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经济学案例分析

2019-02-26 22页 doc 46KB 3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337177

暂无简介

举报
经济学案例分析经济学案例分析题(仅供参考) 案例一:燃油税幕后的利益博弈:中国逼近10元1升油价时代 一、目前决定我国油价的供求因素有哪些?其中哪些是主要因素? 答: (一) 影响我国油价的需求因素 1、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与此同时,人们的收入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当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时,消费水平也会随之提高。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整体提升,使得越来越多的家庭能够负担起汽车这种耐用消费品,汽车需求的销量的增加,引致了消费者燃油需求的增加。 2、消费者的偏好 消费者对出行交通工...
经济学案例分析
经济学案例分析题(仅供参考) 案例一:燃油税幕后的利益博弈:中国逼近10元1升油价时代 一、目前决定我国油价的供求因素有哪些?其中哪些是主要因素? 答: (一) 影响我国油价的需求因素 1、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与此同时,人们的收入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当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时,消费水平也会随之提高。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整体提升,使得越来越多的家庭能够负担起汽车这种耐用消费品,汽车需求的销量的增加,引致了消费者燃油需求的增加。 2、消费者的偏好 消费者对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有着明确的偏好,对于我国多数消费者而言,私家车给他们的带来的效用水平远大于公共交通工具,在居民预算约束的允许的范围内,他们有很大的可能会选择购买私家车,这符合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性决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越大,其消费需求也就越大。在私家车市场如火如荼的今天,消费者对燃油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了。 3、 相关商品(汽车等)的价格 汽车与燃油是一组的互补品,为当汽车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对燃油的需求会上升。近年来,由于技术进步,规模效应等原因,汽车厂商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加之,车企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上述种种因素导致了汽车市场整体价格的下降,由于汽车价格下降对消费者产生了正向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从而使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增加,引致了消费者对燃油需求的增加。 4、 消费者的价格预期 在本题的案例中,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不断攀升。消费者面对持续上涨的油价,形成了一种价格预期:国内的油价在未来可能仍会上升。在这样的价格预期作用下,消费者会做出增加当期燃油消费的决策,从而使自身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对原油未来的价格预期会增大燃油的需求。 主要因素: 短期来看,影响本次油价的需求方面的主要因素是消费者的价格预期,油价持续的上升,导致消费者形成了价格预期,这种预期在一段时间内得到市场验证后会使消费者强化该种预期,从而在短期内形成较强的需求冲击。这类似于被前些年被炒得火热的房价。 长期来看,决定我国消费者油价的需求方面的主要因素是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二) 影响我国油价的供给因素 1、 我国的石油储量: 我国的燃油供给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国内供给,国际供给(进口)。对于国内燃油供给而言,我们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直接制约着我国燃油的供给。。我国已探明石油储量占世界比重偏低,从1980年的1.99%下降到2007年的1.25%,且仍有下降趋势。这决定了我国燃油供给依靠本国的石油储量难以为续。 2、 我国石油(燃油)的进出口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能源消费不断增加,本国的燃油供给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弥合供需缺口,我国需要从国际市场上进口石油,通过加工炼化,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燃油。因而,我国燃油的供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石油进出口(主要是进口)情况。在影响我国石油进口的因素中,经济的增长,国民收入的提高,外汇储备的增加(国际石油交易主要以美元结算)决定了,我们进口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内燃油的供给。 3、 世界石油的储量 我国的石油进口,一方面取决于进口能力,另一方面取决于国际石油供给,而国际石油供给又受制于国际石油储量,因而国际石油储量也会对我国的燃油供给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短期来说并不大,主要因为我国当前的燃油消费,相对于目前的世界石油储量而言并不算太大。 4、 石油(燃油)勘探、开采、加工、储运成本 燃油的生产成本对燃油的供给也有一定的影响,在价格确定的情况下,燃油成本的降低会使厂商获得更多利润,因而厂商会增加供给。 5、 石油(燃油)的勘探、开采、加工、储运技术 技术的进步会提高燃油的生产效率,降低燃油生产成本,增加燃油的供给。 6、 国际地缘政治因素 数次的中东战争和欧佩克的限产对国际石油供给产生了很强的供给冲击,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国际地缘政治问题引发的国际石油供给冲击对我国燃油的供给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7、我国石油行业的国家垄断经营 在我国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几家寡头垄断了燃油的生产销售,这几家寡头企业在我国燃油市场上拥有相当大的垄断势力,他们为了追求垄断利润,会限制燃油供给,制造或者放纵“油荒”,要挟发改委提高成品油价。 8、 我国的石油(燃油)的定价机制 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是在1998年和2001年两次改革的基础上形成的,发改委参照新加坡、鹿特丹和纽约三地市场前一个月成交价格(简称三地率),当“三地率”波动超过8%时,就相应调整国内零售基准价。这种单一而僵硬的定价方式有很多缺点,前几年石油巨头正是利用这种定价机制赚取了超额利润,并借机强化了自己的垄断地位,而目前的“价格倒挂”、油荒和投机现象也都与这种定价机制有关。 主要因素: 短期来看,影响我国燃油供给的主要因素是石油行业的垄断经营、不合理的石油定价机制和本轮国际油价的持续走高。国际石油市场的供给方(如OPEC)为追求高额利润,为做出减产提价的决策,对我国石油进口产生短期的供给冲击,国内的垄断企业借助此轮国际油价和不合理的定价机制,顺势减少国内石油供给,提高价格,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二、根据你掌握的情况,分析今后几年我国燃油的价格走势。能够接近10元一升的油价吗?要有理有据的回答 答: 今后几年我国燃油价格可能稳中有降,达到10元一升的可能性很小。下图显示,国内油价在经历了2005—2012年的持续走高后,从2014年3月份开始持续走低。油价的最高峰是2012年三月份,没有达到每升10元的价格。 原因分析: 1、 需求方面: (1) 全球经济放缓 经济的增长需要能源支持。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欧洲国家和一些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令人失望。经济的不景气导致原油需求的下降,欧盟2014年原油进口4.47亿吨,原油需求多年持续下降。2014年,德国、法国、意大利原油消费量分别为1.1亿吨、0.77亿吨和0.57亿吨,同比分别下降1.7%、3%6.9%。 中国、巴西等多年来经济发展强劲,是世界原油消费增量的主要贡献者。但2014年以来,巴西等经济增速放缓,原油消费同比下滑。印度未来原油需求或仍快速增长,但其增量难以匹敌总体下滑量。中国原油进口量一直上升,但随着经济“新常态”,未来经济增速将低于7%,能源需求也将疲软,在考虑战略储备因素的情况下,原油进口量增速仍将下降。 (2) 页岩油(气)对石油的替代性 近年来,美国、中国等国开始大力发展页岩油(气),作为石油的替代品,页岩油气的发展会对石油(燃油)的市场需求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3) 居民燃油消费观念的转变 燃油的需求在短期内缺乏弹性,当时长期而言富有弹性。在燃油价格持续走高的那些年里,消费者在短期内难以改变消费习惯,比如改用小排量汽车。长期内,消费者会改变其消费决策,使用小排量汽车。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日益理性化对国内燃油的需求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4) 我国的能源消费政策导向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政府开始意识到,传统依靠高能耗的粗放型发展再也难以支撑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政府开始大力倡导资源节约的集约型发展模型,其指定的一系列节能环保的政策将会对我国燃油的需求增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2、 供给方面: (1)低油价并不能下挫石油供应量。当前,期货油价每桶40至55美元/桶,一些OPEC成员石油出口仍有利润,“不减产”仍可持续。如今,国际制裁解除后的伊朗也将增加出口,加之美国原油库存持续攀高,未来3年全球供应富余。某些非OPEC产油国如俄罗斯等也是影响油价的重要因素。因卢布走弱降低了产油成本,2015年俄罗斯原油产量再创新高。 (2)地缘冲突是关键之一。2014年乌克兰危机使俄与西方矛盾激化,导致美欧对俄经济制裁。俄罗斯52%的财政收入来自石油出口。制裁重创了俄经济。但俄浓重的石油经济色彩又强化了国际市场供过于求、看空的预期。目前,俄罗斯直接介入了叙利亚内战,在其他区域也频向美欧“亮肌肉”。美欧对俄经济制裁仍将持续。欧洲为尽快摆脱对俄油气依赖,将力推进口多元化,发展新能源,节能减排,其页岩油气和核电政策也都有可能做出调整。 总结:在国内燃油需求下降、国际石油供给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通过一般均衡分析不难发现国内燃油未来的价格可能会下降,而不会产生一升超过10元的情况。 三、油价的变动会对我国国民经济有什么样的影响?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有哪些? 答: 1、 对主要经济指标的影响: 从对经济总量GDP的影响来看,世界油价的波动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增长。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国际油价每升高10%,全球经济增长率就会削减0.1%至0.5%。对于我国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将使我国的GDP下降0.7%,而且,如果油价持续上涨,GDP增长率下降的速度将加快。 燃油是工业的基础产品,位于产业链的上游。油价波动必然会影响我国国内市场生产资料的价格水平。燃油价格持续高涨对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继续形成压力,必然会形成较为强烈的通货膨胀预期,造成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油价大幅上涨,便会带动国内工业品价格上涨,进而会推动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有专家指出:国际油价每上涨10美元,会抬升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0.4个百分点,而对国内生产总值(GDP)拉低0.8个百分点。 2、 对消费的影响 油价的持续上涨使得大众对汽车、房产等方面的消费做出重新选择,从而使得居民消费结构产生变动。石油价格越高,产品成本升高,价格也随之提高,这将阻碍原有消费需求的扩大,也对新的消费需求热点的形成受阻。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汽车消费。 3、 对投资的影响 油价的波动必定对石油相关行业收益带来影响。目前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使得相关企业收益受企业减收减益的冲击,股票价格随之下挫,根据海通证券研究所的统计,目前国内直接受到高油价影响的上市公司有 182 家,合计市价为 8970.32 亿,占沪深两股票市场总市值的 21.63% 。 4、 对贸易的影响 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及其相关商品价格上涨,国内企业投资增速回落作用下,今年我国的进口增长率增长速度大幅度减少。高油价导致我国出口目标市场萎缩,有可能造成我国出口下降。 四、我国政府今后如何对油价进行管理? (一)运用价格杠杆保护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环保形势日益严峻,一些地区以臭氧、灰霾污染为特征的复合型污染日益突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充分发挥成品油价格杠杆作用,是促进资源节约、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 价格的提高将对燃油消费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气污染,促进资源节约。因此政府在进行油价管理时,应将环境问题考虑进去,采用价格杠杆保护环境。 (二)建立燃油价格监管体系 在我国,建立石油天然气监管体系具有行业改革的大背景:一是扩大开放,引入竞争,通过建立和完善竞争性市场来求发展;二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行业监管体制,通过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造和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及方式,为油气行业的发展注入制度活力。我国石油工业经过十几年的改革深化,改革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是,面对我国日益突出的石油安全问题,扩大对外开放和“走出去”发展的迫切需要,石油市场的变化与波动,国内石油企业重组改制等新情况,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因此,在石油行业建立现代监管体系,尤其是价格监管体系,既是顺应市场化改革导向的需要,也是新时期国家转变管理职能及方式在石油行业领域的创新。 (三) 积极发展石油期货市场 政府引导建立我国石油期货市场,能够发挥其发现价格,转移风险,套期保值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积极有效地吸纳资源和资金,保障国内石油的稳定供给。我国现阶段应全面加快国内成品油价格市场化的脚步,建立成品油市场准入制度,逐渐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状态,为期货市场的生存提供市场基础和发展空间。 (四)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体系 油价接轨会带来负向外部性,这种外部性需要由政府来规制,如果让企业 来履行,则会产生低效率,甚至无法实现规避石油价格风险的目标。比较重要 的一个规制手段则是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战略储备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造成的石油供给紧张或中断、保障石油供给安全,稳定石油价格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案例二、加入WTO背景下的我国农业问题 一、 我国农产品是否适用完全竞争市场来分析?为什么? 答:我国农产品不能完全适用完全市场竞争来分析。 原因: (一)完全竞争市场形成需要如下条件 1、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每一个消费者或每一个厂商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控制力量。 2、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别的。 3、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厂商进出一个行业不存在任何障碍,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在各行业之间自由流动。 4、市场中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商品和市场的全部信息。这样,市场上的每一个消费者或生产者都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完全的信息,确定自己的最优购买量或最优生产量,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二)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实际情况 1、在我国,土地这一农业生产要素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也受制于户籍制度,农业生产要素的流动存在着制度性障碍,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难以实现真正的市场化。 2、我国的农产品存在着差异性,以稻米为例,有籼稻和粳稻之分,同时,根据播种期、生长期和成熟期的不同,稻谷又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类。不同的稻米,形状、色泽、口感都存在着差异。市场上供给的农产品存在着差异性。 3、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和其他市场一样存在着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生产者对和消费者对市场信息的掌握都是有限的,难以实现完全理性的决策。以生产者为例常常存在“谷贱伤农”的情况。 4、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完全由市场供求机制调解,我国为提高农民的种量积极性,推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这种由政府制定的保障性价格对农产品市场会产生一定的扭曲。 5、我国政府对于粮食的进出口也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性。比如关税和配额,提供这种方式来保护国内农产品市场,然而,这些政策与完全竞争市场的形成条件向背离。 总而言之,我国的农产品市场并不完全适用于完全竞争市场来分析。但是,相较于其他市场,农产品市场更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 二、 如何看待农产品市场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市场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何?请你预测若完全市场化后,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答: (一)如何看待农产品市场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农产品市场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这种物质基础主要表现在两个面。食品基础和原料基础。 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在我们这个有14亿人口的大国 , 食品的有效供给不仅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 而且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不仅如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足的食品供给还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 , 为国民经济增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情况看,通货膨胀的发生与食品供给状况高度相关。“在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主要政策目标的那些国家,必须把引导农业部门为市场生产更多的农产品作为政府农业中心目标。” 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的贡献。目前,我国工业原料的 4 0 % , 其中轻工业原料的70 % , 纺织工业原料的90%来自农产品市场。由此可见,农业原料供给增长 ,将会促进占工业总产值1/4的经济部门增长。而轻工业的快速增长 , 又增加了对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的需求,从而对重工业产生刺激,加速整个工业的发展。 由于农业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产品贡献 , 当农产品供给不足时 , 就会以各种方式影响经济发展,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产品贡献是我国发展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二)市场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经济学已经证明,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能够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因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是最有效率的。市场化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市场的发展。 1、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 (1)农产品的供给量增加,农产品质量提升: 市场化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国内农业生产者之间以及国内与国外的竞争将会促使供给方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供给量,提高农产品质量,维持市场竞争优势。 (2)农产品的价格趋于合理化 目前,由于我国政府实行的一些列农业支持政策,如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农产品进口关税等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农产品的价格,给消费者的福利带来的损失,同时,这些政策也可能释放错误的市场信号,给农产品的生产者带来损失。 2对农业要素市场的影响 (1)市场化后会使农业要素的流动更加自由,这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2)市场化后,农村的土地可以自由流转,这将极大的提高农村土地的使用率,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要素收入。 (三)完全市场化后,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1、农业市场化会提高农民本身的收入,带动优质劳动要素向农业部门进行转移。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当以不同的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的两个经济地理区域进行相关产品的自由贸易,并实现市场的开放和相互扩大时,将产生相同劳动力取得比较接近的劳动收入的变动趋势,因此农民的纯收入将有所增加,农业部门将有可能产生对工业部门的就业替代。大量优质的劳动力投入,将直接带动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农业的良性发展。 2、农产品市场化的存进作用,主要体现于对旧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全面突破所带来的对计划经济弊端的全面改进,及对市场经济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上。 3、农产品市场化将减轻农民的负担。包括农业部门在内,计划经济本身需要通过行政指令进行资源配置,因此,必须依赖于庞大的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在进行行政式的信息传递过程当中,将产生巨大的信息成本并产生信息的失真,最终影响中央计划管理部门的决策判断,并产生巨大的行政管理成本。这些行政管理成本在计划经济时期的“重视重工业、轻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基本政策环境下,严重增大了农民的负担。 4、进行市场化改革将会逐步将包含在农业生产管理部门在内的政府的行政管理机构进行削减,从而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农民本身的负担,提高农业生产发展的积极性,增强农业经济的生机和活力。 5、农业生产过程的开放化将直接促进在农业生产领域的科学技术的广泛推广。当农产品实现市场化后,农产品作为商品而不是生存所需的消耗品存在,将产生规模经济以降成本增加利润的现实需求,农业技术更能得到推广和普及。从而直接促进农用科学技术的广泛传播,直接促进农业经济产出的增加,实现农业的加速发展。 三、 国外其他各国对待农业生产有什么政策?加入WTO后会对我国农业生产 生什么样的影响? (一) 其他国家的对待农业生产的政策政策 1、美国: 履行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的承诺(逐步降低对贸易造成扭曲的黄箱政策),美国 1996 年《农业法》计划用 7 年时间(1996-2002 年)以生产灵活性的方式补贴农民收入,逐步取消农产品市场价格支持政策。美国在结束了签署乌拉圭回合协议的过渡期后,颁布的 2002 年《农业法》提出用与农产品 生产、价格不挂钩的直接支付政策取代 1996 年《农业法》引进的生产灵活性合同补贴。直接支付政策的具体实施方法是:政府对参与该计划的农民预先确定作物的面积和产量基础,并对每种补贴农产品规定一个固定的直接支付率,以此计算向农民提供的直接支付额。2002 年《农业法》规定可以享受直接补贴的作物品种有小麦、玉米、大麦、高梁、燕麦、陆地棉、大米、大豆、其他油料作物和花生;2008 年《农业法》对大米的种类进行了细分,规定生长周期长的大米能享受直接补贴;生长周期为短期和中期的大米不享受直接补贴。 2、欧盟: 配合多哈回合农业谈判,2003 年 6 月 26 日欧盟部长理事会通过了 2003 年共同农业政策(CAP)改革决议,这次改革的核心是调整直接补贴方式——将原来的对实施休耕政策的直接补贴向与生产不挂钩的“单一支付补贴”的方式转变;同时,更加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发展。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包括:削减干预价格;交叉(即:实现单一支付与农民保持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等条件相关);调节( 即:将对大型农场实施的直接支付经费调整到用于促进农村 发展);强化(即:增加对农业的一般服务的开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食品质量等);财务规则(即:通过建立“财政规章”机制约束补贴农业开支的最高额);脱钩(即:实现支持与农产品产量脱钩)。 2008 年 5 月 20 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新一轮《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改革草案》,提出了:①彻底废弃强制休耕政策;②逐步提高牛奶生产配额,到 2015 年 3 月底完全取消牛奶配额;③改革补贴制度,推动农业补贴进一步与产量脱钩;④逐步削减对大农场主的补贴金额,将节约下来的资金用于支持落后地区农村的发展。 综上所述,主要国家都在逐步取消对农业的支持政府,使农业发展更加市场化。 (二)加入WTO后会对我国农业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答: 1、积极方面 有利于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加快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变。入世后增加进口大量占用资源的基本农产品,有利于土地资源短缺的沿海地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从短期影响和长期趋势看,入世有利于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专业水平,可以利用有关条款解决争端,保护国内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加入后,由于中外客商对各项用地的需求,将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促进土地的集约化经营,有利于改革我国土地市场的不适应性。 入世还可以改善国际贸易环境,加强我国与国际间的信息交流,按照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安排生产,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加强农业国际合作。从国外引进优良的农作物和畜禽品种以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2、消极方面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已不可避免,国内农产品市场将面临世界市场的冲击与挑战。在贸易保护相对减少的同时,中国农产品的 低价优势也随着日益增高的农产品成本而逐步消失,中国农产品面临着国际市场农产品的数量冲击、价格冲击、质量冲击。 加入WTO后,农产品放开经营,国际国内市场融为一体,我国的农产品将接受消费者在市场上严格的挑选和检验。如果我国不能尽快地实现按照市场需求和国际质量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我国的农产品不仅难以打入国际市场,即使已占领的市场,也可能会失去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粮食经营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表现在:进口粮食增多,严重影响国内粮食生产;国内粮食面临较大的价格压力;国内粮食市场面临对外开放的压力;增加中国进口粮油的外汇负担;加大政府对粮食经营宏观调控的难度。 四、今后国家如何在WTO背景下保护我国的农业顺利发展? 答: 利用《农业协议》提供的市场准入机会,扩大出口,改善结构,提高效益,加快农产品流通体制的革,放开农产品价格和经营,实现农产品商品化和经营组织的多元化,形成一竞争的国内农产品市场。 治理当前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立法建制,为农业发展提供制度保护;根据当前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灵活的农产品关贸保护机制和农业发展的保险机制;增加农业科技投资,提高农业和农民的抗风险能力;支持农村区域综合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改革农业宏观管理体制,改善为农业农民服务的环境;增加政府对农业的公共投入,改善农业的发展环境;加快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户经营提供信息支持;按照增长极理论确立农业竞争战略,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走跨越式发展道路,实现融资创新,培育农业资本市场。 增加保护生态环境投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农业政策性金融加大支农力度,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通过各方与农民共担经营风险支持农业发展。改变农业增长方式,实施地区援助计划,对贫困地区农业进行扶持。 案例三、从“芙蓉姐姐”到“超级女声”——关于“超级女声”热潮的分析报告 一、从"芙蓉姐姐"到"超级女声",你能从中找出哪些经济学理论(主要是消费行为与需求理论方面)的思考? 答: 1、不同群体的消费者偏好存在差异:从红遍网络的“芙蓉姐姐”到广受年轻人欢迎的“超级女声”,这股热潮的受众具有明显的特征:年轻、时尚、追求个性、标新立异。他们对娱乐节目的偏好不同于父母辈。“芙蓉姐姐”和“超级女声”正是抓住了网络群体和年轻一代的消费偏好特点,通过全民造星,交流互动等新颖的形式提供了具有差异性的文化消费产品,极大的满足年轻人的偏好,从而广受欢迎。 2、消费者的需求受到网络外部性的影响: 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影响来决定消费,当一个人的消费行为受到周围人的消费行为影响,就产生了网络外部性。在互联网发达的当代,年轻人获取信息和沟通交流的渠道越来越畅通,流行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社交网络迅速传播,年轻人为了一方面为了标新立异,另一方面为了获得年轻群体认同感,更容易的接受年轻群体广为接受的娱乐节目。网络外部性的存在对“芙蓉姐姐”和“超级女声”的流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影响目前市场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答: 1、 价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商品的价格越低,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越大;而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则越小。这就是经济学所说的需求法则。商品的价格是影响商品市场需求的最重要因素。 2、偏好 这里所说的偏好,既与消费者的个人爱好和个性有关,也与整个社会风俗、传统习惯、流行时尚有关。一些时效性较强的商品(如流行时装、音乐唱片)的需求对社会偏好十分敏感,即使价格不变,由于社会时尚的改变,流行时髦的变迁,需求量也会有急剧的变化。 3、 收入 一般说来,收入与需求是正相关的,即别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越高,对商品的需求越多,这是因为较高的收入代表了较高的购买能力和支付能力,而需求是受支付能力的约束的。 4、 相关商品价格 需求不仅取决了商品自身的价格,也在相当程度上受其他商品价格的影响 在其他商品中,有两类两品的价格影响最大。一是替代品,即在消费中相当程度上可互相代替的商品,如猪肉与牛肉,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等,一般说来,某种商品的替代品价格越高,就显得这种商品相对便宜,因而对这种商品的需求会增加,反之则相反。例如,如果猪肉的价格上涨,牛肉的价格相对猪肉来说会显得较为便宜,人们就会用牛肉去替代猪肉,从而增加对牛肉的需求。二是互补品,即经常放在一起消费的商品,如钢笔与墨水,汽车与汽油等,显然,如果汽油价格暴涨,使用汽车就会变得昂贵,因而对汽车的需求会下降。因此,当某种商品的互补品价上涨时,这种商品的需求也会随之减少。 5、预期 这里说的预期,不是指消费者的个人预期,而是指对商品需求产生影响的是社会的群体预期,无论这种预期正确与否。如果人们普遍预期某一商品未来价格会显著上涨,则会增加现时的消费,或多购买一些贮存起来。预期效应有时会带来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大的反常现象,这是因为人们普遍有“买涨不买跌”的心理。 三、如果你是一个市场营销专家,你准备利用目前的市场需求特点从哪些方面来推广你的产品? 答: 1、通过差异化的产品的服务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偏好。 消费者购买产品最终是为了满足其需求,而消费者偏好的差异又造成了需求的多样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变化,总体来说,最求个性化的消费是为了的消费趋势。借助“超级女声”的案例,通过向消费者提高差异化的产品来满足其需求是比如的营销选择。 2、注重企业形象树立品牌意识,培养消费者的对产品的忠诚度。 品牌是消费者对产品各种感性印象与理性认识的总和,品牌市场最奇妙的改变体现在消费者身上。对于消费者而言,品牌是带给消费者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符号,是一种经验和保证;随着社会产品的不断丰富,消费者逐步形成选择品牌的意识,并根据自己的体验对品牌进行评估。如“超级女声”由蒙牛集团冠名,湖南卫视打造,实力派主持人加盟,这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了很强的品牌效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超级女声”的收视率。在品牌和非品牌之间,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品牌。企业要将自己的品牌意识融入市场需求变化之中,并将品牌意识导向品牌定位的市场和消费者。 3、利用网络外部性的特点,通过各种营销方式,比如广告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 ,企业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外部性。通过广告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培育忠实的客户群体,再利用这些客户群体的“口碑效应”去影响其他消费者的决策,使自身产品的消费群体不断扩大。 四、请你说说网络外部性对市场需求的影响? 对于某些商品而言,一个人的需求也取决于他人的需求。特别是,当一个人对一种商品的消费受到其他人已经购买的该商品数量的影响时,那么就存在网络外部性。网络外部性对市场需求的影响可正可负。如果一名典型消费者的商品需求量随着其他消费者购买数量的增加而增加时,那么就存在正的网络外部性;反之,就存在负的网络外部性。 1、正的网络外部性——攀比效应 消费者的一种赶时髦的偏好,即想拥有一种其他消费者已拥有的商品。消费需求中所存在的连带外部正效应。如果一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随着其他更多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购买而增加,就称为“连带外部正效应”,即攀比效应。这是一种所谓“赶浪潮”、“赶时髦”的购买行为。攀比效应有助于需求量的增加。 上图表明了,随着已购买该商品的人数的增加,由于存在攀比效应,某个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曲线从D1右移至D4,需求不断增加。单个消费者需求随攀比效应而增加,加总的市场需求也会增加。最终,消费者在每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下,确定了一条更加富有弹性的消费曲线,这对于厂商的定价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2、负的网络外部性——虚荣效应 虚荣效应(Snob Effect)较为典型连带外部负效应,消费者想拥有只有少数人才能享用的或独一无二的商品的偏好。拥有某种虚荣商品的人越少,该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大。艺术珍品,特别设计的跑车,以及定制的服装都是虚荣商品。此处,顾客从艺术品或跑车中获得的价值,多半来源于“因几乎没有人拥有与我的一样的东西”这一事实而产生的特权、地位和排他性。 在虚荣效应的情况下,随着其他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的增加,某个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下降。
/
本文档为【经济学案例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