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棺材之旅与死亡教育

2017-09-02 4页 doc 15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808

暂无简介

举报
棺材之旅与死亡教育棺材之旅与死亡教育 死亡教育 一堂青春必修课 2010-01-27 17:22:00 来源: 新民晚报(上海)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采 访:朱 砂 专家支持:王裕如 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会长 上海知音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刘 勇 复旦大学社会工作学系督导 上海杨浦区复馨社工师事务所总干事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专家调查档案 生命力旺盛蓬勃的你,是否曾经思考过死亡的命题,在对死亡话题不屑一顾,认为那是垂暮之人才会关心的事情时,请试着叩问心灵,回避这一敏感话题的行为背后,难道不是你内心深处对死亡的恐惧在作祟,其...
棺材之旅与死亡教育
棺材之旅与死亡教育 死亡教育 一堂青春必修课 2010-01-27 17:22:00 来源: 新民晚报(上海)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采 访:朱 砂 专家支持:王裕如 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会长 上海知音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刘 勇 复旦大学社会工作学系督导 上海杨浦区复馨社工师事务所总干事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专家调查档案 生命力旺盛蓬勃的你,是否曾经思考过死亡的命题,在对死亡话题不屑一顾,认为那是垂暮之人才会关心的事情时,请试着叩问心灵,回避这一敏感话题的行为背后,难道不是你内心深处对死亡的恐惧在作祟,其实,对死亡的思考,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思索。用科学的方式体验死亡感悟生命的意义,则是一堂青春必修课。 事件回放 2009年末某一天,湖北武汉,一群年轻人,在人来人往的广场上放置棺材,帮助体验者躺入其中,然后合上棺盖,奏响冥乐,营造死亡的气氛。这是一次生命教育活动的现场,江婧翎是体验者之一,本来只是出于好奇进去一试,可是躺进棺材后,她第一次开始思考自己过去二十几年的生活,棺盖重新打开,江婧翎走到一块标注着“墓志铭”的展板,写下了当时的心情:“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好好地过。”另一位体验者雁子的反应强烈而又直白。眼泪打着转,脸上写满伤感,“我哭了是因为突然感觉,死亡其实近在咫尺,生命太脆弱了。” A 回避死亡 掩饰内心的恐惧 新闻中的年轻人体验的“棺材之旅”,其实是死亡教育的一个环节,也称死亡体验。对于年轻人来说,死亡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很少有年轻人会主动思考死亡的命题。很多时候,引发年轻人对死亡的关注是由于亲人故去。不过,即便是在这样的刺激下,也并不一定会让年轻人对死亡这个命题有深入的思考。刘勇说:“我们发现,很多人只是在一念之间会想到有关死亡的事情,但是很快就会回避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这多半是出于心理防御的自我保护。” 而当他们必须面对死亡时,很多人会表现出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这种恐惧,通常是源于对于死亡知识的未知,以及对于生的眷恋。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探究为什么人会死去,死亡后到底是怎么样的,„„而千百年来,从来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告诉我们,死亡后到底会怎么样。于是人们开始敬畏死亡,回避与死亡相关的事物。生活中甚至会看到,有的人遇到社区道路上为去世的人烧纸钱的圆圈痕迹都会绕着走。 而那些表现为焦虑的当事人,大多是已承认能够接受死亡的现实,只是觉得来不及安排自己的身后之事。刘勇分析说,其实这种人对于死亡并没有完全准备好,他们对自己所拥有的财物还有着强烈的支配欲望,这种焦虑也可看成是大限来临前的一阵慌乱,其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于恐惧。 B 体验死亡 感悟生命的珍贵 新闻中的体验者雁子,在躺进棺材后,忍不住哭了起来。类似的情形,也会在另一种形式的体验中出现。刘勇说:“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叫做‘人生财富’的体验活动,让参与者写下生命中他所认为的最为重要的5件东西(可以是物、可以是人,或者其他东西),然后让他划去其中的一件,表示他失去了这件东西,接着再让他划去剩下4件中的1件,以此类推,直到手中只剩下了最后一件。有的人开始还能很自然地划去,但是到了后面,抉择的艰难,纠结着他的内心,可以看到,有的人开始停止这个体验活动,有的人开始用仇恨的目光看着带领者,有的人则用力的在纸上划着,面部则是异常的严肃„„” 刘勇分析说,其实无论是“棺材之旅”还是“人生财富”,都是对年轻人进行死亡教育的一种方式。死亡意味着人要失去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人生财富”虽然没有直面死亡,但也能让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的珍贵。 王裕如则指出,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在生理上已经完全成熟了,但是,在社会功能方面却几乎是空白的,两者形成了巨大反差。这个阶段的他们,在受到某些触动后会开始进入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在棺材中躺下,体验死亡的过程中,他们本能地会把这个行为和死亡进一步联想,比如曾经看过的电影、电视里有关死亡的镜头可能会涌上心头,他们对于死亡的体验就在这样的联想中完成。 “棺材之旅”中的江婧翎在走出棺材后,写下了自己的心情:“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好好地过。”对此,王裕如表示:“直面死亡,这个年龄段的人会产生对失去一切的恐惧,他们会比老年的人更害怕失去,因为他们还沉浸在无忧无虑、充满激情的青春生活中,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享受的时光,他们希望的是无尽的享受,而不是戛然而止的‘剥夺’。这种体验可以激发他们的生命张力。” C 正视死亡 拥有达观的人生 上文提到了“棺材之旅”等活动都是死亡教育的一种方式,在英、美、德、法等国早已经开始推行。不过,“死亡教育”这个词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可能还比较陌生。“这是一个以探讨生死为内容的教学历程,主要包含人类文化、宗教对死亡及濒死的看法与态度。其内容一般分三个层面:死亡的本质、对死亡及濒死的态度和引起的情绪问题、对死亡及濒死的调适。”刘勇说,“死亡教育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种就是类似于新闻中的那样,或者是让参与者写遗嘱、参观殡仪馆火化过程等,采用直接面对的形式;另一种是采用讨论、角色扮演,或者戏剧的形式,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参与者获得启示。” 新闻中的这类活动中,用人为的方式,创造了一个死亡的环境,凭着年轻人所特有的好奇心来给参与者一个身临其境的机会,让他们感受死亡,反思人生。认真的体验者能够借此对生命会有所感悟,学会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时光,体现自我的价值,赋予生命更高的意义。 此外,面对现实世界中年轻人自杀率逐年提高的现象,究其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无法接受挫折失败和打击,而选择了轻生。死亡教育能帮助年轻人树立科学文明的死亡观念,有助于预防非合理性的自杀。进而树立自身的责任感,以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荣辱得失,珍惜生命,避免自杀行为的发生。
/
本文档为【棺材之旅与死亡教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