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陈染:孤独感觉中的女性形象

陈染:孤独感觉中的女性形象

2013-10-16 3页 pdf 128KB 42阅读

用户头像

is_934378

暂无简介

举报
陈染:孤独感觉中的女性形象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OO4年第24卷第2期 SUN YATSEN UNIVERSITY FORUM ,Vo1.24 No.2 2004 陈染:孤独感觉中的女性形象 曹燕云 (广ej_国土资源工程学校,广东 广州 510663) 摘 要:文章认为,陈染通过其笔下孤独的女主人公对孤独的深刻体验和感悟,表现了现代 女性对自身生存意义的探究和追求,也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关键词:陈染;孤独;自由;女性自我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792(2004)02.0196-0...
陈染:孤独感觉中的女性形象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OO4年第24卷第2期 SUN YATSEN UNIVERSITY FORUM ,Vo1.24 No.2 2004 陈染:孤独感觉中的女性形象 曹燕云 (广ej_国土资源工程学校,广东 广州 510663) 摘 要:文章认为,陈染通过其笔下孤独的女主人公对孤独的深刻体验和感悟,表现了现代 女性对自身生存意义的探究和追求,也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关键词:陈染;孤独;自由;女性自我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792(2004)02.0196-03 中国当代文坛,有不少关注女性自身的女性主义作家,她们大胆细腻地描摹女性自身 独特的经验和体验,具有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展示了女性自我复杂曲折的内心世界。然 而,很少人能像陈染这样执著而细致地全面叙述女性对孤独的感觉体验,她通过其笔下的 女主人公对孤独的深刻体验和感悟。表现了现代女性对自身生存主义的探究和追求,也揭 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陈染让作品中生存于孤独感觉中的女性成为积极说话的主体,用她们灵与肉无法结合 的矛盾形象来揭示孤独的社会意义。 一 、 自觉的孤独者 20世纪世界文学中孤独感的描述已成为作家的创作母体。最著名的有马尔克斯的 《百年孤独》。马尔克斯所表现的孤独,是一种民族性的孤独,有着历史的凝重感和鲜明的 社会责任感。陈染以强烈的女性 自我意识将女性的孤独推上首位,在她的女性主义视角 下,她关注的是女性的个人经验,这也就决定了她的孤独没有 《百年孤独》中的那么明 确,那么稳定。她所书写的孤独没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仅是一种个人化的生命感受。 但这种生命感受是立足于人性的提升、完善和女性的成长与解放这一女性主义理想的立场 上,是有普遍性和深刻性,一方面,陈染笔下的孤独虽远离时代的社会广阔的大背景,但 这孤独不仅仅是一种情绪的渲泄。而且是一种生命的流动,是从心灵幻界中表现其现实的 意义。另一方面,孤独是社会造成的孤独。现代文明社会尽管给女性提供 了各种社会权 利,但对于追求人格独立,精神 自由的女性而言,女性自我仍承受着多种角色的挤压和身 心的分裂与疲惫。女性没有 自己的准则维护自我的尊严与独立自由。这也反映出了社会生 存环境的缺陷。这种缺陷虽并非每个人都清醒自觉地意识到,但它造成了女性自我与社会 的疏离。隔膜是客观存在的,大多数女性没意识到自已是孤独的,因为她们已经适应了这 个缺少女性价值、尊严与自由的社会生存,她们在不自觉地默默承受这种孤独。正因为如 · 收稿 日期:2003—11—12 作者简介:曹燕云 (1977一),女,广东国土资源工程学校助教。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此,她们还和社会融合着。 陈染意识到这社会的缺陷生存,她笔下的女主人公与其他女性最大的不同就是,她们 是自觉的孤独者。她们渴望从社会人群中分离出去。她们的女性意识在更高层次上要求获 得女性自己作为 “女人”独有的尊严和人格独立,这意味着要摆脱对社会,对他人的依 附,而这些孤独女性的深刻悲哀正在于:社会是她们的生存之根,她们要摆脱的正是她们 所依附的社会,这也构成了女性自我生存的一个永恒的悖论。 陈染笔下的女主人公们,显然都有这样的特点:容貌纤丽、清秀、性情孤寂忧伤,对 生命不乏激情追求。她们向往精神的自由独立,追求生命完满美好的感情,执着探求生命 的意义与价值。在探求的过程中,她们不满足于貌似充盈,其实虚空的现实生活。拒绝外 部以男性为中心的世俗社会。封闭自我转而将自身放逐于内部世界。与回忆梦幻相伴。让 事物更多地从自己的想象中发生 ,让想象赋与事物以她们想要的方式和意义。然而,由于 她们的心理世界无法转译成外在现实,令理想与现实悖离,加深了女性自身的矛盾,当女 性自我无法或不愿进入社会与他人交往,而社会和他人也无法进入其个人生活和内心世界 时,孤独便产生了。 二、理想和现实的夹缝中生存的女性自我 陈染和她的女主人公都意识到作为女性保持自我人格独立的重要。她们要求改变现 状,试图超越 自我。为了证明人格的独立和自我的价值,她们必须丢掉一切依附于任何人 的幻想,自己承担 自己的生存。她们在没有依赖关系的诉说中,获得了女性自我的精神自 由、独立。但这种女性人格的独立没有为她们带来凯旋之感。她们在孤立无援的时候才真 正意识到,作为个人的力量,还没强大到足以支撑自己,不能在较高的层面上独自承担一 切。她们只好徘徊在现实和理想的边缘,在飘泊无着的心路历程中独 自承受着巨大的孤 独。 《无处告别》中的黛二,在学院里努力地工作,却总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为了实现自 我的价值,开始新的生活,个性孤傲的她毅然辞职出国。然而,国外的社会仍与孤独的黛 二格格不入。优裕舒适的物质生活依然不能填补她精神上难以名状的空虚。后来,她终于 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她要活得纯粹,活得充分,活得更像她自己。于是,她再次放弃 了令人羡慕的国外舒适的生活,回到国内寻找理想的生命之爱。而在国内,她却不得不为 生活疲于奔命再三碰壁。与世俗的缪三、麦二等女性相比,物质生存基础对黛二而言是次 要的。她清高孤傲的品性、优雅的气质,总使得她与世俗的现实生存环境不能相容,她精 神上的超然并未令她在生活中应付 自如。她为了要让 自己活得更像她自己,不依附任何 人,就必须在现实生活中证明自己也是独立的。为了找一份工作,黛二不惜求权拜官,但 她的个性往往使她无功而返。 黛二为摆脱灵魂的困境在现实中四处寻觅冲撞,反而陷入了更深的生存困境。她想以 自己的方式去实现自我的价值与追求,承担自己的生存,却不堪忍受外在世俗社会的喧嚣 和人际关系的复杂虚伪。世俗生存在她渴望到达的理想天国前设置了重重障碍。也就是 说,现实本身就是障碍。黛二在现实与理想的夹缝中苦苦挣扎。无所适从。黛二时刻准备 “永别”,但跟谁永别,别什么,她自己也弄不清。她永远在渴望孤独与逃避孤独边缘游 移。黛二体现了现代知识女性灵魂自由和精神话语一片空白的真正孤独境遇。 l9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用语言吮舔伤口的女性 在男性社会中受伤的女性逃到语言世界中。用语言抚慰自己,保存自己。陈染用语言 表现孤独,修改孤独,使孤独可以承受。并且,在这个用语言营造的纯粹私人化空间里享 受孤独。 在陈染的作品中,我们对名为黛二、水水、肖蒙等的女人并不能说出多少令人感兴趣 的事来 ,只有她们的孤独、焦虑、绝望、矛盾的心理状态,才是可以被我们确切把握的。 在陈染的小说里,孤独的情绪几乎遍布于每个故事场景中,孤独都是女主人公们在不同时 空的共同体验。孤独成了女性 自我的内心事件,所以,它又是不可验证的,虚拟的。它的 起始、停留和消失都取决于女性自我对 自身、世界的关注。陈染用语言这种有意味的形式 将这种个人化的孤独表现了出来。 孤独意识在陈染小说的意象、语言和叙述方式上都得到体现。“门”“窗”“墙”是陈 染喜爱的意象。关上门,拉上窗帘,让四堵墙围成一个没有出口的房间,守住一个绝对的 自我空间,这是小说中女主人公的习惯 也是陈染的习惯。尼姑庵幽暗、湿润、静谧正是 她们所迷恋之处,而明亮的白炽灯,奔跑着阳光的大操场,却令她们厌倦。除此之外,小 说中还不断出现冰冷的太平间,哭泣的北风,如此阴冷的意象往往将人物推向恐惧、绝望 的边缘。无边的孤独浸润着女主人公敏感善思的心灵。 理想与现实的悖离使得女性自我急于逃离混浊的世俗现实。她们无处可逃,只有逃向 自己,切断通向他者的路,关上通向世界的窗,退回到自己思想的天地。她们在沉思冥想 中,用语言构造世界,用语言表现孤独 。如 “井田样的稿纸是舞台,文字是脸孔,世界 就会大得无边,”她们对冥想的偏爱,对孤独的痴迷,是因为 “抽象很美,就会在梦中凉 滑的舌尖上垂挂一只摇坠的乳房,梨子般幽幽芳香。”艺术化的语言,造就了语言化的孤 独,显示出个人化,女性化叙述的独特魅力。 作者不仅用语言表现孤独。让孤独变得可以承受,又用语言容纳孤独,享受孤独。在 《私人生活》中,倪拗拗从书上读到 “孤独其实是一种能力”,她把西西弗斯承担自己苦难 的崇高感,读成了从自己苦难命运中寻出美来自我陶醉的自欺妙法。她对自己的这种独自 一 个强撑着对抗世界有一种悲壮感。女主人公们在孤独中寻找一种话语方式,抒发自己的 爱与恨,把人带人她们个人的超越世俗的理想天国中去,引发人们对诗性生存的向往。 作者把现代女性对孤独之痛的体验与人的生存困境联系起来。但作者又不愿人被孤独 寂寞轻易压垮,因而,她笔下的女主人公面对孤独时,往往在体味痛苦之际也获得一种生 存的勇气,所以,孤独感觉中的女性形象更给人一种悲剧性的美感。 参考文献: [1] 孟繁华.忧郁的荒原:女性漂泊的心路秘史[J].当代作家评论,1996,(3) [2] 梁振桂.新时期小说女性形象浅议[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7,(2). [3] 戴锦华.个人和女性的书写[J].当代作家评论,1996,(3). 198 (责任编辑 赵 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陈染:孤独感觉中的女性形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