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互联网数据库名词解释

2017-10-15 23页 doc 49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014457

暂无简介

举报
互联网数据库名词解释互联网数据库名词解释 互联网数据库.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DB:数据库 (Database),DB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DB能为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数据间联系密切,而又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2.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DBMS。 3.DBS:数据...
互联网数据库名词解释
互联网数据库名词解释 互联网数据库.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DB:数据库 (Database),DB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DB能为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数据间联系密切,而又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2.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DBMS。 3.DBS:数据库系统 (Database System),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4.1:1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的每个实体最多只能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好么实体集E1对E2的联系称为“一对一联系”,记为“1:1”。 5.1: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一对多联系”,记为“1:N”。 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 6.M:N联系: 系,反之亦然,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多对多联系”,记为“M:N”。 7.数据模型:示实体类型及实体类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数据模型”。它可分为两种类型:概念数据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 8.概念数据模型:它是独门于计算机系统的模型,完全不涉及信息在系统中的表示,只是用来描述某个特定组织所关心的信息结构。 9.结构数据模型:它是直接面向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现实世界的第二层抽象。这类模型涉及到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所以称为“结构数据模型”。结构数据模型应包含: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三部分。它主要有:层次、网状、关系三种模型。 10.层次模型: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11.网状模型:用有向图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12.关系模型:是由若干个关系模式组成的集合,其主要特征是用二维表格结构表达实体集,用外鍵表示实体间联系。 13.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它由若干个概念记录类型组成。概念模式不仅要描述概念记录类型,还要描述记录间的联系、操作、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等要求。 14.外模式: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 15.Language),即‘结构式查询语言’,采用英语单词表示和结构式的语法规则。一个SQL数据库是表的汇集,它用一个或多个SQL模式定义。 46 基本表:是本身独立存在的表,在SQL中一个关系对应一个表。一些基本表对应一个存储文件,一个表可以带若干索引,索引存放在存储文件中。 47.存储文件:在SQL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存 储模式称为存储文件(Stored File)。 48.视图:视图是从基本表或其他视图中导出的表,它本身不独立存储在数据库中,也就是说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这些数据仍存放在导出视图的基本表中,因此视图是一个虚表。 49.行:在SQL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元组称为行(row)。 50.列:在SQL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属性称为列(coloumn)。 51.实表:基本表就被称为实表,它是实际存放在数据库中的表。 52.虚表:视图就被称为虚表,因为在数据库中只存储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所对应的数 据。 53.相关子查询:在嵌套查询中,内层查询称为‘相关子查询’,子查询中查询条件依赖于外层查询中的某个值,所以子查询的处理不只一次,要反复求值,以供外层查询使用。 54.联接查询:查询时先对表进行笛卡尔积操作,然后再做等值联接、选择、投影等操作。联接查询的效率比嵌套查询低。 55.交互式SQL:在终端交互方式下使用的SQL语言称为交互式SQL。 56.嵌入式SQL:嵌入在高级语言的程序中使用的SQL语言称为嵌入式SQL。 57.共享变量:在嵌入的SQL语句中引用宿主语言的程序变量称为共享变量。 58.游标:游标是与某一查询结果相联系的符号名,用于把集合操作转换成单记录处理方式。 59.卷游标:卷游标在推进时不但能沿查询结果中元组顺序从头到尾一行行推进,也能一行行返回(而游标是不能返回的)。 60.函数依赖:FD(function dependency),设有关系模式R(U),X,Y是U的子集,r是R的任一具体关系,如果对r的任意两个元组t1,t2,由t1[X]=t2[X]导致t1[Y]=t2[Y],则称X函数决定Y,或Y函数依赖于X,记为X?Y。X?Y为模式R的一个函数依赖。 61.函数依赖的逻辑蕴涵:设F是关系模式R的一个函数依赖集,X,Y是R的属性子集,如果从F中的函数依赖能够推出X?Y,则称F逻辑蕴涵X?Y,记为F|=X?Y。 62.部分函数依赖:即局部依赖,对于一个函数依赖W?A,如果存在X W(X包含于W)有X?A成立,那么称W?A是局部依赖,否则称W?A为完全依赖。 63.完全函数依赖:见上。 64.传递依赖:在关系模式中,如果Y?X,X?A,且X?(表示不决定)Y,和A X(A不属于X),那么称Y?A是传递依赖。 65.函数依赖集F的闭包F+:被逻辑蕴涵的函数依赖的全体构成的集合,称为F的闭包(closure),记为F+。 66.1NF:第一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的所有属性的值域中每一个值都是不可再分解的值,则称R是属于第一范式模式。如果某个数据库模式都是第一范式的,则称该数据库存模式属于第一范式的数据库模式。 第一范式的模式要求属性值不可再分裂成更小部分,即属性项不能是属性组合和组属性组成。 67.2NF:第二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为第一范式,并且R中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R的某个候选键,则称是第二范式模式;如果某个数据库模式中每个关系模式都是第二范式的,则称该数据库模式属于第二范式的数据库模式(注:如果A是关系模式R的候选键的一个属性,则称A是R的主属性,否则称A是R的非主属性。) 68.3NF:第三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是第二范式,且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则称R是第三范式的模式。如果某个数据库模式中的每个关系模式都是第三范式,则称为3NF的数据库模式。 69.BCNF:BC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是第一范式,且每个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那么称R是BCNF的模式。 70.4NF:第四范式。设R是一个关系模式,D是R上的多值依赖集合。如果D中成立非平凡多值依赖X??Y时,X必是R的超键,那么称R是第四范式的模式。 71.推理规则的正确性和完备性:正确性是指,如果X?Y是从推理规则推出的,那么X?Y在F+中。完备性是指,不能从F使用推理规则导出的函数依赖不在F+中。 72.依赖集的覆盖和等价:关系模式R(U)上的两个函数依赖集F和G,如果满足F+=G+,则称F和G是等价的。如果F和G等价,则可称F覆盖G或G覆盖F。 73.最小依赖集:如果函数集合F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F中每个函数依赖的右部都是单属函数依赖X?A,其F-{X?A}与F是不等价的;(3)F中的任一函数依赖X?A,Z为X的子集。(F-{X?A}?{Z?A}与F不等价。则称F为最小函数依赖集合,记为Fmin。 74.无损联接:设R是一关系模式,分解成关系模式ρ={R1,R2...,Rk},F是R上的一个函数依赖集。如果对R中满足 F的每一个关系r都有 r=πR1(r)|X|πR2(r)|X|...|X|πRk(r)则称这个分解相对于F是"无损联接分解"。 75.保持依赖集:所谓保持依赖就是指关系模式的函数依赖集在分解后仍在数据库中保持不变,即关系模式R到ρ={R1,R2,...,Rk}的分解,使函数依赖集F被F这些Ri上的投影蕴涵。 76.多值依赖:设R(U)是一个属性的关系模式, X,Y和Z是U的子集,并且Z=U-X-Y,多值依赖??Y成立当且仅当对R的任一关系r,r在(X,Z)上的每个值对应一组Y的值,这组值仅仅决定于X值而与Z值无关。若X??Y,而Z=@,则称X??Y为平凡的多值依赖。否则称X??Y 为非平凡的多值依赖。 77.数据库: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提供一个确定最优数据模型与处理模式的逻辑设计,以及一个确定数据库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的物理设计,建立起既能反映现实世界信息和信息联系,满足用户数据要求和加工要求,以能被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接受,同时能实现系统目标,并有效存取数据的数据库。 78.数据库工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就是数据库工程,它是一项软件工程,但有其自身的特点。 79.评审:是指为了确认某一阶段的任务是否全部完成,避免重大的疏漏或错误的评价和审查工作。其目的是要尽早发现系统中设计中的错误,并在生存期的早期阶段给予纠正,以减少系统研制的成本。 80.数据字典:是对系统中数据的详尽描述,它提供对数据库数据描述的集中管理。它的处理功能是存储和检索元数据,并且为数据库管理员提供有关的。对 数据库设计来说,数据字典是进行详细的数据收集和数据所获得的主要成果。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 81.事务:事务是指一个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什么都做,要么都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是数据库环境中的逻辑工作单位,相当于操作系统环境下的"进程"概念。 82.封锁:封锁就是事务可以向系统发出请求,对某个数据对象加锁,此事务对这个数据对象有一定控制,而其他事务则不能更新数据直到事务释放它的锁为止。 83.X封锁:一个事务对某数据加锁后,其他事务就不得再对这个数据对象加锁,称为排他型封锁即X封锁。 84.PX:任何企图更新记录R的事务必须先执行LOCK X(R)操作,以获得对该记录进行寻址的能力,并对它取得X封锁。如果未获得X封锁,那么这个事务进入等待状态,一直到获准X封锁,事务继续进行。 85.PXC协议:它由PX协议及一条规则"X封锁必须保留到事务终点(COMMIT或ROLLBACK)"组成。即任何企图更新记录R的事务必须先执行LOCK X(R)操作,以获得对该记录进行寻址的能力,并对它取得X封锁,如果未获得X封锁,那么这个事务进入等待状态,一直到上一事务到终点,事务才继续进行。 86.活锁:是指某个事务永远处于等待状态,得不到执行的现象。 87.死锁:有两个或以上的事务处于等待状态,每个事务都在等待另一个事务解除封锁,它才能继续执行下去,结果任何一个事务都无法执行,这种现象就是死锁。 88.串行调度:事务的依次执行称为串行调度。 89.并发调度:利用分时的方法,同时处理多个事务,称为事务的并发调度。 90.可串行化调度:对于事务集(T<1>,T<2>,„,T),如果一个并发调度的结果与一个串行调度等价,则称此调度是是可串行化调度。 91.不可串行化调度:对于某事务集的一个并发调度结果如果与任一串行调度均不等价,则该调度是不可串行化调度。 92.S封锁:共享型封锁,是一种读操作锁,若事务T 对数据加上S锁,则其他事务只能在此数据对象上加S锁,而不参加X锁,直到事务T释放了数据对象上的S锁为止。 93.PS协议:任何要更新记录R的事务必须先执行LOCK 94.S(R)操作,以获得对该记录寻址的能力并对它取得S封锁。如果未获准S封锁,那么这个事务进入等待状态,一直到获准S封锁,事务才继续进行下去。当事务获准对记录R的要封锁后,在记录R修改前必须把S封锁升级为X封锁。 95.PSC协议:任何更新记录R的事务必须先执行LOCK S(R)操作,以获得对该记录寻址的能力并对它取得S封锁。如果未获准S封锁,那么这个事务进入等待状态,一直到获准S封锁,事务才继续进行下去。并将S封锁保持到事务终点。 96.两段封锁协议:在对任何数据进行读写操作之前,事务首先要获得对该数据的封锁;在释放一个封锁之后,事务不再获得任何其他封锁。 97.关系模型:用二维表格结构表示实体集,外键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由若干个关系模式组成的集合。 98.关系模式:关系模式实际上就是记录类型。它包括:模式名,属性名,值域名以及模式的主键。关系模式仅是对数据特性的描述。 99.关系实例:就是一个关系,即一张二维表格。 100.属性:在关系模型中,字段称为属性。 101域:在关系中,每一个属性都有一个取值范围,称为属性的值域。 102.元组:在关系中,记录称为元组。 103.超键:在关系中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集称为关系模式的超键。(注意,超键是一个属性集) 104.候选键:不含有多余属性的超键称为候选键。 105.主键:用户选作元组标识的一个候选键为主键。 106.外键:某个关系的主键相应的属性在另一关系中出现,此时该主键在就是另一关系的外键,如有两个关系S和SC,其中S#是关系S的主键,相应的属性S#在关系SC中也出现,此时S#就是关系SC的外键。 107.实体完整性规则:这条规则要求关系中元组在组成主键的属性上不能有空值。如果出现空值,那么主键值就起不了唯一标识元组的作用。 108.参照完整性规则:这条规则要求“不引用不存在的实体”。其形式定义如下:如果属性集K是关系模式R1的主键,K也是关系模式R2的外键,那么R2的关系中,K的取值只允许有两种可能,或者为空值,或者等于R1关系中某个主键值。 109.过程性语言:在编程时必须给出获得结果的操作步骤,即“干什么”和“怎么干”。如Pascal和C语言等。 110.非过程性语言:编程时只须指出需要什么信息,不必组出具体的操作步骤的语言,各种关系查询语言均属于非过程性语言。 111.无限关系:当一个关系中存在无穷多个元组时,此关系为无限关系。如元组表达式{t|?R(t)}表示所有不在关系R中的元组的集合,这是一个无限关系。 112.无穷验证:在验证公式时需对无穷多个元组进行验证就是无穷验证。如验证公式(?u)(P(u))的真假时需对所有的元组u进行验证,这是一个无穷验证的问题。 113.封锁协议:在运用X锁和S锁这两种基本封锁,对数据对象加锁时,还需要约定一些规则,例如应何时申请X锁或S锁、持锁时间、何时释放等。我们称这些规则为封锁协议(Locking Protocol)。对封锁方式规定不同的规则,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封锁协议。下面介绍三级封锁协议。三级封锁协议分别在不同程度上解决了丢失的修改、不可重复读和读"脏"数据等不一致性问题,为并发操作的正确调度提供一定的保证。下面只给出三级封锁协议的定义,不再做过多探讨。 114.1级封锁协议是:事务T在修改数据R之前必须先对其加X锁,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事务结束包括正常结束(COMMIT)和非正常结束(ROLLBACK)。1级封锁协议可防止丢失修改,并保证事务T是可恢复的。在1级封锁协议中,如果仅仅是读数据不对其进行修改,是不需要加锁的,所以它不能保证可重复读和不读"脏"数据。 115.2级封锁协议是:1级封锁协议加上事务T在读取数据R之前必须先对其加S锁,读完后即可释放S锁。2级封锁协议除防止了丢失修改,还可进一步防止读"脏"数 据。 116.3级封锁协议是:1级封锁协议加上事务T在读取数据R之前必须先对其加S锁,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3级封锁协议除防止了丢失修改和不读’脏’数据外,还进一步防止了不可重复读。 117.主码(Primary Key):设K为关系模式R,U,F,中的属性或属性组合。若K,U,则K称为R的一个候选码(Candidate Key)。若关系模式R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的一个做为主码(Primary Key)。 118.数据库的安全性:数据库的安全性主要是指保护数据库,防止由于非法使用数据库造成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主要保护数据安全的手段是对用户存取数据库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控制。用户存取数据库数据的控制,正常情况下由DBA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用户管理和授权机制来完成。 119.审计:是一种事后监视的措施,即跟踪数据库的访问活动,以发现数据库的非法访问,达到安全防范的目的。 120.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称为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它依赖于给定的计算机系统。为一个给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的过程,就是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121.CGI:公共网关接口CGI(Common Gateway Interface)是WWW技术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CGI是外部应用程序(CGI程序)与Web服务器之间的接口标准,是在CGI程序和Web服务器之间传递信息的规程。CGI规范允许Web服务器执行外部程序,并将它们的输出发送给Web浏览器。CGI将Web的一组简单的静态超媒体文档变成一个完整的新的交互式媒体。 122.脚本:脚本是一种能够完成某些特殊功能的小“程序段”。这些小的“程序段”并不是像一般程序那样被编译,而是在程序运行过程中被逐行地解释。 123.分布式环境:计算机环境的分布式意味着在分布式环境中的每一个节点都是一个小的计算机单元。 124.JDBC:JDBC是一套API集合,该集合设置了许多允许Java程序连接数据库的框架。JDBC操作在某些方面看起来和ODBC一样。区别是ODBC不能在Java程序中直接实现,原因是ODBC是用C语言写的。然而JDBC提供了JDBC/ODBC之间的桥梁。JDBC是围绕着X/Open Call Level lnterface(CLI)设计的,一个CLI意味着可直接用SQI查询数据库并得到一行结果。 125.ASP:Active Server Pages(简称ASP)是服务器脚本环境,内含于IIS3.0和4.0之中,可以通过结合HTML网页、ASP指令和ActiveX控件建立动态、交互且高效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消除了某些创建Web应用程序的不确定性,不必再担心客户机一端安装的浏览器类型。 126.ADO:Active Data Object(ADO)是一项容易使用并且可扩展的将数据库访问添加到Web页的技术。可以使用ADO编写紧凑简明的脚本以便连接到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兼容的数据库和OLE DB兼容的数据源。 127.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是一种支持模块化设计和软件重用地实际可行的编程方法。它把程序设计的主要活动集中在建立对象和对象之间的联系(或通信)上,从而完成所需要的计算。一个面向对象的程序就是相互联系(或通信)的对象集合。由于现实世界可以抽象为对象和对象联系的集合,所以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是一种更接近现实世界的、更自然的程序设计方法学。 128.多媒体数据库:是多媒体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数据库。所谓多媒体数据库是指数据库中的信息不仅涉及各种数字、字符等格式化的表达形式,而且还包括多媒体的非格式化的表达形式,数据管理要涉及各种复杂对象的处理。 129.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由一组数据组成的,这组数据分布在计算机网络的不同计算机上,网络中的每个结点具有独立处理的能力(称为场地自治),可以执行局部应用。同时,每个结点也能通过网络通信子系统执行全部应用。 130.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Distributed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DBMS)是建立、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的一组软件,由四部分组成:(1)局部场地上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LDBMS);(2)全部数据库管理系统(GDBMS);(3)全部数据字典(GDD);(4)通信管理(CM)。 131.数据仓库:数据仓库之父—Bill Inmon对数据仓库的定义是:在支持管理的决策生成过程中,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时变的、非易失的数据集合。 132.上卷(roll-up)操作:上卷操作就是由细粒度分组的聚集函数推算出粗粒度分组的过程。 ? 简答题 1.数据库技术是随着数据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数据处理的的核心是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指的是对数据的分类、组织、编码、储存、检索和维护。 2.数据管理技术共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1. 人工管理阶段:数据不保存、数据需要由应用程序自己进行管理、基本上没有文件概念、数据不共享2..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可以长期保存、文件系统管理数据、文件已经多样化、数据的存取基本上以记录为单位。缺点有:数据共享性差,数据冗余度大;数据和程序缺乏独立性3..数据库管理阶段:(1)数据结构化。(2)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小、易扩充。(3)数据独立性高。(4)统一的数据管理和控制:数据的安全性保护、数据的完整性控制、数据库恢复和并发控制。(5)数据的最小存取单位是数据项。 3.数据库技术:是一门研究数据库结构、存储、管理和使用的软件学科。 4.数据库系统分几代:第一代数据库系统,即层次数据库系统和网状数据库系统第二代数据库系统,即关系数据库系统第三代数据库系统,即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 5.数据库学科的研究范围: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研制;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理论 6.数据模型应满足三方面要求:一是能比较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二是容易为人所理解;三是便于在计算机 上实现。 7.根据模型应用目的分为:?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它是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数据模型,主要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它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 8.数据模型三个要素:?数据结构 描述系统的静态特性?数据操作 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数据的约束条件 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概念模型 9.数据描述的三个领域:现实世界、信息世界和机器世界 10.数据描述的两种形式:物理描述和逻辑描述。前者是指数据在存储设备上的存取方式,后者是指程序员或用户以用以操作的数据形式。 11.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可以分为三类:一对一联系(1?1);一对多联系(1?n);多对多联系(m?n) 12.层次模型有以下两个限制:?只有一个结点没有双亲结点,称之为根结点;?根以外的其他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双亲结点。 13.网状模型:用有向图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1)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无双亲;(2)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双亲。 14.数据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物理模式)、模式(逻辑模式)和 一般在外模式中描述。模式/ 一般在内模式中描述。两层映象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16.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库运行管理?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数据通信接口 17.数据库管理系统组成:?数据定义语言及其翻译处理程序?数据操纵语言及其编译(或解释)程序?数据库运行控制程序?实用程序 18.一个设计优良的DBMS是:?友好的用户界面?比较完备的功能?较高的运行效率? 清晰的系统结构和开放性 19.关系数据库系统与非关系数据库系统的区别是:关系系统只有“表”这一种数据结构;而非关系数据库 系统还有其他数据结构,对 这些数据结构有其他的操作。 20.关系模型的组成: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关系完整性约束 21.关系的三类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实体完整性规则:要求关系中组成主键的属性上不能有空值。参照完整性规则:要求不引用不存在的实体。用户定义完整性规则:由具体应用环境决定,系统提供定义和检验这类完整性的机制。 22.关系数据语言的共同特点是:语言具有完备的表达能力,是非过程化的集合操作语言,功能强,能够嵌入高级语言中使用。 23.基本关系具有以下六条性质:?列是同质的(Homogeneous),即每一列中的分量同一类型的数据,来自同一个域。?不同的列可出自同一个域,称其中的每列为一个属性,不同的属性要给予不同的属性名。?列的顺序无所谓,即列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任意两个元组不能完全相同。?行的顺序无所谓,即行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分量必须取原子值,即每一个分量都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 24.关系模型要求:关系必须是规范化的,即要求关系模式必须满足一定的规范条件。这些规范条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关系的每一个分量必须是一个不可分的数据项。 25.关系是:关系模式在某一个时刻的状态或内容。关系模式是静态的,稳定的,而关系是动态的、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因为关系操作在不断地更新着数据库中的数据。但在实际当中,人们常常把关系模式和关系都称为关系。 26.实体完整性规则说明如下:(1)实体完整性规则是针对基本关系而言的。一个基本表通常对应现实世界的一个实体集。例如学生关系对应于学生的集合。(2)现实世界中的实体是可区分的,即它们具有某种唯一性标识。(3)相应地,关系模型中以主码作为唯一性标识。(4)主码中的属性即主属性不能取空值。所谓空值就是“不知道”或“无意义”的值。 27.关系可以有三种类型:基本关系(通常又称为基本 表或基表)、查询表和视图 表 28.元组变量主要有两方面的用途:?简化关系名。?操作条件中使用量词时必须用元组变量。 29.SQL语言含义特点:集数据查询、数据操纵、数据定义和数据控制功能于一体。特点包括:?综合统一、?高度非过程化、?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以同一种语法结构提供两种使用方式、?语言简洁,易学易用。 30.定义和合理地使用视图能带来的好处为:?、视图能够简化用户的操作?、视图使用户能以多种角度看待同一数据?、视图对重构数据库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逻辑独立性?、视图能够对机密数据提供安全保护 31.视图更新操作规则的限制:如果视图是从多个基本表使用联接操作导出的,则不允许更新。如果导出的视图使用了分组和聚合操作,也不允许更新。如果视图是从单个基本表使用选择和投影操作导出的,并且包括了基本表的主键或某个候选键,则可以执行操作。 32.SQL中数据控制功能包括:事务管理功能和数据保护功能,即数据库的恢复、并发控制;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3.数据依赖是:通过一个关系中属性间值的相等与否体现出来的数据间的相互关系,是现实世界属性间相互联系的抽象,是数据内在的性质,是语义的体现。现在人们已经提出了许多种类型的数据依赖,其中最重要的是函数依赖和多值依赖。 34.关系模式规范化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关系模式进行无损连接分解。(2)合理选择规范化程度。(3)正确性与可实现性原则。 35.关系模式规范化的基本步骤所示:?对1NF关系进行投影,消除原关系中非主属性对码的函数依赖,将1NF关系转换为若干个2NF关系。?对2NF关系进行投影,消除原关系中非主属性对码的传递函数依赖,从而产生一组3NF关系。?对3NF关系进行投影,消除原关系中主属性对码的部分函数依赖和传递函数依赖(也就是说,使决定属性都成为投影的候选码),得到一组BCNF关系。消除决定属性集非码的非平凡函数依赖1NF消除非主属性对码的部分函数依赖2NF消 除非主属性对码的传递函数依赖3NF消除主属性对码的部分和传递函数依赖BCNF消除非平凡且非函数依赖的多值依赖4NF消除不是由候选码所蕴含的连接依赖5NF 36.1NF/2NF/3NF存在的问题: ?插入异常 ?删除异常 ?数据冗余度大 ?修改复杂 37.BCNF问题:?数据冗余度大 ?增加操作复杂 ?删除操作复杂 ?修改操作复杂 38.关系模式分解的三个定义:(1)分解具有“无损连接性”。(2)分解要“保持函数依赖”。(3)分解既要“保持函数依赖”,又要具有“无损连接性”。 39.规范化理论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模式分解算法,按照这套算法可以做到:?若要求分解具有无损连接性,那么模式分解一定能够达到4NF.?若要求分解保持函数依赖,那么模式分解一定能够达到3NF,但不一定能够达到BCNF.?若要求分解既具有无损连接性,又保持函数依赖,则模式分解一定能够达到3NF,但不一定能够达到BCNF 40.BCNF的关系模式都具有如下3个性质:?所有非主属性都完全函数依赖于每个候选码。?所有主属性都完全函数依赖于每个不包含它的候选码。?没有任何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非码的任何一组属性。 41.数据库的被破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的软、硬件故障,造成数据被破坏。(2)数据库的并发操作引起数据的不一致性。(3)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4)对数据库数据的更新操作有误。 42.针对上述问题,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相应的功能:(1)数据库恢复:在系统失效后的数据库恢复,配合定时备份数据库,使数据库不丢失数据。(2)并发控制:保证多用户能共享数据库,并维护数据的一致性。(3)安全性保护:防止对数据库的非法使用,以避免数据的泄露、纂改或破坏。(4)完整性保护: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43.数据库安全控制的一般方法:?用户标识和鉴定;?存取控制;?定义视图;?审计;?数据加密。 44.数据库的安全性主要是指保护数据库,防止由于非法使用数据库造成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数据库的完整性:数据的正确性、一致性和相容性。 45数据的完整性与安全性是数据库保护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安全性是防止用户非法使用数据库。完整性则是防止合法用户使用数据库时向数据库中加入不合语义的数据。 46.事务:并发控制的单位,是用户定义的一组数据库操作序列。特征: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 47.并发控制的主要技术是采用:封锁机制。封锁就是事务T可以向系统发出请求,对某个数据对象(最常用的是记录)加锁。于是事务T对这个数据对象就有一定的控制。基本的48.封锁类型有两种:排它锁(X锁)和共享锁(S锁)。和操作系统一样,封锁的方法可能引起活锁和死锁。 49.活锁是指当若干事务要对同一数据项加锁时,造成一些事务的永远等待,得不到控制权的现象;死锁是指两个以上事务集合中的每个事务都在等待加锁当前已被另一事务加锁的数据项,从而造成相互等待的现象。 50.数据库中解决死锁的常用方法有:?、要求每个事务一次就将所有要使用的数据全部加锁,否则就不能执行。?、采用按序加锁法。?、不采取任何措施来预防死锁的发生,而是周期性的检查系统中是否有死锁。 51.可串行化的调度:如果几个事务并行(交错)执行的结果和按次序串行执行的结果相同,则称该并行执行结果是正确的。这样的调度称为可串行化的调度。 52.两段锁协议是指:所有事务必须分两个阶段对数据库项加锁和解锁。 53.两段锁协议规定所有的事务应遵守下列规则:?、在对任何数据进行读、写操作之前,事务首先要获得对该数据的封锁。?、在释放一个封锁之后,事务再获得任何其他封锁。 54.所谓“两段”锁含义是:事务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获得封锁,也称为扩展阶段。在该阶段,事务可以申请获得任何数据项上的任何类型的锁,但是不能释放任何锁。第二阶段是释放封锁,也称为收缩阶段。在该阶段,事务可以释放任何数据项上的任何类型的锁,但是不能再申请任何锁。 55.数据库系统故障可分为:事务内部的故障、系统故障、介质故障、计算机病毒。 56.转储:静态转储(转储期间不允许对数据库进行任何存取、修改活动)动态转储(转储期间允许对数据进行存取或修改)海量转储(每次转储全部数据库)增量转储(每次只转储上次转储后更新过的数据) 57.利用日志文件恢复事务的过程:?从头扫描日志文件,找出哪些事务在故障发生时已经结束,哪些事务尚未结束;?对尚未结束的事务进行撤销处理,对已经结束的事务进行重做处理。?硬件故障;病毒破坏:当数据库本身被破坏时,可重装转储数据库的后备副本,然后运行日志文件,执行事务恢复,这样就可以重建数据库。?发生事务故障;系统故障:当数据库本身没被破坏,但内容已经不可靠时,可利用日志文件恢复事务,从而使数据库回到某一正确状态,这时不必重装后备副本。 58.信息系统是:提供信息、辅助人们对环境进行控制和进行决策的系统。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59.数据库设计内容:结构(数据)设计;行为(处理)设计。 60.数据库设计分为以下六个阶段:?需求分析阶段、?概念结构设计阶段、?逻辑结构设计阶段、?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数据库实施阶段、?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 61.数据库设计过程中注意的问题:(1)数据库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调动用户的积极性。(2)应用环境的改变、新技术的出现等都会导致应用需求的变化,因此在设计数据库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可扩性。(3)在设计数据库应用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已有应用,尽量使用户能够平稳地从旧系统迁移到新系统。 62.调查的重点是“数据”和“处理”,通过调查、收集与分析,获得用户对数据库的要求:1)信息要求。指用户需要从数据库中获得信息的内容与性质。由信息要求可以导出数据要求,即在数据库中需要存储哪些数据。2)处理要求。指用户要完成什么处理功能,对处理的响应时间有什么要求,处理方式是批处理还是联机处理。3)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 63.数据字典:是系统中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是进行详细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 析所获得的主要成果。数据字典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过程。 64.数据项是数据的最小组成单位,若干个数据项可以组成一个数据结构,数据字典通过对数据项和数据结构的定义来描述数据流、数据存储的逻辑内容。 65.在需求分析阶段需要注意的是:1)需求分析阶段的一个重要而困难的任务是收集将来应用所涉及的数据,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到可能的扩充和改变,使设计易于更改,系统易于扩充,这是第一点。2)必须强调用户的参与,这是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特点。数据库应用系统和广泛的用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用户的参与是数据库设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数据分析阶段,任何调查研究没有用户的积极参加是寸步难行的。设计人员应该和用户取得共同的语言,帮助不熟悉计算机的用户建立数据库环境下的共同概念,并对设计工作的最后结果承担共同的责任。 66.概念结构的主要特点是:1)能真实、充分地反映现实世界,包括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能满足用户对数据的处理要求。是对现实世界的一个真实模型。2)易于理解,从而可以用它和不熟悉计算机的用户交换意见,用户的积极参与是数据库的设计成功的关键。3)易于更改,当应用环境和应用要求改变时,容易对概念模型修改和扩充。4)易于向关系、网状、层次等各种数据模型转换。 67.设计概念结构通常有四类方法:自顶向下、自底向上、逐步扩张、混合策略。 68.实际上实体与属性是:相对而言的,实体与属性之间并没有形式上可以截然划分的界限,但可以给出两条准则:1)作为“属性”,不能再具有需要描述的性质。“属性”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不能包含其他属性。2)“属性”不能与其他实体具有联系,即E-R图中所表示的联系是实体之间的联系。凡满足上述两条准则的事物,一般均可作为属性对待。 69.系数据模型的优化通常以规范化理论为指导,方法如下。?、确定数据依赖。?、对于各个关系模式之间的数据依赖进行极小化处理,消除冗余的联系。?、 按照数据依赖的理论对关系模式逐一进行分析,考查是否存在部分函数依赖、传递函数依赖、多值依赖等,确定各关系模式分别属于第几范式。?、按照需求分析阶段得到的各种应用对数据处理的要求,分析对于这样的应用环境这些模式是否合适,确定是否要对它们进行合并或分解。 70.数据库的物理结构依赖于所选用的DBMS,依赖于计算机硬件环境,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时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确定数据的存储结构、设计数据的存取路径、确定数据的存放位置、确定系统配置。 71.数据库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工作:?、定义数据库结构?、数据装载?、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数据库试运行 72.数据库维护工作主要 ?Error(错误集) ?Command(命令)?Parameter(参数) ?Recordset(游标) ?Field(字段) 96.创建一个Connection接口通常是调用server对象的CreateObject方法:Set myConnection,Server.CreateObject (“ADODB.Connection”)(a)直接将连接字符串传给Open方法(b)利用它的ConnectionString属性ConnectionString的参数 作用DSN 为数据源名(不可省)PWD 访问数据源的口令UID 访问数据源的用户帐号Provider 为数据提供者 97.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Object Oriented Data Base System,简称OODBS)是数据库技术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相结合的产物。 98.对于OO数据模型(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和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研究以关系数据库和SQL为基础的扩展关系模型;以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为基础,研究持久的程序设计语言,支持OO模型;建立新的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支持OO数据模型。 99.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特点:1)扩充数据类型,(2)支持复杂对象,(3)支持继承的概念(4)提供通用的规则系统 100.分布式数据库是:由一组数据组成的,这组数据分布在计算机网络的不同计算机上,网络中的每个结点具有独立处理的能力(称为场地自治),可以执行局部应用。同时,每个结点也能通过网络通信子系统执行全局应用。 101.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在集中式数据库系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一、数据独立性。在分布式数据库中,除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与物理独立性(集中式数据库特点)外,还有数据分布独立性亦称分布透明性。二、集中与自治相结合的控制结构三、适当增加数据冗余度。四、全局的一致性、可串行性和可恢复性。 102.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目标,主要包括技术和组织两方面的目标:1、适应部门分布的组织结构,降低费用。2、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3、充分利用数据库资源,提高现有集中式数据库的利用率。4、逐步扩展处理能力和系统规模。 103.并行数据库系统是在并行机上运行的具有并行处理能力的数据库系统。 104.一个并行数据库系统应该实现如下目标:1、高性能;2、高可用性; 3、可扩充性 105.并行数据库系统结构:共享111.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应包括如下几点:1)能表示和处理复杂多媒体数据,并能较准确地反映和管理各种媒体数据的特性和各种媒体数据之间的空间或时间的关联,能为用户提供定义新的数据类型和相应操作的能力。2)能保证多媒体数据库的物理数据独立性、逻辑数据独立性和多媒体数据独立性。3)提供功能更强大的数据操纵,比如非格式化数据的查询、浏览功能,对非格式化数据的一些新操作,图像的覆盖、嵌入、裁剪,声音的合成、调试等。4)提供网络上分布数据功能,对分布于网络不同结点的多媒体数据的一致性、安全性、并发性进行管理。5)提供系统开放功能,提供多媒体数据库的应用程序接口(API)。6)提供事务和版本的管理功能。 112.数据仓库的定义是:在支持管理的决策生成过程中,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时变的、非易失的数据集合。 113.数据仓库的最终目的:是将企业范围内的全体数据集成到一个数据仓库中,用户可以方便地从中进行信息查询、产生报表和进行数据分析等。数据仓库是一个决策支撑环境,它从不同的数据源得到数据,组织数据,使得数据有效地支持企业决策。总之,数据仓库是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的技术。 114.数据仓库的成功实现能为一个企业带来的主要好处是:?提高公司决策能力 ?竞争优势 ?潜在的高投资回报 115.开发和管理一个数据仓库常出现的问题有:低估数据装载工作、源系统隐藏的问题、从现存的数据源捕捉不到的数据、终端用户的需求不断增长、数据差异被忽略、对资源过高需求、数据的所有权问题、高维护性和集成的复杂性。 116.数据仓库的结构:数据源、装载管理器、数据仓库管理器、查询管理器、详细数据、轻度和高度汇总的数据、归档/备份数据、元数据和终端用户访问工具。 117.数据仓库的目的是为公司决策者作出战略决策提供信息。这些用户用终端用户访问工具与仓库打交道。有五类访问工具:报表和查询工具、应用程序开发工具、执行信息系统(EIS)工具、联机分析处理(OLAP)工具、数据挖掘工具。此处的执行信息系统工具,又称每个人的信息系统的工具,是一种提供给个人的可按自己风格裁剪系统的所有层次(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决策)的支持工具。 118.数据仓库主要对五种信息流进行管理: 入流(inflow)、上流(upflow)、下流(downflow)、出流(outflow)和元流(metaflow)。入流:源数据的析取、纯化和装载。上流:通过对数据汇总、包装和分配增加数据到数据仓库中(增加各级汇总数据)。下流:存档和备份或恢复仓库中的数据。出流:使终端用户可以使用数据。元流:处理元数据。 119.数据仓库的工具和技术:析取、纯化和变换工具,数据仓库DBMS,数据仓库元数据和管理工具。 120.数据仓库管理工具必须能支持的任务:监督来自于多个源的数据装载,数据质量和完整性检查,管理和更新元数据,监督数据库性能以确保高效的查询响应时间和资源利用,统计数据仓库的使用并提供用户费用信息,复制数据同时构造数据子集和分配数据,维护有效的数据存储管理,净化数据,归档和备份数据,实现从故障中恢复和安全管理。 121.数据仓库的设计过程主要有:1)提取数据特征;2)设计星状模式;3)设计雪花状模式;4)设计星片状模式 据的组织方式必须由程序员自行设计。 122.关系数据库系统与非关系数据库系统的区别是什么, 答:关系数据库系统与非数据库系统的区别是:关系系统只有“表”这一种数据结构;而非数据库系统还有其他数据结构,对这些数据结构有其他的操作。 123.关系模型由哪几部分构成, 答: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1)单一的数据结构- 关系: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非常单一。在关系模型中,现实世界的实体以及实体间的各种联系均用关系来表示,在用户看来,关系模型中数据上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2)关系操作:关系操作采用集合操作方式,即操作的对象和结构都是集合。关系模型给出了关系操作能力,但不对RDBMS语言给出具体的语法要求。(3)关系的三类完整性约束:关系模型提供了丰富的完整性控制机制,允许定义三类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其中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是关系模型必须满足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应该由关系系统自动支持。用户定义的完整性是应用领域需要遵循的约束条件,体现了具体领域中的语义约束。 124.简述视图的基本特征。 答:视图是关系数据库系统提供给用户以多种角度观察数据库中数据的重要机制。 视图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或视图)导出的表,它与基本表不同,是一个虚表。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这些数据仍存放在原来的基本表中。基本表中的数据发生变化,从视图中查询出的数据也就随之改变了。 视图一经定义,就可以和基本表一样被查询、被删除,也可以在一个视图之上再定义新的视图,但对视图的更新(增、删、改)操作则有一定的限制。
/
本文档为【互联网数据库名词解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