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边缘性人格障碍与心境障碍的共病

2012-10-31 4页 pdf 303KB 2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744762

暂无简介

举报
边缘性人格障碍与心境障碍的共病 边缘性人格障碍与心境障碍的共病 李孟潮1郭毅2童俊3 1 导言 目前,有关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personal时disor- der,BPD)的诊断在临床界颇多争议,反对意见集中体现为: 1)ccMD一3无其诊断标准;2)其诊断无特异性;3)BPD从 本质上来说是心境障碍(mooddisorder,MD)的一种亚型。 其中前两个观点,已有学者撰文反驳。其实ccMD一3无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诊断名,并不等于无类似于BPD的诊 断实体,如冲动性人格障碍就和BPD诊断标准极为接近。 另外“特异...
边缘性人格障碍与心境障碍的共病
边缘性人格障碍与心境障碍的共病 李孟潮1郭毅2童俊3 1 导言 目前,有关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personal时disor- der,BPD)的诊断在临床界颇多争议,反对意见集中体现为: 1)ccMD一3无其诊断;2)其诊断无特异性;3)BPD从 本质上来说是心境障碍(mooddisorder,MD)的一种亚型。 其中前两个观点,已有学者撰文反驳。其实ccMD一3无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诊断名,并不等于无类似于BPD的诊 断实体,如冲动性人格障碍就和BPD诊断标准极为接近。 另外“特异性”也不是确立诊断名的标准¨1第三个观点是一 个值得认真反思的学术观点,BPD患者的情绪不稳定,很容 易出现心境低落、自杀的表现,与心境障碍难鉴别。本文将 近年来有关BPD和MD的关系的研究结果,对此问 作出回应。 2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诸多研究发现,MD往往会合并BPD。Brieger,Ehn和 M删ems的研究发现,非双相MD者中合并BPD者为12%, 而双相MD者合并BPD者为7%,回归发现,抑郁分值 与人格障碍的共病率呈正相关’2J。sullivan等发现,MDD患 者中BPD的共病率是34%。zimme册an等研究的这个数据 是15.7%,Joyces研究的结果是16.4%‘3—1。Pepper等使用 定式诊断性检查研究心境恶劣障碍、重型抑郁障碍的轴Ⅱ诊 断主要是边缘型、表演型、回避型人格障碍,并发现心境恶劣 者比重型抑郁者人格障碍的同病率高,前者60%,后者18 %p。。高成阁,王赞利等研究发现,抑郁障碍者中BPD的 PDQ一4+阳性率为36.3%【6o。李玉娥等调查显示,抑郁障 碍者合并BPD的比率是14.7%⋯。而对BPD障碍人群的 调查同样提示着MD的高共病率。边缘型人格障碍最常伴 发的是抑郁障碍。Hudziak等在1996年对87位诊断为边缘 型人格障碍患者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每个患者除符合 边缘型人格障碍外至少有一个其他的诊断,有87%的同时 患有重性抑郁。一些研究中还发现,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特别是少年后期,有较高的重性抑郁症发作的发病危险,有 时伴发的抑郁呈双重性,即在慢性心境恶劣基础上覆盖急性 抑郁发作¨’91。zanaIini等发现,BPD者中轴一共病率最高 的疾病分别是MD(97.6%,包括重性抑郁症和心境恶劣), 物质滥用(59.1%),焦虑障碍(90.5%),摄食障碍(62. ·107· ·综述· 2%),和其他人格障碍者比较起来,BPD者的MD的终生患 病率显著提高。研究者提出,复合共病率对BPD的诊断有 阳性预测力¨⋯。另外有多项研究表明,重型抑郁和边缘人 格的共病率在53%一83%之间u“”1。但是KtHenigsberg等 认为,虽然大多数研究数据表明抑郁障碍和BPD有较高的 共病率,但是解释这些研究结果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研究存在 的偏倚n“。尤其是有些研究并没有使用半结构访谈工具。 高共病率往往会让临床工作者作出结论,这两个疾病其 实是一种疾病。这种“相关便是相等”的认知模式其实是不 太合乎统计学逻辑的。 对BPD合并MD者的症状学、病程、治疗学等研究却提 示,这一组患者和一般的MD者有显著的不同。Joyce发现, 抑郁障碍合并BPD者发病时间早,有较高的自杀和自伤率, 病程长,社会适应差,更高的社交焦虑障碍和物质依赖的患 病率。和不合并人格障碍的抑郁症者比较起来,边缘共病组 者有更多的愤怒和敌意,更高的人际关系敏感性,更容易出 现偏执观念。值得注意的是,边缘共病组者对氟西汀的短期 治疗效果和其他组相比没有差异‘31。其它很多研究也发现 了BPD者合并的MD和单纯的MD是不同的:边缘人格患者 的重性抑郁(majordepressiondisorder,MDD)的首发年龄低, 易于症状更加严重;社会功能低;MDD病程长,反复住院;更 多的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病史中有更多的童年躯体虐待或 性虐待的历史;更容易并发恐惧症、摄食障碍和物质滥 用㈦。 药物治疗的反应性可以用来推测BPD和MD是否具有 不同的生物学机制。CowdryaJldGardner(1988),s010ff等( 1993),Parsons(1989)等的研究都发现,MAOI可以同时减 轻BPD和MDD患者的抑郁症状,提示两者具有共同的生物 学机制。但是sol珊等(1986)等发现,阿米替林提高了BPD 者的敌意性抑郁的水平。salzman等(1995)发现,氟西汀主 要是降低BPD的愤怒,而不是抑郁。另外,几个研究却都发 现神经阻滞剂对减轻BPD的抑郁有效。(soloffeta1., 1989;CowdryandGardner,1988;MontgomeIyandMontgomer— v,1982)。stein等(19950)发现心境稳定剂对BPD患者有 效,但是主要是减少冲动,提高整体功能,而不是抗抑郁, Links等(1990)研究发现锂盐主要是减轻边缘人格患者的冲 动行为,CowdryaJldGardner等(1988)发现卡马西平对BPD 患者无效。这些研究提示两者不具有相同的生物学机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武汉中德心理医院)43006l;2、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3、武汉精神卫生中心 万方数据 ·108· 制㈨15】。 Rothschild等人的研究则从病程转归这个侧面反映了抑 郁障碍者和人格障碍的关系,发现抑郁的病程越长,人格障 碍的诊断率越高,尤其是反社会人格障碍、BPD、回避人格障 碍和慢性MDD紧密相关。抑郁障碍者中,12。5%合并BPD, 其平均病程为6.1年,但是回归分析发现,BPD和抑郁的病 程并不存在密切相关‘1⋯。 3生物学研究 除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外,生物学研究是另一条探索MD 和BPD关系的主要途径。 DST对于MDD有较高的特异性。有研究对BPD进行了 DST试验,发现BPD者的脱抑制率在9.5%到62%。但是很 多试验中并没有把合并重型抑郁症的患者排除,DelaFuente 等作了比较精确的研究,得出单纯的BPD者的DST脱抑制 率是25%,和抑郁症者组的65%的脱抑制率比较起来有显著 差异m1。另外多个研究显示,BPD患者HPA轴的高敏感性, 低水平的氢化皮质醇等特征也和抑郁症者的生化水平截然 相反‘1””1。也有研究发现边缘人格者的MA0水平、TRH试 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等指标都和MDD患者存在显著差异, 甚至截然相反旧2。⋯。 但是也有证据支持两者有共同基础。睡眠研究发现 BPD患者和MDD患者同样具有REM潜伏期缩短的特征,但 是同时发现了BPD患者的一级亲属也有同样的REM期特 征,而且这些一级亲属多有MD拉“。steinberg等研究发现, BPD者和MDD者有相同的胆碱能系统活性增高的特征心“。 有研究发现,抑郁症者和BPD者都出现了对酚氟拉明的催乳 素水平降低,这提示两者有共同血清素系统的改变汹。1|。 G0yer等对6例BPD患者的PET研究发现,他们的眦外耳门 连线上方81毫米处前皮质的中前部代谢水平降低,而眦外 耳门连线上方55毫米处前皮质的中前部代谢水平增高,这 种代谢模式和抑郁症患者的代谢模式是相同的。但是,其研 究中有三例被试有MDD病史‘3⋯。 4讨论及鉴别 上述相互矛盾的研究结果让精神病学家们对MD和 BPD的关系众说纷纭,总结起来,主要有四种假设:1)抑郁是 BPD的基础,并且导致了BPD的主要人格病理现象的出现; 2)在某些个体中,BPD可以导致临床上可诊断的MD;3)两者 不相关,它们之所以会在某些个体身上同时出现,是因为它 们都是患病率很高的疾病。4)抑郁和BPD有重叠的、非特异 性的病因来源‘33’⋯。近年来很多学者都比较支持支持上述 的假设(3)。 但是也有学者提出使用“双相谱系障碍”这个诊断来弥 合两者之间的差异。如Akisal提出,有循环情绪气质或情绪 激越气质的人容易在青春期或成年早期表现出短期、快速的 双相情绪障碍的表现,这些表现往往会被医生们诊断为 BPD,他提出对这些人来说,应该使用双相谱系障碍(abipolar spectmmdisorder)诊断¨“。Deltito也认为,BPD和双相障碍 只存在量的差别,而不是质的差别,BPD本质上是一种超快 速循环障碍m1。Hirschfeld提出了广义的双相谱系(thebipo一 1arspectnlm)的概念,他认为这个谱系包括了各种混杂的状 态。其中抑郁混杂状态(depressivemixedstates)包括了烦躁 不安,兴奋易怒,极度疲劳,思维加速,焦虑,惊恐发作,自杀 性强迫和冲动等。同样,如果患者这些症状频繁发作并迁 延,是容易被诊断为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口“。Ghaemiand Good衍n同样支持用双相谱性障碍(bipolarspectrumdisorder) 的诊断来扩展双相障碍的诊断口“。 周玉萍等总结文献后对此提出反对意见,“这些研究结 果提示:人格障碍与抑郁障碍共病现象普遍存在,抑郁障碍 与一个类群以上的人格障碍有显著性相关的共病现象。虽 然抑郁症常见于边缘型人格障碍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但其 他类型人格障碍亦可伴发抑郁,且所占的比例仍是很大的, 所以不存在边缘型人格障碍与情感障碍的特殊统一连续 体‘8|。” 多项研究表明,双相障碍在该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 6.4一10.9%,而所谓双相谱系障碍患病率令人震惊的达到 了23.7%,以至于研究者自己提出,这种戏剧般的结果提示 着需要重新定义诊断标准¨“。正如PaJis所言,把BPD者归 为双相谱系障碍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它们对双相障碍起效的 药物对BPD患者效果甚微,特别是在目前已经有可靠的证据 证明心理治疗对BPD该患者有效。可能会妨碍患者的获得 有效治疗的机会’1“。 P觚s,Magil等总结了从1980—2003年上百篇BPD和 MD的研究文献,提出BPD患者和MD患者的心境存在几方 面的不同:1)边缘人格患者的心境和环境事件高度相关,其 情绪不稳定(a&ctiveinstability,AI)是边缘人格患者的显著 特征,同时,BPD者有显著的高水平的冲动性;2)病程不同, BPD者的情绪低落往往是长期的,早期发病,MD者的病程虽 然也有可能是长期的,但是病程中往往呈现出发作一缓解的 特征,不像BPD患者那样长期存在情绪困扰,而且MD可以 在任何年龄阶段发病;3)治疗反应不同。BPD者的对药物治 疗和心理治疗的反应性都没有抑郁障碍者显著。 在临床上要评定BPD和抑郁障碍的共病,首先需要详细 的回顾病史。包括详细检查最近和过去MD发作的本质。 如果怀疑有躁狂或抑郁的发作,需要详细的判定诱发事件、 初次发病时间,病程,以及心境改变的实质。BPD患者经常有 快速的情绪改变,这种情绪改变往往只持续数个小时或数 天。同时要确定这些心境改变是否是由于人际关系的改变 引起的,尤其是是不是因为患者觉察到了抛弃。即erand Brittlebank指出,如果MD患者有冲动行为、很差的人际关 系,和频繁过量服用药物的历史,应该考虑合并BPD。他们 特别指出应该注意初发年龄和患者的抑郁类型,例如是否是 青春期发病,病情反复发作并且导致心理社会功能下降,详 万方数据 土塑煎塑匡堂!Q堕堡筮!!鲞箜!塑 细评定症状发作的情况后,还需要获得详细的家族史,治疗 史和发育史,人际关系史。对于患者在轴一疾病发作的时 期,是很难进行有效评定的,而且可能造成人格障碍漏诊。 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应该在轴一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进 行人格障碍的评定。有关BD患者容易被诊断为BPD,有学 者提出这是因为.首先,在患者的症状符合BD的诊断前,经 常会有数月或数年体验心境和行为的混乱和起伏,这些表现 容易被诊断为BPD,其次,亚症状的发作会导致人际的冲突 和病理个性的发展,从而造成BPD的诊断。而且,超快速循 环的BD容易让临床工作者倾向于诊断这些问题为性格的问 题而不是MD的症状。1L”1。 看起来似乎从临床工作的实际要求出发,治疗者们应该 考虑把BPD和MD分开。 但是最近,smith等人同样总结了很多研究结果,却得出 了截然相反的结论:他们仍然坚持应该用连续谱的观点来对 待这两个疾病,而且同样宣称把BPD归类为双相谱系障碍有 有利于患者,因为患者可以认识到他们是患了一种精神科的 疾病而不仅仅是“性格有偏差”,也便患者接受精神科药物治 疗‘驯。 笔者认为,上述分歧的解决除了有待相关基础研究的进 展以外,研究本身过多偏倚也是一个直接的造成分歧的原 因,很多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把握统计学标准尚欠严格,如样 本量过小、诊断没有使用半结构化访谈、研究分组不够细致、 鲜见多中心研究和meta一分析的结果等。目前对这两个疾 病的关系本质尚缺乏足够证据,有待更多的高质量研究促进 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罗小年,应该注意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研究,JclinPsycholMed. 2005.Voll5.No.2 2 B而eger,P.,Ehrt,U,M蛐ems,A.,F’requencyofComorbidPe瑁onali- tyDisordersinBipolaraIldUnip01arAfkctiveDisordersComprehen. sivePsychiatry,V01.44,No.1(January/February),2003:pp28 —34) 3 JoycePR,MulderRT,LutySE.Bordedinepersonalitydisorderinma— jordepression:symptomatolqgy,tempemment,character,diferential dmgre8ponse,and6一montIloutcome.comprPsychiary,2003,4(1): 34~43 4郭慧荣,肖泽萍,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共病研究,国外医学精神病学 分册,2004年第31卷第l期 5 PepperCD.DSM一Ⅲ一RaxiaⅡeomorbidityindysthymia锄d眦一 jordepression.AmJPsychiatry,1995,152:239 6高成阁,王赞利,纪术茂,陈策,马现仓,缓解期重性抑郁与心境恶 劣患者人格特征及人格障碍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年 第ll卷第3期,176—179 7李玉娥,周玉萍,王玉革,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7月第14卷 第7期,抑郁障碍和人格障碍共病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 8周玉萍,刘霞,抑郁障碍与人格障碍的共病研究,山东精神医学, 2003年第16卷第4期,254—256 9 HudziakJJ,Bo虢1iTJ,KreismanJJ,eta1.Clinicalstudyoftherela- tionof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rdertoBriquet’ssyndrome(hysteri— a),somatizationdisorder,antisocialper80nalitydisorder,andsub- stanceabusedisorders.AmJPsychiatry,1996,153(12):1598~ 1606 10 Zan8rini,M.C.,Fmnkenburg,F.R.,Dubo,E.D.,Sickel,A. E.,etc,A]【isI Comorbidityof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rder,AmJ Psychiatry1998;155:1733一1739 11 Z粕撕niMC,GundersonJG,M出noMF,SchwanzE0,Franken— burgFR.DSM—IIIdisordersinthefamiliesofborderlinepatients.J PersonalDisord1998;2:292—302 12 ComtoisKA,CowleyDS,DunnerDL,Roy—BymePP.Relation8hip between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fderaIldAxisI dia罢:Ilosisinseveri· tyofdepression蛐daIIxiety.JClinPsychiatry1999;60:752—758 13 Zimmem∞M,ManiaJI.AxisIdiagIlosticcomorbid蚵aJldborder- linepersonalit)rdisorder.ComprPsychiatry1999;40:245—252 14 K0enigsberg,H.W.,Anwunall,I,New,AS.,Mitropoul叫,V, Schopick,F.,Siever,J.L.RelationshipBetweendepressionand bo王derlinepersonalitydi80rder,DEPRESSl0NANDANXIE7IYlO: 158—167(1999) 15 P撕s,BordedineorBipolar?DistinguishingBorderlinePersonaliIy DisorderfmmBi—arSpectnlmDisorders,J.H8ⅣRevPsychi8try, 2004,12;140一145 16 RomschildL,Zimme珊arIM.Personalitydisordersandthedu瑚五onof dep瑚sive印isod8:aretmspectivestudy.JPersonalDis0Id,2002,16 (4):293~303 17 DelaFuenteJ.MendlewiczJ.1996.TRHstimulationanddexam— ethasonesupressionin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rder.BiolP8ychia— try40:412—418 18 SieverLJ,NewAS,ⅪmneR,NovotnyN,Koenigsbe唱H,Gross— maIlR.1998.Newbiolo舀calresearchstmte百esf打personalitydis— orders.In:SilkKR,editor.Biologyofper80nalitydisorders.W船h— in殍onDC:AmericaIlPsychiatricPress.p27—6l 19 Siever【J,BuchsbaumMS,NewAS,Spiegel—CohenJ,WeiT,Ha. zlenEA,SevjnE,NunnM,Ⅻtml)oulouV.1999.d,璩nnurm珂ne responseinimpulsiv8personalitydisorder船sessedwith[18F]nuoro- deoxyglucosepositironemissiontomography.Neumpsychoph蛐acolo- gy20:413—423 20 Gm8smaIIR,YehudaR,SieverIJJ.1997.7rrau眦aJldHPAa】【isac— tivityinpersonalitydisordersandno硼alcontrols.Paperpre8entedat aIInualmeeting0ftlleAmericaIlpsychia晡cAssoci撕on(abstract 万方数据 NR551),s蚰Dei90cA 2l YehudaR.1998.Neuroendocrinolo科0ftIauma柚dPrSD.InYehu— daR,editor.Psychologicaltmuma.W船hingtonDC:Americ蛐Psy· chiltdcPTess.p97—13t 22 DuvalF,MacherJ—P,Mokra]丽M—C.1990.Di珏b北ncebetween evellingandmomingt圭lymtropinrespon8est0pmtirelininm8jorde— pressiveepisode.ArchcenPsychiatIy47:443—448 23 YehudaR,soutllwickSM,EdeUWS,GiUerELJr.1989.kw plateletmono枷ineo】【idaseactivityinboIdedinepe璐仰alitydis0卜 der.PsychiatryRes30:268 24 s(m山wickSM,YehudaR,GiUerEL,PenyBD.1990.Plateletal— pha:2一ad】沱neq画cIeceptorbindingsitesinmajordepIessivedisorder 锄dboldedineper80nalitydisorder.PsychiatryRes34:193—203 25 ReistC,HaierRJ,DeMetE,Chicz—DeMetA.1990.Platelet MAOactivityinpersonalitydisorders明dnornlalcontrols.Psychiatry Res33:22l一227 26 YehudaR,southwicksM,PerryBD,GiⅡerEL.1994.PeIipheral catecholaminealte翻tionsinboIdedinepersonalitydisoIder.In:Silk KE,editor.Biological粕dneumbeh8vioralstudiesofborderhneper- ∞nal“ydi∞Ider.W鹊hjngtonDC:AmericanPsychiaIricP1.ess.p. 63—89 27 BattagliaM,Ferini—strambiL,SmimeS,BemardeschiL,Beuodi L.1993.Ambul8torypolysomnographyofnever—depressedborder- linesubjects:ahigh—riskapproachtorapideyemovementlatenoy. BiolPsychiatry33:326—334 28 SteinbergBJ,7IhstIllanR,MitropoulouV,SerbyM,Sil佗H11anJ, Coccar0E,WestonS,deVegvarM,sieverU.1997.Depressivere— sponsetophysostigminechallengein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rder patients.Neumpsychopharmacology17:264—273 29 Impez—IborJJ,saiz—RuizJ,Ide8iasLM.1988.r11lefbnnur踟ine challengetestinthe“fectivespectnlm:apossiblemarkerfbrendoge— neityarIdseverity.Phannac叩sychiatry21:9—14 30 SieverU,MurphyDL,SlaterS,delaVegaE,LjpperS.1984. !!翌吐堂垒竺!!翌!堕P!z!!!!坐:;塑!:!坐:!!:型!:兰 P1船maprolactinch粕gesfbUowingfbnnuⅫnineindepressedpatients comparedtocontr01s:Anevaluationofcentralserotonergicresponsiv一 畸indepression.LifeSci34:1029一1039 3l CoccamEF,Siever【J,KIarHM,MaurerG,CochraneK,C00per TB,MohsRc,DavisKL.1989.serotonergicstudiesina髓ctive andpBrsonalitydi80rders;correIateswitllsuicidalandimpulsive喈 gre8sivebehavhArchGenPsychiatry46:587—599 32 GoyerPF,AndreasonPJ,SempleWE,ClaytonAH,KingAC, Compton—T0tllBA,schulzSC,CohenRM.1994.P0sitIDneIIIis- siontomographyaIldpersonalitydisorders.Neuropsych叩harIIlacolo目 lO:21—28 33 GundersonJG.EⅡiottGR.1985.哺einterfacebetweenborderline personalitydisorderandaⅡ÷ctivedisorder.AmJPsychiatry142:277 —288 34 GundersonJG,PhillipsKA.1991.Acurrent“ewofthem如ce betweenbofdelinepersonalitydisorderarIddepression.AmJPsychia. try148:967—975 35 AkiskalH.Th6prevalentclinical8pectnlmofbipolardisorders:be· yondDSM一Ⅳ.JClinP8ychopharIIlac011996;16:4S—15S 36 DeltjtoJ,MartinL,彤e位ohlJ,AustriaB,聒ssilenkoA,CodessP, andothers.Dopatientswith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rderbelongto thebipolar8pectn】m?JAffectDisord200l;67:22l一228 37 Hirsc}如1dR. Bipolarspectnlmdisorde。:impmvingitsrecognition anddia驴osis.ClinPsychiatry2001;62(Suppl14):5—9 38(强aemiS,KoJ,G00dwinF.”Cade§Disease”粕dbeyond:misdi— agIlosis,antidepre8saIltuse,a11dapmposeddefmitionforbipol盯 spectrumdisorder.CanJPsychiatry2002;47:125—34 39 Ma矛ll,CA,CanJPsychiatry,Vol49,No8,August2004,ne BoundaryBetween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rderarIdBipolarDi朴 de。:CuⅡentConceptsandChallenges 40SIllith,DJ,MuirMJ,Blackwood,DR.Isb0Iderlinepersonalitydis— orderpartoftllebipolarspectmm?HARVREVPSYCHIATRY, 2004;12;133一139 万方数据
/
本文档为【边缘性人格障碍与心境障碍的共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