扎。毕飞宇对城 市的感伤和对乡村的缅怀 ,表达了他对存在意义的追问和形而上的精神思考。 关键词 :毕飞宇 ;小说 ;物欲 ;城乡 ;孤独 ;疼痛 中图分类号 : I207. 42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2 - 6983 (2009) 11 - 0066 - 03 "Pa in s" beh ind the Carn iva lM a ter ia l D esires ———Ba sed on the novel "Urban and Rura l Perspectives" by B I Fe i - yu L I Hong2qing ( Faculty of Humaniti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 Abstract:B I Fei - yu’s " U rban and Rural Perspectives" is taken as the base for an analysis. The analysis is made of cities in the nineties of the last century in the p rocess of modernization when the material desires drove peop le to a blind chase of materials. They are exposed to endure the pain of loneliness and struggle to survive the difficult p redicament. B I Fei - yu’s being sentimental about the cities and his rem iniscence of the villages exp ressed his ques2 tioning of the meaning of existence and the sp irit of metaphysical thought. Key words:B I Fei - yu; Material Desires; U rban and Rural A reas; Loneliness; Pains   毕飞宇是当代文坛备受瞩目的新生代作家之一。自 1991年发表处女作《孤岛 》以来 ,至 2008年新长篇小说 《推拿 》的问世 ,在其近 20年的文学创作中 ,从最初的缅 怀历史的先锋写作到对城市世俗生活的感伤、批判的书 写再到当下对乡土农村现实人生的生动描摹和关注 ,可 谓是经历了蝉蜕一样的转变和艺术的磨练 ,使得他的创 作越来越成熟。“眼界始大 ,感慨遂深 ”,他对理想的执着 追求、对精神的深刻拷问、对意义的不断追寻、对诗性的 毅然坚守 ,加之其作品数量之丰富 ,内容之深刻 ,语言之 晓畅 ,风格之独特 ,文采之精妙 ,视野之开阔 ,无不令人感 到惊喜和讶异 ,在同辈作家中独树一帜。 毕飞宇自称自己的创作母题是“疼痛 ”,他曾说 :“疼 痛首先是气质 ,而后才是身心。我是一个对疼痛十分敏 感的人 !”①毕飞宇所说的“疼痛 ”,不仅是指肉体和生理 上的“疼痛 ”,更重要的指的是心理和精神上的“疼痛 ”。 他认为“我们的机遇多了 ,我们的基本生存状况改善了 , 但是我们心中依然有痛 ,依然有许多挣扎的东西 ,依然需 要我们去面对、去承受。”②基于这样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 度 ,无论是在前期的历史叙事创作中 ,还是当下关注人们 现实生活的细致描摹中 ,毕飞宇都用心写出了人们普遍 的生存之痛。在他以城乡为题材的小说中 ,这种表现更 为深刻。 20世纪 90年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建立 ,作为中国社会轴心的城市加快了现代化的发展进 程。摩天大楼、高速公路、立体交叉桥、酒吧、巨型商厦、 五星级宾馆、迪斯科舞厅等等 ,构成了现代都市的典型标 志。奢华的酒店、巨型广告牌、琳琅满目的超市随处可 见 ,这些象征着繁华的城市文明的物质在刺激着人们的 消费意识。拜金主义盛行 ,物欲横流的城市不仅有力地 冲击了古老的乡村文明 ,同时也对想要融入城市或已在 城市中生存的人们充满了诱惑和排斥 ,吸引越来越多的 乡下人抛弃农村生活 ,带着五彩缤纷的“淘金梦 ”,背井离 乡 ,来到城市 ,希冀在这里实现他们的梦想。他们变得敢 于公开以金钱为目的而勤奋工作 ,另一方面 ,出于同样的 原因 ,与此相伴而生的是城市的高级犯罪 :爱慕虚荣的女 性甘愿出卖肉体、贩卖毒品的毒贩子、腐败的政府官员 —66— 3收稿日期 : 2009 - 09 - 15 作者简介 :李宏庆 (1986 - ) ,女 ,河北保定人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 ,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 ⋯⋯“金钱并不是人所获得的目标 ,而成了人的悲剧归 宿。”③人被金钱所“物化 ”,成了 20世纪 90年代城市的一 个显著特征。邱华栋说 :“由物及人 ,这是我写作的一个 努力。”④“物化 ”一词来源于哲学家乔治 ·卢卡契的著 作 ,尤其是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 》一书 ,更是与“物化 ”联 系紧密。物化这一概念指的是“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转 化成为物或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即卡莱尔所说的‘现金交 易关系 ’,把社会现实转化成交换价值和商品。”⑤ 中国人从来不拒绝物的享受 ,相反 ,由于对物的崇 拜 ,使得国家意识形态和道德传统打击着城市市民的价 值观 ,表现出对欲望的训诫 ,对物的占有持保守态度。正 如李洁非在《城市像框 》中谈道 :“当中国的传统价值体式 经过一百年的破坏和冲击之后 ,当中国人行事做人已不 再必须从古代道德中寻找理由和根据时 ,当近代欧洲 (实 际上也是整个近代世界 )的文明范型已经成为中国社会 所认同的‘有效准则 ’的情形下 ,重新席卷而来的商品经 济便不再受到节制 ,它在人们心中挑起的欲望也不再处 于半压抑状况 ;在我们身边 ,随时都会有人毫无精神负担 地嘲笑‘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这一类维系着古代道 德而从没有人企图表示异议的大言至理。这注定了将是 一个被物欲驱使的疯狂而崭新的时代 ,它的疯狂如人们 已看到的那样 ,丝毫不亚于二十年前那个被政治狂热所 驱使的时代。在这个时代 ,以物的名义 ,人们可以畅所欲 言、为所欲为 ;物便是这个时代的《圣经 》,中国人终于能 够不是在字面和想象上 ,而是在切身体验中去理解当年 马克思于《1844年经济学手稿 》里讲的‘异化 ’究竟是怎 样一回事。”⑥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是现代城市的外在形 态 ,我们切身体验到了在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 ,物对城市 生活的覆盖和支配。城市的物质符号反映了城市的文化 特征 ,市场经济时代也变成了崇尚物质的时代。 城市的高度繁荣发展刺激了作家们的神经 ,使他们 对身边的一切不能装作熟视无睹 ,他们大量的书写着自 己对城市的感受 ,在城市的金钱欲望展现中 ,对城市做出 了深刻的认识和反省 ,“对于那些在农业社会成长的人来 说 ,城市欲望是万恶之源 ,它摧毁着人类的道德和人性 , 破坏着人与人之间纯粹而质朴的关系 ,真情让位于赤裸 裸的利益和金钱 ,城市人更多地遵从于理性和效率 ,而不 是乡村人的阶级情感、血缘和德行 ,所以 ,把城市欲望叙 述成罪恶成为这些作家的共同倾向。”⑦ 如果说新生代作家是挖掘城市人犯罪和描写城市人 浮躁焦虑的情绪的话 ,那么对毕飞宇来说 ,城市则是他展 现当下人生存的一种精神和心理背景 ,他认为“乡村可能 永远是城市人的一种假想的心灵归宿 ,而对于乡村人来 讲城市则永远是一种世俗的寄托。”⑧他始终对城市保持 着一种警惕性 ,尽量不让自己在城市里“陷得很深 ”,以免 被城市的洪流卷走 ,失去自我。但作为一位正直敏感又 宽厚善良的作家来说 ,他细心的观察和体验着生活 ,将城 市对人的异化和伤害诉诸笔端 ,揭示了物欲带给人的疼 痛。因此他的现代都市小说 ,就是站在城乡互望的立场 上 ,细致的描摹了当下城市人们的世俗生活 ,写出了城市 带给他们的诱惑和孤独、城市的机遇和冒险、城市的自由 和禁锢 ⋯⋯在展现他们的生存困境中 ,也批判了他们对 物欲的追求 ,表达了“作家对于城市的绝望和感伤 ,同时 也表达了对于乡村的某种缅怀 ”⑨ ,寄托着作家对存在的 追问和形而上的思考。 马克斯 ·韦伯说 ,“获利的欲望 ,对盈利、金钱 (并且 是最大可能数额的金钱 )的追求 ,这本身与资本主义并不 相干 ,这样的欲望存在于并且一直存在于所有人身上。”⑩ 《家里乱了 》是毕飞宇描写城市世俗生活的作品之一。小 说一方面以一个教师对金钱的追求和欲望的享受 ,真实 地表现了现代人在城市中生存的艰难、精神的负累、自我 的迷失和人性的扭曲 ;另一方面又从“乡下人 ”的境遇中 , 深刻地展现了城市是如何满足了他们的欲望又是如何伤 害了他们。乐果本是一名幼儿教师 ,在日益喧嚣浮华的 城市中 ,耐不住寂寞的她最终无法抵挡金钱和物质的诱 惑 ,甘愿去歌舞厅出卖色相 ,不幸被公安局抓住 ,不仅失 去了做人的尊严 ,而且对夫妻感情和孩子伤害极深。苟 泉也是一名人民教师 ,农村出身的他对于城市一直有一 种无法克制的渴望 ,他认为“土地是他的故乡 ,他的根系 , 但城市是土地的梦、土地的灵性、土地的终极与土地的至 上 ”。λϖ为了在城里站稳脚跟 ,发誓一定要找个城里姑娘 , 乐果的出现满足了他这一愿望 ,使他摆脱了“乡下人 ”身 份 ,但在与妻子乐果的对比中 ,他的“乡下人 ”的身份并没 有为“城里人 ”的身份所代替 ,反而愈加凸显了他的这种 身份 ,因此他一直处于焦虑之中。《哥俩好 》中的殷图南 和殷图北更是拜金主义和物欲享受的典型 ,图北用罢工 的方式极力抵抗父亲强制为其填报的师范志愿 ,结果高 考落榜 ,其父也抑郁而终。图南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 ,不 惜花费八万元的巨款将弟弟图北送进师范大学 ,图北非 但没有成为一位教书育人、受人尊敬的老师 ,反而抵挡不 住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城市的诱惑 ,一步步陷入物欲的 泥潭 ,沉到无涯的堕落中 ,成为被尤欢包养的情人。为物 欲所征服的他们不仅没有彻底地融入城市 ,而且失去了 作为精神家园的乡村 ,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诚如李洁非在《城市相框 》中所谈到的 ,“从某个黯淡的异 乡赤手空拳闯入繁华的大都市 ,除了野心和幻想 ,便一无 所有 :渐渐地 ,他们或许取得某种成功 ,或许依然故我 ,但 无论如何 ,眼前的大都市对他们而言 ,永远是一种异质的 现实 ,他们永远不曾真正被它接纳过 ,也就是说 ,他们永 远摆脱不掉流浪的感觉。”λω因此诸如苟泉、图南、图北这 类“乡下人 ”只能在城市中继续流浪 ,独自忍受着“孤独之 痛 ”。这里的“孤独 ”并不是指什么“幼儿丧父之谓孤 ”、 “老而亡妻之谓独 ”那类意义上的“孤独 ”,而是“人被物 包围和隔绝下的孤独 ,不是伦理意义上的孤独 ,而是哲学 意义上的孤独。”λξ毕飞宇笔下的城市人与邱华栋笔下的 城市人不同 ,后者笔下的城市像一个给人以种种诱惑的 不断膨胀的神话 ,同时又像个恶魔似的对外来人进行极 力的排斥和挤压 ,所以他笔下的城市人总是像失灵的汽 车一样在城市里横冲直撞和绝望的反抗 ;而毕飞宇笔下 的城市人则是孤独寂寞的游走着 ,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凄 凉和感伤 ,这种感伤又不同于郁达夫的纯粹乡村式的感 伤 ,而是这种感伤则是城乡双方的 ———人物想进入城市 而不能 ,因而绝望和感伤 ;城市的五彩缤纷诱惑着乡村 , 同时也拒绝着乡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城市对于毕飞 —76— 宇而言还是一个“精神意义上的东西 ”,他想通过对城市 和描述和对于城市人的活动的描写 ,来更多的反映一种 人的自身的缺欠和人对世界的苛求。这种“缺欠和苛求 ” 就是城市对人的伤害和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 ,对世界造 成的负累。 《唱西皮二簧的一朵 》中的主人公一朵本是个淳朴善 良的农村女孩 ,少女时代被唱戏的老师发现领到城里专 心学习 ,然而在她大红大紫的成名后 ,也无法抵抗城市里 的诱惑 ,为了享受大富大贵的生活 ,甘愿沦为别人的情 人 ,“一朵的一切差不多都是张老板送的 ,除了她的身 体。”λψ可以说 ,一朵用自己的身体换来了她想要的物质生 活 ,但却无法获得真正的感情。小说中描写了一朵和张 老板互相骗对方的细节 ,感情的虚假让读者深刻的感受 到了受物欲诱惑自甘堕落的一朵的可悲可怜 ,然而 ,在物 欲和虚荣心的燃烧下 ,一朵暴露出来的人性中自私、残忍 的本质更令人发指。她之所以非常痛恨那个卖西瓜的女 人 ,就是因为她长了一张酷似一朵的脸 ,一朵认为这张脸 是对自己身份的侮辱 ,因此她想尽要除掉那个女人。 余开伟在《世纪末文化批判 》一书中谈道 ,“拜金主义、享 乐主义甚嚣尘上 ,物质利益的追求被奉为最诱惑人的准 则 ;理想与崇高则日渐尴尬 ,甚至成为被消解、被嘲弄的 对象。于是 ,在人的思想中充满混乱和迷惘 ,行为中充满 庸俗和浅薄 ,已绝非个别现象。甚至有人为谋一己私利 , 不择手段 ,不顾人格 ,连基本的做人准则、基本的羞耻感 和道德心也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λζ 《那个夏季那个秋天 》也表现了人在面对物质诱惑下 的欲望以及物欲留给人的迷茫和伤痛。小说的主人公一 直生活在母亲过度的保护和过分的溺爱之中 ,沉重的母 爱使他从小就有了反抗之心 ,他努力备战高考并不是想 报答母亲 ,而是想以这种方式摆脱母亲的束缚 ,期望能够 自由飞翔。但上了大学之后的他并没有如愿以偿地恢复 自由身 ,炳璋教授偶然发现了他的音乐天赋 ,他要用一生 中最后的智慧和经验把耿东亮塑造成年轻时候的自己。 然而在风起云涌的商业浪潮中受到金钱和物质诱惑的东 亮放弃了美声的学习 ,成为一家公司的通俗歌手 ,甚至成 为被一名老女人包养的情人。小说中人物几乎都处于一 种“亟不可待 ”的状态中 ,急于返程 ,急于逃离束缚、急于 成名、急于赢取商业利益 ⋯⋯种种的急躁使他们焦灼、恐 慌、无奈和迷茫。为了成名和赚钱 ,耿东亮放弃自己好不 容易得到的学习机会 ,放弃对艺术的追求 ,淹没在商业大 潮中 ,他迷失了自己 ,精神慢慢萎缩、变异 ,存在的意义被 取消 ,只剩下物质的因素。毕飞宇一方面批判了人对物 欲的极度崇拜 ,另一方面也深入人的内心 ,生动细腻地展 现了人被物欲灼伤的心灵疼痛。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 ,表现乡村人们在现代都市中 的生存状态和家园意识的小说不在少数 ,例如沈从文的 《八骏图 》、穆时英的《黑牡丹 》等都蕴含了“乡村美 ,都市 恶 ”的意识 ,而 40年代现代派作家徐訏则为中国现代文 学贡献了大量“漂泊的都市灵魂 ”,所有这些作品都表现 出乡村乌托邦情怀。毕飞宇在传承了这一主题之外 ,对 其又有所超越。他紧跟时代的步伐 ,敏锐地感受着周围 发生的一切 ,不仅对追逐物欲的现代都市人进行了深刻 地批判 ,而且也在批判和揭露这种弊端的同时 ,对乡村乌 托邦的破灭表现了作家沉痛的缅怀。毕飞宇对生存意义 的追问体现了他形而上的精神思考 ,在城乡互望的视角 中进行二元体认 ,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写作个性和创作 风格。我们有理由相信 ,经过三次“蜕变 ”的毕飞宇 ,会为 当代文坛带来更加令人惊喜的成果。 注释 : ①吴迪 ,陈熙涵. 青年作家毕飞宇 :电视剧怎么会糟蹋小 说 [N ].文汇报 , 2002 - 11 - 20. ②陶澜. 毕飞宇 ,我们心中依然有痛 [ N ]. 北京青年报 , 2003 - 4 - 23. ③冒建华. 从城市欲望到精神救赎 ———当代城市小说欲 望与审美关系研究 [M ]. 兰州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 2007: 2: 173. ④余开伟. 文学的蜕变 [ J ].文艺争鸣 , 1996: 5. ⑤杨匡汉 ,李洁非等 . 启动中的都市战车 [ J ]. 天津文学 , 1998: 4. ⑥李洁非. 城市相框 [M ].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 , 1999: 41. ⑦高秀芹. 文学的中国城乡 [M ].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 2002: 135 - 136. ⑧张均. 小说的立场 ———新生代作家访谈录 [M ]. 桂林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2: 144. ⑨张均. 小说的立场 ———新生代作家访谈录 [M ]. 桂林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2: 143. ⑩马克斯 ·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M ]. 上海 : 三联书店 , 1987: 7.λϖ毕飞宇. 毕飞宇文集 :轮子是圆的 [M ]. 南京 :江苏文艺 出版社 , 2004: 155.λω李洁非. 城市相框 [M ].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 , 1999: 42.λξ李洁非. 城市相框 [M ].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 , 1999: 39.λψ毕飞宇. 地球上的王家庄 [M ]. 北京 :新世界出版社 , 2002: 6.λζ余开伟. 世纪末批判 [M ].长沙 :湖南文艺出版社 , 2004: 13. 参考文献 : [ 1 ]叔本华. 人性的得失与智慧 [M ]. 文良文化编译 ,北 京 :华文出版社 , 2003. [ 2 ]叔本华. 爱与生的苦恼 [M ]. 金铃译 ,北京 :光明日报 出版社 , 2006. [ 3 ]乔以钢.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文化探析 [M ]. 北京 :北 京大学出版社 , 2006. [ 4 ]张均. 小说的立场 ———新生代作家访谈录 [M ]. 桂林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2. [责任编辑 :王化伟 ] —86—
/
本文档为【物欲狂欢背后的_疼痛_以毕飞宇_城乡互望视角_小说为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