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女人的第一次和男人的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2017-06-10 15页 doc 22KB 45阅读

用户头像

is_648706

暂无简介

举报
女人的第一次和男人的第一次有什么不同?实验一: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实验目的: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实验原理「甲基绿+DNA―绿色y两种试剂不是单独使用,应混合使用J吡罗红+RNA-红色r8%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休中的几种液体Y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的作用0.9%NaC1溶液: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I蒸馏水:配制染色剂,冲冼载玻片方法步骤操作步骤注意问题解释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载玻片要洁净,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用消毒牙...
女人的第一次和男人的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实验一: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实验目的: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实验原理「甲基绿+DNA―绿色y两种试剂不是单独使用,应混合使用J吡罗红+RNA-红色r8%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休中的几种液体Y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的作用0.9%NaC1溶液: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I蒸馏水:配制染色剂,冲冼载玻片方法步骤操作步骤注意问题解释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载玻片要洁净,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刮几下取细胞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下烘干防止污迹干扰观察效果保持细胞原有形态消毒为防止感染,漱口避免取材失败杀死并固定装片;烘干时应来回移动,防止受热不均破裂水解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HC1)溶液中,用300C水浴保温5min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促进染色体的DNA与蛋白质分离而被染色,细胞为死细胞冲冼涂片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洗去残留在外的盐酸缓水流:防止细胞被冲走染色用吸水线除去多余的水分滴2滴吡罗红甲绿染色剂于载玻片上染色5min吸取染色剂除去多余的染色剂并盖上盖玻片观察先低倍镜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调节清晰后才换用高倍物镜观察:使观察效果最佳现象细胞核大部分被染成绿色细胞质大部分被染成红色细胞核也有小部分被染成红色细胞质也有小部分被染成绿色结论DNA主要集中分布于细胞核中RNA主要集中分布于细胞质中在细胞质中也有DNA分布在细胞核中也有RNA分布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卜砖红色沉淀。{甲液:0.1g/mlNaOH溶液.乙液:0.05g/mlCuSO溶液—使用时:甲乙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实质:I是还原糖(全部单糖、麦芽糖、果糖、乳糖)与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Cu20)o脂肪可以被苏丹皿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W染液染成红色)o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A液:0.1g/mlNaOH溶液双缩脲试|b液:o.oig/mlCUSO4溶液使用时:先加A液后加B液实质:I在碱性条件下,肽键结构与铜离子反生络合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淀粉遇碘变蓝色。三.实验材料1.做还原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最好无色,防止颜色干扰且易于观察。)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等。四、实验试剂斐林试剂、苏丹III或苏丹W染液、双缩脲试剂、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五、方法步骤(一)可还原糖的鉴定操作方法注意问题解释1.制备组织样液。(去皮、切块、研磨、过滤)苹果或梨组织液必须临时制备。要取组织的颜色较浅,最好无色,易于观察。因苹果多酚氧化酶含量高,组织液很易被氧化成褐色,将产生的颜色掩盖。2.取1支试管,向试管内注入2mL组织样液。3.向试管内注入1mL新制的斐林试剂,振荡(此时呈现斐林试剂的颜色:浅蓝色)。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前才将甲、乙液等量混匀成斐林试齐U;切勿将甲液、乙液分别加入苹斐林试剂很不稳定,易分解。甲、乙液分别加入时可能无4.试官放在盛有5O-65oC温最好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使试管底部不触及烧杯底部,试管口不朝向实验者。也可用酒精灯对试管直接加防止试管内的溶液冲出试管,造成烫伤;缩短实验时间。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分钟,观察到溶液颜色:浅蓝色f棕色f砖红色(沉留适当样液与反应后溶液做对照热。结论:组织样液中含有还原糖(二)脂肪的鉴定⑴显微镜观察法操作方法注意问题解释花生种子浸泡、去皮、切下一些子叶薄片,将薄片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用吸水纸吸去装片中的水。干种子要浸泡3~4小时,新花生的浸泡时间可缩短。因为浸泡时间短,不易切片,浸泡时间过长,组织较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切片要尽可能薄些,便于观察。取最理想的薄片,放在载玻片中央在子叶薄片上滴2~3滴苏丹III或苏丹W染液,染色1分钟。染色时间不宜过长。用吸水纸吸去薄片周围染液,用50%酒精洗去浮色,吸去酒精。酒精用于洗去浮色防止浮色影响对橘黄色脂肪滴的观察。酒精是脂溶性溶剂,可将花生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溶解成油滴。用吸水纸吸去薄片周围酒精,滴上12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滴上清水可防止盖盖玻片时产生气泡。低倍镜下找到花生子叶薄片的最薄处,可看到细胞中有染成橘黄色或红色圆形小颗粒。装片不宜久放。时间一长,油滴会溶解在乙醇中。⑵花生种子匀浆+苏丹III染液——橘黄色或花生种子匀浆+苏丹IV染液一红色三、蛋白质的鉴定操作方法注意问题解释制备组织样液&(浸泡、去皮研磨、过滤。)黄豆浸泡1至2天,容易研磨成浆,也可购新鲜豆浆以节约实验时间。鉴定:加样液约『1于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摇匀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34滴,摇——溶液变紫色A液和B液也要分开配制,储存。鉴定时先加A液后加B液。CuSO溶液不能多加。先加NaOH溶液,提供一个碱性的环境。A、B液混装或冋时加入,会导致Cu2+变成Cu(OH)2沉淀,而失效。否则CuSO的蓝色会遮盖反应的真实4颜色。可用蛋清代替豆浆。蛋清要先稀释。如果稀释不够,在实验中蛋清粘在试管壁,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内壁上,使反应不容易彻底,并且试管也不易洗干净。留适当样液与反应后溶液做对照附:淀粉的检测和观察用试管取2ml待测组织样液,向试管内滴加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碘液不要滴太多以免影响颜色观察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必修一P7).实验目的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可以看到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能看到细胞器,无法看清细胞器结构),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显微镜「光学显微镜一>细胞显微结构图:不能显示细胞器的内部结构'1-电子显微镜细胞亚显微结构图:能显示细胞器的内部结构三•显微镜的使用:不能直接使用高倍显微镜,一定是先低倍后高倍观察低倍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安对―►压—调d►观察!■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在低倍镜下找到目移装片使观察对象位于视野中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一调焦观察注:移中央:观察对象在哪往哪移;由低倍换高倍镜后一定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只需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微调即可四.相关问题镜头J物镜: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离装片的距离越近1目镜:无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放大倍数「总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L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物体的长度与宽度放大倍数物像大小视野范围看到细胞数目低倍镜小大多高倍镜大小少视野亮度物镜与装片距离亮远暗近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提示: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五:讨论试归纳所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答:共同点是: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可能原因是:这些细胞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产生的差异2•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若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的像,可能原因?(ABC)A、物像不在视野中B、焦距不在同一平面C、载玻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D、未换目镜污点判断:(1)污点随载玻片的移动而移动,则位于载玻片上;(2)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目镜后消失,则位于目镜;换物镜后消失,则位于物镜;(3)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镜后也不消失,则位于反光镜上。实验四: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一P47)一、实验目的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分布。二、实验原理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因其本身含有色素,呈绿色故不需染色,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线粒体:本身无色,需染色体才能观察到。线粒体+健那绿染液一绿色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染色后细胞仍然是活的。三、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皮并稍带些叶肉。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观察线粒体时选用:人口腔上皮细胞或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色)四、方法步骤实验步骤注意问题分析观察叶绿体1.制片:用镊子取一片黑藻的小叶,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制片和镜检时,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不能放干了,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否则细胞或叶绿体失水收缩,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2.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3.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观察线粒体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在洁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健那绿染液一用牙签取口腔上皮细胞f盖盖玻片健那绿染液是活细胞染料(不影响细胞生命)2.低倍找到口腔上皮细胞后,换高倍镜观察线粒体蓝绿色的是线粒体,细胞质接近无色。专一性染线粒体的五、讨论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为什么?答:不是。呈椭球体形的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可以运动,这种运动能随时改变椭球体的方向,使叶绿体既能接受较多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答: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都有利于接受光照,完成光合作用。如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改变方向。又如叶子上面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比下面的多,这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实验五: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必修一p60“问题探讨”)一、实验目的:1.概述扩散作用的含义。2.说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3.尝试模拟实验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半透膜(semipermeablemembrane):指一类可以让小分子物质透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薄膜的总称。小分子和大分子的界定依据膜种类的不同而划分范围不同。如动物的膀胱膜、肠衣等,可以让某些物质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或者(玻璃纸)水分子可以透过而蔗糖分子因为比较大,不能透过。可以用半透膜将不同浓度的溶液分隔开,然后通过观察溶液液面高低的变化,来观察半透膜的选择透过特性,进而类比分析得出生物膜的透性。五、实验结果:A漏斗中液面下降,烧杯中的液体变蓝,说明长颈漏斗中的铜离子和水分子已经通过玻璃纸进入了烧杯内的蒸馏水中(图A)。B漏斗中的液面上升,说明水可以通过玻璃纸向漏斗内扩散,而漏斗中的蔗糖和红墨水的染料分子不能透过玻璃纸。六、实验结论:生物膜有选择透过性。七、讨论:1.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答: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长颈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使得管内液面升高。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答:用纱布替代玻璃纸时,因纱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透,因而液面不会升实验六: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必修一P61“探究”)一、实验目的1.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2.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实验原理质壁分离I的原理:当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注意:质壁分离后,在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存在外界溶液(因为细胞壁是全透的)。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一层半透膜。二、实验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因为液泡呈紫色,易于观察。也可用水绵代替°0.3g/ml的蔗糖溶液。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剂对细胞无毒害作用。三、实验步骤步骤注意问题分析1.制作洋葱外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撕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放在水滴中展平【也可挑取几条水绵放入水滴中】。盖上盖玻片。盖盖玻片应让盖玻片的一侧先触及载玻片,然后轻轻放平。防止装片产生气泡。2.观察洋葱(或水绵)细胞可看到:液泡大,呈紫色,原生质层紧贴着细胞壁。【或水绵细胞中有带状叶绿体,原生质层呈绿色,紧贴着细胞壁】。液泡含花青素,所以液泡呈紫色。先观察正常细胞与后面的“质壁分离”起对照作用。(前后对照一一分离前与分离后对照)3.观察质壁分离现象: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弓1,重复几次。镜检。观察到:液泡由大变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推测: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充满蔗糖溶液。重复几次糖液浓度不能过高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细胞壁伸缩性小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液泡和原生质层不断收缩,所以发生质壁分离C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蔗糖溶液中。否则,细胞严重失水死亡,看不到质壁分离的复原。4.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镜检。观察到:液泡由小变大,颜色由深变浅,原生质层恢复原状。发生质壁分离的装片,不能久置,要马上滴加清水,使其复原。重复几次。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所以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因为细胞失水过久,也会死亡。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清水中。四、实验讨论1.如果将上述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液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答:表皮细胞维持原状,因为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为什么?答:不会。因为红细胞不具细胞壁。3.用8%的食盐溶液、5%的硝酸钾、尿素、甘油、乙二醇等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是会出现自动复原吗,为什么?答:会,因细胞可以吸收这些物质,使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大。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引用:①判断细胞死活;②测定溶液浓度范围(类似于探究生长素类似物最适浓度实验);③验证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伸缩性大小;④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细胞液溶度;⑤比较一系列溶液浓度大小(逆向思维)。实验七: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必修一P78、P83)一.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温度和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2.培养实验设计能力。二.方法步骤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设一设计实验一(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f实施实验f分析与结论f表达与交流。验证高效性:实例1: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一)实验原理鲜肝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和Fe3+都能催化H2O2分解放出02。经计算,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相比,每滴FeC»溶液中的Fea+数,大约是每滴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二)方法步骤步骤注意问题解释取4支洁净试管,编号,分别加入2mLHO溶液OO不让h2o2接触皮肤22h2O2有定的腐蚀性将2号试官放在900C左右的水浴中加热,观察气泡冒出情况,与1号对照向3号、4号试管内分别滴入2滴FeCl3溶液和2滴肝脏研磨液,3观察气泡产生情况不可用同一支滴管肝脏研磨液必须是新鲜的肝脏要制成研磨液由于酶具有高效性,若滴入的FeCl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会影响实验准确性因为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放置过久,可受细菌作用而分解,使肝脏组织中酶分子数减少,活性降低研磨可破坏肝细胞结构,使细胞内的酶释放出来,增加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2-3min后,将点燃的卫生香分别放入3号和4号试管内液面的上方,观察复燃情况放卫生香时,动作要快;不要插到气泡中现象:4号试管产生气泡多,冒泡时间短,卫生香猛烈复燃,3号试管产生气泡少,冒泡时间长,卫生香几乎无变化避免卫生香因潮湿而熄灭实例2: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探索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方法。2.探索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催化淀粉水解的情况。二)实验原理1.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2.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淀粉水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中间产物遇碘后,会呈现红褐色或红棕色。)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注:市售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约6O0C三)方法步骤操作注意问题解释取3支试管,编上号,然后分别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另取3支试管,编上号,然后分别注入1mL新鲜淀粉酶溶液将装有淀粉溶液和酶溶液的试管分成3组,分别放入热水(约60。0、沸水和冰块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不能只用不同温度处理淀粉溶液或酶溶液防止混合时,由于两种溶液的温度不同而使混合后温度发生变化,反应温度不是操作者所要控制的温度,影响实验结果。分别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保持各自温度时间不能太短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需要定时间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这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并记录碘液不能滴加太多防止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注意:该实验产生还原糖,最好不要用斐林试剂;(斐林试剂鉴定要水浴加热,从而改变了酶所处的温度)若非用斐林试剂不可时,先将酶变性处理掉。用表格的形式显示实验步骤序号加入试剂或处理方法试管ABCabc1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mL2mL///新鲜淀粉酶溶液///1mL1mL1mL2保温5min600C1000C00C600ClOOoCOoC3将a液加入到A试管,b液加入到B试管,c液加入到C试管中,摇匀4保温5min600C1000C00C5滴入碘液,摇匀2滴2滴2滴6观察现象并记录注意:该实验不能用过氧化氢酶做实验,过氧化氢受热分解。实例3: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操作步骤:用表格形式显示实验步骤:(注意操作顺序不能错)实验操作步骤试管丄试管2试管3注入等量过氧化氢酶溶液2滴注入不同pH的溶液1讥蒸馅水1mL1mL5%的HCI的NeiOH注入等量3%的过氧化氢溶液2mL2mL2mL观寮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无气泡产生无气泡产生注意:该实验可以用过氧化氢酶做实验。注意:以上两个实验要找到最适温度或最适PH值必须先做预实验。酶活性表示方法:①出现同一结果所需的时间(具体表示);②还可用同一时间出现的不同结果进行比较,但是该方法只能粗略表示酶活性。实验八: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必修一P97)实验目的尝试用过滤方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和用纸层析法|分离提取到的色素。分析实验结果,探究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以及各自所呈现的颜色。实验原理1.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易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可用无水乙醇、丙酮I等能提取。2.分离: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所以可用纸层析法来分离四种色素。3•各种试剂的作用{无水乙醇: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层析液:用于分离绿叶中的色素SiO2: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更充分CaCO3:防止色素被破坏三、实验材料:幼嫩、鲜绿的菠菜叶,以保证含较多的色素四、实验步骤步骤注意问题分析1.提取色素:5克绿叶剪碎,放入研钵,加SiO、CaC0和10mL无水23乙醇(或5mL丙酮)迅速、充分研磨。(若没有无水乙醇,也可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但要加入适量的无水碳酸钠,除去水分)加SiO2加CaCO3加无水乙醇(迅速)研磨迅速加SiO2为了研磨得更充分。加CacO3防止研磨时叶绿素受到破坏。因为叶绿素含镁,可被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产生的氢代替,形成去镁叶绿素,CaCO可中和液泡破3坏释放的有机酸,防止叶绿素被破坏。叶绿体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快速研磨目的:减少研磨过程叶绿素的分解,减少无水乙醇(或有毒性的丙酮)挥发。2.收集滤液漏斗基部放一单层尼龙布,研磨液倒入漏斗内挤压,将滤液收集到小试管中,用棉花塞塞住试管口。尼龙布起过滤作用。不能用滤纸(色素不能通过滤纸)试管口用棉花塞塞紧是为了防止无水乙醇(或丙酮)挥发。3.制备滤纸条将干燥的滤纸,顺着纸纹剪成长10cm,宽1cm的纸条,一端剪去二个角,并在距这一端1cm处划一铅笔线。干燥顺着纸纹剪成长条一端剪去二个角可吸收更多的滤液。层析时,色素分离效果好。可使层析液同时到达滤液细线(使色素带平整)。4.划滤液细线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划出细、齐、直的一条滤液细线,干后重复三次。滤液细线越细、越齐越好。重复三次。防止色素带之间部分重叠。增加色素在滤纸上的附着量,实验结果更明显。5•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将3mL层析液倒入烧杯中,将滤纸条(划线一端朝下)插入层析液中,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层析液不能没及滤纸条。烧杯要盖培养盖。防止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层析液中的苯、丙酮、石油醚易挥发。6.观察实验结果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U扩散最快是胡萝卜素,扩散最慢是叶绿素b,含量最多的是叶绿素a。四种色素之所以能被分离,是因为四种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五:实验讨论1.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答: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如果触及层析液,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就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实验就会失败。2.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什么?答: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①叶片要新鲜、浓绿;②研磨要迅速、充分;③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免滤液挥发。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一是滤液细线要细且直,而且要重复划几次;二是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线。实验九: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必修一P91)一.实验目的1.了解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情况2.学会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实验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菌(真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能产生大量的CO2和水;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能产生酒精和少量的CO2,故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三.方法步骤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设一设计实验一(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一实施实验一分析与结论一表达与交流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500mL)和锥形瓶B(500mL)2.中,再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检测CO的产生2用锥形瓶和其他材料用具组装好实验装置(如图),并连通橡皮球(或气泵),让空气间断而持续地依次质量分数为10%酵母菌的NaOH溶液培养液酵母菌澄清的培养液石灰水乙甲通过3个锥形瓶(约50min)。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到25-350C的环境中培养8-10h。3.检测洒精的产生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2支干净的试管中。向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O.l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体积分数为95%-97%)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4.注意:甲组中NaOH溶液的作用、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气泵的作用?(除去空气中的co2;检测有无CO2生成;使空气进入装置内)乙组中B瓶实验前应该如何处理?(应先放置一段时间,从而保证使酵母菌处于无氧环境中)还可以采取那些措施来隔绝空气?(在酵母菌培养液上面放一层油等)如何排除液体中所含气体(氧气、二氧化碳)?(可煮沸)实验十: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必修一P115)一.实验目的1.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3.绘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简图。2.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二.实验原理1.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分裂能力强,处于分裂状态的细胞较多)。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2.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溶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着色,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存在状态,就可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三.实验材料:洋葱(可用葱、蒜代替)。因为根尖生长点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分裂能力强,易观察到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四.实验步骤步骤注意问题分析一、根尖的培养实验前3~4天,让洋葱放在广口瓶上,底部接触清水。根长约5cm时可用。置于温暖处,常换水。因为细胞分裂和生长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氧气。二、装片的制作(解离一漂洗一染色一制片)1•解离: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剪取洋葱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解离时间要保证(不能太短),细胞才能分散开来。解离时间也不宜过长。目的:溶解细胞间质,使组织中的①细胞相互分离开来。②细胞已被盐酸杀死(I使细胞停止分裂固定在某一时期;II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否则,根尖过于酥软,无法取出。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室温下解离3~5min。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漂洗要充分,可换水1~2次。目的: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防止影响染色)。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min。染色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显微镜下一片紫色,无法观察。龙胆紫等为碱性染料,可使染色体着色(紫色)。醋酸洋红溶液也能使染色体着色(红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也能使染色体着色(红色)4.制片:用镊子将这段洋葱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洋葱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来。要用镊子弄碎根尖,再垂直向下均匀用力压片,不可移动盖玻片,目的:使细胞分散,避免细胞重叠,便于观察。做得成功的装片,标本被压成云雾状:三、观察低倍镜观察:把装片放在低倍镜下,慢慢移动装片,找到分生区细胞。高倍镜观察:移走低倍镜(移走之前,先将观察对象移至视野中央),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清晰,仔细观察,找出处于细胞分裂期中期的细胞,再找出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一定要找到分生区。在一个视野里,往往不容易找全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细胞。如果是这样,可以慢慢地移动装片,从邻近的分生区细胞中寻找。分生区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处于分裂期。四、记录与统计设计记录表;并记录每个样本处于每一个分裂时期的细胞数目,至少两个样本统计每个时期的细胞数目发现处于分裂间期细胞远远多于分裂期的细胞,说明分裂间期较长五、讨论:制作好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是什么?答:制作好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有以下几点:(1)剪取洋葱根尖材料时,应该在洋葱根尖细胞一天之中分裂最活跃的时间;(2)解离时,要将根尖细胞杀死,细胞间质被溶解,使细胞容易分离;(3)压片时,用力的大小要适当,要使根尖被压平,细胞分散开⑷取材:材料容易获得(比如植物细胞);分裂周期要短;分裂期要较长的。实验: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必修一P110)一.实验目的通过探究细胞大小,即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与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二.实验原理:用琼脂块模拟细胞。琼脂块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则其与外界效换物质的表面积越大,经交换进来的物质在琼脂块中扩散的速度快;琼脂块中含有酚酞,与NaOH相遇,呈紫红色,可显示物质(NaOH)在琼脂块中的扩散速度。三.操作步骤操作方法注意问题解释用塑料餐刀将含酚酞的琼脂块切成三块边长分别为3cm、2cm、1cm的正方体将3块琼脂块放在烧杯内,加入NaOH溶液,将琼脂块淹没,浸泡10min。用塑料勺不时翻动琼脂块。不要用勺子将琼脂块切开或挖动其表面避免干扰实验结果戴上手套,用塑料勺将琼脂块从NaOH溶液中取出。用纸巾把它们吸干,用塑料刀把琼脂块切成两半。仔细观察切面的颜色变化,变成红色的部分代表NaOH扩散的深度,测量每一块上NaOH扩散后着色的浓度。记录测量结果应避免NaOH与皮肤和眼睛等接触。如泼洒出来,应立即用水冲洗泼洒处。每两次操作之间必须把刀擦干NaOH有腐蚀性避免干扰实验结果根据测量结果进行计算,并将结果填在记录表中结论: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四.课后讨论题答案当NaOH与含酚酞的琼脂块相遇时,其中的酚酞变成紫红色,这是常用的检测NaOH的方法,从琼脂块的颜色变化就知道NaOH扩散到多远;在相同时间内,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深度基本相同,说明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是相同的-2.根据球体的体积公式V=4/3nr3,表面积公式S=4nr2,计算结果如下表。细胞直径(Um)表面积(Um2)体积(Um3)比值(表面积/体积)20125641870.30302826141300.20细胞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细胞越大,需要与外界环境交流的物质越多;但是细胞体积越大,其表面积相对越小,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物质交流的面积相对小了,所以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限制细胞长大。实验十二: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人教版必修二P21).实验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二.方法步骤(该实验不知片,只需观察固定装片)一般是从减数分裂的场所取材一一生殖器官低倍镜观察1高倍镜观察11推测■■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根据观察结果,尽可能多地绘制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简图,推测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位置和数目/前捱f未期I后期n中期TI后期1三.讨论题1、减数第一次分裂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对排列、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分别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等现象。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非同源染色体成单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位置,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2、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排列在细胞赤道板的两侧,末期在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由该细胞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组成,其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每条染色体均由两条染色单体构成。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的位置。末期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3、同一生物的细胞,所含遗传物质相同;增殖的过程相同;不同细胞可能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多个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推测出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实验十三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人教版必修二P88)一.实验原理1.进行正常有丝分裂的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子染色体在纺缍丝的作用下分别移向两极,最终被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2.用低温处理植物组织细胞,使纺缍体的形成受到抑制(秋水仙素也能抑制纺缍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低温影响酶活性和供能)二.方法步骤注意取材时:材料容易获得(比如植物细胞);分裂周期要短;分裂期要较长的。注:低温和秋水仙素都是通过抑制分裂细胞内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十四: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必修二P91)一、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方法2.通过对几种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了解这几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3.通过实际调查,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二、实验原理遗传病类型:单基因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显性遗传病、伴X隐性遗传病)各种病的特点;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选择具有该遗传病的典型家系中调查,且只能选择单基因遗传病来调查,因只有单基因遗传病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社会上随机调查,可以调查各种类型的遗传病三、调查程序1、确定调查目的要求2、制定调查计划①确定调查遗传病例;②了解要调查的遗传病特征;③制定记录表格;确定调查地点;⑤讨论注意事项3、分组实施调查4、汇总调查结果5、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四、注意事项1、调查群体要足够大——使数量的真实性加大2、调查病例①群体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②多基因遗传病(所有多基因遗传病发病率都高。)实验十五: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必修三P51)一.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2.进一步培养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二.实验原理植物插条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两重性,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其影响程度亦不同。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的根最长。三.方法步骤:1•选择生长素类似物:2,4-D或a-萘乙酸(NAA)等。2•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母液:5mg/mL(用蒸馏水配制,加少许无水乙醇以促进溶解)。设置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用容量瓶将母液分别稀释成0.2、0.4、0.6、0.8、1、2、3、4、5mg/mL的梯度浓度溶液,分别放入小磨口瓶,及时贴上相应标签。NAA有毒,配制时最好戴手套和口罩。制备插条,把插条分成不同的组,每组3根,防止出现偶然现象。注意每根插条生长发育状况要一样或基本相似;芽数也要一样,不能选择幼嫩的枝条。处理插条处理方法:(处理时间要相同)1)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要求的溶液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2)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7•探究活动一般程序: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设一设计实验一(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一实施实验一分析与结论一表达与交流。注:可先设计一组I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I进行摸索,再选择预实验中出现的最适浓两侧浓度之间的范围设计一组进行细致的实验。(预实验需要空白对照组,正式实验不需要空白对照组)实验十六、模拟尿糖的检测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3、结果:(用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实验十七: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必修三P68)一、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3.学会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二、实验原理:1.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营养成分、空间、PH值、温度和有毒排泄物(代谢废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在理想条件下,酵母菌增长曲线为“J”型,在有限环境中,酵母菌增长曲线为'S”型。三、方法步骤:I、基本程序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设一讨论探究思路一制定计划一实施计划一按计划中确定的工作流程认真操作,做好实验记录一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一将记录的数据用曲线图表示出来II、具体步骤:⑴配制培养液(必须消毒一一即无菌处理)防止杂菌污染,影响实验结果。⑵接种(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影响实验结果-⑶在恒温(28°C)条件下培养⑷在相同的时间间隔(一般为1天)内抽样计数【振荡混匀——取样——稀释——用滴管取样液——滴在盖玻片边缘——自行渗入——待其沉入底部——计数】⑸将计数结果记录下来⑹根据记录结果绘制曲线III、实验讨论为何计数前要振荡?(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少误差)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不需要,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什么情况下要设置重复实验,什么情况下不需要?计数时发现方格中酵母菌数太多如何处理?(稀释)方格线上如何计数?(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夹角一定计)影响种群增长的因素有那些?如何设计记录表?(时间/天,数量/个)为何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四、深入探讨:3、酵母菌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显微计数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细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下bc上aa.顶面观b.侧面观c.放大后的网格d.放大后的计数室7^巾10^1VIMl!—>mint<-ICMP14、血球计数板实验十八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必修三P75)一.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2.能对土壤中部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3.学会设计表格进行观察和统计。二.实验原理1、调查方法:常用取样器进行采集、调查方法。2、丰富度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法、目测法。三.方法步骤1.提出问题:如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的种群密度是多少?2.制定计划谄究计划去步W垃点内容方注毎axmi带讲HHI一壬醍计.沁承車站二虫3.实施计划本研究包括三个操作环节:取样、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1)准备:(P76)2)取样:取样可以在野外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缺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个体小、运动性强)在实验室进行观察。3)采集小动物:诱虫器采集法:(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性)使用诱虫器取样,比较方便,且效果较好,但时间可能要长一些。采用简易采集法:I、将采集到的土壤放在瓷盆内,用放大镜观察,同时用解剖针寻找。发现体形较大的动物,可用包着纱布的镊子取出;II、体形较小的动物可用吸虫管采集。采集到的小动物可放入酒精中,也可将活着的小动物放入试管中。4)观察和分类:“观察和分类”需要借助动物分类的专业知识°(P76)注意:观察时最好用实体显微镜(解剖镜),也可用普通显微镜。5)统计和分析:“统计和分析”,要求设计一个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并据此进行数据分析丰富度的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4、注意事项:①要随机取样;②不能破坏环境;③因地段不同,动物群类有差异;④样本袋要标上取样地点和时间。四.课后讨论:如果要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如何对研究方法进行改进?答:主要是取样和采集方式要进行改进。根据调查水中小动物种类的不同,取样设备也不同,例如用网兜、瓶子等。取样和采集时要考虑定点、定量等因素。定点就是要选取有代表性的地点取样;定量就是每次取样的数量(例如一瓶、一网等)要相同。实验十九、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必修三P78、P112相关知识)一、实验目的:探究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二、实验原理:1.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2•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会发生群落的演替。三、设计要求1.水族箱必须是_密封且是透明的。生物种类齐全,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放置在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三、实验步骤:实例1:按100cmX70cmX50cm的标准制作生态缸框架。在生态缸内底部铺垫沙土和花土,花土在下,一边高,一边低;沙土在上,沙土层厚5-10cm。在缸内低处倒进水。将收集或购买的动物和植物放在生态缸中,其中浮萍、水草与小乌龟放在水中,仙人掌或仙人球移植到沙土上,蕨类植物和杂草移植到花土上,蚯蚓与蜗牛也放置在花土上。封上生态缸盖。将生态缸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每一天观察一次生态缸内生物种类与数量变化,并且进行记录,连续观察一星期。实例2:在水族箱或鱼缸中加入适量的池塘水,形成一个小型环境;将上术装置放在没有干扰,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每天用吸管吸取少许池塘水,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统计池塘水中生物种类和每个物种个体数量(连续观察7天,并做好记录);(5)进行实验分析并得出结论。
/
本文档为【女人的第一次和男人的第一次有什么不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