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香蕉苹果汁

香蕉苹果汁

2017-03-31 3页 doc 37KB 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9014

暂无简介

举报
香蕉苹果汁山羊的豢养治理及疾病防治[宝典] 山羊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 第一章 养羊业生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一、养羊业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养羊业生产的现状 我国羊肉产量虽然位于世界第一位,但人均占有量低(2.08kg),新西兰为139.49kg。 (二)我国养羊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1、千家万户饲养与大市场的矛盾。我国养羊业饲养管理水平低,还没有完全改变靠天养畜的局面,羊只往往得不到需要的营养水平,生产性能不能充分的发挥,特别是抗自然灾害能力差。集约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饲养水平很低。 2、羊品种良种化程度低,生产力...
香蕉苹果汁
山羊的豢养治理及疾病防治[宝典] 山羊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 第一章 养羊业生产的现状、存在的问及措施 一、养羊业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养羊业生产的现状 我国羊肉产量虽然位于世界第一位,但人均占有量低(2.08kg),新西兰为139.49kg。 (二)我国养羊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1、千家万户饲养与大市场的矛盾。我国养羊业饲养管理水平低,还没有完全改变靠天养畜的局面,羊只往往得不到需要的营养水平,生产性能不能充分的发挥,特别是抗自然灾害能力差。集约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饲养水平很低。 2、羊品种良种化程度低,生产力水平不高。 3、肥羔生产是一个薄弱环节:我国羊肉的生产主要是靠成年羊或者是淘汰羊,生产羊肉很不经济,成本高,羊肉品质差。肥羔生产我国从80年代开始研究并进行示范推广,但进展缓慢,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形成发展的势头。 4 、草场资源没有合理利用,天然草场严重退化:我国草场资源非常丰富,但没有合理利用,草场退化现象严重,草场建设工作跟不上。我国南方还有许多草山、草坡等饲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二、发展我国养羊业的主要措施(我国养羊业生产的前景) 我国是一个草原大国,草原畜牧业的范围占国土的一半以上,北方牧区天然草原近60亿亩(可利用43亿亩),南方农区还有草山草坡6亿多亩(可利用约4亿亩)以及沿海滩之余3000多万亩,这是我国十大自然资源之一,是发展草食动物的重要物质基础,加之羊产品始终供不应求。由此可见,发展养羊业生产的前景是广阔的。如何发展我国的养羊业呢,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呢, 1、积极改良羊种,加快发展肉羊、肉毛兼用羊和奶山羊。 我国大部分绵羊品种生产性能不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畜种中,粗毛羊品种比例较大,占整个绵羊数量的58.8%,而细毛羊为29.2%,半细毛羊只有12.0%。粗毛羊生产性能低下,年产毛量只有1kg左右。我国的普通山羊体型小,产肉量低。要想提高羊群的生产水平,必须积极改良畜种。在改良的过程中,又必须根据品种的经济价值、基因库和适应性进行综合考虑。对于有特殊经济价值的品种,应当以本品种选育为主,不断提高质量。 2、应大力发展羔羊肉的生产 我们国家四季分明,牧草从春天开始萌发,夏、秋季牧草处于旺盛的生长时期,到了冬春季,牧草进入枯萎期。由于这一特点,我们国家的冬春草场特别缺乏,夏秋季草场比较充裕,如何利用这一特点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羔羊肉的生产。绵羊春天产羔,经过一个夏秋季的育肥,到了冬季来临之前,全部宰杀。这样就能充分利用夏秋草场,减轻冬春草场的压力,增加单位面积草场的产毛、产皮和产肉率,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 3、加强草场建设 草场是发展畜牧业的主要基础。建国以来,我们国家在草场资源管理上出现了掠夺的多,投入的少,破坏的多,保护的少,给草原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亏损。到目前为止,我国退化、 沙化、碱化草场已超过13亿亩以上,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30%以上。我国草场资源虽然丰富,但一定要重视草场的保护、改良和提高。要固定草场的使用权,不得滥放乱牧,草场要有计划利用和改良,充分发挥草资源的作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人工草场,这是保证畜牧业高产稳产的主要措施之一。 4、大力发展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养羊业 羊的生产性能与饲养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合理的放牧,标准化的饲养,科学的管理,创造适宜的环境是提高绵、山羊生产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加强疫病的防治,是养羊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保证。因为羊都是以群为单位,特别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一旦发生,就会传染全群,甚至造成大批死亡。因此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做到定期预防、定期消毒、细心观察,发现疾病要及时治疗,严格封锁,防止疾病扩散。 第二章 山羊的一般饲养管理 一、山羊的饲养管理一般原则 (一)山羊的饲养 1、放牧:在我县自然条件下,可终年放牧,并适当补饲精料。放牧时要选择灌木林多、有毒植物少的地方。放牧时间采取夏秋早牧晚归,冬春晚出中归的方式进行。冬春季节早晚给予适当补饲,注意减少寒冷对羊只的影响;夏秋季节避免烈日曝晒,让羊只既吃得饱,又能很好地休息。 2、饲料、饮水:在充分利用灌木草地的同时,必须种植一定的牧草,以保证羊只越冬渡春的饲草供给,一般规模为10—20只基础母羊则需种草0.5—1亩,最好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及所收割的牧草进行氨化或微贮处理,以提高其饲用价值。补充饲草饲料时,不要随地倾倒,要用吊蓝或有栏饲槽,防止弄脏饲料,造成浪费。山羊要有足够的清洁无污染的饮水,平时应给予一定的食盐及微量元素。 3、圈舍:圈舍要求冬暖夏凉、通风良好,保持清洁干燥,并用生石灰水或来苏儿等定期消毒。最好将羊舍改成用木料铺设的离地面80—100cm的楼式漏缝地板圈,积粪池设在外边,利于降低圈内氨气含量和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同时,不与其他牲畜合圈。尤其是重胎羊,带羔哺乳羊和种公羊更要单圈饲养。 4、种羊的管理及羔羊的培育:选择种公羊要求个体大,雄性强,睾丸发育良好,毛色全黑,选择种母羊要求乳房发育好,骨盆大,产羔多。公羊配种期间要精心管理,给予补饲,每只每天补给0.2—0.3公斤精料,母羊怀孕期和哺乳期要防止鞭打和拥挤,同时每只补精料0.2公斤/天。种公羊要实行户与户、村与村之间异地交换或从外地购买更新,避免 10—20。 近亲繁殖。种羊配种时,一般要求公母比例为1: 放牧是饲养山羊的基本方式。在草场丰富的地区,山羊可以终年放牧,只在母羊产前、产后补以草料。在部分农区,饲养山羊以舍饲为主。集体饲养的羊群应有专用的羊舍和运动场,每日喂草料3—4次,饮水1—2次。在牧草生长季节,每日每只山羊喂3—5千克青草和鲜树叶,除奶山羊外都可满足其基本需要。在枯草季节,每日每只羊约需1.0—1.5千克青干草,种公羊及怀孕、哺乳母羊需补饲部分精料和多汁饮料1千克左右。 (二)山羊的管理 1(去角:由于山羊好斗,对有角品种的山羊特别是奶山羊在出生后5—7天内要去角。去角时将羊侧卧,用手指触摸角基感到有一硬的突起时,将此处的毛剪去,周围涂上凡士林, 以防止苛性钾(钠)浸蚀其它部分,取苛性钾(钠)棒一支,一端用蜡纸或脱脂棉包好,防止腐蚀人手,另一端蘸水在角的突起部位反复摩擦,直到出现血迹为止,这时在角基处撒上止血消炎粉。刚去角的羔羊应单独管理2—4小时,去角时注意防止涂药不均匀、不彻底或位置不正易出现片状畸形角。 2(修蹄:舍饲山羊,由于蹄于磨损少,若不定时修剪,严重会引起蹄病或蹄变形,一般每季修蹄一次。修蹄一般在雨后蹄质软时修剪,先用果树剪将生长过长的蹄尖剪掉,后用利刀将蹄底的边缘修整到蹄底一样平齐,修到蹄底见淡红色的血为止。不要修剪过度,整形后的羊蹄平整,前端呈方圆形。 3(刷拭:奶山羊应每天进行刷拭,以促进血液循环,保证羊体清洁和乳品清洁。刷拭最好用硬草刷自上而下,从前而后,刷掉皮毛上的粪草及皮肤残屑,使体毛光顺,皮肤清洁。 4(挤奶:挤奶是乳用山羊的重要作业。乳用山羊产羔后,羔羊隔离进行人工哺乳,把奶羊乳房周围的长毛剪掉,每天挤奶次数依产奶量而定。产奶量3千克以下者挤奶两次,产奶量5千克左右的每日3次。产奶6—10千克的每日4—5次,应具备清洁的挤奶室和挤奶台及挤奶杯、热水桶、盛奶桶、台称、毛巾、记录等。挤奶人员要做好个人清洁卫生。挤奶必须定时定人,并按一定的先后顺序进行。先将奶山羊引上挤奶台并固定好,给予少量精料让其采食,然后用40—50?的热毛巾将乳房、乳头擦干净,双手柔和地将乳房上下、左右揉搓3—4回,刺激乳房,促进泌乳。最初挤出的几滴奶弃去,挤奶方法有压挤法、滑挤法和拳挤法。拳挤法即用拇指和食指紧握乳头基部,防止乳汁回流,然后依次将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向手心压缩,奶即挤出 二、肉山羊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一)肉山羊的饲养方式 羊的饲养主要有两种方式即:放牧饲养、舍饲圈养两种方式。放牧饲养可以节省草料、设备等费用,饲养成本低,但受气候和季节的影响,尤其是冬季放牧是得不偿失。现在提倡舍饲圈养,使羊能均衡发育,还能合理利用饲料,饲料利用率相对较高,易形成养殖规模,提高商品率。 1、放牧饲养 (1)合理分解。种公羊50只,育成公羊群200~300只,成年母羊群200~250只,育成母羊250,300只为一组,羊群不宜过大,不便于管理。 (2)训练头羊。羊群的合群性强,必须训练头羊,使羊群按牧民的意图行事,便于管理。 (3)及时啖盐和饮水。要让羊喝上卫生的流动水,防止饮用池塘不流动的死水,以免感染寄生虫和病菌。同时要采取盐砖等形式及时补充食盐。 (4)合理补饲。根据羊的需要,结合放牧情况要及时补充麸麦、棉籽饼、玉米等精料,并补充骨粉和维生素A等添加料,保证羊群有足够的营养。 (5)要多吃少运动。放牧游走要慢,采食均匀,吃得要饱,防止过量的运动,减少体内消耗。 2、舍饲圈养 山羊的舍饲一般采取散放式,羊舍内设有草架、饲槽和饮水器具,保证有充足的粗饲料和饮水。同时要进行补料,以提高肉羊品质。下面介绍几种羊的饲料消耗。 山羊平均每日补饲定额 (单位:克) 类别 粗料 混合饲料 种公羊 500,800 200,250 成年母羊 1000,1200 100,150 育成羊 800,1000 100,150 哺乳羔羊 250,400 80,150 (二)肉羊的饲养技术与典型日粮 2、1、种公羊的饲养技术和日粮配方 (1)种公羊的饲养技术 种公羊的饲养要独立合群放牧、饲养和管理,要有足够的营养和健壮的体质,做到定期检疫、预防接种和驱虫。 ?非配种期。除放牧外,还要适当补饲,以保证足够的营养,如:青草期除放牧外每日补充精料500克,冬季补干草3000克、胡萝卜500克、食盐、骨粉各10克。 ?配种期。在配种期前30,40天为配种准备期,逐步提高营养水平,精料补充料先按60,70%饲喂,逐步增加到配种期的饲喂量。隔2,3天采精一次,定期检查精液品质,防止羊过度疲劳。 配种期放牧的种公羊除保证优质牧草外,每只每日补喂精料1,1.5公斤、优质牧草2公斤、胡萝卜0.5公斤、骨粉10,15克、血粉或鱼粉5克。舍饲的种公羊,日粮配比是禾本科干草35,40%,多汗饲料20,25%,精料45%,每日饲喂3,4次,饮水3,4次,运动6小时。 配种结束后就转入复壮期。约30,40天,饲养重点是恢复种公羊的体质,增膘复壮。 2.2、繁殖母羊饲养技术与典型日粮 繁殖母羊的饲养目的是最大限度发挥其繁殖性能,以保证多胎、多产、多活、多壮。 1、能繁母羊的饲养技术 (1)空怀期。是指断奶到母羊再次配种前的一个时期,即为恢复期,该期要选择牧草繁茂的草地放牧,适当延长放牧时间,以促进发情,提高受率,增加双羔率。 (2)怀孕期。母羊妊娠期5个月,头3个月胎儿发育缓慢,青草期一般不必补饲,枯草期要适当补料,保证适当的膘情。到妊娠后2个月,胎儿生长发育较快,约90%的体重在怀孕后期形成,因此日粮水平比空怀期提高40,60%,除放牧外每天应补喂干草1.0,1.5公斤,青贮料1.5公斤,精料0.45公斤,矿物质及维生素补充根据日粮情况而定。在饲养上要首保胎,不喂发霉、腐败、变质的饲料,不打、不惊吓,防止流产,临产前1周不远牧,便于分娩时及时回舍。 (3)哺乳期能繁母羊的日粮配方 配方1:饲料组成(每只每日):玉米0.06公斤,高粱0.1公斤,高粱糠或麦麸等0.05公斤,豆饼0.05公斤,粗饲料2.5公斤,食盐10克。 该配方适用于60体重公斤产单羔的母羊,羔羊日增重达200,250克,日粮中的粗饲料为优质青干草或树叶,同时补喂胡萝卜等多汁饲料。 配方2:日粮组成(每只每日):禾本科干草1.5公斤,豆科干草0.5公斤,青贮玉米1.8公斤,胡萝卜0.5公斤,碎米0.25公斤,豆饼0.1公斤。 本配方适用于50公斤产双羔的母羊,母羊日增重可达300,400克。 2.3、育成羊饲养技术与典型日粮 育成羊是指断奶后到第一次配种时的公母羊,即4,18月龄的羊,该时期要在放牧(或饲喂青粗饲料)的前提下适当补充精料、矿物质和维生素,以保证羊的营养需要。现提供羊日粮配方。 配方1:饲料组成(每只每日):高粱0.12公斤、玉米0.06公斤、麸皮0.06公斤、豆饼0.1公斤、粗料1.2公斤、食盐5克。 该配方运用于6,8月龄的育成母羊,日增重达150,200克,饲喂公羊时在此基础上添加5%。 配方2:饲料组成(%):碎玉米66.5%,豆饼29%,食盐1.5%,面粉1.5%,磷酸氢钙1.5%。 该日粮配方是5月龄育成母羊补充精料配方,除放牧补饲粗料外,日喂0.5公斤/只。 2.4、羔羊的护理 1、加强初生羔羊的护理 (1)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在冬季时要将羊舍封严外,地上要铺一层清洁的干草,必要时还要增加取暖设备,使舍内的温度保持在5?以上。 (2)尽早吃好、吃饱初乳,羔羊出生后10天,几乎每隔1小时就吃奶1次,20天以后每4小时1次。 2、加强母羊饲养,促进泌乳 (1)母羊饲养要抓好夏秋膘、保好冬春膘,妊娠后期补饲干草、多汁饲料和青草。 (2)根据羊膘情、年龄和产期调整牧地、水源,放牧时间不少于8小时。 (3)对瘦弱母羊要重点护理、哺乳母羊不能同妊娠母羊同群放牧或同舍饲养,防止相互影响。 3、搞好羊舍卫生 要保持羊舍清洁干燥,做好羊舍卫生,并对羔羊的食欲、精神、粪便等情况进行详细观察,发现疫病及时治疗。 4、缺奶羔羊代哺及人工哺乳 集约化养羊常实行早期(1,3日龄)断奶、或羔羊出生后因多胎、母羊死亡、母羊乳房损伤、母羊过瘦无奶等情况,可用母羊或母牛初乳喂养羔羊,日喂量300克,12,18小时内分3次喂给。 (1)代哺羔羊。即为利用保姆羊寄养。可以选择性情温顺、母性强、营养状况好的母羊进行代哺,可以用保姆羊的胎液、奶水或尿液在待哺羔羊的身体,防止母羊识别待哺羔羊,直至保姆羊接受奶羔为止。 (2)人工哺乳。要选择新鲜牛奶、羊奶、奶粉或代乳粉等代乳品,有时在奶内添加鱼肝油、多维素和各种微量元素,以确保营养的全价性,做到定时、定量、定人、定温。冬季时羔羊奶温35,41?,初生羔羊全天吃奶量相当于初生重的1/5,10日内羔羊日喂5,6次,10,20天日喂4,5次,20日龄以后羔羊已能吃草,日喂3次即可。 5、羔羊早龄开食补饲、放牧、运动 羔羊10日龄就可以补饲以锻炼瘤胃和尽早建立采集行为,补饲的时候,要求适口性好、营养好、成本低,现提供以下建议配方。 三、山羊夏季饲养技术 夏季草料丰富,是山羊生长、代谢最旺盛的季节。然而,由于这个季节气温高,湿度大,病虫害容易发生,特别是采用集约化养殖方式,由于山羊规模较大,场地集中,给饲养管理造成一定困难,稍有不甚,就有可能造成巨大损失。如何利用这个季节的有利条件,减少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生产效率呢, 1防暑降温 1.1羊舍门窗要能自行开闭。羊舍羊圈地面要干燥、卫生、通风。饮水应新鲜、清洁。晚上可把羊赶到圈外阴凉干燥的地方休息,让羊散发体热,或者把羊赶到院子里休息乘凉,半夜时再赶进羊圈。 1.2调节放养时间。夏季天气炎热,在放牧时间上和放牧方法上要灵活选择,上午要早出早归,下午要晚出晚归,中午不归,把羊赶到树荫下休息,或山岗背阴处休息。早晨出牧时要根据露水大小而定,露水较大时出牧时间稍晚点,午前将羊放到阳坡吃草,午后放到阴坡吃草,晴天热天要选择高燥通风的地方或树林中放牧。 1.3以树庇荫。山羊圈舍四周,种植杨树等落叶树木,树能调节气温和空气湿度,能够遮避夏季强烈的阳光照射,是理想的“降温设施”,树的落叶,还可以被羊采食。 1.4供足饮水。夏季应给羊饮足新鲜、清洁的井水,不要让羊饮脏水、鱼塘水,稻田水,及吃露水草,否则羊会生寄生虫病。 1.5喂食盐。喂食盐、主要是提高食欲,促进消化。长期缺盐,山羊食欲降低,生长减慢,营养不良,生产力下降。公羊每日每只需喂盐5,8克,哺乳母羊10一15克,其他羊只,每日每只喂盐10克。 2 防湿、防淋 2.1在高处建羊舍,配备羊床。羊舍选址时,宜选在高处,避免雨水的流入。羊舍内宜架入羊床,羊床具有隔热、隔湿、通气的作用,能有效地减少山羊发病。 2.2做好羊舍防漏工作。每年春夏之际,必须将羊圈屋面检修一次,以防漏雨。 2.3避免羊淋雨、吃雨水草、露水草。夏季雷阵雨较多,羊群一旦遭到袭击很容易伤体、感冒、掉膘,因此,下雨时必须将羊群赶回羊舍,不要淋雨放羊或雨后立即放羊,以避免羊淋雨、吃带雨水的草。早晚放羊,不宜让羊吃带露水的草。 2.4及时清理粪便。羊有随地方便的习惯,粪便既增加了羊舍的湿度,又增加了空气中氨的浓度,为病菌滋生提供了条件,因此,每天早晚必须将羊舍里粪便打扫干净,保持羊舍的清洁卫生。羊舍、运动场要经常打扫,并定期消毒。 3 防病虫 3.1搞好防疫工作。着重预防消化道疾病和寄生虫病。在平时常发生某种传染病的地区,或有某些传染病潜在危险的地区,有计划地对健康羊只进行免疫接种,预防和控制羊传染病。 3.2对羊圈、羊舍搞好日常消毒。消毒的目的是消灭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羊圈、羊舍应实行可行消毒,定期对羊圈和羊舍的用具、地面土壤、粪便、污水、皮毛等进行消毒。 3.3夏初对每只羊进行药浴,杀死寄生虫与卵。药浴是防治羊只体外寄生虫,特别是防治羊螨病的有效措施。 3.4对山羊粪便集中堆放、消毒。采取药杀、发酵等方式杀死寄生虫的成虫或卵。 3.5保持饮水干净。早晚各换一次干净清水,不留隔夜水,防止水中病菌和寄生虫的繁殖,羊在饮水时,病从口入。 3.6防止蚊子骚扰。夏季蚊子大量繁殖,严重影响山羊的休息和生长发育,特别是初生羔羊,严重的可使羔羊眼睛肿胀,看不清东西,因此应在羊舍喷洒灭蚊药液、点蚊香或使用驱蚊灯等。 4 防饲料霉变和短期内草料缺乏 4.1保持饲料质量,预防霉变。夏季饲草要定期进行检查,一旦出现了霉变,要立即处理掉,不能再喂羊。 4.2合理确定羊群规模,保持羊群规模和饲草比例的协调。无论是种草养羊还是收购饲草和秸秆养羊,都必须以能够筹集到的饲草量为前提,确定山羊饲养量,羊群过小,不经济;过大会导致草料不足。 4.3防止草料的短期缺乏。羊是活口,一天不能无食。单纯以种植牧草养羊,新牧草还没有长大,上一季牧草已经不能利用,很容易引起草料缺乏,因此,必须有所贮备,防止青黄不接。另外,夏季出现连阴雨天气也是常有的事,必须有所准备。 5 预防中毒 5.1禁用刚喷过农药的青草。饲养者必须密切关注割草或放牧区周边农田(林地)病虫防治农药的喷洒时间,一般在农药喷施7天后方可割草喂羊或放牧,如喷洒内吸性农药,需在14 天或更长时间,其杂草方可利用。 5.2加强羊舍消毒管理。羊的圈舍消毒前,必须将羊群赶出圈舍,进行空圈空舍消毒,饲槽、水盆消毒后,在重新使用前,要用清水冲洗干净。消毒用药一般用草木灰液、生石灰液、碘酒稀释液等弱杀性药剂较好,如果用强杀性药剂,如烧碱等,严禁与羊体表接触。 5.3不要饲喂霉烂变质的草料。要把饲料贮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饲喂前要仔细检查,及时清除草料中的霉变物质,受污染的草料应弃之不用。 5.4 防止饮水中毒。羊群饮用水一定要清洁卫生,最好采用地下井水,对喷洒过农药或施有化肥的农田排放的水,不应作饮用水,被工业废水废物污染的水、池塘及水坝中的死水,也不宜让羊饮用。 6 防止过度跑放和跨爬 6.1草地轮放。提倡有计划的轮牧,饲养员应熟悉草山各地长草情况,分为几块小牧区,轮回放牧。如果长期在一块草地上放牧,不仅草长不好,羊不喜欢吃,而且会因严重污染而易患寄生虫等疾病。 6.2保持公母羊一定的比例结构。公羊爬跨既消耗了公羊体力,也容易使怀孕流产。公母羊必须保持一定比例,一般公母比为1:15,25为宜,公羊比例大容易造成过度爬跨。公羊数量多时,公母羊要分开放养。 6.3及时去势。对不作为种用的小公羊要及时去势,羔羊去势一般在出生后2个月左右,可采用捆扎、阉割、药物等方法,以防放养时爬跨,以及乱交导致配种混乱,影响配种的计划和后代的质量。 6.4加强孕羊和羔羊的护理。放牧出入圈防拥挤,放牧时不跳沟坎,不爬陡坡,要多喂新鲜豆浆,怀孕母羊应单栏喂养,防拥挤流产。羔羊应补饲精料。 第一章 常见传染病 第一节 羊传染性胸膜炎的诊断及防治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羊支原体性肺炎,俗称“烂肺病”是由支原体引起羊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浆液性和纤维蛋白性肺炎以及胸膜炎为特征。它在亚洲、非洲及其他养羊发达地区呈广泛流行。 一、病原 引起山羊支原体性肺炎的病原体为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分类上属于支原体科、支原体属。丝状支原体为一细小、多形性微生物,革兰氏染色阴性,用姬姆萨氏法、卡斯坦奈达氏法或美蓝染色法着色良好。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弱,对红键素高度敏感,四环素和氯霉素也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但对青霉素、链霉素不敏感;而绵羊肺炎支原体则对红霉素不敏感。 二、流行特点 自然条件下,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只感染山羊,以3岁以下的山羊为多;绵羊肺炎支原体可感染山羊和绵羊。病羊为主要传染源,病肺组织以及胸腔渗出液中含有大量病原体,主要经呼吸道分泌物排菌。耐过羊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也可成为传染源。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传染性强。阴雨连绵,寒冷潮湿,营养缺乏,羊群密集、拥挤等不良因素易诱发本病。羊痘、羊狂蝇侵袭等可继发暴发该病,且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三、临床症状 潜伏期短者5,6天,长者3,4周,平均18,20天。根据病程和临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3型。 1.最急性 病初体温增高,可达到41,42?,极度委顿,食欲废绝.呼吸急促而有痛苦的呜叫。数小时后出现肺炎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并流浆液带血鼻液,肺部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听诊肺泡呼吸音减弱、消失或呈捻发音。12,36小时内,渗出液充满病肺并进入胸腔,病羊卧地不起,呼吸极度困难,黏膜发绀,最后窒息死亡。病程2,5天,有的仅12,24小时。 2.急性 最常见。病初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呆立一隅,不愿走动,继之出现短而湿 ,5天后,咳嗽变干而痛苦,鼻液转为黏液一脓性并呈铁锈色,的咳嗽,伴有浆液性鼻漏。4 黏附于鼻孔和上唇,结成干固的棕色痂垢。多在一侧出现胸膜肺炎变化,叩诊有实音区,听诊呈支气管呼吸音和摩擦音,按压胸壁表现敏感、疼痛。高热稽留不退,食欲锐减,呼吸困难和痛苦呻吟,眼脸肿胀,流泪或有黏液一脓性跟屎。口半开张,流泡沫状唾液。头颈伸直,腰背拱起,腹肋紧缩,孕羊大批发生流产。有的发生臌胀和腹泻,甚至口腔发生溃烂,唇、乳房等部位皮肤发诊。濒死前体温降到常温以下。病期7,15天,有的可达一个月。幸而不死的转为慢性。 3.慢性 多见于夏季。全身症状轻微,体温升到40?左右。病羊间有咳嗽和腹泻,鼻涕时有时无,身体衰弱,被毛粗乱无光。在此期间如饲养管理不良,可因并发症而迅速死亡。潜伏期平均18,20天。 四、防治 1.预防 提倡自繁自养,新引入的山羊,应隔离观察1个月确认无病后方可混群;对疫区的假定健康羊,每年用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苗接种。病菌污染的环境、用具等应严格消毒。 治疗 使用新砷凡纳明“914”治疗、预防本病有效,剂量:5个月龄以下羔羊0.1,2. 0.15克,5个月龄以上羊0.2,0.25克,用灭菌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稀释为5%溶液,一次静脉注射,必要时间隔4,9天再注射一次。可试用磺胺嘧啶钠注射液,皮下注射,每天1次;病的初期可使用土霉素,以每天每千克体重20,50毫克剂量分两次内服;氟苯尼考每千克体重20,30毫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天。酒石酸泰乐菌素每天每千克体重6,12毫克,每天肌肉注射2次,3,5天为1个疗程。也可使用用泰乐菌素治疗,剂量为15毫克/公斤体重,每日2次,连用5天,同时注射呼喉通(江西百思特药业公司生产)0.2毫升/公斤体重,每日1次,连用3天,对部分重症羊注射新斯的明,后用泰乐菌素减半维持量巩固效果明显。 第二节 口蹄疫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它动物。临床上以口腔黏膜、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目前,虽有不少国家已消灭了本病,但在非洲、亚洲和南美洲,很多国家仍有本病的流行。本病有强烈的传染性,一旦发病,传染速度快,往往造成大流行,不易控制和消灭,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被国际组织确定为A类传染病,且为A类动物疫病名单之首。 一、 病原 口蹄疫病毒属于RNA病毒,在感染了FMDV的细胞培养液中,有4种不同的粒子。 其中一:最大的粒子为完整病毒,是具有感染性的。 二:第二种为不含有RNA的空衣壳,没有感染性,有特征性和免疫性。 三:无RNA,无感染性,有抗原性。 四:不具有活性的RNA聚合酶,它进入细胞,经细胞蛋白酶激活后才有酶活性,能诱发动物产生群特异性抗体,无型特异性。因此可以用来检测各型口蹄病毒感染动物的血清抗体。 FMDV具有多型性、易变性的特点,根据其血清学特征,可分为七个血清型,即O,A,C,亚洲?,南非(?,?,?)型。每一型内又有亚型。各型之间在临床表现方面没有什么不同,但彼此均无交叉免疫性。 病毒的这种特性,给本病的检疫、防疫带来很大的困难。 FMDV在病畜的水疱皮内及其淋巴液中含毒量最高,在水疱发展过程中,病毒进入血流,分布到全身各种组织和体液,在发热期血液内的病毒含量最高,退热后在奶、尿、口涎、泪、粪便等都含有一定量的病毒。 FMD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不怕干燥。在自然环境下,含毒组织和污染的饲料、饲草、皮毛及土壤等可保持传染性达数周甚至数月之久,但高温和直射阳光(紫外线)对病毒有杀灭作用。病毒对酸和碱十分敏感,2-4%NAOH,3-5%福尔马林,0.2-0.5%过氧乙酸,5%次氯酸,5%氨水均为良好的消毒剂。但是酚类,酒精,乙醚,氯仿及一些去污剂对病毒作用不大。 二、 流行病学 口蹄疫病毒侵害多种动物,但主要为偶蹄兽。家畜中以牛易感(奶牛、牦牛、犏牛最易感,水牛次之),其次是猪,再次为绵羊、山羊和骆驼。仔猪和犊牛不但易感而且死亡率也高。性别与易感性无影响,但幼龄动物较老龄动物易感性高。 病畜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在症状出现前,从病畜体形如排出大量病毒,发病极期排毒量最多。在病的恢复期排毒量逐步减少。病毒随着分泌物和排泄物同时排出。水疱液、水疱皮、奶、尿、唾液及粪便含毒量最多,毒力也最强,富于传染性。 当病畜和健康畜在一个厩舍或牧群相处时,病毒常借助于直接接触方式传递,这种传递方式在牧区大群放牧、牲畜集中饲养的情况下,较为多见。通过各种媒介物而间接接触传递也富有实际意义。消化道是最常见的感染门户。也能经损伤的黏膜的皮肤感染。近年来证明呼吸道感染更易发生。 本病的发生没有严格的季节性,但其流行却有明显的季节规律。往往不同地区,口蹄疫流行于不同季节。有的国家和地区以春、秋两季为主。一般冬、春季较易发生大流行,夏季减缓或平息。但在大群饲养的猪舍,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三、 症状 由于多种动物的易感性不同,也由于病毒的数量和毒力以及感染门户不同,潜伏期的长短和病状也不完全一致。 牛:潜伏期平均2-4d,最长可达一周左右。病体温升高达40-41?,精神萎顿,食欲减退,闭口,流涎,开口时有吸吮声,1-2d,在唇内面、齿龈、舌面和颊部黏膜发生蚕豆至核桃大的水疱,口温高,此时口角流涎增多,呈白色泡沫状,常常挂在嘴边,采食反刍完全停止。水疱约经一昼夜破裂形成浅表的红色糜烂,水疱破裂后,体温降至正常,糜烂逐渐愈合,全身症状逐渐好转。如有细菌感染,糜烂加深,发生溃疡,愈合后形成瘢痕。有时并发纤维蛋白性坏死性口膜炎和咽炎、胃肠炎。有时在鼻咽部形成水疱,引起呼吸障碍和咳嗽。在口腔发生水泡的同时或稍后,趾间及蹄冠的柔软皮肤上表现红肿、疼痛、迅速发生水疱,并很快破溃,出现糜烂,或干燥结成硬痂,然后逐渐愈合。若病牛衰弱,或管理不当,糜烂部位可能发生继发性感染化脓、坏死、病畜站立不稳,行路跛拐,甚至蹄匣脱落。乳头皮肤有时也可出现水疱,很快破裂形成烂斑,如涉及乳腺引起乳房炎,泌乳量显著减少,有时乳量损失高达75%,甚至泌乳停止。 本病一般取良性经过,约经一周即可痊愈。如果蹄部出现病变时,则病期可延至2-3周或更久。病死率很低,一般一超过1-3%,但在某些情况下,当水疱病变逐渐痊愈,病牛趋向恢复时,有时可突然恶化。病牛全身虚弱,肌肉发抖,特别是心跳加快,节律失调,反刍停止,食欲废绝,行走摇摆,站立不稳,因心脏麻痹而突然倒地死亡。这种病型称为恶性口蹄疫,病死率高达20-50%,主要是由于病毒侵害心肌所致。 哺乳犊牛患病时,水疱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肠炎和心肌麻痹,死亡率很高。病愈牛可获得一年左右的免疫力。 四、 病变 动物口蹄除口腔和蹄部的水疱和烂斑外,在咽部、气管、支气管和前胃黏膜有时可见到圆形烂斑和溃疡,真胃和肠黏膜可见出血性炎症。另外,具有重要诊断意义的是心脏病变,心包膜有弥散性及点状出血,心肌松软,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好似老虎皮上的斑纹,故称“虎斑心”。 五、 诊断 1) 根据流行特点和症状可作出诊断,一般不需要做实验室诊断。 2) 为了有目的地选用疫苗进行免疫,可对病原进行分型,采集病料做实验室诊断。实验诊断可选用补休结合反应、琼脂扩散试验、乳鼠中和试验、交叉免疫试验等方法确定毒型。 病料采集方法:采取舌面新鲜的、未破裂、已成熟、没有异味的水疱或水泡连同周围组织一并采出,洗净后,以消毒过的剪刀剪下水泡皮,放入盛有50%甘油生理盐水的玻璃瓶中,密封后用纱布包好,置于填有冰块的冰瓶中送检。 六、 防制 一) 预防 1) 不从疫区购买偶蹄兽及其产品。 2) 新购进的牛羊要隔离观察,确认无病时方可合群饲养。 3) 发病时按“早、快、严、小”的原则立即上报,封锁疫区,尽快扑灭疫情。 4) 疫点以3-5%的烧碱溶液或20%石灰乳彻底消毒。 5) 发病数量较少时,应就地扑杀病畜,对尸体和污染物作无害化处理,防止疫情扩散。对假定健康畜隔离饲养,认真观察。 6) 对受威胁区或假定健康畜立即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二) 治疗 治疗的目的是防止继发感染,可用食醋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口腔。用碘甘油或冰硼散涂擦患处,用3%来苏儿洗涤蹄部。用结晶樟脑内服,每次5-8g,每日两次。也可用高免血清治疗,按每千克体重1ml皮下注射。注意公共卫生,防止人被感染。 第二节 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其病理特征是多种组织器官形成结核性肉芽肿(结核结节),继而结节中民干酪样坏死或钙化。 本病在世界各地分布很广,曾经是引起人畜死亡最多的疾病这一。 一、 病原 结核杆菌分为牛型、禽型和人型三型,为分支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由于分枝杆菌含有丰富的脂类,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力较强,对干燥和湿冷的抵抗力很强。在水中能存活5个月,在土壤中能存活10个月,在干燥的痰中能存活10个月。较能耐受一般消毒剂,5%来苏儿和石炭酸中能存活24小时,4%甲醛中能存活12个小时。对高温、紫外线、日光和酒精较敏感,65?时30分钟死亡,70%酒精2分钟可杀死痰中的结核杆菌。结核杆菌对一般抗菌药不敏感,但对链霉素、卡那霉素、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等药物敏感。 二、 流行特点 本病可侵害人和多种动物,家畜中牛最易感,特别是奶牛,其次为黄牛、牦牛、水牛,猪和家禽易感性也较强,羊极少患病。野生动物中猴、鹿易感性较强,狮、豹等也有发病报道。 病人和患病畜禽,尤其是开放型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其痰液、粪便,尿液、乳汁和生殖道分泌物中都可带菌,污染饲料、食物、饮水、空气和环境而散播传染。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病菌随咳嗽、喷嚏排出体外,飘浮在空气飞沫中,健康人畜吸入后即可感染。饲养管理不当与本病的传播有密切关系,畜舍通风不良、拥挤、潮湿、阳光不足、缺乏运动,最易患病。 三、 症状 潜伏期长短不一,短者十几天,长者数月甚至数年。牛常发生肺结核,病初食欲、反刍无变化,但易疲劳,常发生短而干的咳嗽,尤其当起立运动,吸入冷空气或尘埃的空气时易发咳,随后咳嗽加重,频繁且表现痛苦。呼吸次数增多或气喘。病畜日渐消瘦、贫血,有的牛体表淋巴结肿大,常见于肩前、股前、腹股沟、颌下、咽及颈淋巴结等。当纵膈淋巴结受侵害肿大压迫食道,则有慢性膨气症状。病势恶化可发生全身性结核,即粟粒性结核。胸膜腹膜发生结核病灶即所谓“真珠病”,胸部听诊可听到磨擦音。多数病牛乳房常被感染侵害,见乳房上淋巴结肿大无热无痛,泌乳量减少,乳汁初无明显变化,严重时呈小水样稀薄。肠道结核多见于犊牛,表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顽固性下痢,迅速消瘦。生殖器官结核,可见性机能紊乱;发情频繁,性欲亢进,慕雄狂与不孕。孕畜流产,公畜副睾丸肿大 ,阴茎前部可发生结节、糜烂等。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脑与脑膜发生结核病变,常引起神经产、症状,如癫痫样发作、运动障碍等。 四、 病变 结核病的病理变化特点,是在器官组织发生增生或渗出性炎症,或两者混合存在。当机体抵抗力强时,机体对结核菌的反应以细胞增生为主,形成增生性结核结节,为增生性炎,由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集结在结核菌周围,构成特异性肉芽肿。外层是一层密集的淋巴细胞或成纤维细胞形成的非特异性肉芽组织。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机体反应则以渗出性炎症为产,在组织中有纤维蛋白和淋巴细胞的弥漫性沉积,之后发生干酪样坏死、化脓或钙化,这种变化主要见于肺和淋巴结。牛常在肺脏或其他器官见有很多突起的白色结节。切面为干酪化坏死,有的见有钙化,切开时有砂砾感。有的坏死组织溶解和软化,排出后形成空洞。胸膜和腹膜发生密集结核结节,呈粟粒大至豌豆大的半透明灰白色坚硬的结节,形似恶人珍珠状,称所谓的“珍珠病”。胃肠黏膜可能有大小不等的结核结节或溃疡。乳房结核多发生于进行性病例,剖开可见有大小不等的病灶,内含有干酪样物质,还可见到急性渗出性乳房炎的病变。子宫病变多为弥漫干酪化,多出现在黏膜上,黏膜下组织或肌层组织内也有的发生结节、溃疡或痕化。子宫腔含有油样脓液,卵巢肿大,输卵管变硬。 五、 诊断 1) 根据渐进性消瘦、咳嗽和肺部听诊啰音,体表淋巴结肿大,剖检发现结核性结节可确诊。 2) 结核菌素变态反应试验是最准确的诊断方法,可对病畜、疑似病畜、隐性病畜确诊。 六、 防制 一) 预防 1) 加强饲养管理,培养健康畜群,提高机体抵抗力。 2) 定期检疫,每年1-2次。对检出的阳性病牛隔离治疗或淘汰处理。购买新牛时,要先进行检疫。 3) 对开放性病牛进行扑杀。对病牛圈舍、用具和污染物、病变组织、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4) 受威胁的犊牛可试用卡介苗预防接种,在出生一个月后胸垂皮下注射(菌量50-100mg),20天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2-18个月。以后每年免疫接种一次。 二) 治疗 用链霉素500万IU肌肉注射,每天两次,连续治疗三个月,或用卡那霉素、异烟肼等敏感药物治疗。 第三节 布鲁氏菌病 本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家畜中中,牛、羊、猪最常发生,且可由牛、羊、猪传染于人和其他家畜。其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 一、 病原 布鲁氏菌属有6个种,即马耳他布鲁氏菌、流产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林鼠布鲁氏菌、绵羊布鲁氏菌和狗布鲁氏菌。这6个种及其生物型的特征,相互间各有些差别。习惯上称流产布鲁氏菌为牛布鲁氏菌。各个种与生物型菌株之间,形态及染色特性等方面无明显差别。 布鲁氏菌的抵抗力和其他不能产生芽胞的细菌相似。例如,巴氏灭菌法10-15min杀死,1%来苏儿或2%福尔马林或5%生石灰乳15min,而直射日光需要0.5-4h。在干燥土壤内37d死亡,在冷暗处,在胎儿体内可活6个月。 二、 流行病学 流产布鲁氏菌主要宿主是牛,而羊、猴、豚鼠有一定易感性,猪、马、狗、骆驼、鹿、鸡及小鼠、大鼠、兔、人也可以感染。 本病的传染源是病畜及带菌者(包括野生动物)。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它们在流产或分娩时将大量布鲁氏菌随着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流产后的阴道分泌物以及乳汁中都含有布鲁氏菌。 本病的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即通过污染的饲料与饮水而感染。但经皮肤感染也有一定重要性,曾有实验证明,通过无创伤的皮肤,使牛感染成功,如果皮肤有创伤,则更易为病原菌侵入。其他如通过结膜、交媾,也可感染。吸血昆虫也可以传播本病。 动物的易感性似是随性成熟年龄接近而增高,如犊牛在配种年龄前比较不易感染,但也有人喂给病畜乳而由其组织或排泄物中找到布鲁氏菌,不过一般在数月内可以摆脱感染。疫区内大多数处女牛在第一胎流产后则多不再流产,但也是连续几胎流产者。性别对易感性并无显著差别,但公牛似有一些抵抗力。 三、 症状 牛:潜伏期2周至6个月。母牛最显著的症状是流产。流产可以发生在妊娠的任何时期, 最常发生在第6至第8个月,已经流产过的母牛如果再流产,一般比第一次流产时间要迟。流产时除在数日前表现分娩预兆象征,如阴唇乳房肿大,荐部与胁部下陷,以及乳汁呈初乳性质等外,还有生殖道的发炎症状,即阴道黏膜发生核粟粒大红色结节,由阴道流出灰白色或灰色黏性分泌液。流产后常继续排出污灰色或棕红色分泌液,有时恶臭,分泌液迟至1-2周后消失。早期流产的胎儿,通常在产前已经死亡。发育比较完全的胎儿,产出时可能存活便衰弱,不久死亡。公牛有时可见阴茎潮红肿胀,更常见的是睾丸炎及附睾炎。急性病例则睾丸肿胀疼痛。还可能有中度发热与食欲不振,以后疼痛逐渐减退,约3周后,通常只见睾丸和附睾肿大,触之坚硬。临诊上常见的症状还有关节炎,甚至可以见于未曾流产的牛只,关节肿胀疼痛,有时持续躺卧。通常是个别关节患病,最常见于膝关节和腕关节。腱鞘炎比较少见,滑液囊炎特别是膝滑液囊炎则较常见。有时有乳房炎的轻微症状。 如流产胎衣不滞留,则病牛迅速康复,不能受孕,但以后可能再度流产。如胎衣未能及时排出,则可能发生慢性子宫炎,引起长期不育。但大多数流产牛经两个月后可以再次受孕。 在新感染的牛群中,大多数母牛都将流产一次。如在牛群中不断加入新牛,则疫情可能长期持续,如果牛群不更新,由于流产过1-2次的母牛可以正产,疫情似是静止,再加以饲养管理得到改善,病牛也可能有半数自愈。但这种牛群绝非健康牛群,一旦新易感牛只增多,还可引起大批流产。 绵羊及山羊:常不表现症状,而首先被注意到的症状也是流产。 四、 病变 牛:胎衣呈黄色胶冻样浸润,有些部位覆有纤维蛋白絮片和脓液,有的增厚而杂有出血点。胎儿胃特别是第四胃中有淡黄色或白色黏液絮状物,肠胃和膀胱的浆膜下可能见有点状或线状出血。浆膜腔有微红色液体,腔壁上可能覆有纤维蛋白凝块。皮下呈出血性浆液性浸润。淋巴结、脾脏和肝脏有程度不等的肿胀,有的散有炎性坏死灶。脐带常呈浆液性浸润、肥厚。胎儿和新生犊可能见有肺炎病灶。公牛生殖器官精囊内可能有出血点和坏死灶,睾丸和附睾可能有炎性坏死和化脓灶。 绵羊、山羊:剖检损害与牛的大致相同。 五、 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和发病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最后确诊靠实验室诊断。采用血清凝集试验、补休结合反应试验等,判定为阳性者,即可确诊。 六、 防制 一) 预防 1) 养牛场、养羊场实行自繁自养,实行人工授精,培育无病幼畜和健康畜群。 ) 应从非疫区引进牛、羊。新购进的牛羊隔离观察2个月以上,并进行检疫,确认无2 病时才能合群饲养,防止引入传染源。 3) 对健康畜群要定期检疫,每年检疫1-2次。 4) 对畜舍、用具进行定期消毒。用2-3%来苏儿、10%石灰乳等。 5) 对病畜的排泄物、污染物、流产胎儿作无害化处理。 6) 定期免疫接种疫苗,提高畜体免疫力。 二) 治疗 1) 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0.2%呋喃西林溶液冲洗阴道,每天两次,至无分泌物为止。 2) 用对革兰氏阴性菌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可选用卡那霉素、氯霉素肌肉注射,每天两次,连续7天为一疗程。 第四节 炭疽 一、病原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以突然高热,天然孔出血,血凝不良,尸体迅速腐败,皮下,浆膜下组织出血性胶样浸润和脾脏肿大为特征。 炭疽杆菌为竹节状的大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在体内能形成荚膜,在外界环境中能形成芽孢。炭疽杆菌的繁殖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即可杀死,煮沸即死。芽孢的抵抗力很强,高压灭菌121?,10分钟才能杀死。在土壤中能存活数10年。对青霉素和磺胺类药物敏感。 二、流行病学 炭疽的易感动物为:牛、羊、马、鹿、水牛、骆驼、猪和人。病畜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存在于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和组织器官中,以消化管、呼吸道和创伤感染。吸血昆虫也可以成为传染媒介。本病多呈散发,也可呈地方性流行。在夏秋多雨季节多发。 三、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平均为1-5天,有的可达14天。根据病程和临床表现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三型。 (一)最急性型 1)突然发病,倒地不起,呼吸困难,黏膜发绀。 ( (2)天然孔出血,流出血液不凝固 D 病程几分钟到几小时。 (二) 急性型 (1) 体温升高 (40-42?) , 稽留不降 , 精神沉郁 , 呼吸困难 , 教膜发结 , 瞠孔散大 , 天然孔出血, (2)病牛兴奋不安 , 惊恐哞叫 , 乱冲乱撞 ,1-2天即死亡。 (3病羊突然眩晕、摇摆、磨牙 , 全身痉挛 , 天然孔出血 , 于数分钟内死亡。病程稍长者在数小时内死亡 , 表现不安、战栗、心悸 , 严重时呼吸困难 , 天然孔出血。 (三)亚急性型 (1) 症状似急性型 , 病程较长 , 一般为 2-3 天。 (2) 病畜阴囊、腹下、胸下及颈肩部发生局限性炎性肿胀。初期硬有热痛 , 后期无热痛 , 按压呈面团状。后期肿胀中央坏死 , 形成干褐色溃疡 , 叫 " 炭疽痈 " 。 三、剖检病变 本病国家规定不准剖检,在有条件的实验室里可以剖检。主要的病理变化为: (1) 尸体迅速腐败 , 天然孔出血 , 凝不良 , 呈煤焦油样。 (2) 皮下和结缔组织出血性胶样浸润 O (3) 脾肿大 (2-5) 倍 , 质地柔软 , 压迫似果酱状。 (4) 各内脏器官出血 , 水肿。 四、诊断 (1) 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特点 , 可以作出初步诊断。 (2) 在严格消毒的条件下 , 可以耳部采血涂片镜检 , 发现炭瘟杆菌即可以确诊。 (3) 用炭瘟沉淀反应试验判定为阳性 , 可以确诊。 五、防治措施 (一)预防 (1) 定期免疫接种 , 用无毒炭疽芽孢菌苗或炭疽芽孢?号菌苗皮下注射。无毒炭疽芽孢菌苗不能用于山羊 , 一岁以下的大家畜和绵羊每头 0.5 mL, 一岁以上的大家畜每头 1 mL 。若用炭疽芽孢?号菌苗 , 所有家畜不论大小 , 一律每头 1 mL 。免疫期一年以上。 (2) 发现疫情立即上报 , 封锁疫区 , 尽快扑灭疫情。 (3) 病死尸体进行深埋或火化处理。不准剥皮吃肉。 (4) 对病畜污染的环境、用具、粪便、垫草、饲料彻底消毒和作无害化处理。消毒用 20%漂白粉或 10% 烧碱溶液喷洒。连续消毒三次 , 间隔 1 小时。以后每周再消毒一次。 (5) 对疫点内所有家畜进行检疫 , 并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6) 加强人员防护 O ( 二 ) 治疗 (1) 对病畜用青霉素或磺胶类药物进行治疗。用青霉素 , 小家畜每头 160 万IU, 大家畜320 万IU, 肌肉注射。用 10% 磺胺嘧啶, 小家畜 20-40 mL, 大家畜 50-100 mL, 肌肉注射,每天 4 次 , 连用 3-5 天。 (2) 抗炭疽血清皮下注射。羊每头 30-60 mL, 牛 100-300 mL,12 小时后再注射一次 。 第五节 破伤风 一、概述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家畜共患传染病 , 以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和对剌激反应性增强为特征。 破伤风梭菌为严格厌氧菌 , 革兰氏染色阳性。本菌能形成芽抱 , 芽抱的抵抗力很强 , 在土壤中能存活数十年。 各种家畜对破伤风梭菌均敏感。病原广泛存在于土壤和粪便中 , 经创伤感染。破伤风梭菌 不进入血液 , 在缺氧的创腔内繁殖 , 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液 , 侵害中枢神经而引起发病。破伤 病为散发 0 元明显的季节性。家畜不分年龄、品种和性别均易感染。 二、症状 (1) 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 , 四肢僵硬 , 开张 , 行走强拘 , 如木马状 , 开口困难 , 两耳竖立 , 尾向上 举 , 头颈伸直 , 肚腹蜷缩 , 后退困难 ( 图 1-6)0 (2) 病畜一般食欲正常 , 采食和咽下困难。常常发生持续性瘤胃服气。 (3) 对外界剌激反应性增强 , 稍有刺激即发生强烈反应 , 惊恐不安。 (4 ) 体温一般正常 , 死前体温升高 ( 可达42 ? C) , 喘气。病程超过两周者 , 治愈希望较大。以 7_10 天死亡最多 O 三、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可以确诊 ( 一 ) 预防 (1) 在常发病地区 , 每年定期进行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接种 , 牛羊每头 1 mL, 皮下注 射。幼畜减半 , 可免疫一年。第二年再注射一次 , 可免疫 4 年。 (2) 受伤后立即用破伤风抗毒素皮下或肌肉注射 , 可使家畜立即产生被动免疫。注射剂量为羊和犊牛 1 万-2万 IU 成年牛 2 万-4万 IU。 (3) 加强管理 , 避免家畜受伤 , 对仔畜的脐带和成畜的伤口及时用腆酊消毒。 ( 二 ) 治疗 (1) 中和毒素。发病后用破伤风抗毒素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 , 为本病的特异性疗法 。首次30 万-40 万 IU, 总量60 万-100 万 IU。 (2) 处理创伤。及时扩创、清创 , 使创腔与外界畅通。扩创后 , 用 1% 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冲洗 , 或烧烙创腔。 (3) 局部封闭 O 创腔周围分点注射。用青霉素 240 万-400 万 IU ,0.5% 普鲁卡因溶液100-150mL, 一天两次 , 连用 5-7 天。 (4) 对症治疗。 解痉镇静 用 25% 的硫酸镁注射液加入糖盐水中静脉注射 , 或用氯丙嗦、安定肌肉注射 解除酸中毒 用 5% 碳酸氢纳注射液静脉注射 , 羊 500-1 000 mL 、牛 1 000-2000ml。 对症治疗 便秘时用泻药缓泻 , 排尿障碍时用利尿药利尿。 第六节 蓝舌病 蓝舌病是以昆虫为传染媒介的反刍动物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绵羊 , 其临床特征为发热、消瘦 , 口、鼻和胃黏膜的溃疡性炎症变化。由于病羊 , 特别是羔羊长期发育不良、死 亡、胎儿畸形、羊毛的破坏 , 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 一、病原 蓝舌病病毒易在鸡胚卵黄囊或血管内繁殖。培养温度应不超过 33 .5'C;乳小鼠和仓鼠脑内接种也能增殖。病毒存在于病畜血液和各器官中 , 在康复畜体内存在达 4-5 个月之久。病毒抵抗力很强 , 在 50% 甘油中可以存活多年 , 对 3% 氢氧化钠溶液很敏感。 二、流行病学 绵羊易感 , 不分品种、性别和年龄,以 1 岁左右的绵羊最易感,吃奶的羔羊有一定的抵抗力。牛和山羊的易感性较低。野生动物中鹿和羚羊易感,其中以鹿的易感性较高,可以造成死亡。 病畜是本病的传染源。病愈绵羊血液能带毒达 4 个月之久 , 牛多为隐性感染 , 这些带毒动物也是传染源。本病主要通过库蠓传递。库蠓吸吮带毒血液后,病毒在虫体内增殖,当再叮咬绵羊和牛时 , 即可发生传染。绵羊虱蝇也能机械传播本病。公牛感染后,其精液内带有病毒,可通过交配和人工授精传染给母牛。病毒也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病的发生有严格的季节性,它的发生和分布与库蠓的分布、习性和生活史密切相关,多发生在湿热的夏季和早秋,特别是池塘、河流较多的低洼地区。 三、症状 潜伏期为 3-8d。病初体温升高达 40.5-41.5?, 稽留 5-6d 。表现厌食、委顿,落后于羊群。流涎,口唇水肿 ,蔓延到面部和耳部,甚至颈部、腹部。口腔黏膜充血,后发绪,呈青紫色。在发热几天后 ,口腔连同唇、齿龈、颊、舌黏膜糜烂, 致使吞咽困难;随着病的发展 ,在溃疡损伤部位渗出血液;唾液呈红色 , 口腔发臭。鼻流炎性、黏性分泌物 ,鼻孔周围结痴 , 引起呼吸困难和鼾声。有时蹄冠、蹄叶发生炎症 , 触之敏感 ,呈不同程度的破行,甚至膝行或卧地不动。病羊消瘦、衰弱 , 有的便秘或腹泻,有时下病带血,早期有白细胞减少症。病程一般为 6-14d, 发病率 30%-40%, 病死率 2%-3%, 有时可高达 90%。患病不死的经 10-15d 痊愈 , 6-8周后蹄部也恢复。怀孕 4-8 周的母羊遭受感染时 ,其分娩的羔羊中约有 20% 发育缺陷 ,如脑积水、小脑发育不足、回沟过多等。山羊的症状与绵羊相似 ,但一般比较轻微。牛通常缺乏症状。约有 5% 的病例可显示轻微症状 , 其临床表现与绵羊相同。 四、病变 主要见于口腔、瘤胃、心、肌肉、皮肤和蹄部。口腔出现糜烂和深红色区 ,舌、齿龈、硬腭、颊黏膜和唇水肿。瘤胃有暗红色区 ,表面有空泡变性和坏死。真皮充血、出血和水肿。肌肉出血,肌纤维变性 ,有时肌间有浆液和胶冻样浸润。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黏膜及心肌、心内外膜均有小点出血。严重病例,消化道黏膜有坏死和溃疡。脾脏通常肿大。肾和淋巴结轻度发炎和水肿,有时有蹄叶炎变化。 五、诊断 1. 初步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特点作出初步诊断。 2. 动物接种试验 采取早期病畜的血液,接种于未免疫绵羊和免疫过的绵羊。如未免疫的绵羊发病,而免疫过的绵羊不发病,即可诊断为蓝舌病。 3. 实验室诊断 采用补体结合试验和琼脂扩散反应试验 ,判定为阳性的,即可确诊。 4. 鉴别诊断 叮咬传染。口蹄疫的口(1) 与口蹄疫的区别 D 口蹄疫为接触传染 , 蓝舌病需通过库蠓 腔溃疡先发生水泡后破溃,蓝舌病不发生水泡,而直接发生溃疡。 (2) 与羊传染性口疮的区别。传染性口疮在口唇联合部发生脓疮,并有结痴, 没有发热症状。蓝舌病不发生脓疮,且发热。 四、防治措施 ( 一 ) 预防 (1) 不从疫区购买种羊。新引进羊应严格检疫。 (2) 定期灭库蠓, 消灭传染媒介。 (3) 夏秋季节夜晚不让羊在野外露宿,避免库蠓叮咬。 (4) 定期免疫接种,用鸡胚化弱毒疫苗每年接种一次。 ( 二 ) 治疗 本病无特效疗法,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继发感染。可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控制继发感染,还可采取对症治疗。 氏杆菌病第七节 巴 巴氏杆菌病是主要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 , 发生于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和人类的一种传染病的总称。动物急性病例以败血症和炎性出血过程为主要特征,人的病例罕见,且多呈伤口感染。 一、病原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两端钝圆,中央微凸的短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病料组织或体液涂片用瑞氏、姬姆萨氏法或美蓝染色镜检,见菌体多呈卵圆形,两端着色深,中央部分着色较浅,很像并列的两个球菌, 所以又叫两极杆菌。用培养物所作的涂片,两极着色则不那么明显。用印度墨汁等染料染色时,可看到清晰的英膜。 本菌存在于病畜全身各组织、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里,只有少数慢性病例仅存在于肺 脏的小病灶里。健康家畜的上呼吸道也可能带菌。 本菌对物理和化学因素的抵抗力比较低。普通消毒药常用浓度对本菌都有良好的消毒力,但是克辽林对本菌的杀菌力很差。 除多杀性巴氏杆菌外,溶血性巴氏杆菌有时也可成为本病病原。 一、 流行病学 三、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多种动物 ( 家畜、野兽、禽类 ) 和人均有致病性。家畜中以牛 ( 黄牛、牦牛、水牛 ) 、猪发病较多;绵羊也易感,鹿、骆驼和马亦可发病,但较少见;家禽和兔也易感染。溶血性巴氏杆菌多引起牛和绵羊肺炎、绵羊羔败血症,对禽类也有致病住。鸡巴氏杆菌可参与禽的慢性呼吸道感染。 畜群中发生巴氏杆菌病时,往往查不出传染源。一般认为家畜在发病前已经带菌。当家畜饲养在不卫生的环境中, 由于寒冷、闷热、气候剧变、潮湿、拥挤、圈舍通风不良、阴雨连绵、营养缺乏、饲料突变、过度疲劳、长途运输、寄生虫病等诱因,而使其抵抗力降低时,病菌即可乘机侵入体内,经淋巴液而入血流,发生内源性传染。病畜由其排泄物、分泌物不断排出有毒力的病菌,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和外界环境,经消化道而传染给健康家畜,或由咳嗽、喷嚏排出病菌,通过飞沫经呼吸道而传染,吸血昆虫的媒介和皮肤、黏膜的伤口也可发生传染。 一般情况下,不同畜、禽间不易互相感染。但在个别情况下,发现猪巴氏杆菌可传染给水牛,牛和水牛之间可互相传染,而禽与兽的相互传染则颇为少见。 本病的发生一般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冷热交替、气候剧变、闷热、潮湿、多雨的时期发生较多。本病一般为散发性,在畜群中只有少数几头先后发病。但水牛、牦牛、猪有时可呈地方流行性,绵羊有时也可能大量发病。家禽,特别是鸭群发病时,多呈流行性。 四、症状 : 又名牛出血性败血病。潜伏期2-5天。病状可分为败血型、浮肿型和肺炎型。牛 败血型病初发高烧, 达 41-42?,随之出现全身症状。稍经时日,患牛表现腹痛,开始下痢,粪便初为粥状, 后呈液状,其中混有黏液、黏膜片及血液,具有恶臭,有时鼻孔内和尿中有血。拉稀开始后,体温随之下降,迅速死亡。病期多为l2-24h。浮肿型除呈现全身症状外,在颈部、咽喉部及胸前的皮下结缔组织,出现迅速扩展的炎性水肿,同时伴发舌及周围组织的高度肿胀,舌伸出齿外,呈暗红色,患畜呼吸高度困难,皮肤和黏膜普遍发绀。也有下痢或某一肢体发生肿胀者。往往因窒息而死,病期多为 12 -36h。肺炎型主要呈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病畜便秘,有时下痢,并混有血液。病期较长的一般可到 3d 或一周左右。浮肿型及肺炎型是在败血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病的病死率可达 80% 以上。痊愈牛可产生坚强免疫力。 羊 : 本病多发于幼龄绵羊和羔羊,潜伏期不够清楚,可能是很短促的。病程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种。 最急性者,多见于哺乳羔羊。羔羊往往突然发病,呈现寒战、虚弱、呼吸困难等症状,可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死亡。 急性者,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体温升高至 41-42?。呼吸急促,咳嗽,鼻孔常有出血,有时血液混杂于黏性分泌物中。眼结膜潮红,有黏性分泌物。初期便秘,后期腹泻,有时粪便全部变为血水。颈部、胸下部发生水肿。病羊常在严重腹泻后虚脱而死,病期2-5d。 慢性者,病程可达 3 周。病羊消瘦、不思饮食。流黏液脓性鼻液、咳嗽、呼吸困难。有时颈部和胸下部发生水肿。有角膜炎。病羊腹泻,粪便恶臭,临死前极度衰弱四肢厥冷,体温 下降。 山羊感染本病时,主要呈格鲁布性肺炎症状,病程急促,病程平均10d, 存活者仍有长期咳嗽表现。与绵羊相比,山羊发病者少见。 五、病变 牛: 因败血型而死亡的,呈一般败血症变化。内脏器官出血,在黏膜、浆膜以及肺、舌、皮下组织和肌肉,都有出血点。脾脏无变化,或有小出血点。肝脏和肾脏实质变性。淋巴结显著水肿。胸腹腔内有大量渗出液。 浮肿型者,在咽喉部或颈部皮下,有时延及肢体部皮下有浆液浸润,切开水肿部位流出深黄色透明液体,间或杂有出血。咽周围组织和会咽软骨韧带呈黄色胶样浸润,咽淋巴结和前颈淋巴结高度急性肿胀,上呼吸道黏膜卡他性潮红。 肺炎型者,主要表现胸膜炎和格鲁布肺炎。胸腔中有大量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液。整个肺有 不同肝变期的变化,小叶间淋巴管增大变宽,肺切面呈大理石状。有些病例由于病程发展迅速,在较多的小叶里能同时发生相同阶段的变化;肺泡里有大量红细胞,使肺病变呈弥漫性出血景象。病程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坏死灶,呈污灰色或暗褐色,通常无光泽。有时有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腹膜炎,心包与胸膜黏连,内含有干酶样坏死物。 羊: 一般在皮下有液体浸润和小点出血。胸腔内有黄色渗出物。肺瘀血,小点出血和肝变,偶见有黄豆至胡桃大的化脓灶。胃肠道出血性炎。其他脏器呈水肿和瘀血,间有小点出血,但脾脏不肿大。病期较长者尸体消瘦,皮下胶样浸润,常有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心包炎,肝有坏死灶。 六、诊断 (1) 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 (2) 实验室诊断。用细菌学检查发现巴氏杆菌,即可确诊。 七、防治措施 ( 一 ) 预防 (1) 保持圈舍卫生,定期消毒。消灭病原,减少感染机会。 (2) 药物预防。平时用氟哌酸粉或敌菌净拌料混饲。氟哌酸粉,牛、羊用 80 mg/kg 体重,敌菌净,牛、羊用 30 mg/kg 体重,每天两次,连续服5天,停药 10 天,再服药 5 天,停药 10 天o 每月用药两个周期,可获得良好的预防效果。 (3) 发病后,立即隔离治疗。对同舍家畜用高免血清或药物紧急预防, 圈舍彻底消毒。 ( 二 ) 治疗 (1) 用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氟哌酸或磺胺嘧啶药肌肉注射。用链霉素, 犊牛和羊每次 1 g, 成牛3-5g, 每天三次。用卡那霉素,犊牛和羊 50万-100 万 IU, 成牛300 万-400万IU, 每天三次。其他药物参照各种药物的剂量应用。 (2) 内服氟哌酸粉和磺胺嘧啶。用氟哌酸粉, 牛、羊 80-100 mg/kg 体重;磺胺嘧啶, 牛、羊首次量 0.2 g/kg重,维持量0.07 g/kg 体重,每天两次,连续用药5-7天。 第八节 羊产气荚膜梭菌病 羊产气荚膜梭菌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 ( 也称魏氏梭菌 ) 引起的一类急性致死性传染病, 以突然发病,腹痛和迅速死亡为特征。此类疾病包括: 羔羊病疾、羊肠毒血症、羊猝瘟。也有人把羊快疫、羊黑疫也纳入此类传染病,它们的临床症状与产气一荚膜梭菌病相似,但病原不同。 一、病原特征 产气荚膜梭菌为厌氧性粗大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产气荚膜梭菌分为A、B、C、D、E五型。B 型引起羔羊痢疾 ,D 型是羊肠毒血症的主要致病菌,C 型引起羊猝疽。本菌对消毒药比较敏感,一般消毒药均能杀死繁殖体,但芽孢的抵抗力较强,95?时,2.5 小时方可杀死。本菌以外毒素致病。 二、流行特点 绵羊对产气荚膜梭菌最易感,山羊发病较少。本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污水、粪便、饲料和饲草中,有些羊平常胃肠中就有产气荚膜梭菌存在,成为条件致病菌。羔羊以 1-3月份的寒冷季节多发。羊肠毒血症主要侵害两岁以下的幼羊,有明显的季节性,以春末夏初或秋末冬初发病较多。羊猝疽主要侵害 1-2 岁的幼羊,以冬春季节多发。本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被列为二类传染病。 三、症状 ( 一 ) 羔羊痢疾 (1) 精神沉郁,低头弓背,食欲减退。 (2) 严重腹泻,开始粪如糊状,很快变为水样,恶臭。粪便中含有气泡、黏液和血液,后期肛门失禁。 (3) 病羔逐渐虚弱,脱水,卧地不起,1-2天内死亡。 (4) 部分病羔有神经症状,四肢瘫软,口吐白沫,头向后仰。 (5) 剖检病变组织,真胃内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小肠 ( 特别是回肠 ) 充血、出血、溃疡 , 溃疡周围有出血带环绕。肠腔内容物呈血样。实质器官肿大变性。 ( 二 ) 肠毒血症 (1) 突然发病,离群呆立,精神沉郁,食欲废绝,腹痛不安 o (2) 部分病羊腹泻,粪便如水样,呈褐色或暗绿色。 (3) 死前出现神经症状,全身肌肉颤抖,磨牙呻吟,卧地不起,四肢抽撞 ,头向后仰 ,口吐白沫, 在几小时或十几小时内死亡。 (4) 剖检病变组织, 肠黏膜充血、出血,整个肠壁呈黑红色。肾软化如泥样。 ( 三 ) 羊猝症 (1) 临床症状类似羊肠毒血症。 (2) 剖检病变组织,肠黏膜有糜烂和溃殇,体腔积液。 四、诊断 1. 初步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 2. 细菌学检查 (1) 病料直接涂片法。肝脏被膜触片、染色、镜检,发现产气荚膜梭菌即可确诊。 (2) 毒素检查法。采肠内容物过滤,取滤清液给小白鼠或兔静脉注射 ( 小白鼠 0.2 mL, 兔 2-4mL),O .5-1小时, 呈昏迷状态, 呼吸加快。如毒素含量高, 10 分钟内死亡;如毒素含量低,1 小时后可恢复。有反应者为阳性,无反应者为阴性。 3. 中和试验,可确定菌型 取灭菌试管 4 支,每支试管装人对兔(小白鼠 ) 两倍致死量的肠内容物滤清液,再给前三支试管加入等量的 B、C、D 型标准抗毒素血清,第四支试管不加抗毒素血清,只加入生理盐水作对照。将四支试管同时置 37?温箱中,40 分并后,再给兔 ( 小白鼠 ) 注射。每支试管注射 2 只, 观察死亡情况 ,判定结果 ( 表 1-1, 表1-2)。 五、防治措施 ( 一 ) 预防 (1)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羊只抵抗力。 (2) 一旦有羊发病,立即转移草场,到高燥地区放牧。 (3) 对舍饲羊群,搞好圈舍卫生,定期消毒。特别要作好产羔前后和接羔过程中的消毒工作。注意防寒保暖,让羔羊吃足初乳。 (4) 每年秋季给母羊免疫接种“羊快疫、羔羊痢疾、羊肠毒血症、羊猝瘟、羊黑疫五联菌苗”,尾部皮下注射。免疫时期为 6-9 月。 ( 二 ) 治疗 (1) 注射高免血清对本病有良好的疗效。 (2) 肌肉注射青霉素、庆大霉素。成年羊每只每次注射青霉素160万-240万IU, 羔羊80万 -160 万IU,庆大霉素每次10 万-20 万IU,一日两次。 (3) 口服磺胺脒(SG),首次量0.28 g/kg 体重,维持量0.11 g/kg 体重, 每天两次,内服。同时内服活性炭以吸附毒素。 (4) 内服 10% 石灰水,每只成羊 100-150 mL。 第九节 痘病 痘病是由痘病毒引起的各种家畜、家禽和人类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哺乳动物痘病的特征是在皮肤上发生痘疹,禽痘则在皮肤产生增生性和肿瘤样病变。 一、病原 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中,与痘病有关的有6属:正痘病毒属、山羊痘病毒属、 病毒分属于各个属,其禽痘病毒属、兔痘病毒属、猪痘病毒属和副痘病毒属。各种动物的痘 宿主虽不同,但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和抗原性方面均大同小异。一般认为引起动物痘病的病毒最初可能起源于同一种病毒,由于长期在各种动物中传染继代逐渐适应,结果形成了各种动物的痘病毒。各种禽痘病毒与哺乳动物痘病毒间不能交叉感染或交叉免疫,但各种禽痘病毒之间在抗原性上极为相似,且都具有血细胞凝集性。其它属的同属病毒各成员之间也存在着许多共同抗原和广泛的交叉中和反应。 多数痘病毒能在鸡胚绒毛尿膜上生长,产生痘疮病灶。各种痘病毒均可在同种动物的肾、睾丸、胚胎组织细胞上生长,并引起细胞病变或空斑;痘病毒划痕接种到本动物皮肤上,能引起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痘疹。 病毒对温度有高度抵抗力,在干燥的痂块中可以存活几年,但病毒很容易被氯化剂或对SH-基有作用的物质所破坏,有的对乙醚敏感。 一、绵羊痘 绵羊痘是各种家畜痘病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由山羊痘病毒属的绵羊痘病毒引起,其特征是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异的痘疹,可见到典型的斑疹、丘疹、水疱、脓疱和结痂等病理过程。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感染。饲养管理人员、护理 用具、皮毛、饲料、垫草和外寄生虫等都可成为传播的媒介。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绵羊都有易感性,以细毛羊最为易感, 羔羊比成年羊易感,病死率亦高。妊娠母羊易引起流产,因此在产羔前流行羊痘,可招致很大损失。本病多发生于冬末春初,气候严寒、饲草缺乏和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都可促使发病和加重病情。 症状和病变 痘病毒对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具有特殊的亲和力,病毒侵入机体后,先在网状内皮系统增殖,而后进入血液 ( 病毒血症 ),扩散全身,在皮肤和黏膜的上皮细胞内繁殖,引起一系列的炎症过程而发生特异性的痘疹。 潜伏期平均为 6-8d, 病羊体温升高达41-42?, 食欲减少,精神不振,结膜潮红,有浆 液、黏液或脓性分泌物从鼻孔流出。呼吸和脉搏增速,经 1- 4d 发痘。痘疹多发生于皮肤无毛或少毛部分,如眼周围、唇、鼻、乳房、外生殖器、四肢和尾内侧。开始为红斑 , 1-2d 后形成丘疹,突出皮肤表面,随后丘疹逐渐扩大,变成灰白色或淡红色,半球状的隆起结节。结节在几天之内变成水疱 ,水疱内容物起初像淋巴液,后变成脓性,如果无继发感染则在几天内干燥成棕色痴块,痂块脱落遗留一个红斑,后颜色逐渐变淡。在前胃或第四胃黏膜上,往往有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半球形坚实的结节,单个或融合存在,有的病例还形成糜烂或溃 和支气管黏膜亦常有痘疹。在肺见有干酪样结节和卡他性肺炎区。肠道黏膜少有痘疹疡。咽 变化。此外,常见细菌性败血症变化,如肝脂肪变性、心肌变性、淋巴结急性肿胀等。病羊常死于继发感染。 非典型病例不呈现上述典型症状或经过,仅出现体温升高和黏膜卡他性炎症,不出现或仅出现少量痘疹或痘疹出现硬结状,在几天内经干燥后脱落,不形成水疱和脓疱,此为良性经过,即所谓的顿挫型。有的病例见痘疱内出血,呈黑色痘。还有的病例痘疱发生化脓和坏疽,形成相深的溃殇,发出恶臭,常为恶性经过,病死率达20% - 50%。 二、山羊痘 本病在欧洲地中海地区、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均有发生。目前由于广泛应用我国研制的山羊痘细胞弱毒疫苗,结合有力的防制措施,疫情已得到控制。 病原为与绵羊痘病毒同属一属的山羊痘病毒,两者在琼脂免疫扩散试验和补体结合交叉试验时有共同抗原。山羊痘病毒能在羔羊睾丸细胞、肾细胞以及犊牛睾丸细胞上繁殖并致明显的细胞病变,可在胞浆内形成包涵体。在发育鸡胚绒毛尿囊膜上产生痘斑。病毒的原生小体能被免疫血清所凝集。山羊痘病毒能免疫预防羊传染性脓疱( 口疮 ),但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对山羊症却无免疫性。山羊痘的症状和病理变化与绵羊痘相似主要在皮肤和黏膜上形成痘疹。在诊断时注意与羊的传染性脓疱鉴别,后者发生于绵羊和山羊,主要在口唇和鼻周围皮肤上形成水疱、脓疮 , 后结成厚而硬的痂,一般无全身反应。患过山羊痘的耐过山羊可以获得坚强免疫力。 四、防制 ( 一 ) 预防 (1)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机体抵抗力。 (2) 发病后将健康羊分开,隔离饲养。病羊留原处积极治疗。圈舍、用具彻底消毒,粪便、垫草作无害化处理。 (3) 对假定健康羊和受威胁区的羊用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紧急免疫接种。 (4) 定期免疫接种,每年一次,在初春进行。用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不论大小,一律股内侧皮内注射 0.2 mL。 ( 二 ) 治疗 无特效疗法,可对症治疗,应特别注意继发感染。对痘疱、痘痂可涂擦碘酊,用0.1%麝香酒精皮下注射,可获得一定治疗效果。每只羊皮下注射5-10ml。 第 二章 一些常见的寄生虫病 第一节 寄生虫病基础知识 一、寄生虫、宿主的概念 “寄生”是两种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其中一种生物暂时地或永久地以另一种生物体为居住环境,夺取其营养,并给予一定损害的现象,称为“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称为“寄生虫”。被寄生虫寄生的动物称为“宿主”。因被寄生虫寄生而引起宿主的疾病称为“寄生虫病”。 二、寄生虫、宿主的分类 ( 一 ) 寄生虫的分类 1. 按寄生时间长短分为暂时性寄生虫和永久性寄生虫 暂时性寄生虫是指需要营养时才与宿主接触,营短暂寄生的寄生虫。永久性寄生虫是指长期或终身居留在宿主体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 2. 按寄生部位分为外寄生虫和内寄生虫 外寄生虫是指寄生在宿主体表或皮肤内的寄生虫。内寄生虫是指寄生在宿主体内某器官或组织里的寄生虫。 ( 二 ) 宿主的分类 1. 终末宿主 是指被性成熟阶段或有性繁殖阶段寄生虫所寄生的宿主。 2. 中间宿主 是指被性未成熟阶段或无性繁殖阶段寄生虫所寄生的宿主。 3. 补充宿主 又叫第二中间宿主。有的寄生虫幼虫的发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 , 幼虫发育前期所需的中间宿主称第一中间宿主,幼虫发育后期所需的中间宿主称补充宿主。 4. 贮藏宿主 某些寄生虫的感染幼虫,侵入一个并非它生理上需要的动物体内,但保持着对宿主的感染力,这个动物称为贮藏宿主。 5. 带虫宿主 ( 带虫者 ) 一种寄生虫病在宿主自行康复或治愈之后,或处于隐性感染阶段,宿主对寄生虫还保持着一定的免疫力,但也保留着一定量的虫体感染,这个宿主称为带虫宿主或称带虫者。 三、寄生虫与信主的相豆关系 ( 一 ) 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和影响 1. 机械性剌激 寄生虫在宿主的特定组织或器官寄居,对被寄居的组织或器官造成损伤或引起炎症、出血、管腔堵塞、穿孔和萎缩。 2. 夺取营养 寄生虫在宿主体寄生时,从宿主体获取营养物质,以满足寄生虫自身的营养需要,造成宿主营养不良、消瘦、贫血等。 3. 毒素危害 寄生虫在宿主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所排出的代谢产物和分泌物质对宿主具有一定的毒性,宿主吸收后,毒素侵害宿主的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引起神经机能和循环机能紊乱。 4. 带菌感染 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在移行过程中,把病原体 ( 细菌、病毒和其他寄生物 )带进宿主的其他组织器官,使这些组织器官被感染。 ( 二 ) 宿主对寄生虫的反应和防御 在寄生虫危害宿主的同时,宿主也产生一定的抵抗力,来限制寄生虫的生长发育和生存。 (1) 宿主以发炎、充血、形成包囊、钙化、白细胞游出吞噬、溶解寄生虫等形式,对抗寄生虫的危害。 (2) 寄生虫侵入宿主机体后,刺激宿主产生特异性抗体,对抗寄生虫的侵袭和毒害作用。 (3) 如果宿主的防御适应机能较强,寄生虫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限制,不出现临床症状。 四、寄生虫病的感染途径和流行因素 ( 一 ) 寄生虫病的感染途径 寄生虫感染宿主的最主要途径是经口感染,其次是经皮肤、黏膜感染,还有少数寄生虫经胎盘感染。 ( 二 ) 寄生虫的流行因素 1. 外界环境因素 寄生虫在外界环境中生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湿度、温度、阳光、 pH等。 2. 寄生虫的感染途径和在宿主体内的寿命 寄生虫有适宜的感染途径,在宿主体内有较长的生长寿命,寄生虫病流行的可能性就大,否则,流行的可能性就小。 3. 易感动物群的存在 在一定范围内,有易感动物群存在,才能引起寄生虫病的流行。 4. 社会因素 旧中国根本不重视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缺乏动物寄生虫病防治制度和组织机构,动物寄生虫病常常大范围流行。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动物疫病防治机构,制定了动物疫病防治政策和法规,使动物寄生虫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五、寄生虫病的免疫 ( 一 ) 寄生虫病免疫的概念 当寄生虫侵入宿主后,试图在宿主体内建立生活时,宿主会动员自身的一切防御力量,抵抗寄生虫的危害,遏制其生存,称为寄生虫病的免疫反应。 ( 二 ) 寄生虫免疫抗体产生的规律 在抗原初次侵入宿主所引起的免疫反应中,抗体效价不高,在宿主体内存留的时间也不长,一般 10 天左右开始下降。这时如果再次给宿主注入同种抗原,因原来的抗体与新进来的抗原相结合而被清除,抗体效价继续下降,随后抗体效价上升,这个曲线高峰比初次要高 10 倍以上,维持时间可达数月,以后缓慢下降。这个抗体反应曲线对制定免疫接种计划非常重要。 六、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撞施 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要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其内容包括驱虫和外界环境除虫两个方面。 ( 一 ) 驱虫 1. 预防性驱虫 根据本地区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和寄生虫的生活史制定驱虫计划。不论牛羊群有无寄生虫病发生,对所有的牛羊一律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点集中驱虫,驱虫的时间一般选在春秋两季各驱虫一次。驱虫后要集中观察一段时间,每天检查粪便,到虫体完全排净为止。驱虫后排出的粪便要及时清扫,集中后利用生物热处理。 2. 治疗性驱虫 不论个体或群体,也不论在何种季节,只要发现寄生虫病,都要及时给予治疗性驱虫,减轻寄生虫对畜体的侵害,尽快恢复畜体健康。驱虫时要对病畜单独饲养,驱虫后要对病畜进行观察。对病畜排出的粪便及时清扫,集中作生物热处理,或进行焚烧。 ( 二 ) 外界环境除虫 (1) 对畜舍、运动场和放牧地的粪便要及时清扫,集中作无害化处理。 (2) 保护好饲草、水源,不要被粪便污染。 (3) 要合理安排放牧密度,合理使用牧地,减少牛羊被寄生虫侵袭的机会。 (4) 消灭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打断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 第二节 伊氏锥虫病 一、概述 伊氏锥虫病是由伊氏锥虫寄生在牛的血浆内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以间歇发热、消瘦、贫血、黄疸、黏膜出血、心力衰退、浮肿和后躯麻痹为特征。 二、病原特征 伊氏锥虫的虫体细长,呈卷曲的柳叶状或弓形,前端尖细,后端粗钝,波动膜发达,游离鞭毛长达 6μm。姬姆萨染色细胞核和动基体呈深红紫色,鞭毛呈红色或棕黄色,波动膜呈粉红色,原生质呈淡天蓝色。 三、生活史与流行特点 ( 一 ) 生活史 伊氏锥虫寄生在宿主的血浆和造血器官内,以纵分裂方式繁殖。 ( 二 ) 流行特点 伊氏锥虫病的传染源是病畜和带虫者,吸血昆虫-----虻和厩蝇是传播媒介。易感动物顺序为:马、骡、驴、骆驼、牛、水牛。牛感染后多能耐过急性期,转为慢性经过,无明显症状,或成为带虫者。本病多在夏、秋季节吸血昆虫活跃时流行。 四、致病作用与症状 (一)致病作用 主要由锥虫毒素损害宿主的血液、肝和神经系统,使红细胞溶解,引起肝功能障碍和神经机能障碍。 ( 二 ) 症状 0(1) 间歇性发热 ( 40C以上 ),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呼吸增数,心跳加快。 (2) 羞明流泪,结膜充血,黄疸。 (3) 贫血、消瘦,体表淋巴结肿大。 (4) 腹下、胸前、下颌间隙、面部 ( 眼险 ) 和四肢浮肿。 (5) 后期后躯麻痹,卧地不起,耳尖、尾尖脱落。 五、诊断 1. 初步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 2. 实验室诊断 (1) 病原检查。采血、涂片、染色 ( 姬姆萨染色 ) 、镜检,发现虫体即可确诊。 (2) 血清学检查。采用间接凝集试验和补体结合反应,判定为阳性者,即可确诊。 (3) 动物接种试验。采血接种于小白鼠,三天出现症状,五天死亡,可判定为阳性。 六、防治措施 (一 ) 预防 (1)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与病畜接触。 (2) 注意环境卫生,减少虻、蝇孳生,定期捕杀虻、蝇等吸血昆虫 o (3) 药物预防。用 20% 安锥赛预防盐注射液皮下注射颈侧中央,体重 150 kg 以下,5ml/kg 体重;体重 150-200 kg,10 mL/kg 体重;体重 200-350 kg, 15 mL/kg 体重;体重 350 kg 以 上 ,15 mL/kg体重。一次有效期 3-5 个月。 ( 二 )治疗 (1) 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肌肉注射,牛 1ml/50kg体重。 (2) 贝尼尔肌肉注射,牛 3-5 mg/kg 体重。用灭菌蒸馆水配成 5% 溶液 , 一次臀部肌肉注射。隔日一次,三次为一疗程。 (3) 萘磺苯酰脲静脉注射,牛 12 mg/kg 体重。用灭菌蒸馆水配成 10% 溶液,一次静 -5g/头 )。一周后重复用药一次。 脉注射 ,( 极量3 (4) 安锥赛静脉注射,牛 3-5 mg/kg 体重。用生理盐水配成 10% 溶液一次静脉注射。 第三节 肝片吸虫病 一、概述 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于牛、羊的胆管中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以肝炎、肝硬化、胆管炎、消化紊乱、消瘦为特征。 一、 病原特征 肝片吸虫的成虫呈榆叶状,虫体扁平,新鲜虫呈棕红色,长20-35mm,宽5-13mm。虫体前端有一个锥状突起,称头椎。头椎后方变宽形成肩部,肩部后逐渐变窄。虫体有两个吸盘,一个叫口吸盘,位于头椎前端;一个叫腹吸盘,位于两肩之间,腹吸盘大于口吸盘。雌雄同体。 虫卵呈卵圆形,黄褐色或棕黄色。卵的前端稍窄,有一个不明显的卵盖。 三、生活史与流仔特点 ( 一 ) 生活史 肝片吸虫的成虫寄生于宿主的胆管内,虫卵随胆汁排入小肠,继而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环境中发育成毛蚴。毛蚴在水中进入中间宿主椎实螺体内,在椎实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出螺体,附着于水草上发育成囊蚴,当囊蚴被牛羊食入后,在消化管脱囊,透过肠壁进入血液,或穿过肠壁进入肝,或随血液循环到达胆管内,在胆管内发育成成虫。成虫寿命 3-5 年。 ( 二 )流行特点 病畜和带虫者是主要传染源。椎实螺是中间宿主。主要感染牛羊。潮湿多雨季节发病。 四 致病作用与症状 (一) 致病作用 幼虫在移行过程中,损伤肠壁及肝,引起肠炎、肝炎和出血。成虫对胆管有持续性刺激和毒素作用,并夺取宿主营养,引起胆管炎、贫血、消瘦和水肿。虫体堵塞胆管,引起黄疸。 (二) 症状 1、急性期 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贫血、黄疸。羊多为此型。 2、慢性期 贫血、消瘦,结膜苍白,眼睑、颌下、胸前、腹下等处出现水肿,食欲减退或异嗜,周期性瘤胃臌气,腹泻。牛多为此型。 (三)剖检病变 肝实质萎缩,硬变。胆管粗厚如索状突出于肝表面,胆管内壁粗糙,内含虫体和粒体状磷酸盐结石。 五、诊断 (1) 根据流行特点与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 (2) 剖检在胆管发现虫体即可确诊。 (3) 实验室诊断:采取粪便反复水洗、沉淀的方法查出虫卵,可以确诊。 六、防治措施 (一 ) 预防 1. 预防性驱虫 每年进行两次驱虫,第一次在秋末冬初或由放牧转入舍饲之后,第二次在冬末春初。南方地区可每年进行三次驱虫,即夏季再驱虫一次。每次驱虫时要集中处理粪便,用生物热消毒法杀死虫卵。 2. 消灭中间宿主 填平或改造水渠和低洼地,用化学药品灭螺。可喷洒血防67, 配制浓度为每吨水 2.5 g,或喷洒 0.002 % 硫酸铜灭螺。 3. 注意饮水和饲草卫生 不到椎实螺孳生地放牧,给牛羊饮用清洁井水,水生饲草经青贮后再喂牛羊 。 ( 二 ) 治疗 1. 贝尼尔 羊 10-15 mg/kg 体重,牛 12.5 mg/kg 体重,内服。 2.吡喹酮 牛羊 5 mg/kg 体重,内服。 3. 硝氯酚 牛 3-4 mg/kg 体重,羊 4-5 mg/kg体重,内服。 第三章 牛羊常见外科与产科病 第一节 难产 一、概述 难产是最常见的牛羊产科疾病,往往由于得不到及时救助或救助方法不当,引起母子双亡, 给畜主造成重大损失。作为一个畜牧兽医工作者,必须了解与难产有关的产科知识,学会正确的难产救助技术,才能更好地为发展畜牧业服务。 ( 一 ) 与难产救助有关的基本概念 1. 胎向 指胎儿的方向,即胎儿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包括纵胎向、横胎向和竖胎向。 纵胎向是指胎儿体纵轴与母体纵轴一致,即互相平行,为正常胎向。横胎向是指胎儿横卧于子宫内,胎儿体纵轴与母体纵轴垂直,为异常胎向。竖胎向是指胎儿体纵轴上下与母体纵轴垂直,为异常胎向。 2. 胎位 指胎儿的位置,即胎儿的背部与母体的背部或腹部的关系。包括上胎位、下胎位和侧胎位。 上胎位是胎儿伏卧在子宫内,背部在上,靠近母体的背部和荐部,为正常胎位。下胎位是胎儿仰卧在子宫内,背部在下,靠近母体的腹部和耻骨,为异常胎位。侧胎位是胎儿侧卧在子宫内 , 背部侧向母体的左腹壁或右腹壁,为异常胎位。 3. 胎势 指胎儿的姿势,即胎儿的各部分是伸直的或屈曲的。 4. 前置 指胎儿各部分与产道的关系,哪部分朝向产道就叫哪部分前置。 5. 难产 是由于母体或胎儿异常,引起的胎儿不能顺利通过产道的分娩性疾病。 ( 二 ) 难产的检查 1. 询问病史 (1) 产期 向畜主询问病畜是否到了产期,判断病畜属于流产、早产或难产。 (2) 胎次及年龄 问清病畜是初产或经产,判断母畜产道是否狭窄,或胎儿是否异常。 (3) 分娩过程 询问什么时间出现阵缩,是否破水,有什么异常表现; 是否经过别人处理,处理情况如何。 (4) 患病史 病畜是否发生过影响分娩的疾病。 2. 母畜检查 (1) 对母畜进行全身检查,特别要注意母畜的精神状态和能否站立,判断母畜是否能够经受住复杂的手术,还要检查荐坐韧带后缘是否松弛,荐骨后端的活动性。检查是否出现临产症状。 (2) 产道检查。检查产道是否狭窄,子宫颈口开张情况,产道干湿。经人处理过的病畜还要检查是否有损伤。 (3) 产力检查。观察阵缩和努责情况,判断产力是否正常。 3. 胎儿检查 检查胎向、胎位和胎势是否异常,胎儿大小,胎儿死活,胎儿进入产道深浅,从而决定采用哪种方法救助。 4. 术后检查 (1) 检查是否还有胎儿,阴道、子宫颈和子宫有否损伤,以决定救助工作是否结束。 (2) 术后对病畜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以决定对病畜继续采取什么治疗措施。 二、病因 1. 母畜的因素 包括产道狭窄、产力不足和营养状况不良或母畜患有其他疾病。其中最主要的是产道狭窄和产力不足。 2. 胎儿因素 包括胎向、胎位、胎势异常,胎儿过大,胎儿畸形,胎儿浮肿,胎儿腹水过多。 三、症状 (1) 产期己到,阴门肿胀松弛,荐坐韧带松弛,乳房胀满,从乳头能够挤出初乳。 (2) 出现阵缩和努责,胎膜从阴门露出,露出胎儿口部和头部,但不见双蹄露出,或露出一腿不见另一腿露出,或露出两条前腿,不见头部露出。阴道检查时头没进入产道,或只见母畜长时间努责,不见胎膜和胎儿任何部分露出。 四、难产救助 ( 一 ) 难产救助的原则 (1) 力争母子双全,保全母畜以后的生育能力,防止手术感染。 (2) 救助手术应尽早施行,利用母畜体力尚好、产道润滑、胎儿尚活的有利时机,尽快将胎儿拉出。 (3) 术前要进行周密检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正确的救助,切忌盲目手术。 (4)要发挥集体力量,进行合理分工,做到人人尽职尽责,使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 二 ) 不同情况的难产救助 1. 产力不足 产力指将胎儿从子宫中排出的力量。产力由子宫肌的收缩力和腹壁肌肉的收缩力组成。产力不足一般用药物治疗,肌肉注射催产素,牛 40-80IU, 羊 5-10IU。 2. 骨盆腔狭窄 施行剖腹产术或截胎手术。 3. 子宫颈狭窄或子宫颈口不开 施行子宫颈切开手术或剖腹产手术。 4. 胎向异常 施行胎向矫正手术。横胎向和竖胎向时,先用产科绳拴住胎儿头部,再用产科挺抵住胎儿膝部,助手拉产科绳,将胎儿头部向产道方向拉,术者用产科挺把胎儿的臀部向里推,将胎儿矫正后拉出。 5. 胎位异常 施行胎位矫正手术。对于下胎位和侧胎位的胎儿,先将头推回子宫中,把两前肢从产道中拉出。在两前肢间夹一根横棍棒,用绳子将两前肢和木棍棒拴牢。术者两手握棍棒两端,朝一个方向用力旋转,胎位即能够矫正,矫正后将胎儿拉出。 6. 胎势异常 胎势异常的情况复杂,救助时视情况而定。总的原则是,先将胎儿露出部分推回子宫中,再对异常胎势进行矫正,矫正后将胎儿拉出,不可在没矫正胎势前强行外拉。 (1) 头颈侧弯。如弯曲的程度不大,术者手握住唇部向产道拉即可把头扳正。在活胎儿时,用拇、中两指掐住眼眶,使胎儿反抗,有时胎儿会自动矫正。 如弯曲的程度较大,先把胎儿往里推,使产道人口处腾出空间,再用手握住胎儿唇部把头拉直。如用于拉直有困难时,可用绳子把头拴住,用产科挺抵住胸前和对侧前腿,术者向 拉住绳子往外拉即可矫正。如胎儿已死,可用产科锯或绞断器将头颈截断,先把里推,助手 躯干拉出,再把头拉出。如果头颈下弯,术者用手握住唇部,将头向上抬,同时往里推,使产道人口处腾出空隙,然后用手握住唇部将头抬起,如仍有困难,可用绳子拴住头部,用产科挺抵住胸前和对侧前肢。术者用产科挺往里推,助手拉住绳子往外拉,可将头矫正。 产科绳拴头难度较大,术者一只手在子宫内操作,因受周围环境条件限制,完成每一个动作都很费力。要求术者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操作时先把绳子在消毒液中浸湿,然后把绳子对折,绳子的两端留在体外,折转处握在术者手中。术者缓慢将手臂伸入子宫,把绳子带入子宫中。先摸到胎儿一侧耳朵,缓慢地把绳子挂在耳后,再带动绳子从胎儿脑后绕过,摸到另一侧耳朵,把绳子挂到耳后。绳子在两耳挂好后,术者把绳子的两游离端握在手中。在领下或口中把绳子的游离端并拢。指令助手把留在体外的绳子并拢在一起,朝一个方向捻转。当术者感到手中的绳子己绞在一起,胎儿颌下绳子空隙能容下三个手指时,术者手握胎儿唇部,让助手拉绳子,这样就能很容易地将胎儿头部拉直,进入产道中。 握住(2) 腕部前置。助手将产科挺抵住胎儿胸部与异常前腿肩端之间向里推,术者用手蹄尖或系部向上抬。或术者手握掌部向里外侧推,同时使蹄部向上抬,异常前腿即可被拉入产道。前腿被拉直后将胎儿拉出。如果用手拉有困难时,可用绳子拴住系部,用手握住掌部往里外侧推,助手拉住绳子往外拉,即可把前腿拉直。 (3) 肩部前置。助手用产科挺抵住胎儿胸前与对侧前腿之间往里推。术者手握前臂部,向里推,同时向上抬,先矫正为腕部前置,再按腕部前置矫正。 (4) 附部前置。其矫正方法同腕部前置。 (5) 坐骨前置。其矫正方法同肩部前置。 五、难产的预防 (1) 加强饲养管理,要做到母畜适时初配,不可配种过早,避免因母畜发育不成熟,造 成骨盆腔狭窄。妊娠期母畜多喂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饲料。 (2)妊娠母畜要进行适当运动和使役,使胎儿活力旺盛,提高母畜子宫肌收缩力。 (3) 进行临产检查。当母畜出现临产征兆时,及时对母畜和胎儿进行认真检查,发现异常问题及时处理,防止难产的发生。 第二节 胎衣不下 胎衣不下是胎儿产出后,在正常时间内胎衣没有排出,以胎衣滞留、胎衣悬挂在阴门外为特征。牛的胎衣正常排出时间为 12 小时以内,羊 4-5 小时以内。超过这个时间范围,即应视为胎衣不下,要及时进行治疗。 一、病因 (1) 产后子宫收缩无力,饲料单纯,母畜体质衰弱,运动不足,羊水过多或分娩时间过长都能引起产后子宫收缩无力。 (2) 绒毛膜与子宫黏膜粘连。妊娠期母畜慢性子宫内膜炎引起绒毛膜与子宫黏膜粘连。 二、症状 胎衣从阴门垂下,土红色,可见到尿膜绒毛膜表面有丛状的子体胎盘。 三、防治措施 ( 一 ) 预防 (1) 妊娠期母畜要喂给富含钙质和维生素的饲料,适当运动和使役。 (2) 产后让母畜舔干仔畜身上的羊水,或灌服羊水。尽早让仔畜吃到初乳或挤乳。 (3) 静脉注射氯化钙,饮服益母草、当归水都有预防胎衣不下的作用。 ( 二 ) 治疗 1. 肌肉注射催产素 牛 40-80IU, 羊 5-10IU。促进子宫肌收缩。 2. 促进胎盘与母体分离 子宫灌注 5% -10% 氯化钠溶液 2500-3000 mL, 促进胎盘与母体分离。 3. 胎衣剥离术 胎衣剥离术是用人工将尿膜绒毛膜与子宫黏膜分离。用 0.1 % 高锰酸钾液消毒外阴与术者手臂,以左手拉紧外露的胎衣,右手沿胎膜表面伸入子宫。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胎膜,连续抖动或挤捏,将胎膜剥下。用同样的方法,由近及远逐步分离,直至胎膜完全剥离。注意左手要始终把胎膜拉紧,以利右手操作。胎衣剥离后用 0.1 %高锰酸钾液冲洗子宫。 待高锰酸钾液排出后,向子宫内投入红霉素300万-600万IU。 4. 内服中药 党参90 g 灵脂30 g 生蒲黄 30 g 当归100 g 川芎30 g 益母草40g 黄芪50g,煎汁候温加红糖 50g, 一次灌服。 第三节 乳房炎 乳房炎是由病原菌感染引起的乳腺炎症,以乳房肿大、疼痛、泌乳减少或停止和乳汁变性为特征。 一、病因 1. 病原微生物感染 主要是链球菌感染。 2. 管理不当 因管理不当引起的擦伤、刺伤、挤乳损伤等。 3. 继发于其他疾病 如子宫内膜炎、布氏杆菌病等。 二、症状 (1) 乳房红、肿、热、痛,体温升高,食欲减退。 (2) 泌乳减少或停止,乳汁变性,呈棕红色或黄褐色。有的乳汁稀薄,内有絮状物。有 汁。 的乳汁混有血液或脓 (3) 慢性乳房炎时,乳腺结缔组织增生,乳腺硬肿,丧失泌乳功能。 三、诊断 (1) 根据临床症状可作出诊断。 (2) 隐性乳房炎时需作实验室检查确诊。 四、防治措施 ( 一 ) 预防 (1)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畜舍卫生及畜体卫生,减少感染机会。 (2) 加强对挤奶员的技术训练,严格遵守挤奶操作规程,防止因粗暴挤奶引起乳头损伤。 (3) 干乳期药物预防。用青霉素 160 万 IU, 链霉素 1 g, 硬脂酸铝 2-3 g, 溶于医用花生油中,注入乳头管内,一个干乳期注入 1-2 次。 ( 二 ) 治疗 (1) 青霉素 160 万 IU,1% 普鲁卡因 10 mL, 鱼腥草注射液 40 mL。注入乳头管内,注射后轻轻按摩乳房 1-2 分钟,每天 1-2 次。注意注药前,先挤净乳池中的乳汁。 (2) 0.25 % 普鲁卡因 300-400 mL, 乳房基部封闭,每天 1-2 次。M(3) 初期乳房冷敷,以后用 25% 硫酸镁液乳房热敷,每天 1 次,每次 20-30 分钟。 (4) 慢性乳房炎时,涂擦刺激剂,用樟脑软膏、鱼石脂软膏深擦。 (5) 全身症状明显时,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作全身治疗。 (6) 乳房己化脓时,按脓肿处理。 第四节 产后瘫痪 产后瘫痪是母畜分娩后突然发生的急性代谢性疾病,以产后母畜昏迷和四肢 瘫痪为特征。 一、病因 本病主要原因为产后血钙浓度剧烈下降所致。血钙降低的原因一般认为是因产后母畜开始泌乳,大量钙质进入乳汁中。从消化管吸收的钙和骨骼中贮存的钙重新进入血液的总和远远低于血钙进入乳汁中的数量,血钙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母畜发病。 二、症状 (1) 产后 1-2 天内发病。轻者,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正常或稍低,能够勉强站立,但后肢发软,走路不稳。 (2) 重症者卧地不起,精神委顿,反应灵敏度降低,全身抽搐,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瞠孔散大。乳牛头颈呈 "S" 状弯曲。头抵于胸部,四肢发凉。 三、诊断 (1) 根据临床症状可作出诊断。 (2) 实验室检查,血钙浓度在 8% 以下,甚至降至2%-5%。 (3) 鉴别诊断。本病在临床上需与酮血症和产前截瘫相区别。酮血症初期病畜兴奋,乳汁及呼出气体有水果香味,向乳房打气送风无反应。产前截瘫精神和食欲正常。 四、防制措施 (一)、预防 (1) 加强饲养管理,在母牛干奶期,从产前两周开始,饲喂含低钙高磷的饲料,减少从日粮中摄入的钙量,是预防生产瘫痪的有效方法,这样可以激活甲状旁腺机能,促进甲状旁腺素的分泌,从而提高钙的吸收和动用钙的能力。分娩后立即减少富含蛋白质的饲料,促进母牛消化机能。将摄入的钙量增加到每头每天 125g以上。 (2) 分娩后立即一次肌注 10 mg 双氢速变固醇。产前 5 天肌注维生素 A+ 维生素D 21000万 IU 单位。 (3) 产前 4 周到产后 1 周,每天喂 30 g 氧化镁,可以防止因血钙降低发生抽搐。 ( 二 ) 治疗 (1) 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 500 mL, 每天一次,连用 3 天。 (2) 静脉注射 5% -10% 的氯化钙 80-100 mL, 每天一次,连用 3 天。 (3) 乳房送风。用乳房送风器向乳房内打气。要注意对乳导管严格消毒,在送风器的金属筒放入干燥棉花过滤空气。向乳房打气前先向乳房内注人青霉素 120 万 IU, 链霉素 0.25 g。打气时四个乳区均应打满空气。乳房皮肤紧张、乳腺基部边缘清楚、轻敲乳房呈鼓音时,表明打气适度。打气量要掌握适中,过少不发生作用,过多则损害腺泡。打气后用纱布条将乳头轻轻扎住,待病牛起立 1 小时后,将纱布拆除。 羊的常见疫病和寄生虫病及其防治措施见表1和表2。 表1 羊的常见传染病及预防 免疫疾病名称 主要病症 疫苗名称 使用方法 免疫时间 期 怀孕母羊羔羊 羔羊痢疾疫皮下注射2毫升,10天羔羊痢疾 剧烈腹泻小肠溃疡 分娩前哺乳 苗 后再注射3毫升。 20—30天 期 羊快疫 突然死亡 羊群全部个体皮下或每年春、 羊三联菌苗 6个月 肌肉注射5毫升。 秋各一次 羊肠毒血突然死亡,肾脏软化 症 突然死亡,腹膜、肠 羊猝疽 炎 皮肤和粘膜有特异羊痘鸡胚化25倍稀释后,皮下注射12个羊痘 春季一次 痘疹 弱毒疫苗 0.5毫升。 月 羊传染性胸6月龄以下羊肌肉注射 传染性胸12个咳嗽、胸膜肺炎。 膜肺炎氢氧3毫升,6月龄以上肌春季一次 膜肺炎 月 化铝活苗 肉注射5毫升。 口唇皮肤或粘膜发口疮弱毒细口腔粘膜内注射0.2毫每年春、羊口疮病 6个月 生丘疹、脓疮、溃疡。 胞冻干苗 升。 秋各一次 怀孕后期流产,伴有 布氏杆菌猪布氏杆菌乳房炎、支气管炎和每年秋季12个 型2号弱毒臀部肌肉注射1毫升。 病 关节炎及公羊睾丸一次 月 菌苗 炎。 羊衣原体油羊衣原体母羊怀孕前后30天内每年秋季12个 怀孕后期流产 佐剂卵黄灭性流产 皮下注射3毫升。 一次 月 活苗 口腔粘膜、蹄部发生口蹄疫弱毒每年春、口蹄疫 根据说明 6个月 水疱。 疫苗 秋各一次 表2 羊主要寄生虫病及防治 疾病名称 发病季节 驱虫药名称 使用方法 硫双二氯酚 一次口服,80—100毫克/公斤体重 硝氯酚(拜耳一次口服,4—6毫克/公斤体重 9015) 六氯对二甲苯一次口服,80—100毫克/公斤体重 肝片吸虫 夏、秋季节 (血防846) 硫溴酚(抗虫一次口服,绵羊60毫克/公斤体重,山羊30 349) 毫克/公斤体重。 丙硫苯咪唑(抗一次口服, ,,毫克/公斤体重 蠕敏) 硫双二氯酚 一次口服, 100毫克/公斤体重 羊绦虫病 春、夏季节 灭绦灵 口服,50—75毫克/公斤体重 丙硫苯咪唑 一次口服, 10—,,毫克/公斤体重 羊脑包虫病 常年 吡喹酮 口服,10—,,毫克/公斤体重,连用3日。 左咪唑 口服,8毫克/公斤体重 羊胃肠道线虫常年 丙硫苯咪唑 口服,8毫克/公斤体重 病 阿维菌素 0.2毫克/公斤体重,皮下注射或口服 羊疥螨病 常年 阿维菌素 0.2毫克/公斤体重,皮下注射或口服 羊痒螨病 常年 阿维菌素 0.2毫克/公斤体重,皮下注射或口服 羊硬蜱病 春、夏、秋 敌敌畏,敌百虫 0.2—0.5敌百虫或0.33%水溶液药浴。 阿维菌素 0.2毫克/公斤体重,皮下注射或口服 敌百虫 1—2%敌百虫水溶液鼻孔灌注5—10毫升 羊鼻蝇蛆病 春、夏、秋 80%乳剂熏蒸,每立方米1升,密闭吸雾30敌敌畏 分钟。 痢特灵 10毫克/公斤体重,连续口服7天。 羊球虫病 春、夏、秋 莫能霉素 每公斤饲料添加22毫克,连喂7天。
/
本文档为【香蕉苹果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