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头发打蜡的好处和坏处]梳头的好处和坏处

2017-09-02 4页 doc 16KB 83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6623

暂无简介

举报
[头发打蜡的好处和坏处]梳头的好处和坏处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厅局中医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保持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升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本企业组织关键专科护理协作组在梳理、验证和优化各地有效中医护理方案、技术基础上,制订了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等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参考实施。工作中有何意见和提议,请立即反馈本企业医疗管理处。联络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医疗管理处廖穆熙邴媛媛电话:010—5995768959957687促脉证(阵发性...
[头发打蜡的好处和坏处]梳头的好处和坏处
20个病种中医护理(试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厅局中医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保持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升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本企业组织关键专科护理协作组在梳理、验证和优化各地有效中医护理方案、技术基础上,制订了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等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参考实施。工作中有何意见和提议,请立即反馈本企业医疗管理处。联络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医疗管理处廖穆熙邴媛媛电话:010—5995768959957687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案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方案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白疕(平常性银屑病)中医护理方案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方案丹毒中医护理方案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方案呕吐(急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紫癜风(过敏性紫癜)中医护理方案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胃癌中医护理方案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时)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方案附录1护理方案附录2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试行)一、常见证候关键点(一)肝郁气滞证:视物模糊,视野中央区或某象限可有大片暗影遮挡;心烦郁闷,口苦胁痛,头晕目胀,舌红苔薄白。(二)肝肾不足证:双眼昏矇日久,渐至失明,口眼干涩,头晕耳鸣,腰酸肢软,烦热盗汗,男子遗精,大便干,舌红苔薄白。(三)气血两虚证:视力渐降,日久失明,面色无华,唇甲色淡,神疲乏力,懒言少语,心悸气短,舌淡苔薄白。(四)气滞血瘀证:视神经萎缩见于外伤或颅内手术后,头痛健忘,舌暗红有瘀点。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视物模糊1.做好安全评定,如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跌倒/坠床评定等,预防意外事件发生。2.加强巡视,立即了解患者所需,帮助服药到口,预防漏服、误服。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肾、眼、神门等穴。4.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太阳穴、肾俞、肝俞等穴。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太阳穴。6.遵医嘱艾灸,取光明、足三里等穴。7.遵医嘱足部中药泡洗。(二)心烦郁闷1.为患者提供平静、舒适休养环境,室内光线柔和,温度适宜。2.观察患者情绪改变,常常和其交谈,增强患者和慢性疾病作斗争信心,保持情志安和,身心愉快。3.对于忧郁、焦虑患者,要抚慰患者,讲解情志和疾病亲密关系,使患者能自觉调整和控制情绪。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肾、神门、交感等穴。5.遵医嘱中药代茶饮,如菊花代茶饮。(三)眼干涩1.指导患者少用目力,合适休息,确保充足睡眠时间。2.避免强光刺激,室内光线柔和,外出可佩带有色眼镜。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上睛明、承泣、四白、养老等穴。4.遵医嘱予睑板腺按摩。5.遵医嘱中药熏蒸。6.遵医嘱中药代茶饮,如菊花、金银花、枸杞子代茶饮。三、中医特色诊疗护理(一)药品诊疗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二)特色技术1.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2.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3.中药泡洗(详见附录2)。4.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5.中药熏蒸:患者宜采取坐位,眼部由远及近,慢慢向熏蒸头靠近,认为温度可耐受时保持此距离进行熏蒸,注意眼部距熏蒸头不得小于10厘米(其它详见附录2)。6.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7.艾灸(详见附录2)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生活起居有节,注意用眼卫生,不可久用目力。2.指导患者做眼保健操、按摩眼部周围穴位,如上睛明、丝竹空、承泣、养老等穴,或按摩肾俞、涌泉等强壮穴。3.患者外出活动应有些人陪同,并尽可能避免夜间外出。4.依据患者年纪、病情等选择太极拳、散步等活动,以增强体质。5.指导患者戒烟限酒。(二)饮食指导1.肝郁气滞证:宜食疏肝理气食品,如荞麦、橘皮、豆制品、萝卜等。也可用菊花茶、绿豆汤、荷叶粥等配合诊疗。悲伤郁怒后不宜立即进食,以免影响消化。2.肝肾不足证:宜食补肝益肾食品,如肝、血、黑芝麻、黑豆。可配合食疗方:银杞明目汤。眼干涩者,可配合菊花、枸杞子代茶饮,多食滋阴食物,如百合、薏苡仁,木耳等。3.气血两虚证:宜食补气养血食品,如红枣、桂圆、甲鱼,服用补药时忌食萝卜、白芥子等破气食品,也可配合服龙眼肉粥以养心安神。4.气滞血瘀证:宜多食有活血行气功效食品,如山楂、丝瓜、大白菜等。食疗方:桃仁粥。少食寒凉之品,以免加重气血郁滞。5.指导患者饮食上补充动物肝脏、麸皮等富含维生素B1、B12食品,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C,忌食辛辣刺激之品,忌烟酒。(三)情志调理1.患者及家眷本病特殊性,向患者介绍相关疾病知识及诊疗成功经验,增强患者信心,激励患者主动面对疾病。2.多听舒缓放松音乐,如渔舟唱晚、高山流水、彩云追月等。3.合适增加户外活动及社会交往,以放松身心。五、护理难点患者易产生消极失望情绪处理思绪:1.向患者及家眷讲解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使患者逐步接收此病康复是一个长久过程。2.激励病友间沟通、交流,提升患者对诊疗、护理依从性。3.激励患者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取物品,室内活动,独自出行。六、护理效果附: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纪: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疗:肝郁气滞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气滞血瘀证□其它:一、护理效果评价关键症状关键辨证施护中医护理技术护理效果视物模糊□1.安全管理□2.服药护理□3.其它护理方法:1.穴位注射□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2.中药泡洗□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3.耳穴贴压□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4.艾灸□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5.中药离子导入□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6.其它: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请注明,下同)好□很好□通常□差□心烦郁闷□1.情志护理□2.其它护理方法:1.耳穴贴压□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2.其它: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好□很好□通常□差□眼干涩□休息□日常护理□3.其它护理方法:1.中药熏蒸□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2.穴位按摩□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3.其它: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好□很好□通常□差□其它:□(请注明)1.2.3.好□很好□通常□差□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评价项目患者对护理依从性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满意通常不满意中医护理技术穴位注射耳穴贴压中药泡洗中药熏蒸穴位按摩艾灸中药离子导入健康指导///签名责任护士署名:上级护士或护士长署名: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通常□不实用□改善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附件1:眼保健操1.第一节按揉攒竹穴:用双手大拇指螺纹面分别按在两侧穴位上,其它手指自然放松,指尖抵在前额上。随音乐口令有节奏地按揉穴位,每拍1圈,做4个八拍。2.第二节按压睛明穴:用双手食指螺纹面分别按在两侧穴位上,其它手指自然放松、握起,呈空心拳状。随音乐口令有节奏地上下按压穴位,每拍1次,做4个八拍。3.第三节按揉四白穴:用双手食指螺纹面分别按在两侧穴位上,大拇指抵在下颌凹陷处,其它手指自然放松、握起,呈空心拳状。随音乐口令有节奏地按揉穴位,每拍1圈,做4个八拍。4.第四节按揉太阳穴刮上眼眶:用双手大拇指螺纹面分别按在两侧太阳穴上,其它手指自然放松,弯曲。伴随音乐口令,先用大拇指按揉太阳穴,每拍1圈,揉4圈。然后,大拇指不动,用双手食指第2个关节内侧,稍加用力从眉头刮至眉梢,两个节拍刮1次,连刮2次。如此交替,做4个八拍。5.第五节按揉风池穴(​"\t"_blank​):用双手食指和中指螺纹面分别按在两侧穴位上,其它三指自然放松。随音乐口令有节奏地按揉穴位,每拍1圈,做4个八拍。6.第六节揉捏耳垂脚趾抓地:用双手大拇指和食指螺纹面捏住耳垂正中眼穴,其它三指自然并拢弯曲。伴随音乐口令,用大拇指和食指有节奏地揉捏穴位,同时用双脚全部脚趾做抓地运动,每拍1次,做4个八拍。附录1: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一、内服汤剂1.服药时间通常情况下每剂药分2~3次服用,具体服药时间可依据药品性能、功效、病情遵医嘱选择适宜服药时间,比如:解表药、清热药宜饭前一小时服用,服用解表剂应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消食化积药,通常饭后服;泻下药宜饭前服;驱虫药应在早晨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补益药宜空腹服;驱虫剂宜空腹服,尤以睡前服用为妥,忌油腻、香甜食物;急诊用药遵医嘱。2.服药温度通常情况宜采取温服法,对有特殊诊疗需要情况应遵医嘱服用。3.服药剂量成人通常每次服用200ml,心衰及限制入量患者每次宜服100ml,老年人、儿童应遵医嘱服用。二、内服中成药1.内服中成药通常见温开水(或药引)送服,散剂用水或汤药冲服。2.用药前仔细问询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提醒医生关注。3.亲密观察用药反应,对婴幼儿、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尤应注意,发觉异常,立即医生并帮助处理。4.服用胶囊不能锉碎或咬破;合剂、混悬剂、糖浆剂、口服液等不能稀释,应摇匀后直接服用;如番泻叶、胖大海等应用沸水浸泡后代茶饮。三、中药注射剂1.用药前认真问询患者药品过敏史。2.根据药品说明书推荐调配要求、给药速度给予配置及给药。3.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现配现用,严禁混合配伍。4.中西注射剂联用时,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前后使用间隔液。5.除有特殊说明,不宜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同时共用一条静脉通路。6.亲密观察用药反应,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效异常等特殊人群和首次使用中药注射剂患者尤应加强巡视和监测,出现异常,立即停药,汇报医生并帮助处理。7.发生过敏反应护理(1)立即停药,更换输液管路,通知医生。(2)封存发生不良反应药液及管路,按要求送检。(3)做好过敏标识,明确通知患者及家眷,避免再次用药。(4)过敏反应诊疗期间,指导患者清淡饮食,禁食鱼腥发物。四、外用中药使用使用前注意皮肤干燥、清洁,必需时局部清创。应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如出现灼热、发红、瘙痒、刺痛等局部症状时,应立即汇报医师,帮助处理;如出现头晕、恶心、心慌、气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同时采取必需处理方法,并汇报医师。过敏体质者慎用。附录2: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一、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耳穴埋豆,正确选择穴位。2.护理评定(1)耳部皮肤情况,有炎症、破溃、冻伤部位禁用。(2)对疼痛耐受程度。(3)女性患者妊娠期禁用。3.用探针时力度应适度、均匀,正确探寻穴区内敏感点。4.耳部75%酒精擦拭待干。5.观察患者情况,若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通知医师配合处理。6.常规操作以单耳为宜,通常可留置3~7天,两耳交替使用。指导患者正确按压。7.观察(1)耳穴贴是否固定良好。(2)症状是否缓解或减轻。(3)耳部皮肤有没有红、肿、破溃等情况。8.操作完成后,统计耳穴埋豆部位、时间及患者感受等情况。二、艾灸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艾灸,选择合适艾灸方法,如艾柱灸、艾条灸、艾盒灸等。2.护理评定(1)施灸皮肤情况。(2)患者对艾灸气味接收程度。(3)颜面部、大血管部位、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3.注意室内温度调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4.取合理体位,充足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5.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6.施灸过程中问询患者有没有灼痛感,调整距离,立即将艾灰弹入弯盘,预防灼伤皮肤。7.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在饭前空腹或饭后立即施灸。8.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需立即汇报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9.施灸完成,立即将艾柱或艾条放置熄火瓶内,熄灭艾火。10.首次使用灸法时,以小剂量、短时间为宜,待患者耐受后,逐步增加剂量。11.操作完成后,统计患者施灸方法、部位、施灸处皮肤及患者感受等情况。三、拔火罐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拔罐,正确选择拔罐部位及拔罐方法。2.护理评定(1)拔罐部位皮肤情况,有皮肤溃疡、水肿、毛发较多处及大血管处不宜拔罐。(2)对疼痛耐受程度。(3)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忌拔罐。(4)女性患者妊娠期腰骶部禁用。3.取合理体位,充足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4.操作前检验罐口是否光滑、有没有裂缝。依据不一样部位,选择大小适宜火罐。5.拔罐过程中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注意问询患者感觉,如有不适,立即起罐,预防烫伤。6.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7.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距离适宜,不然因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8.起罐后,通常局部皮肤展现红晕或紫绀色(瘀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无须处理;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9.操作完成后,统计拔罐部位、时间及患者感受等情况。四、刮痧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刮痧诊疗,依据部位选择适宜刮痧用具。2.护理评定(1)评定患者体质和皮肤情况,体型消瘦者慎用,局部皮肤瘀斑、水泡、疤痕、炎症、破溃、有出血倾向等情况者严禁刮痧。(2)评定患者证候表现,遵医嘱辨证选择刮痧油及刮痧方向。(3)评定患者耐受能力,确定手法轻重。(4)女性患者月经期或妊娠期禁用。3.室温保持在22~24℃,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和隐私保护。4.刮痧手法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局部皮肤发红或有紫色痧点为宜,但不强求出痧,禁用暴力。5.刮痧时不可过饥过饱,宜饭后1~2小时后刮痧。6.关节部位、脊柱、头面部严禁采取重手法,刮痧时间相对较短。7.糖尿病患者皮肤耐受性差,血管脆性增加,刮痧力度不宜太大,速度不宜太快,时间不宜太长。下肢静脉曲张及下肢浮肿者,宜从下往上刮。8.刮痧过程中问询患者有没有不适,假如出现头晕、恶心,甚至晕厥等现象称为晕痧,应立即停止,快速让其平卧,饮一杯糖盐水,汇报医师配合处理。9.通知(1)操作前:刮痧时局部可有疼痛、灼热感。(2)操作中:出现头晕、恶心、四肢无力等情况,应立即通知。(3)诊疗后:刮痧部位可出现痧点或瘀斑为出痧,出痧后1~2天,皮肤可能轻度疼痛、发痒,属正常现象。刮痧后局部注意保暖,多喝热水,避风寒,3小时内避免洗浴。10.操作完成后,统计实施部位、时间及患者感受等情况。五、穴位按摩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穴位按摩。2.护理评定(1)按摩部位皮肤情况。(2)对疼痛耐受程度。(3)女性患者月经期或妊娠期禁用。3.操作者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4.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注意为患者保暖及保护隐私。5.操作时要亲密观察患者反应,如有不适应停止按摩并做好对应处理。6.操作完成后,统计按摩穴位、手法、按摩时间及患者感受等。六、穴位贴敷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穴位贴敷。2.护理评定(1)贴敷部位皮肤情况。(2)女性患者妊娠期禁用。3.充足暴露贴敷部位,同时注意保暖并保护隐私。4.膏药摊制厚薄要均匀,通常以0.2~0.3cm为宜,并保持一定湿度。5.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停止使用,立即汇报医师,遵医嘱给予处理。6.贴敷期间,应避免食用寒凉、过咸食物,避免烟酒、海味、辛辣及牛羊肉等食物。7.操作完成后,统计贴敷穴位、时间及患者感受等。七、穴位注射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穴位注射。2.遵医嘱正确用药,注意药品配伍禁忌。3.护理评定(1)目前关键症状、既往史及药品过敏史。(2)穴位注射部位局部皮肤情况。4.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预防感染。5.注射时避开血管丰富部位,避免药品注入血管内。患者有触电感时,针尖应往外退出少许后再进行注射。6.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如有不适,汇报医师并配合处理。7.操作完成后,统计穴位注射部位、药品、剂量及患者感受。八、药熨法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药熨法。2.按医嘱准备药熨所用药品,并将其装入布袋中,制作成温度为60~70℃中药热奄包。3.护理评定(1)药熨部位皮肤情况。(2)既往史及药品过敏史。(3)对热耐受程度。(4)女性患者月经期或妊娠期腹部禁用。4.药熨前嘱患者排空小便。5.选择合理体位。6.药熨中保持药袋温度,冷却后应立即更换或加热。温度以患者耐受为宜,通常不宜超出70℃,年老、婴幼儿及感觉障碍者药袋温度不宜超出50℃,以免发生烫伤。7.观察患者反应及皮肤情况,若患者感到疼痛或出现红疹、瘙痒、水泡时,立即停止操作,汇报医师,并配合处理。8.操作完成后,统计药熨温度、部位、实施时间及患者感受等。九、中药保留灌肠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保留灌肠。2.护理评定(1)肛周皮肤有没有红肿、破溃。(2)有没有药品过敏史。(3)操作前应了解病变部位,方便掌握灌肠时卧位和肛管插入深度。(4)近期有没有实施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有没有大便失禁。3.操作时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隐私。4.操作前嘱患者排空大便,必需时遵医嘱先行清洁灌肠。5.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高则引发肠粘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6.抬高臀部10cm,肛管插入肛门10~15cm。采取直肠滴注法时,药液液面距肛门约30~40cm,滴速60~80滴/分钟,每次灌注量不超出200ml。7.在晚间睡前灌肠,灌肠后不再下床活动。药液灌注完成后,帮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并尽可能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以提升疗效。8.中药保留灌肠后,患者大便次数增加,需注意对肛周皮肤观察及保护,必需时可局部涂抹油剂或膏剂。9.操作过程中问询患者感受,并嘱患者深呼吸,可减轻便意,延长药液保留时间。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灌肠并通知医师做好对应处理。10.操作完成后,统计灌肠时间、保留时间及患者排便情况。十、中药全结肠灌洗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全结肠灌洗,正确配制结肠灌洗液。2.护理评定(1)是否有肠道疾病、肠道手术史等。(2)药品过敏史。3.患者宜取左侧卧位,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隐私。4.灌洗前做好肠道准备。遵医嘱先清洁灌肠,后结肠灌洗。5.灌洗置管深度为50cm,置管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肠腔。6.药液温度以37~39℃为宜。7.诊疗过程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面色及感受;诊疗结束后观察排便、肠功效情况。8.指导患者加强肛周卫生,预防出现破溃或湿疹。9.操作完成后,统计灌肠时间、置管深度、药量、排便情况及患者感受等。十一、中药离子导入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离子导入。2.护理评定(1)评定离子导入部位皮肤。(2)孕妇、婴儿慎用。(3)药品、皮肤过敏者慎用。3.操作前通知患者中药离子导入过程及注意事项,如有不适,汇报医师并做对应处理。4.操作环境宜温暖,暴露诊疗部位,保护患者隐私,注意为患者保暖。5.遵医嘱选择处方并调整电流强度,诊疗过程中问询患者感受,如有不适立即调整电流强度。6.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情况,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情况,立即汇报医师,遵医嘱给予处理。7.操作完成后,统计中药离子导入皮肤情况及患者感受等。十二、中药泡洗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泡洗。2.护理评定(1)评定中药泡洗部位皮肤,有皮损者慎用。(2)严重心肺功效障碍、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3)药品、皮肤过敏者慎用。(4)评定患者下肢对温度感知觉。3.操作前通知患者中药泡洗过程及注意事项,如有不适,立即和医务人员沟通。4.空腹及餐后1小时内不宜泡洗。餐后立即泡洗可因局部末梢血管扩张而影响消化。5.操作环境宜温暖,关闭门窗,注意为患者保暖及隐私保护。6.充足暴露泡洗部位,药液以浸过患者双足踝关节为宜。7.药液温度通常以37~40℃为宜,泡洗时间不宜过长,以20~30分钟为宜。考虑病种差异性,以防烫伤。8.诊疗过程中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情况,如出现红疹、瘙痒、心悸、汗出、头晕目眩等症状,立即汇报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9.泡浴后以浅色毛巾轻轻拭干皮肤,注意拭干趾间皮肤,趾甲长者给修剪。10.患者实施中药泡洗后,嘱患者饮200ml温开水。11.操作完成后,统计泡洗温度、时间、泡洗部位皮肤情况及患者感受等。十三、中药塌渍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塌渍。2.护理评定(1)皮肤感知觉,迟钝者掌握适宜温度。(2)皮肤对中药过敏者或婴幼儿慎用。(3)诊疗部位皮肤有水泡、疤痕、破溃、活动性出血或有出血倾向者禁用。3.充足暴露诊疗部位,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4.依据诊疗部位选择适宜药垫,药液均匀浸泡,干湿度适中,以不滴水为宜。5.药液温度以皮肤耐受为度,不可过热,以免烫伤皮肤;若药液已冷,可再加热后浸泡。热塌、罨敷温度宜在45~60℃之间。6.诊疗中注意巡视和观察,如局部皮肤出现红疹、瘙痒、泛红或水泡时,应停止诊疗,汇报医师并配合处理。7.操作完成后,统计实施部位皮肤情况及患者感受等。十四、中药湿敷注意事项1.遵医嘱正确选择药品,实施中药湿敷。2.护理评定(1)患者湿敷部位皮肤。(2)药品/皮肤过敏者慎用;疮疡脓肿快速扩散者不宜湿敷。3.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并保护隐私。4.用5~6层纱布浸透药液,干湿度适中,以不滴水为宜。注意药液温度,通常以38~41℃为宜,预防烫伤。5.操作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诊疗,汇报医师,遵医嘱对症处理。6.如有特殊专科用药,遵医嘱给对应护理。7.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8.操作完成,统计湿敷部位、时间、温度及患者感受等。十五、中药外敷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外敷。2护理评定(1)评定中药外敷部位皮肤情况。(2)评定患者对温度感知觉。(3)药品、皮肤过敏者慎用。(4)婴幼儿患者慎用。3.操作前通知患者中药外敷过程及注意事项,如有不适,立即汇报医师,给予对应处理。4.操作环境宜温暖。5.充足暴露敷药部位,注意为患者保暖及保护隐私。6.遵医嘱确定敷药部位,敷药面积应大于患处。7.中药涂抹厚薄均匀,保持一定湿度,外固定敷料松紧适宜。8.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情况,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现象,立即汇报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9.操作完成后,统计中药外敷部位皮肤情况及患者感受等。十六、中药熏洗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熏洗。2.护理评定(1)熏洗部位皮肤情况。(2)药品、皮肤过敏者慎用(3)孕妇及经期妇女不宜坐浴及外阴部熏洗。(4)心、肺、脑病患者,水肿患者,体质虚弱及老年患者慎用。3.操作前通知患者中药熏洗过程及注意事项,如有不适,立即和医务人员沟通。4.操作环境宜温暖,关闭门窗。5.暴露熏洗部位,注意遮挡,注意为患者保暖及保护隐私。6.熏蒸药液温度以50~70℃为宜,当药液温度降至37~40℃时,方可坐浴、冲洗,以防烫伤。7.熏洗时间不宜过长,以20~30分钟为宜。8.诊疗过程中问询患者感受,立即调整药液温度。9.中药熏洗后要休息30分钟方可外出,预防外感。10.操作中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情况,若有不适,立即汇报医师,遵医嘱处理。11.操作完成后,统计中药熏洗时间、温度及熏洗处皮肤情况及患者感受等。十七、中药熏蒸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熏蒸。2.护理评定(1)观察熏蒸部位皮肤情况。(2)心、肺、脑病患者,水肿患者,体质虚弱及老年患者慎用。(3)药品、皮肤过敏者慎用。3.操作前通知患者中药熏蒸过程及注意事项,如有不适,立即和医务人员沟通。4.操作环境宜温暖,关闭门窗。5.暴露熏蒸部位,注意遮挡,保护患者隐私及注意保暖。6.熏蒸药液温度以50~70℃为宜。7.熏蒸时间不宜过长,以20~30分钟为宜。8.熏蒸时在熏蒸部位加熏蒸罩,以免蒸汽流失,影响疗效。9.诊疗过程中问询患者感受,立即调整药液温度。10.诊疗过程中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情况,若有不适,立即停止操作,汇报医师,遵医嘱给予处理。11.熏蒸完成时清洁局部皮肤,帮助着衣,30分钟后方可外出,预防汗出当风。12.操作完成后,统计熏蒸时间、温度、熏蒸处皮肤情况及患者感受等。十八、中药药浴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药浴。2.护理评定(1)急性传染病、严重心肺脑疾患、严重贫血、妇女妊娠及月经期、软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疾患患者禁用。(2)药品、皮肤过敏者慎用。3.操作前通知患者中药药浴过程及注意事项,如有不适,立即和医务人员沟通。4.空腹及餐后1小时内不宜药浴。5.操作环境宜温暖,关闭门窗,室内要通风。6.注意药浴温度及水位控制。7.药浴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对汗出较多者,可嘱其饮温盐水,以防虚脱。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情况,如出现红疹、瘙痒、心悸、汗出、头晕目眩等症状,立即汇报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8.药浴时间不宜过长,以20~30分钟为宜。9.当药浴结束后,应嘱患者动作宜缓,预防体位性低血压。10.年老体弱者进行药浴时,应专员全程陪同。11.药浴室内应配有抢救药品、物品。12.注意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13.操作完成后,统计药浴温度、时间、皮肤情况及患者感受等。十九、中药涂药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涂药。2.护理评定(1)既往史及过敏史。(2)涂药部位皮肤情况。3.涂药前清洁局部皮肤,遵医嘱实施涂药次数。4.水剂、酊剂用后须塞紧瓶盖;悬浮液须先摇匀后涂擦;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摩擦,使之渗透肌肤。5.局部涂药不宜过多、过厚,以免堵塞毛孔。6.面部涂药时预防药品误入口及眼睛。7.局部皮肤如出现丘疹、奇痒或肿胀等,应立即停用,通知医师并帮助处理。二十、中药雾化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雾化吸入。2.护理评定:病情、药品过敏史。3.指导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用口缓慢吸气,用鼻缓慢呼气,以使吸入雾粒在气道沉降。4.观察患者吸入药液后反应,如有不适立即停止,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5.操作完成后,统计雾化吸入时间及患者感受等。
/
本文档为【[头发打蜡的好处和坏处]梳头的好处和坏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