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人参的功效

2011-12-08 45页 doc 577KB 1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425107

暂无简介

举报
人参的功效东北东部山地中药资源情况作者:佚名 中药材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1-6-23 [关键词]:药 健康网讯: 本区北起黑龙江省爱辉附近,南抵沈丹铁路稍北一线,东抵国界线,西邻松辽平原,略呈新月形。本区大部分为山岭和丘陵,北段为小兴安岭,过松花江后为长白山地,东北面为低陷的三江平原。全区基本上属冷湿型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景观。气候比大兴安岭北部山地温和,但冬季气温仍很低,寒冷期也相当长。本区距海较近,受海洋湿润空气的影响,年降水量较高,长白山地东南侧可达1000毫米,丘陵谷地和低地一般在...
人参的功效
东北东部山地中药资源情况作者:佚名 中药材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1-6-23 [关键词]:药 健康网讯: 本区北起黑龙江省爱辉附近,南抵沈丹铁路稍北一线,东抵国界线,西邻松辽平原,略呈新月形。本区大部分为山岭和丘陵,北段为小兴安岭,过松花江后为长白山地,东北面为低陷的三江平原。全区基本上属冷湿型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景观。气候比大兴安岭北部山地温和,但冬季气温仍很低,寒冷期也相当长。本区距海较近,受海洋湿润空气的影响,年降水量较高,长白山地东南侧可达1000毫米,丘陵谷地和低地一般在500- 750毫米,是东北地区最湿润的地区。小兴安岭基本上是低山丘陵,纬度较高、温度较低、地面平缓,而长白山地纬度位置偏低,地势较高,自然景观的垂直分异较为明显。 本区植物种类繁多,具维管束植物2000种以上,其中一半为东亚特有种。本区属长白植物区系,地带性植被属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区系种类构成比较复杂,是中药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本区特产的木本药用植物有红松、紫杉、水曲柳、马鞍树(怀槐)、核桃楸、关黄柏、暴马丁香、毛榛、刺五加和刺楸等。藤本药用植物有北五味子、山葡萄、软枣猕猴桃、狗枣猕猴桃、葛枣猕猴桃、红藤子(东北雷公藤)、木通马兜铃及刺苞南蛇藤等。草本药用植物有人参、长白瑞香、铃兰、二歧银莲花、北细辛、平贝母等。 小兴安岭山区地势起伏较大,谷地宽阔,森林茂密,分布的药用植物有人参、党参、关黄柏、五味子、膜荚黄芪、平贝母、山楂、刺五加、无梗五加、龙牙槲木、木通马兜铃、辽细辛、侧金盏花、红藤子、桔梗、天麻、猪苓、龙胆、贯众、木贼、关苍术、升麻、缬草、草乌、白附子、赤芍、槲寄生、败酱、紫菀、远志、东北天南星、芡实、穿龙薯蓣、细叶地偷、铃兰、藜芦、山丹百合、卫矛、白鲜、落新妇、白花延龄草、威灵仙、大叶小檗、齿瓣延胡索、东北延胡索、越桔、笃斯越桔、玉竹、手掌参、轮叶百合、白薇、山杏、东北扁核木和野刺玫等。 长白山地坡地较平缓。由于纬度偏南,直接承受来自日本的湿气团,气候比较温暖,雨量充沛。长白山最高峰海拔2961米,周围的山地有许多平行的山脊和纵切的宽谷,一般海拔500—1000米。本区植被随着地势的升高,呈现了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有维管束植物15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900多种。 长白山的珍贵、稀有和濒危药用植物中,属长白植物区系的有红松、水曲柳、核桃楸、关黄柏、山葡萄、人参等;属南鄂霍次克植物区系的主要有长白银莲花、高山龙胆、笃斯越桔、越桔等;狗枣猕猴桃、葛枣猕猴桃、软枣猕猴桃等种类的存在,反映了长白植物区系与亚热带植物具有密切的关系。 本区栽培的植物药材有人参、细辛、党参、平贝母、黄芪、龙胆、丹参、天麻、薏苡、白芍、黄芩、北马兜铃、北沙参、红花及金银花等。 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地野生药用动物种类较多,主要有马鹿、梅花鹿、原麝、东北虎、豹、黑熊、棕熊、紫貂、水獭、长白蝮蛇、蟾蜍和蛤土蟆等,其中鹿茸、豹骨、熊胆和蛤螟油都是本区重要的珍贵药材资源。 本区分布的药用矿物有白垩、方解石、云母、玄精石、白石英、自然铜、阴起石、花蕊石、金箔、金精石、炉甘石、青蒙石、绿青、海浮石、银箔、蛇含石、滑石、硫黄、寒水石、磁石、硼砂、赤石脂、钟乳石、铅丹、石膏、扁青、鹅管石、硼砂等。 } 人参的功效 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 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人参的作用 1 调节中枢神经系统 人参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改善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使之趋于平衡;能提高脑力与体力劳动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并有抗疲劳的作用。 2 促进大脑对能量物质的利用,可以提高学习记忆能力人参中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其中人参皂苷Rb1和Rg1,对学习和记忆功能均有良好影响。人参根皂苷对正常大鼠学习、记忆过程有促进作用,而人参茎叶皂苷对电休克所致的大鼠记忆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两者均使正常大鼠不同脑区的单胺类递质含量明显增多。这些研究工作,对合理应用人参植物资源有一定参考价值[3]。 3 改善心脏功能 人参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输出量与冠脉血流量,可抗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对心脏功能、心血管、血流都有一定的影响。人参有明显的耐缺氧作用,其制剂可有效地对抗窦性心率失常。人参皂苷可加快脂质代谢,并具有明显降低高胆固醇的作用。小剂量人参可使麻醉动物血压轻度上升,大剂量则使血压下降。不同的人参制剂对离体蟾蜍心脏及在体兔、猫、犬心脏皆有增强其功能的作用,并可改善其心室纤颤时的心肌无力[4]。 4 降血糖作用 人参中含有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尤其是人参皂苷Rb2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此外人参多糖(或糖肽类)是人参中另一类降血糖成分。 5 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是人参调节免疫功能的活性成分,不但对正常人,而且对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均有提高免疫功能作用。人参多糖是人参中提纯的高分子酸性多糖,是一种免疫增强剂。经过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实验观察,证实能显著增强人体免疫力,对恶性肿瘤有一定的疗效;临床实验可见同样延长病人生存时间,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且减轻放疗的毒副作用,加快损伤组织的修复。经过临床观察证实:人参多糖有明显的升白细胞作用,与放化疗同时应用,能够减小放疗的毒副作用,预防白细胞减少使病人顺利的完成治疗。应用人参多糖过程中无副作用,证明该药是安全、可靠的。 6 提高对有害刺激的抵御能力,可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和适应性 人参中含有人参苷,可以提高抗应激作用。可以抗缺氧、耐高温和低温的能力。 7 抗肿瘤作用 人参中的人参皂苷、人参多糖、人参烯醇类、人参炔三醇和挥发油类物质。这些物质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机理是十分复杂的。 8 抗氧化作用 人参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人参皂苷、人参聚乙炔类化合物和人参二醇皂苷等。这些化合物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是抗衰老作用的基础。除了抗衰老作用外,对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及物质代谢等生理功能有调节作用。此外,人参还具有抗病毒、抗休克、减肥等多方面的作用。人参虽然是价值较高的补品,但并非人人适用。人参中的蛋白质因子能抑制脂肪分解,加重血管壁脂质沉积,故有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硬化、糖尿病、脉管炎害应慎服人参。血液黏稠度升高,会使血液流通不畅,中医称之为血瘀。人参有促进红细胞生长的作用,红细胞增多,血液站稠度会更高。 天麻润而不燥,主入肝经,长于平肝息风,凡肝风内动、头目眩晕之症,不论虚实,均为要药 1、平肝息风。天麻质润多液,能养血息风,可治疗血虚肝风内动的头痛、眩晕,亦可用于小儿惊风、癫痫、破伤风。 2、祛风止痛。用于风痰引起的眩晕、偏正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天麻适合用于内风所致的头晕。内风引起头痛的三种类型:一、肝阳上亢型,现症状:头痛头晕同时出现;二、痰浊中阻,表现症状:经常感觉头偏沉;三、肾虚病人,表现症状:头痛头晕同时伴有记忆力减退的症状。天麻对感冒引起的头痛头晕不合适。 天麻有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轻度收缩脑血管,增加冠状血管流量;能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天麻多糖有免疫活性 不良反应 由于天麻对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等效果显著,故常被人当成“补药”服用。一见眩晕,不分体质虚实,气血盛衰,就妄用天麻,其结果就可能出现以上患者一样的不良反应。 服用天麻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头晕、恶心、胸闷、皮肤丘疹伴瘙痒等,个别会出现面部或全身浮肿,甚至脱发现象。不仅单用天麻会发生这类反应,有的人服了含天麻的汤剂如半夏白术天麻汤等、中成药如天麻丸、天麻蜜环菌糖衣片后,同样会出现对天麻过敏的症状。 对天麻的副作用或使用禁忌,古人早有认识。如《本草纲目》云:“久服天麻,遍身发出红丹。”《本经逢原》也云:“天麻性虽不燥,毕竟风剂,若血虚无风,火炎头痛、口干便闭者,不可妄用。” 清代名医吴仪洛更是直言:“血液衰少及非真中风者忌用”。现代药理实验证明:天麻有一定毒副作用,天麻中毒剂量是40克以上,中毒潜伏期是1~6小时。 使用天麻时“药不对证”是引起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使用天麻时应注意这样几点: 1.凡病人见津液衰少,血虚、阴虚等,均慎用天麻。 天麻-植物原状 2.重视配伍应用。《本草衍义》有“天麻须别药相佐使,然后见其功”的记述。古今医家很少单味使用天麻,而多根据不同病证组方用药。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钩藤饮、天麻丸等。临床证明,单独使用天麻的效果不佳或者效果不确定。 3.即使针对肝阳上亢、痰阻经络等实证时,使用天麻也要详审病情,把握病机,随证加减,方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4.天麻不宜合久煎。天麻的主要成分为天麻甙,遇热极易挥发。天麻与他药共煎会因热而失去镇静镇痛的有效成分。所以,天麻最好先用少量清水润透,待软化后切成薄片,晾干或晒干研末,用煎好的汤药冲服,或研末入丸、散服用。 5.使用单味天麻或天麻制剂时,如出现头晕、胸闷气促、恶心呕吐、心跳及呼吸加快、皮肤瘙痒等时,应立即停药,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6.天麻不可与御风草根同用,否则有令人肠结的危险。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川贝母手绘图 川贝母百合科植物。为润肺止咳的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疗效卓著,驰名中外。可到大有恒中药材库查询购买。 目录 简介 川贝母 1. 药材特征 2. 主要化学成分 3. 功效主治 4. 医学作用 别名 1. 别名 2. 商品名 生长环境 生物学特性 1. 主要成分: 2. 药理作用: 植物形态 1. 药材性状 2. 松贝 3. 青贝 4. 炉贝 栽培加工 生药材鉴定 分类 1. 川贝母 2. 暗紫贝母 3. 太白贝母 营养 1. 适合人群 2. 食疗作用 3. 食物相克 4. 做法指导 药方选录    川贝母-药用部分 简介   百合科(Liliaceae)川贝母 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或梭砂贝母 Fritillaria delavayi Ftanch.的干燥鳞茎。前三者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时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川贝母   川贝母主产四川、西藏、云南等省区。暗紫贝母主产四川阿垻藏族自治州。甘肃贝母主产甘肃、青海、四川等 药材特征   松贝 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一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质硬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川贝母-植物形态 青贝 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炉贝 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白炉贝)或浅棕黄色(黄炉贝),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主要化学成分   川贝商品较复杂,从商品川贝中分出贝母丙素(Fritimine)。甘肃贝母含岷贝碱(Minpeimine)及岷贝分碱(Minpeiminine)、青贝碱(Chinpeimine)。芦贝中含芦贝碱(Fritiminine)。 功效主治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3~9g;研末冲服一次1~2g。   【英文名】 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   【拉 丁 名】Bulbus Fritillariae Uninbracteatae   【别名】贝母、川贝、贝壳母 川贝母-中药材饮片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 或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 的干燥鳞茎。前三者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时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鉴别】   本品粉末类白色。   松贝、青贝 淀粉粒甚多,广卵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圆形,有的边缘不平整或略作分枝状,直径 5~64μm,脐点短缝状、点状、人字状或马蹄状,层纹隐约可见。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垂周壁微波状弯曲,偶见不定式气孔,圆形或扁圆形。螺纹导管直径5~26μm。   炉贝 淀粉粒广卵形、贝壳形、肾形或椭圆形,直径约至60μm,脐点人字状、星状或点状,层纹明显。螺纹及网纹导管直径可达64μm。   【性味归经】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能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街、肺痿、肺痈、喉痹、乳痈。   ①《本经》:“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   ②《别录》:“疗腹中结实,心下满,洗洗恶风寒,目眩,顶直,咳嗽上气,止烦热渴,出汗,安五脏,利骨髓。”   ③《药性论》:“治虚热,主难产作末服之;兼治胞衣不出,取七枚末,酒下;末,点眼去肤翳;主胸胁逆气,疗时疾黄疸,与连翘同主项下瘤瘿疾。”   ④《日华子本草》:“消痰,润心肺。末,和砂糖为丸含;止嗽;烧灰油敷人畜恶疮。”   ⑤《本草别说》:“能散心胸郁结之气。”   ⑥《本草会编》:“治虚劳咳嗽,吐血咯血,肺痿肺痈,妇人乳痈、痈疽及诸郁之症。”   ⑦《本草正》:“降胸中因热结胸及乳痈流痰结核。”   ⑧《本草述》:“疔肿瘤疡,可以托里护心,收敛解毒。”   【用法用量】 3~9g;研粉冲服,一次1~2g。   【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中成药:秋梨膏、川贝枇杷露、养阴清肺丸、牛黄清肺散、铁笛丸、至宝锭、蛇胆川贝胶囊、贝母瓜蒌散 。   药膳:川贝冰糖汤、川贝酿梨。   【摘录】《中国药典》   【概 述】川贝母是润肺止咳的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疗效卓著,驰名中外。由于川贝母不仅具有良好的止咳化痰功效,而且能养肺阴、宣肺、润肺而清肺热,是一味治疗久咳痰喘的良药,因此,在许多治疗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病症的中药方剂或中成药制剂中都有川贝,如蛇胆川贝露、川贝枇杷露等,这样会增强治疗疾病的效果。   【来 源】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或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   【药用部位】干燥鳞茎。   【历史沿革】贝母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曰:“贝母。味辛平,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喉痹乳难,金疮风痉。”陶弘景谓:“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本草纲目拾遗》将川贝与浙贝分开,谓川贝味甘而补肺,不若用象贝治风火痰嗽为佳。治虚寒咳嗽以川贝为宜。 医学作用   【化学成分】   1.卷叶贝母 鳞茎含生物碱:川贝碱(fritimine)、西贝素(sipeimine).   2.暗紫贝母 鳞茎舍生物碱:松贝辛(songbeisine), 松贝甲素(sonbeinine).还含蔗糖(sucrose), 硬脂酸(stearic acid)、软脂酸(palmit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   3.棱砂贝母 鳞茎含生物碱:棱砂贝母碱(dela一vlne)、棱砂贝母酮碱(delavinone)、川贝酮碱(chuanbeinone)、棱砂贝母芬碱(delafrine)、棱砂贝母芬酮碱(delafrinone)、(22R, 25S)-茄啶-5一烯-3β, 5α, 6β-三醇[(22R, 25S)-solanid-5-enine-3β, 5α, 6β-triol]、贝母辛碱(peimisine)、西贝母碱(imperialine)即是西贝素, 川贞碱、炉贝碱(fritiminine).   4.甘肃贝母 鳞茎舍生物碱:岷贝碱甲(minpeimine)、岷贝碱乙(minpeiminine)、川贝酮碱、棱砂贝母酮碱、西贝素.   【理化鉴别】   1. 试管反应:取粉末2g, 加2%的醋酸10ml, 振摇, 过滤, 取滤液5ml, 加碘化铋钾试液, 产生橙黄色沉淀;另取滤液5 ml, 加20%硅钨酸试液, 产生白色絮状沉淀(生物碱反应).   2. 薄层层析   样 品 液:取粉末10g, 加浓氨溶液2.0 ml与氯仿20 ml, 涡旋, 过夜, 滤过.滤液蒸干, 残渣加氯仿0.5ml溶解, 供试.对照品液:取贝母碱, 异贝母碱、去氢贝母碱、西贝素、川贝酮、平贝碱甲加氯仿溶解制成约每毫升含0.5mg的溶液, 供对照.展 开:硅胶G薄层板(F254), 以醋酸乙酯-甲醇-浓氨溶液(85∶10∶5)展开.显 色:取出晾干, 改良碘化铋钾试液显色, 样品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棕黄色斑点.   3. DNA 分子遗传标记鉴定: 贝母鳞茎(或叶)适量, 按DNA提取方法提取模板DNA, 以5S-rRNA为引物进行PCR扩增.PCR产物分别进行克隆、测序或酶解, 结果表明:川贝母和浙贝母的5S-rRNA 空间区的DNA序列区别明显, 与其它贝母比较, 川贝母在22-35和230-240的序列是特有的, 而在130-135的序列与浙贝母等其它贝母不同.二者的EcoRI酶切位点也区别明显. 别名 别名   川贝,虻,黄虻,莔,贝母,空草,贝父,药实,苦花,苦菜,勤母,尖贝母,尖贝,卷叶贝母,棱砂贝母,雪山贝,鸟花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小贝母,商草,母龙精,阿皮卡(藏族名)。 商品名   川贝母:又名京川贝、西贝母、西贝、新疆贝、伊贝、伊贝母,松贝、青见,炉贝、岷贝、川贝、尖贝,平贝。为百台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棱砂贝母,乌花贝母的地下鳞茎。主产于四川、云南、甘肃和西藏等地。以质坚、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松贝:又名松潘贝、松贝母。为产于四川松潘地区的川贝母。为植物卷叶贝母和暗紫贝母的鳞茎。品质最优。   珍珠贝:为松贝中个体较小者。   青贝:又名青贝母。为产于青海,四川、云南等地的川贝母。为卷叶贝母和暗紫贝母的鳞茎。品质亦优。   炉贝:又名知贝,知贝母、炉贝母、虎皮贝、虎皮贝母等。为产于甘肃等地的川贝母。为植物棱砂贝母的鳞茎。   岷贝:又名岷贝母。为产于甘肃地区的川贝母。为植物甘肃贝母的鳞茎。   平贝;又名平贝母。为产于东北地区的川贝母。为植物平贝母的鳞茎。   西贝:叉名新疆贝、新疆贝母、伊犁贝母,天山贝母、伊贝、伊贝母、生贝、生贝母、西贝母。为植物伊贝母或新疆贝母和滩贝母的鳞茎。   北贝:为植物一轮贝母的鳞茎。主产于华北等地。 生长环境   川贝母生长于温带高山、高原地带的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中。土壤为山地棕壤、暗棕壤和高山草甸土等。   川贝母野生于海拔3500~4500米高寒地区、土壤比较湿润的向阳山坡。分布于四川西部及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西藏南部及东部。主产于四川康定、雅江、九龙、丹巴、稻城、得荣、乡城、小金、金川;西藏芒康、贡觉、江大、察雅、左克、察隅;云南德钦、贡山、中甸、宁茛、丽江、维西、福贡、碧江。   暗紫贝母野生于海拔3200~4500米、阳光充足、腐殖质丰富、土壤疏松的草原上。分布于四川西部、青海南部及甘肃南部。主产于四川红原、若尔盖、松潘、南坪、茂县、汶川、黑水、理县、平武、马尔康等;青海班玛、久治、达日、甘达、玛泌、玛多、同仁、同德等。   甘肃贝母野生于海拔2800~4400米高寒山地之灌丛或草地间。分布于四川西部、青海东部及南部、甘肃南部。主产于四川康定、雅江、九龙、丹巴、、壤塘、小金、金川、马尔康、汶川、茂文、理县、黑水、南坪;甘肃陇南、岷县、洋县、甘谷、文县、武都;青海班玛、久治、达日、甘德、玛泌、同德等。   梭砂贝母野生于海拔4400~4600米高寒地带流石滩之岩石缝隙中。分布于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青海南部、西藏东南部。主产于四川石渠、德格、甘孜、色达、白玉、新龙、阿坝等;西藏芒康、贡觉、江达、左贡、察雅等;青海玉树、称多、杂多、治多等;云南德钦、贡山、副攻、碧江、丽江等。 生物学特性   川贝母喜冷凉的气候条件,具有耐寒、喜湿、怕高温、喜荫蔽的特性。气温达到30℃或地温超过25℃,植株就会枯萎;海拔低、气温高的地区不能生存。   川贝母种子具有后成熟特性,保持一定湿度和温度在5~25℃,胚胎继续分化。播种出苗的第一年,植株纤细,仅1匹叶;叶大如针,称针叶。第2年具单叶1-3片,叶面展开,称飘带叶。第3年抽茎不开花,称树兜子。第4年抽茎开花,花期称灯笼,果期称果实为八卦锤。   在幼苗期即开始生长鳞茎,仅米粒大,以后每年随植株发育而增大。川贝母植株年生长期约90~120天。   【栽 培】种植川贝母应选背风的阴山或半阴山为宜,并远离麦类作物,防止锈病感染,以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油沙土为好。川贝母以种子繁殖为主,播种前要进行种子的培育和处理。一般于9~10月下学前播种。播种后,春季出苗前,揭去畦面覆盖物,分畦搭棚遮荫。   用种子繁殖的,播种3或4年即可收获。鳞茎繁殖的,播种第2年6~7月倒苗后收获。 主要成分:   川贝母含多种生物碱, 如川贝碱(Fritimine)、青贝碱(Chinpeimine)、白炉贝碱(Beilupeimine)、炉贝碱(Fritiminine)、松贝碱(Sonpeimine)甲和乙、西贝母碱(Sipeimine)、西贝素(Sipemine)、岷贝碱甲(Minpeimine)、岷贝碱乙(Minpeiminine)、川贝酮(Chuanbeinone). 药理作用:   1. 镇咳、祛痰作用 动物实验证明: 给小鼠灌服贝母总生物碱及非生物碱部分均有镇咳作用(氨水引咳法).从川西北地区野生及栽培的暗紫贝母中, 提取出总生物碱及贝母皂甙Ⅰ、Ⅱ、Ⅲ号.实验证明: 总生物碱对小鼠未见镇咳作用(二氧化硫引咳法);贝母皂甙Ⅱ号给小鼠灌胃(0.2g/kg), 能明显延长咳嗽的潜伏期, 表现镇咳效应.家种及野生川贝母 70%乙醇提取的流浸膏, 经口给药, 未见明显镇咳作用(氨水引咳法).   小鼠酚红排泌法证明, 灌服家种及野生川贝流浸膏、川贝母生物碱及川贝母皂甙Ⅰ~Ⅲ号, 均有不同程度的祛痰作用, 其中以生物碱和皂甙Ⅲ号的作用较强.   2. 对血压的作用 给猫静脉注射川贝碱 4.2mg/kg 可产生持久性血压下降, 并伴以短暂的呼吸抑制.西贝碱对麻醉犬亦有降压作用.贝母碱及贝母碱宁极少量时可使血压上升, 大量生物碱则致血压下降.   3. 对血糖的作用 给家兔静脉注射川贝碱 7.5mg/kg, 可使血糖升高并维持 2 小时以上.   4. 对平滑肌的作用 西贝碱对豚鼠离体肠管、兔十二指肠及在体犬小肠有明显的松弛作用, 该作用不被新斯的明和氯化钡所对抗, 其解痉作用类似罂粟碱.1:167000~1:50000 的贝母碱能使豚鼠离体子宫张力增加.   5. 其他作用 川贝母醇提取物可提高小鼠的常压耐缺氧能力;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川贝母水浸剂(1:25)在试管内对星形奴卡菌有抑制作用. 植物形态   川贝母:多年生草本。鳞茎粗1~1.5厘米,由3~4枚肥厚的鳞茎瓣组成。茎高20~45厘米,常中部以上具叶。最下部2叶对生,狭长矩圆形至宽条形,钝头,长4~6厘米,宽0.4~1.2厘米,其余的3~5枚轮生或2枚对生,稀互生。狭披针状条形,渐尖,顶端多少卷曲,长6~10厘米,宽0.3~0.6厘米,最上部具3枚轮生的叶状苞片,条形,顶端卷曲,长5~9厘米,宽2~4毫,单花顶生,俯垂,钟状;花被片6,长3.5~4.5厘米,内轮的矩圆形,宽1.1~1.5厘米,绿黄色至黄色,具脉纹和紫色方格斑纹,基部上方具内陷的蜜腺;雄蕊长约花被片1/2;花丝平滑;花柱粗壮;柱头3裂,裂片长约5毫米。   暗紫贝母:多年生草本,高15~25厘米。鳞茎球形或圆锥形,由2枚鳞片对合而成,直径6~8毫米。茎直立,单一,无毛。叶在下面的1~2对为对生,无柄,上部的1~2枚散生或对生,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3.6~6.5厘米,宽3~7毫米,先端急尖,不卷曲。花单生于茎顶,深紫色,有黄褐色小方格,叶状苞片1枚,先端不卷曲;花被片6,2轮,长2.5~2.7厘米,内3片倒卵状长圆形,宽约l厘米,外3片近长圆形,宽约6毫米;蜜腺窝稍凸出或不很明显;雄蕊6,花药近基着生,花丝具或不具小乳突;子房上位,3室,柱头3裂,裂片短而外展。蒴果长圆形,具6棱。花期6月,果期8月。   甘肃贝母:多年生草本。鳞茎粗5~8毫米,由3~4枚肥厚的鳞茎瓣组成。茎高20~30~(45)厘米,常中部以上具叶。叶5~7枚,条形,长3.5~7.5厘米,最下部2叶对生,宽5毫米,其余的互生。向上部叶渐狭,宽约2米,上部叶的顶端略卷曲。单花顶生,稀为2花,俯垂,花被钟状;花被片6,矩圆形至倒卵状矩圆形,略钝,长2.2~3厘米,宽0.6~1厘米,外轮的略窄而短,黄色,散生紫色至黑紫色斑点,基部上方具卵形的蜜腺;雄蕊6,长约为花被片1/2;花丝除顶端外密被乳头状突起;花柱比子房长1倍;连同子房略比雄蕊长,柱头3裂,蒴果六棱柱形,长1.2~1.5厘米,宽约1厘米,具窄翅。   梭砂贝母:多年生草本。鳞茎粗1.5~2厘米,由3~4枚肥厚的鳞茎瓣组成。茎高20~30厘米,近中部以上具叶。叶3~5枚,下部的互生,最上部2枚有时对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顶端钝头,基部抱茎,长3~6厘米,宽1.5~2厘米,上部的比下部的短而窄,有时长2厘米,宽0.7厘米,单花顶生,略俯垂,花被宽钟状;花被片6,较厚,长倒卵形至倒卵状长矩圆形,长3~5厘米,宽1~2厘米,外轮短而窄,绿黄色,具深色的平行脉纹和紫红色斑点,基部上方具长6~10毫米,宽约2毫米的蜜腺凹穴;雄蕊6,长约花被片1/2;花柱远比子房长,连同子房略比雄蕊长;柱头3裂,裂片长约1毫米。   【采收加工】川贝母家种、野生均于6~7月采收。   贝母忌水洗,挖出后要及时摊放晒席上;以一天能晒至半干,次日能晒至全干为好;切勿在石坝、三合土或铁器上晾晒。翻动用竹、木器而不用手,贝母外皮未呈粉白色时,不宜翻动。干燥后,装入麻袋摇动,搓脱泥沙、残根即可。 药材性状   川贝母与甘肃贝母的干燥鳞茎,是药材“青贝”的主流品种;暗紫贝母的干燥鳞茎,是药材“松贝”的主流品种;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是药材“炉贝”的主流品种。 松贝   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青贝   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炉贝   呈圆锥形,高0.7~2.5厘米,直径0.5~2.5厘米。表面类白色或浅黄棕色,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端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主要产地】四川、云南、甘肃。   【功能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贮藏方法】川贝母易虫蛀,受潮后发霉、变色。宜低温、干燥贮存。 栽培加工   〖植物/动物形态〗   1.卷叶贝母 (川贝母) 鳞茎圆锥形,直径0.6--1.5厘米。叶对生,茎中部兼有散生或轮生,条形或条状披针形,先端稍卷曲;花单生,稀2--3朵,紫色至黄绿色,常有小方格,少数仅具斑点或条纹;叶状苞片3枚;蜜腺窝明显凸出;花丝稍具或不具乳突;柱头裂片长3--5毫米。花期5--7月份,果期8--10月份。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四川省,亦见于甘肃省、青海省、宁夏自治区、陕西省。生于海拔1800--4200m的林中、灌丛下、草地或河滩、山谷等湿地或岩缝中。   2.暗紫贝母 植株高15--23厘米,鳞茎圆锥形,直径0.6--0.8厘米。茎下部的叶为对生,上部的1--2枚散生或对生,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3--5.3厘米,宽3--5毫米,先端不卷曲。花单生,深紫色,有黄褐色小方格;叶状苞片1枚,先端不卷曲;花被片6,蜜腺窝稍凸出或不明显;雄蕊6,花丝具或不具小乳突;子房上位,3室,柱头裂片长0.5--1米m。蒴果长1--1.5厘米,宽1--1.2厘米,棱翅宽约1米m。花期6月份,果期8月份。分布于四川省、青海省等地。生于海拔3200--4500m的草地上;有栽培。   3.甘肃省贝母 鳞茎圆锥形,直径约1厘米。茎最下部的叶对生,上面的散生,条形,先端通常不卷曲;花单生,少2朵,浅黄色,有紫色斑点;叶状苞片1枚,先端稍卷曲或不卷曲;蜜腺窝不很明显;花丝具小乳突;柱头裂片长不及1米m。花期6--7月份,果期8月份。分布于甘肃省、青海省、四川省等地。生于海拔2800--4400m的灌丛中或草地上;有栽培。   4.梭砂贝母 鳞茎长圆锥形,直径0.5--2.5厘米。叶3--5被生于茎中部或上部,散生或茎最上部的对生,狭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不卷曲;花单生,浅黄色,具红褐色斑点或小方格;花丝不具小乳突;柱头裂片不及1米m;宿存花被包住蒴果。花期6--7月份,果期8--9月份。分布于四川省、青海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等地。生于海拔3000--4700m的砂石地。   〖药材产地〗   暗紫贝母为商品松贝的主要来源,因以四川省松潘为集散地而得名,主产于四川省,销华东、华南,并出口。甘肃省贝母又称岷贝,产于青海的称青贝;主产于甘肃省、青海省、四川省。卷叶贝母为商品青贝的主要来源,主产于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四川省,主销华东、华南,并出口。梭砂贝母因四川省产品多集散在康定 (旧名打箭炉) 而名炉贝,土产于四川省、云南省,销华北。   〖栽培〗   宜冷凉湿润气候,要求年均温度0--6摄氏度,最冷月份不低于0摄氏度,最热月份不高于15摄氏度,年降水量不少于700毫米,10月份至翌年4月份降水量达全年20%以上的环境;以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土壤种植为好。种子繁殖。7--8月份采收由绿变黄的果实,剥取种子。以种子容积4倍量腐殖土或锯木屑与种子混匀,层积入设置在室内或林下、宽40厘米、深20--30厘米的平底沟或木箱内,积层厚10--20厘米,盖以1--2厘米厚的山草等,保持湿润。积层厚度大于10厘米,则隔周倒种1次。维持层积日均温度4--10摄氏度,变温期6--8周或更长。取胚形态发育成熟的种子,于3--4月份条播或撤播,每亩用种量3--4公斤。播前作畦,宽105--110厘米,高10--15厘米,畦间步道宽40厘米,畦面撤施过磷酸钙,播后上覆厚1.5--2厘米腐殖质土,再盖上山草,以减少土壤水份蒸发。种子播种第一、二年需生长季枯苗后培土,第二生长季出苗时,追施厩肥或堆肥,出苗6--7周和9--10周时,根外追施磷、钾肥。在秋雨高温季节,杂草萌生、贝母枯苗后鳞茎埋于地下时,耙除几次杂草芽,以减少除草次数。注意防旱、防涝、防溅泥污染。亦可用完整鳞茎、分离鳞片或鳞片切块繁殖。5月份至枯苗前有锈病危害,要清除枯叶,必要时每隔2--3周,用粉锈宁1000倍液喷洒。自腐病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浇灌病区。栽培研究进展:略   〖采收加工〗   采挖季节因各地气候不同而异。野生品多在夏、秋季或积雪融化后杂草未长时采挖。用种子播种栽培的于第三年茎叶祜萎后采挖,除去残茎、叶、根,快速干燥。用鳞茎及分割鳞茎繁殖的于次年采挖。鳞茎鲜重在3克以下的,盛于网袋中,淘洗,扎紧袋口,撞至残根脱落及鳞茎表皮略有擦伤为度,晾干,摊于竹席上,盖以黑布,曝晒呈粉白色。如遇天气不好,撞后摊于筛板上,用无烟热源或烘房于40--50摄氏度烘干。鲜重3克以上者,撞后以硫磺烟熏至断面加碘液不变蓝色,再烘干。不用硫磺熏,干燥困难。   〖药材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或研末。炮制研究进展:略   〖药材贮藏〗   置干燥通风处,防霉,防蛀。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暗紫贝母、卷叶贝母、甘肃贝母的鳞茎,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棱砂贝母习称“炉贝” (1)松贝 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杯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厚须根。质根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2)青贝 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3)炉贝 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1)暗紫贝母 类白色。①淀粉粒极多。单粒三角状卵形、灯泡形、广卵形、贝壳形、不规则4-7边形等,边缘略凹凸不平,直径4-60μm,长约56(-64)μm,脐点点状、人字形、短缝状,层纹细密;复粒少数,2-3分粒组成;半复粒较多,脐点的单粒。②气孔类圆形,直径40-52μm,副卫细胞5-7个。表皮细胞较大,略延长,垂周壁波状弯曲;有少数草酸钙细小方晶。 (2)卷叶贝母 类白色。淀粉粒单粒多呈圆三角状卵形、类贝壳形或广卵形,直径5-56μm,长约至51μm,脐点偶见,细点状或短缝状,层纹细密;复粒稀少,2-4分粒组成;2脐点的单粒偶见。 (3)棱砂贝母 类白色。淀粉粒单粒呈广卵形、梨形、盾形,有的边缘凹凸不平,直径5-54μm,长约至66(-76)μm,脐点人字形、线形、马蹄形或三叉状,层纹明显,复粒2-5分粒组成;半复粒脐点2-5;2-5脐点单粒较多见。 (4)甘肃贝母 类白色。淀粉粒单粒圆三角形、三角状卵形、类圆形、泡形、类方形等,直径约至49μm,长约至56μm,少数边缘微凹凸,脐点人字形、马蹄形、大字形、星状、三叉状、点状、裂缝状,层纹不甚明显;复粒偶见,2(-3)分粒组成;半复粒多见,脐点2-8;2-8脐点单粒少见。 商品规格 商品川贝 松贝分两等,青贝分四等,炉贝分两等。 松贝 一等: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鳞瓣2,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顶端闭口,基部底平。味甘微苦。每50g在240粒以外,无黄贝、油贝、碎贝。二等:顶端闭口或开口,基部平底或近似平底。每50g在240粒以内。间有黄贝、油贝、碎贝、破贝,余同一等。 青贝 一等:扁球形或类圆形,两鳞片大小相似。顶端闭口或微开口,基部较平或圆形。表面白色。味淡微苦。每50g在190粒以外。对开瓣不超过20%。无黄贝、油贝、碎贝。二等:第50g在130粒以外。对开瓣不超过25%。间有花油贝、花黄贝,不超过5%。无全黄贝、油贝、碎贝。余同一等。三等:每50g在100粒以外。对开瓣不超过30%,间有油贝、碎贝、黄贝不超5%。余同二等。四等:顶端闭口或开口较多。大小粒不分。兼有油贝、碎贝、黄贝、余同一等。 分类   来源有几种,分别为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及梭砂贝母。 川贝母   为多年生草本,鳞茎圆锥形,茎直立,高15-40cm。叶2-3对,常对生,少数在中部间有散生或轮生,披针形至线形,先端稍卷曲或不卷曲,无柄。花单生茎顶,钟状,下垂,每 花具狭长形叶状苞片3枚,先端多少弯曲成钩状。花被片6,通常紫色,较少绿黄色,具紫色斑点或小方格,蜜腺窝在北面明显凸出;蒴果具6纵翅。花5期-7月,果期8-10月。 暗紫贝母   它的叶仅下面的1-2对为对生外,均为互生或近于对生,先端不卷曲,叶状苞片1。花被深紫色,略有黄色小方格,蜜腺窝不明显。果棱上的翅很狭。花期6月,果期8月。   性味归经:川贝母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能主治:本品味苦,性微寒,归肺经,具有清热化痰止咳之功,可用于治疗痰热咳喘,咯痰黄稠之证;又兼甘味,故善润肺止咳,治疗肺有燥热之咳嗽痰少而粘之证,及阴虚燥咳劳嗽等虚证;还有散结开郁之功,治疗痰热互结所致的胸闷心烦之证,及瘰疬痰核等病。此外,川贝母与乌贼骨、甘草为散剂,即乌贝散,治疗胃溃疡有效。   使用方法:内服:3-10g;研细粉冲服,每次1-1.5g反乌头。寒湿咳嗽不宜使用。   中成药:秋梨膏、川贝枇杷露、养阴清肺丸、牛黄清肺散、铁笛丸、至宝锭、蛇胆川贝胶囊、贝母瓜蒌散   药膳:川贝冰糖汤、川贝酿梨。 太白贝母   川贝母—太白贝母 Bulbus Fritillariae Taipaiensis   (英) Taipei Fritillary Bulb   别名 尖贝。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 Li的鳞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40cm。鳞茎直径1~1.5cm。叶对生,有的中部兼3~4枚轮生或散生,条形至条状披针形,长5~10cm,宽3~7(~12)mm,先端有的稍弯曲。花单朵,每花有3枚叶状苞片,苞片先端有时梢弯曲,但绝不卷曲;花被片6,长3~4cm,绿黄色,无方格斑,通常仅在花被片先端近两侧边缘有紫色斑带;外轮3片狭倒卵状矩圆形,宽9~12mm,先端浑圆;内轮3片近匙形,上部宽12~17mm,基部宽3~5mm,先端骤凸而钝,蜜腺窝几不凸出或稍凸出;花药近基着,花丝通常具小乳突;花柱分裂部分长3~4mm。蒴果长1.8~2.5cm,棱上的狭翅宽0.5~2mm。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于海拔2400~3150m的山坡草丛中或水边,主产陕西、甘肃、四川、湖北。   采制 同暗紫贝母。   性状 鳞茎扁卵圆形或圆锥形,直径0.6~1.2cm,高4~8mm。表面白色,较光滑。外层两枚鳞叶近等大,顶端开裂,底部平整。味苦。   化学成分 含生物碱等。   性味及功能主治 同暗紫贝母。 营养分析   本品临床可单味研粉吞服,或与梨蒸服,并宜随症配伍。 适合人群   脾胃虚寒及寒痰、湿痰者不宜慎服。 食疗作用   川贝母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质润泄散,降而微升;   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的功效;   主治虚劳久咳,肺热燥咳,肺痈吐脓,瘰疬结核,乳痈,疮肿。 食物相克   川贝母反乌头、矾石、莽草,恶桃花。 做法指导   1. 若久咳阴虚肺燥者,可与沙参、麦冬、生地等同用,以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2. 若燥热咳嗽者,可与知母相合。   3. 若痰热咳嗽者,可配黄芩、枇杷叶等,以清热化痰止咳。   4. 痰火郁结之瘰疠,可与玄参、牡蛎等合用,以助软坚散结之力。   5. 凡热毒蕴结之疮痈、乳前,可与蒲公英、连翘、金银花等相配,以增添解毒消肿之功。   6. 川贝与雪梨、冰糖同食,其化痰止咳、润肺养阴的效果更加明显。   《呼兰河传》的第52面的“虽然她也给我糖吃,她咳嗽时吃猪腰烧川贝母,也分给我主猪腰,但是我吃了猪腰还是不喜欢她。”。 药方选录   1.治咳嗽:贝母(大者 去心 麸炒令黄)十枚 阿胶(炙燥)、甘草(炙 锉)各半两.上三味捣罗为细散 每服二钱匕 临卧煎糯米饮调下.(贝母散)   2.治肺热咳嗽多痰 咽喉中干:贝母(去心)、杏仁(汤浸去皮、尖 炒)各一两半.上二味 捣罗为末 炼蜜丸如弹子大.含化咽津.(贝母丸)   3.小儿咳嗽喘闷:贝母(去心 麸炒)半两 甘草(炙)一分.上二味 捣罗为散.如二三岁儿 每一钱匕 水七分 煎至四分 去滓 入牛黄末少许 食后温分二服 更量儿大小加减.(贝母散.1~3方出自《圣济总录》)   4.治百日咳:白花蛇5g 贝母10g 生甘草10g.以上三味 粉碎 过筛 混合均匀.口服 1次1.5~3g 1日3次.〔《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4 3(4):43〕   5.治吐血、衄血 或发或止 皆心经积热所致:贝母(炮令黄)一两.捣细罗为散 不计时候 以温浆调下二钱.(《圣惠方》)   6.治肺痈吐脓 五心烦热 壅闷咳嗽:贝母(去心)、紫菀、桔梗(炒)各一两 甘草(炙 锉)半两.上捣筛 每服三钱 水一盏 煎五七沸 去滓 不拘时稍冷服[1].(《证治准绳》四顺汤)   7.治伤风暴得咳嗽:贝母(去心)三分,款冬花、麻黄(去根节)、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各一两,甘草(炙锉)三分。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圣济总录》贝母汤)   8.治伤寒后暴嗽、喘急、欲成肺痿、劳嗽:贝母一两半(煨令微黄)。桔梗一两(去芦头),甘草一两(炙微赤、锉),紫苑一两(洗去苗土),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上药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二十丸;如弹子大,绵裹一丸,含咽亦佳。(《圣惠方》贝母丸)   9.治肺痈肺痿:川贝一两,天竺黄、硼砂各一钱,文蛤五分(醋炒)。为末,以枇杷叶刷净蜜炙,熬膏作丸,芡实大,嚼咽之。(《医级》贝母括痰丸)   10.治忧郁不伸,胸膈不宽:贝母去心,姜汁炒研,姜汁面糊丸,每次七十丸。(《集效方》) 11.化痰降气,止咳解郁,消食除胀:贝母(去心)一两,姜制厚朴半两。蜜丸梧子大,每白汤下五十丸。(《卫生杂兴》)   12.下乳:牡蛎、知母、贝母,三物为细末,同猪蹄汤调下。(《汤液本草》三母散)   13.治瘰疬便毒:贝母、皂角子各半斤。为细末,用皂角半斤锉碎,搓揉浓水,滤过作膏子,和药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早晨酒下。(《普济方》贝母丸)   14.治喉痹肿胀:贝母、山豆根、桔梗、甘草、荆芥、薄荷,煎汤服。(《本草切要》)   15.治乳痈初发:贝母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即以两手覆按于桌上,垂乳良久乃通。(《仁斋直指方》)   16. 治冷泪目昏:贝母一枚,胡椒七粒,为末点之。(《儒门事亲》)   17. 治小儿鹅口,满口白烂:贝母去心为末,半钱,水五分,蜜少许,煎三沸,缴净抹之,日四、五度。(《圣惠方》) 拆分词条 天麻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天麻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其干燥块茎亦称天麻,是一味常用而较名贵的中药,临床多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等症。天麻过去一直依赖野生资源,20世纪70年代野生变家种成功后,家种天麻成为主要商品来源。 分布 世界分布   天麻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温带的山地。东起新西兰、新喀里多尼亚岛,西至马达加斯加。南由澳大利亚、新西兰,北抵中国的东北、前苏联远东地区。主要包括中国、印度、泰国、不丹、尼泊尔、日本、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的琉球群岛,小笠原群岛,加里曼丹岛、马来西亚的马来半岛、新喀里多尼亚岛,以及朝鲜、菲律宾、俄罗斯远东的阿穆尔州、沿海边疆区,干岛群岛等地区。非州大陆和欧洲、美洲未发现该植物。 中国分布   野生天麻广 天麻-植物形状 泛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湖北、甘肃、安徽、河南、江西、湖南、广西、吉林、辽宁等地,当中贵州西部,四川南部及云南东北部所产为著名地道药材,质量尤佳。主产于贵州毕节、大方、黔西、贵定、赫章、都匀、遵义,四川荥经、古蔺、叙永、宜宾、雷波、马边、通江、茂县、乐山、洪雅、雅安、茂汶、汶川;云南昭通、彝良、镇雄、永善、大关、绥江、盐津、鲁甸等地。此外,陕西汉中、安康、商雒,甘肃甘南、文县、陇南.河南西峡、卢氏、桐柏,占林浑江、抚松、临江、通化及安徽岳西,霍山亦产。   家种天麻主产于湖北麻城,陕西略阳、城固、西乡、勉县、宁强、镇安、商州(其中,略阳天麻被认证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地理标志,同时略阳也是全国最大的天麻生产基地)、南部;安徽霍山,岳西、金寨;四川通江、广元;贵州锦屏、务川、德江、都匀、安顺;云南昭通;湖北鹤峰、恩施、郧西、郧县、竹山,宜昌;河南西峡、桐柏、栾川,吉林抚松、辽宁新宾等地。 形态特征    天麻-原植物 天麻茎单一,直立,圆柱形,高30~150厘米,黄褐色,下部疏生数枚膜质鞘。无绿叶,叶鳞片状,膜质,互生,下部鞘状抱茎。地下块茎肥厚,长椭圆形、卵状长椭圆形或哑铃形,长约10(-20)厘米,粗3-5 (-7)厘米,肉质,常平卧;有均匀的环节,节上轮生多数三角状广卵形的膜质鳞片。总状花序顶生,花期显著伸长,长30-50厘米,具花30-50(-100);苞片膜质,长圆状披针形,长约1-1.5厘米,与子房(连花梗)近等长;花淡绿黄、蓝绿、橙红或黄白色,近直立,花梗长3一5毫米;萼片与花瓣合生成花被筒,筒长约1厘米,口部偏斜,直径5-7毫米,顶端5裂;萼裂片大于花冠裂片;唇瓣白色,先端3裂;唇瓣藏于筒内,无距,长圆状卵圆形,长约7毫米,上部边缘流苏状;合蕊柱长5~6毫米,子房下位,倒卵形,子房柄扭转,柱头3裂。蒴果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2~1.8厘米,直径8一9毫米。种子多而极小,成粉末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活习性   天麻生于腐殖质较多而湿润的林下,向阳灌丛及草坡亦有。须与白蘑科真菌密环菌〔Armillariella mellea (Vahk ex Fr.)Karst.〕和紫萁小菇(Mycenaosmundicola)共生,才能使种子萌芽,形成圆球茎,并生长成为健常的天麻块茎。紫萁小菇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蜜环菌为原球菌长成天麻块茎提供营养。 常见种类   天麻在我国普遍栽培,分布较广,在种内产生了许多变异,经常可以看到花的颜色、花茎的颜色、块茎的形状、块茎含水量不同的天麻。周铉等曾根据以上特点,将天麻划分为4个类型,即原变型——红天麻(Gelata Bl.F.elata)、绿天麻(G.elata Bl.F.Viridls MalKino)、乌天麻(G.elata Bl.F.Glauca S Chow)、黄天麻(Gelata Bl.F.Flavida S Chow)。 种植栽培   1.选地、整地:宜选半阴半阳的富含有机质的缓坡地、谷沟
/
本文档为【人参的功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