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电脑各硬件的性能指标

2011-12-22 13页 doc 68KB 185阅读

用户头像

is_782141

暂无简介

举报
电脑各硬件的性能指标电脑各硬件的性能指标 电脑, 性能指标, 硬件 这个有点多.但觉的不错.转过来分享下 电脑硬件的基础了解 大家要用电脑,起码得会买电脑吧,既然买电脑,大家也应该对硬件由一个基础的了解吧。大家跟我来吧,对硬件有个了基础解吧。 申明:我说的只是主要的。是相对而言,不是绝对的。不能完全代表它的性能。 新手注意:: 1.购买电脑时特别注意:品牌(好的品牌返修率一般都低)+包修时间(好的品牌维修时间长+售后服务。 2.注意是散装还是盒装。买前要问清楚。 3.产品的性能除了跟以下的参数有关,还得加上是什么牌子的。 以下为产品简单参数(...
电脑各硬件的性能指标
电脑各硬件的性能指标 电脑, 性能指标, 硬件 这个有点多.但觉的不错.转过来分享下 电脑硬件的基础了解 大家要用电脑,起码得会买电脑吧,既然买电脑,大家也应该对硬件由一个基础的了解吧。大家跟我来吧,对硬件有个了基础解吧。 申明:我说的只是主要的。是相对而言,不是绝对的。不能完全代它的性能。 新手注意:: 1.购买电脑时特别注意:品牌(好的品牌返修率一般都低)+包修时间(好的品牌维修时间长+售后服务。 2.注意是散装还是盒装。买前要问清楚。 3.产品的性能除了跟以下的参数有关,还得加上是什么牌子的。 以下为产品简单参数(性能指标) .主板: 1.支持CPU等的类型与频率范围 。CPU插座类型的不同是区分主板类型的主要标志之一 2.主板还是要买好点。可以增强系统的稳定性。一些低端的。系统就不稳定。 cpu: 1.主频:越大越好。现在一般都配2.0GHZ以上了。 2.制造工艺:越小越好。现在一般为65纳米 3. 位宽。位宽是CPU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所能处理数据的位数,位数越大则瞬间所能处理的数据量越大 4.核心数:现在一般用双核 5.L1、L2缓存 :对于AMD L2的大小对性能提升小。对于Inter的CPU来说,L2的大小对于性能的提升有很大的关系。 显示器:推荐液晶吧(保护眼睛,对身体的伤害小些)。买自己喜欢的牌子。 硬盘: 1.转速:越大越好。并且数据传输率会提高。现在一般7200转 2..缓存:越大越好。读写磁盘的时候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 可以适当的提高性能.但是不明显. .最主要的是可以保护硬盘.降低硬盘的读写次数.喜欢玩BT的同志们最好是选择8M或16M缓存的硬盘. 3.注意发热量和噪音 内存: 1.容量:越大越好。现在一般是2G了(跑vista,1G内存,跑起来很费劲的。) 2.速度:内存速度一般用于存取一次数据所需的时间(单位一般都 ns)来作为性能指标,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快 显卡:(分独立和集成) 1.显存容量:越大越好。现在一般是128M、256M、512M了 2. 刷新频率:刷新频率是指图像在显示器上更新的速度,也就是图像每秒在屏幕上出现的帧数,单位为Hz.刷新频率越高,屏幕上图像的闪烁感就越小,图像越稳定,视觉效果也越好.一般刷新频率在75Hz以上时,人眼对影像的闪烁才不易查觉 3.速度:常见的显存速度有7ns、6ns、5.5ns、5ns、4ns,3.6ns、2.8ns、2.2ns、1.1ns等,越小表示速度越快\越好。 4.有的显卡后面跟了数字:(同一产品)越大越好。例如:昂达8600GT。指的就是8600GT 光驱:分是否带刻录,喜欢刻盘的新手们,建议你们买带刻录,价钱相差100元左右。(一般是既能刻cd+dvd。笔记本有的是combo光驱,它是用来读cd和dvd的。可以刻cd的,不能刻dvd。买的时候自己问清楚) 电源: 1.风扇的大小。大的利于散热 2.额度功率。 大家看了上面的是不是还是觉得晕乎乎的。还是不知道买什么好啊。什么价位也不知道。大家不用急。上面的知识只是让你有一个了解。接着往下看: 大家记住这个网站:模拟装机:http://zj.zol.com.cn/ 大家买电脑时: 进入这个网站,点击热门配置,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配置单。分了很多类型:如电脑配件单类型:经济实惠型 ·家用学习型 ·网吧游戏型 ·商务办公型 ·疯狂游戏型 ·图形音像型 ·豪华发烧型 等等。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吧。根据你自己在上面了解的参数选择你喜欢的配置吧。然后吧配置单打印下来。记住价格。在拿到装机的地方把配置单给老板就可以。::必须是最近的配置单。 注意: 1.价格一般在100元左右波动,但是一般价格会低于配置单上的价格。因为产品更新太快。价格自然望下调。 2.一般别去代理店(小地方)配,价格要高于电脑城里配的。电脑城里的装机店,一般是直接在产家拿货。代理的就不一定了 现在大家应该差不多了吧。呵呵 我个人建议:自己买组装机吧,便宜点,质量也还可以。品牌机其实质量和主装的差不多,不过它的售后服务好。 各硬件的性能指标 主板的性能指标 (1)支持CPU的类型与频率范围 CPU插座类型的不同是区分主板类型的主要标志之,尽管主板型号众多,但总的结构是很类似的,只是在诸如CPU插座等细节上有所不同,现在市面上主流的主板CPU插槽的不同分Socdet 370, Socdet A,Socdet 478,Slot 1和Slot A等几类,它们分别与对应的CPU搭配。 CPU只有在相应主板的支持下才能达到其额定频率,CPU主频等于其外频乘以倍频,CPU的外频由其自身决定,而由于技术的限制,主析支持的倍频是有限的,这样,就使得其支持的CPU最高主频也受限制,另外,现在的一些高端产品,出于稳定性的考虑,也限制了其支持的CPU的主频,比如现支持雷鸟的一些主板就是这样。因些,在选取购主板时,一定要使其能足够支持所选的CPU,并且留有一定的升级空间 (2)对内存的支持 内存插槽的类型表现了主板所支持的也即决定了所能采用的内存类型,插槽的线数与内存条的引脚数一一对应。内存插柄一般有2-4插槽,表现了其不同程度的扩展性。另外,对于用SDRAM内存的插槽而言,即使有四个插槽,DIMM3和DIMM4也共用一个通道。因此在插满内存条的时候,DIMM3和DIMM4要求必须是单面内存且容量相同,否则计算机将无法识别。因此,除非为将来的升级做打算。 (3)对显示卡的支持 主板上的AGP插槽是应用于显示卡的专用插槽。AGP是Intel公司为了提高受到PCI总线结构性能限制的高档PC机的图形处理能力而开发的一种标准,AGP不是一种总线,它是一种接口,可以使显示数据不经过PCI总路线,直接送入显示子系统。这样就能突破由于PCI总线形成的系统瓶颈,从而达到高性能3D图形的描绘功能。AGP标准可以让显卡通过专用的AGP接口调用系统主内存做到显示内存,从而大大提高了显示数据的传输速率,目前主板的AGP工作模式主要是AGP4X,其对应的传输速率为1064MB/S,随着显示性能的迅速提高,其功耗逐渐增大,并且对稳定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两年前提出的AGP PRO插槽标准现在开始普及了起来,AGP PRO要求显示卡通过AGP插槽能得到独立的3.3V供电,并且通像DIMM槽一样的卡子获得更牢固的固定方式,从外观上看,AGP PRO插槽比传统的AGP槽在尾部长出一小段,并且有固定用的卡子,这比较容易辨认,AGP PRO插槽兼容传统AGP接口的显示卡。对于采用i815,sis630/730,VIA KM133等芯片组整合了显示功能的主板,是否提供额外的AGP插槽也是其一项重要的指标,没有AGP插槽就几乎等于失去了升级显示卡的可能,对显示系统有较高要求的用户,不适宜采用这种主板。 (4)对硬盘与光驱的支持 主板上的IDE接口是用于连接IDE硬盘和IDE光驱的,IDE接口为40针和80针双排插座,主板上都至少有两个IDE设备接口,分别标注IDE1或者说primary IDEt和IDE2或者 secomdary IDE。 (5)扩展性能与外围接口 除了AGP插槽和DIMM插槽外,主板上还有PCI,AMR,CNR,ISA等扩展槽标志了主板的扩展性能,。PCI是目前用于设备扩展的主要接口标准,声卡、网卡、内置MODEM等设备主要都接在PCI插槽上,主板上一般设有2-5条PCI插槽不等,且采用MircoATX板型的主板上的扩展槽一般少于标准ATX板上扩展的数量,一般家庭用户,可能需要一个PCI槽接声卡,另一个接内置MODEM或网卡,再考虑以后的升级需要,三个PCI插槽可能是最低的要求。 (6)BIOS技术 BIOS是集成在主板CMOS芯片中的软件,主板上的这块CMOS芯片保存有计算机机系统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程序、系统CMOS设置、开机上电自检程序和系统启动程序。现在市场上的主板使用的主要是Award,AMI,phoenix几种BIOS.早期主板上的确良BIOS采用EPROM芯片,一般用户无法更新版本,后来采用了Flash ROM,用户可以更改其中的内容以便随时升级,但是这使得BIOS容易受到病毒的攻击,而BIOS一旦受到攻击,主板将不能工作,于是各大主板厂商对BIOS采用了种种防毒的保护措施,在主析选购上应该考虑到BIOS能否方便地升级,是否具有优良的防病毒功能。 CPU性能指标             主频,倍频,外频。经常听别人说:“这个CPU的频率是多少多少。。。。”其实这个泛指的频率是指CPU的主频,主频也就是CPU的时钟频率,简单地说也就是CPU运算时的工作频率。一般说来,主频越高,一个时钟周期里面完成的指令数也越多,当然CPU的速度也就越快了。不过由于各种各样的CPU它们的内部结构也不尽相同,所以并非所有的时钟频率相同的CPU的性能都一样。至于外频就是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而倍频则是指CPU外频与主频相差的倍数。三者是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的:主频=外频x倍频。         制造工艺。制造某些硬件或软件时所使用的某种标准。比如我家的P4 90纳米的工艺。。发热量不是一般的大...有时被我搞到7 80度直接黑机了。工艺越小,CPU内集成的晶体管就越多,CPU发热量越低,功耗(也就是CPU最爱吃的电..)越低,性能越高,而且对于超频就越安全..越好..超得越高。这也是最难提升的系数之一..        工作电压。任何电器在工作的时候都需要电,自然也会有额定的电压,CPU当然也不例外了,工作电压指的也就是CPU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早期CPU(286枣486时代)的工作电压一般为5V,那是因为当时的制造工艺相对落后,以致于CPU的发热量太大,弄得寿命减短而且还会有烧坏的情况。随着CPU的制造工艺与主频的提高,近年来各种CPU的工作电压有逐步下降的趋势,以解决发热过高的问题。 我家用了6年的烂机就是P4的。。由于制作工艺的关系。。一开机就48度。。 我同学用的AMD 4800才20几度。。MD真羡慕。。考虑买台新机才得。。     位宽。位宽是CPU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所能处理数据的位数,位数越大则瞬间所能处理的数据量越大,这是CPU的重要参数之一。     前端总线。目前Inter运用的是FSB前端总线。      FSB是CPU与系统其它部分连接的速度。它还影响内存时钟,那是内存运行的速度。一般而言,对FSB和内存时钟两者来说越高等于越好。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这不成立。例如,让内存时钟比FSB运行得快根本不会有真正的帮助。同样,在AthlonXP系统上,让FSB运行在更高速度下而强制内存与FSB不同步(使用稍后将讨论的内存分频器)对性能的阻碍将比运行在较低FSB及同步内存下要严重得多。 FSB的带宽(传输速率)带宽=频率*位宽/8 Inter最近也有打算在2008年第4季度发售支持QPI总线技术的CPU,这CPU特牛...带宽极高噢 另外说下AMD,他的总线是HyperTransport,最新的是3.0,比现在Inter的FSB带宽高得多了。能不能在QPI出来时出新的技术那就残败咯~~     核心数。打个比方,一个人砍材肯定比4个人砍材慢,但是一个人砍材,其他3人乱搞那就效率比一个人砍材还低...核心也不是越多越好,AMD的双核L2是共享的,而Inter是分开的,相当于两个CPU贴在一起 ,这样的话AMD在这方面提升的速度比Inter好,协调性也好。对于在N年前Inter在某峰会上展出的60核... 那概念。。。真不知道说什么好。。全世界只有一颗噢~     L1高速缓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级高速缓存。在CPU里面内置了高速缓存可以提高CPU的运行效率,这也正是486DLC比386DX-40快的原因。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容量越大,性能也相对会提高不少,所以这也正是一些公司力争加大L1级高速缓冲存储器容量的原因。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        现在这个L1系数对于性能已经没什么提升了,甚至有些CPU连L1都没有     L2速缓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二级高速缓存,它的工作原理是当CPU要读取一个数据时,首先从缓存中查找,如果找到就立即读取并送给CPU处理;如果没有找到,就用相对慢的速度从内存中读取并送给CPU处理,同时把这个数据所在的数据块调入缓存中,可以使得以后对整块数据的读取都从缓存中进行,不必再调用内存。        正是这样的读取机制使CPU读取缓存的命中率非常高(大多数CPU可达90%左右),也就是说CPU下一次要读取的数据90%都在缓存中,只有大约10%需要从内存读取。这大大节省了CPU直接读取内存的时间,也使CPU读取数据时基本无需等待。总的来说,CPU读取数据的顺序是先缓存后内存。     对于AMD L2的大小对性能提升小。     对于Inter的CPU来说,L2的大小对于性能的提升有很大的关系。      L3高速缓存。对于AMD的L3(三级高速缓存),它早在被应用在AMD发布的K6-III处理器上,当时的L3缓存受限于制造工艺,并没有被集成进芯片内部,而是集成在主板上。在只能够和系统总线频率同步的L3缓存同主内存其实差不了多少。L3可以做得很大,有9M、24M、32M等。            L1被数据满塞,溢出部分就会装在L2里,那么当L2被塞满当然就是L2溢出的部分就装在L3里。。不过很少有长时间L2溢出的时候,所以L3对桌面级CPU在实用中的提升是非常不明显的,大概是跑分党和服务器工作站等。。。必备的东西?AMD自己也承认L3在某方面无用了。。这当然 如果在购买AMD 4核时当然也是L3越大越好拉。。因为AMD的L2和Inter的L2算法不同,效率也有区别,I的L2算法比A的更胜一筹。 显卡性能指标   1. 显卡的基本性能指标   (1) 最大分辩率:当一个图像被显示在屏幕上时,它是由无数小点组成的,它们被称为像素(Pixel).最大分辩率是指显示卡能在显示器上描绘点的最大数量,一般以"横向点数*纵向点数"表示.   (2) 色深:像素描绘是的是屏幕上极小的一个点,每一个像素可以被设置为不同的颜色和亮度.像素的每一种状态都是三种颜色.红,蓝,绿所控制,当它们都处于最大亮度时,像素就呈现为白色,反之,像素为黑色.像素的颜色数称为色深,该指标用来描述显示卡能够显示多少种颜色,一般以多少色或多少bit色来表示.如8bit色深可以显示256种颜色,16bit色深可显示65536种颜色,称为增强色,24bit色深可以显示16M种颜色,称为真颜色.所以色深的位数越高,所能看见的颜色就越多,屏幕上画面的质量就越好.但色深增加时,也增大了显示卡所要处理的数据量,这就要求显示卡配有更大显示内存并具有更高的转换速率.   (3) 刷新频率:刷新频率是指图像在显示器上更新的速度,也就是图像每秒在屏幕上出现的帧数,单位为Hz.刷新频率越高,屏幕上图像的闪烁感就越小,图像越稳定,视觉效果也越好.一般刷新频率在75Hz以上时,人眼对影像的闪烁才不易查觉.这个性能指标主要取决于显示卡上RAMDAC的转换速度. 2.3D显示卡的技术指标及其意义 对于3D显示卡,除了上述指标外,针对三维图像生成速度相对2D较慢的特点,更突出了对速度的描述,         常见3D显卡的技术指标有:   (1)AGP纹理   AGP纹理是指在系统内存大于64MB以上的前提下,使用系统内存来弥补显卡在处理大容量纹理贴图时,所需要的显存容量.然而并不是所有使用AGP接口的显卡都具备这一功能.   (2)三角形生成数量   3D显示卡主要指标中,有一项是"每秒种可生成多少万个三角形",或"每秒可处理多少三角形".微型机显示3D图形时,首先是用多边形建立3维模型,然后再进行着色等其它处理,物体模型组成的三角形数量多少,将直接影响重现后物体外观的真实性.显卡每秒生成三角形的数量越多,也就能在保障图形显示帧速率的前提下,为物体模型建立更多的三角形,以提高3D模型的分辨率.   (3)象素填充率和纹理贴图量   象素填充率也是衡量3D显示卡性能的的主要指标之一.象素填充率决定了3D图形显示时可能达到的最高帧速率,直接影响3D显卡运行时的显示速度.有些显卡没有提供象素填充率,但提供了纹理贴图量,比如说每秒能处理多少MB的纹理贴图等,其意义和数据都与象素填充率相近.   (4)支持的各种图形处理技术   在不少3D显示卡产品介绍中,可能会强调使用了诸如"单周期多重纹理","三线性滤波",或"异向性滤波"等技术.采用这些技术的目的都是为了使显卡在处理3D图形时,对象素的贴图和渲染的数据更精确,从而得到更精美的3D显示效果.   (5)32位彩色渲染   表示显卡可以对所显示的图形中的景物,采用32位真彩进行光线和纹理贴图处理,位数越大表明渲染时所使用的颜色数量越多.   (6)32位Z缓冲   在3D图形处理中,Z参数用于表示景物在空间的纵深位置,Z缓冲位数越大,表明处理时景物定位越精细,准确.   (7)支持的API   API是应用程序接口,显卡支持API由显卡所有使用的图形处理芯片而定,但通常都能支持DirectX和OpenGL等,使用Voodoo系列芯片的还支持专用的Glide.显卡能支持的图形API越多,表明该显卡的功能越强,应用范围也越广.   显卡的安装,设置与测试     1. 显卡的安装,设置   现在显卡的接口都是AGP接口,安装显卡时,应确认主机电源处于关闭状态,然后打开机箱,将显卡垂直标入AGP插槽中,并用螺丝将显卡的档板固定在机箱上,以免松动. 显卡大多为即插即用型的,在Windows 下,一般都能自动检测到显卡,并自动匹配,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目前,各品牌显卡都附带有自己的驱动程序光盘,一些厂家的网站上还提供了驱动程序的下载,当系统自动检测不到相应的驱动程序时,或者需要更新驱动程序时,可按下列步骤来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     (1)在控制面板窗口中,双击"显示"图标,在"显示属性"窗口中选择"设置"选项,或在桌面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然后在出现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进入"显示属性"设置窗口.     (2)在"显示属性"窗口中选择"高级",进入后选择"适配器",然后选择"属性",弹出适配器属性对话框.选择"驱动程序"选项,再选择"安装驱动程序"选项,将装有驱动程序的软盘或光盘放入对应的驱动器中,并确定驱动程序的安装路径,则系统即自动进行安装.安装结束后,可进入"显示属性"窗口,在那里可以看到显示卡的具体型号.     2. 显卡的性能测试:   目前,对显卡的测试通常是采用专用测试软件和游戏软件进行.其中,对显卡的标准测试一般采用美国ZD试验室开发的ZD Winbench 99和3Dmark 99进行,      但更多的情况下,是选择几个典型的游戏软件进行测试,如采用"CS,QUAKE"等对显卡支持Driect 3D情况进行测试,目的主要是看运行程序时,所能达到的显示效果.     显卡的选用   1.对于多数家庭和单位,微型机的用途都是作一些简单的文字处理,办公,上网,学习与编程等工作,这些工作对显卡的要求不太高.如今显示卡的2D性能都还不错,主要差别在于3D方面,因此对这些在3D方面几乎没有什么要求的应用来说,完全可以采用像Via MVP4,Intel i810,Intel i815,845G/GL,SiS630,Via PM133,Via KM133等整合了显示芯片的整合型主板.而且它们所集成的显示芯片,除了可以应付以上这些日常的工作,也可以玩一些简单的3D游戏.如果需要单独采购显示卡,那么像nVidia Riva 128 ZX,nVidia TNT2,Ati Rage128GL,SiS315等这类低端显示卡,都比较适合这种用途.   2.如果要求显卡具有一定的3D性能,而且价格不能太高,选取整体性能强的显卡比较适合.目前市场这类显卡有:Geforce 2 MX200,Geforce 2 MX400,Ati Radeon 7000等.   3.如果主要用于玩游戏或做视频设计,由于游戏对于显卡的要求只有最低限,因此高档显示卡总是游戏玩家无止境的追求.就目前来讲,要想应付多数游戏,显卡的显存至少应在64M以上.目前市场上,这类高端显卡的显示芯片主要有nVidia的GeForce4 MX440-8X,ATI的RADEON 9700,SiS的Xaber 600等.   4.对于专业的绘图需求来说,游戏玩家所关注的性能并不是他们惟一考虑的重点,对于应用软件的支持程度和稳定可靠的表现也同样的重要.目前,主要的专业图形卡厂商有3Dlabs和Elsa等. 内存性能指标 内存对整机的性能影响很大,许多指标都与内存有关,加之内存本身的性能指标就很多,因此,这里只介绍几个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指标。 (1)速度。 内存速度一般用于存取一次数据所需的时间(单位一般都 ns)来作为性能指标,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快。只有当内存与主板速度、CPU速度相匹配时,才能发挥电脑的最大效率,否则会影响 CPU 高速性能的充分发挥。FPM 内存速度只能达到 70~80ns,EDO 内存速度可达到 60ns,而 SDRAM 内存速度最高已达到 7ns。 存储器的速度指标通常以某种形式的印在芯片上。一般在芯片型号的后面印有-60、-70、-10、-7等字样,表示起存取速度为60ns、70ns、10ns、7ns。ns和 MHz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 1ns=1000MHz 6ns=166MHz 7ns=143MHz 10ns=100MHz (2)容量。 内存是电脑中的主要部件,它是相对于外存而言的。而 Windows 系统、打字软件、游戏软件等,一般都是安装在硬盘等外存上的,必须把它们调如内存中运行才能使用,如输入一段文字或玩一个游戏,其实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通常把要永远保存的、大量的数据存储在外存上,而把一些临时或少量的数据和程序放在内存上。内存容量是多多益善,但要受到主板支持最大容量的限制,而且就是目前主流电脑而言,这个限制仍是阻碍。单条内存的容量通常为 128MB、256MB、最大为 512MB,早期还有 64MB、32MB、16MB 等产品。 (3)内存的奇偶校验。 为检验内存在存取过程中是否准确无误,每 8位容量配备 1位作为奇偶校验位,配合主板的奇偶校验电路对存取数据进行正确校验,这就需要在内存条上额外加装一块芯片。而在实际使用中,有无奇偶校验位对系统性能并没有影响,所以,目前大多数内存条上已不在加装校验芯片。 (4)内存电压。 FPM 内存和 EDO 内存均使用 5V 电压,SDRAM 使用 3.3V电压,而 DDR 使用 2.5V 电压,在使用中注意主板上的跳线不能设置错。 (5)数据宽度和带宽。 内存的数据宽度是指内存同时传输数据的位数,以bit为单位;内存的带宽是指内存的数据传输速率。 (6)内存的线数。 内存的线数是指内存条与主板接触时接触点的个数,这些接触点就是金手指,有 72线、168线和184线等。72线、168线和184线内存条数据宽度分别为 8位、32位和64位。 (7)CAS CAS 等待时间指从读命令有效(在时钟上升沿发出)开始,到输出端可以提供数据为止的这一段时间,一般是 2个或 3个时钟周期,它决定了内存的性能,在同等工作频率下,CAS 等待时间为 2 的芯片比 CAS 等待时间为 3 的芯片速度更快、性能更好。 (8)额定可用频率(GUF) 将生产厂商给定的最高频率下调一些,这样得到的值称为额定可用频率 GUF。如 8ns 的内存条,最高可用频率是 125MHz,那么额定可用频率(GUF)应是 112MHz。最高可用频率与额定可用频率(前端系统总线工作频率)保持一定余量,可最大限度地保证系统稳定地工作。 硬盘性能指标 一、返修率 对于硬盘来说,不容易损坏绝对是第一重要的,试想你的大量珍贵数据如果因为硬盘的不稳定毁于一旦,硬盘的性能再好、价格再低也没有用。硬盘返修确实是很令人头痛的事情。现在的硬盘厂家基本上都对硬盘品质控制较好,造成硬盘损坏有可能是多种方面的原因,例如运输渠道等诸多因素都会对硬盘的寿命产生影响。甚至有可能出现同一品牌、同一型号但是不同批次的硬盘返修率差别很大的情况。这里我们很难有比较科学的办法去测试硬盘的返修率,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是用户购买之前多看多了解硬盘的口碑。 二、平均寻道时间和平均访问时间 当电脑对硬盘下达一个读取或写入数据的指令后,磁头会移动到指定的磁道上方,然后磁道上相应的扇区会移动到磁头下方,然后才能开始读或写的操作。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其实就是磁头移动到指定磁道上方的平均时间,而磁道上相应的扇区会移动到磁头下方的平均时间,我们将之称为硬盘的平均潜伏期(Average Latency)。很显然,这里的寻道时间和潜伏时间再加上一些指令处理等操作时间,才是指令发出后到硬盘真正开始读写操作的时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一般情况下,硬盘转速越快,平均潜伏期越短,同转速硬盘的平均潜伏期基本一样(7200rpm硬盘的平均潜伏期大约为4.16ms),而指令处理等操作的时间非常短,完全可以忽略(可以看作随机情况下产生的误差)。硬盘的平均访问时间我们可以通过测试软件测出来,大家在看结果数据的时候可以注意这项指标。它和硬盘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关系。 三、转速 这里我们以每分钟多少转来衡量硬盘的转速,单位是rpm(Round Per Minute或者Revolutions Per Minute)。硬盘在工作的时候,盘片高速旋转,磁头不断读取盘片上的数据。如果磁道的扇区密度是一定的,转速越高,单位时间内磁头扫过的扇区就越多,数据传输率会提高。高转速的另一大意义是缩短硬盘的平均潜伏期,提高硬盘的平均访问时间,从而提升整个硬盘的性能。 四、缓存 缓存的概念、作用以及工作方式,我们已经多次讲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了。不光是硬盘,在CPU、光存储等设备中,缓存都对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以WD当年的硬盘为例,8MB缓存的1000BB SE的性能比2MB缓存的1000BB性能大约提高了20%左右,缓存增大这个因素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的硬盘厂商都很重视这个问题,8MB的大容量缓存在许多硬盘中应用到。 五、数据传输率 硬盘的数据传输率是其性能的实际表现,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机变化的。这个数值分为内部数据传输率和外部数据传输率。内部数据传输率指磁头和缓存的数据传输率,外部数据传输率指缓存和电脑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率。我们平时所说的ATA 100、ATA 133是指硬盘理论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率,例如ATA 100指的是硬盘的外部最大数据传输率为100MB/s,最新的SATA硬盘的外部理论数据最大传输率可达150MB/s。硬盘的内部传输率要比外部传输率低,目前7200rpm硬盘的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大约在85MB/s左右。注意这里我们仅仅说的是最大数据传输率,实际上日常工作中硬盘的数据传输率远达不到这个值。这里还有一个数值是硬盘的持续数据传输率,通常这个指标硬盘厂商也会标出,它最接近硬盘真实的数据传输能力。 六、发热量和噪音 硬盘和现在的CPU、显卡不同,它并非是一个必需散热器才能工作的产品。通常硬盘在出厂的时候厂家会对其进行各种苛刻环境下的工作测试,包括高温环境下的测试以及老化测试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合格出厂的硬盘都是不必要担心其发热量的,只是夏天时用户摸着烫手的硬盘确实会有心理上的不安,并且烫手的温度总不会是什么好事。所以工作时温度相对较低的硬盘总是会给消费者更多的好感。早期的硬盘工作噪音确实比较大,而新款硬盘基本上都采用了各种静音技术,噪音都在很低的水平。并且电脑内其它部件,如多数CPU散热风扇、电源风扇以及光驱的工作噪音都远远大于硬盘的噪音,所以你是很难察觉目前新款硬盘的工作噪音的。 /高手观点/ SATA与PATA,如何取舍? 不能笼统的看待这个问题,这两个产品是要细分的。从性能上讲,SATA目前还没有体现出相对于PATA的优势,现在对SATA产品帮助最大的改进是8MB的缓冲区,而不是SATA接口。因此,如果都是8MB缓冲区的版本,SATA不是性能上的考虑因素,而是在其他方面它值不值得购买的问题。如果是新配机的用户,当然推荐SATA,它在便利性和机箱内爽洁度方面都比PATA好,并且节约PATA接口,不过这也需要你在配机时注意主板的选择。如果是升级用户,不打算升级主板的话(假设老主板不支持SATA),不建议SATA硬盘+SATA控制卡的,原因就在于不是很值得,性能没有提升不说(相对于同配置的PATA硬盘),还增加了一块PCI插卡,不是很划算(热插拔是有用的功能,但谁会经常这么做呢?)。 但如果现有的主板上有SATA接口,则建议选用,不光得到了SATA的便利性,还会缓解PATA接口数量的压力,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SATA是肯定是未来的趋势,在目前其性能还未让我们心动的时候,选择不选择的主要要看升级到SATA会不会涉及到其他配件的配合,这是至关重要的。 显示器性能指标       一台出色的显示器可以说是表现一台电脑整体水平的最佳媒介,无论你拥有什么样先进的配置,开机以后,我们的眼睛只停留在显示器上,通过显示器所表现出的绚丽色彩和动感画面我们才能体会到你的机器是什么样的配置。一台劣质显示器,不但会让你的电脑很没有“面子”,更会影响你的健康,导致你视力急剧下降。因此,显示器是电脑中最不应该省钱的设备之一。     但是,在购买显示器时,对于显示器的性能,你选择的依据是什么?是销售人员的介绍?朋友的推荐?还是评测机构的说明?似乎都可信,又似乎都不可全信!现在,一方面市场上的显示器品种繁多,另一方面,一般消费者对显示器的认识没有足够的深度,而一些厂商在显示器产品性能指标的说明中做了一些“技巧性”的小动作,给消费者识别显示器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因此,消费者在选择购买显示器时或多或少地有了一些疑惑,甚至被一些显示器的产品性能数据所欺骗!所以,在选择显示器时,除了选购名牌大厂的产品外,还应了解常见显示器性能指标所代表的意义,弄清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显示器,说明书上都有一些具体的性能指标,如显示面积、涂层、点距、行频、场频及带宽等技术指标。下面就以市面上常见的三星750S型显示器为例,来谈谈这些技术指标参数的含义。规格如下: 显 示 管 17英寸对角线,可视图象面积16英寸,FST,水平点距0.22mm,Invar荫罩,偏转 90°,复合涂层,静态/ 动态聚焦 分 辨 率 分辨率 [email=1280×1024@85Hz]1280×1024@85Hz[/email] 最大分辨率 [email=1600×1200@76Hz]1600×1200@76Hz[/email] 带 宽 205MHz 扫描频率 水平30-96KHz 垂直50-160Hz 显示面积 正常306×230(mm) 最大325×244(mm) 微处理器 工厂8modes 用户10modes 用户控制 位置、尺寸、枕形失真、线形、弓形失真、梯形失真、 平行四边形失真、旋转、摩尔、色温、色 彩控制、放大缩小、聚焦、恢复、手动消磁、BNC O S D 中文OSD(9种语言) 即插即用 DDC1/2B DDC 2Bi USB (可选) 色彩显示 色温9300°K-5000°K(每100°K可调) 兼 容 性 IBM VGA 3种 Mac 1280×1024/75Hz 电 源 AC 90-264V/50、60Hz±3 信号输入 接头15针孔型BNC 安 全 性 UL,CSA,TUV,IEC950,Scandinavian,DHHS,PTB 电磁兼容 FCC-B,DOC-B,CE,CISPR22-B,VCCI 低 辐 射 MPR-II,TCO99 尺 寸 宽×高×厚 415×437.3×430.7 mm 重 量 净重19kg 总量23kg 电源管理 EPA/NUTEK/VESA/Energy2000 在这些性能指标中,以显像管的尺寸、点距、分辨率、带宽、刷新率、OSD控制菜单、安全认证等指标最为重要,因此,在挑选显示器时,首先要明白这些指标的含义。 1、显像管的尺寸: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14、15、17英寸,注意,这里说的长度是指显示器屏幕对角线的长度,单位为英寸(1英寸=25.4毫米)。虽然显示器通常用15英寸、17英寸这样的指标来衡量屏幕大小,实际上它们的显示尺寸并不一样。最大的可视图像尺寸(Viewable Image Size,缩写VIS)大小取决于CRT的可用显示尺寸和显示器前面板开口大小。一般15英寸CRT的VIS在13.8~14英寸左右,17英寸CRT的VIS大约为15.5~16英寸左右。因此,在选好显示器的尺寸时,还要注意看一下它标称的最大显示面积。 2、点距:点距(或条纹间距)是显示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硬件指标。所谓点距,是指一种给定颜色的一个发光点与离它最近的相邻同色发光点之间的距离,这种距离不能用软件来更改,这一点与分辨率是不同的。在任何相同分辨率下,点距越小,显示图像越清晰细腻,分辨率和图像质量也就越高。如今家用显示器大多采用0.28mm点距,采用0.25mm有SONY的特丽珑和三菱的钻石珑,0.26mm(明基和部分飞利浦)和0.27mm的也不少,象三星750S采用0.22mm的点距,完全可以满足各种行业的需要。对于普通用户而言,点距在0.28mm以下的显示器就可以考虑了。 3、分辨率:分辨率(Resolution)就是指构成图像的像素和,即屏幕包含的像素多少。它一般表示为水平分辨率(一个扫描行中像素的数目)和垂直分辨率(扫描行的数目)的乘积。比如1024×768,表示水平方向最多可以包含1024个像素,垂直方向是768像素,屏幕总像素的个数是它们的乘积。分辨率越高,画面包含的像素数就越多,图像越细腻清晰。显示器的分辨率受显示器的尺寸、显像管点距、电路特性等方面影响。 4、带宽:带宽是显示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能够决定显示器性能的好坏。所谓带宽是显示器视频放大器通频带宽度的简称,一个电路的带宽实际上是反映该电路对输入信号的响应速度。带宽越宽,惯性越小,响应速度越快,允许通过的信号频率越高,信号失真越小,它反映了显示器的解像能力。单位为MHz,可以用“水平分辨率X垂直分辨率X刷新率”这个公式来计算带宽的数值。直观鉴别方法是:运行一个电子表格软件,并仔细观察屏幕表格线的横、竖直线是否粗细一致,同时调整对比度旋钮,看横、竖线能否同时截止(消失)。线条粗细差别越小,同时截止的灵敏度越高,说明该显示器的视频带宽指标越高。 5、刷新率:显示器的刷新率分为垂直刷新频率和水平刷新频率。垂直刷新频率,也叫场频,是指每秒钟显示器重复刷新显示画面的次数,以Hz表示。这个刷新的频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刷新率。如果刷新率低,显示的图像会出现抖动,这也就是我们看电视时图像闪烁的原因,因此,垂直刷新率越高,图像越稳定,质量越好。与垂直刷新率相对应的一项指标是水平刷新率,也叫行频,是指显示器1秒钟内扫描水平线的次数,以KH为单位。水平和垂直刷新率及分辨率三者是相关的,在分辨率确定的情况下,它决定了垂直刷新频率的最大值。刷新率越高,图象的质量就越好,闪烁越不明显,人的感觉就越舒适。一般认为,70~72Hz的刷新率即可保证图象的稳定。 6、控制方式:显示器的控制方式主要有模拟、数控、OSD等,模拟和数控一般应用在14或15英寸的显示器上,现在的新型显示器一般都采用OSD的控制方式。OSD也就是在显示器上表现(On Screen Display)的缩写,它的诞生使显示器的调节变得更加方便。可以说这也是数字调节方式的一种,不同的是它使用了人性化的设计,将显示器的一些设置信息、状态等信息以量化的方式显示在屏幕上。这种方式大大简化和方便了调节的过程,能使一般人很快上手。并且,这种方式也能减少显示器按键的磨损,原因就是它只使用了一个旋钮(单键飞梭)通过数码控制对其进行操作。这种控制方式也是如今显示器操控方式的发展方向。 7、安全认证:显示器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健康,所以我们有必要认识一些显示器的安全认证。现在在显示器市场中最常见,也是最标准的安全认证有TCO92、TCO95、TCO99和MPRII,从认证的等级和全面性来看,TCO99是最高级的认证,其次是TCO95、TCO92及MPRII。这些安全认证对于普通用户有什么实际意义呢?我想对于用户来说,用通过这些安全认证的显示器当然是最好的选择。现在TCO认证已经到了TCO99,是越来越严格,因此,各厂商都把通过TCO认证做为产品宣传中的一个亮点。但是,TCO主要关注的是用户健康,如果用户没有什么经济问题,还是选用有TCO或MPRII认证的显示器,毕竟关系到我们长远利益。对于电磁辐射的强弱,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检测,取一根头发,在离屏幕正面方8厘米左右的上方落下,若头发被屏幕吸引就表示辐射较强,最好不要买这款产品。 了解了以上几项基本的指标后,我想各位对如何选择显示器大致有个底了。再看看厂商的产品说明书就可以简单比较比较了。但是,除了以上介绍的性能指标外,影响显示器的因素还有很多,如显示器的扫描方式、兼容性、显像管的质量等,还要考虑是否即插即用、功能扩展、外观印象、售后服务等,所以,挑选显示器光靠枯燥的数据对比是不够的,主观的感受也很重要。因此,选购一台称心如意的显示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希望本文能对消费者掌握显示器的特性有帮助,也能使消费者对言过其实的广告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PAGE 1
/
本文档为【电脑各硬件的性能指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